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何谓善之是非?


   日期:2015/10/6 7: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鲁国”,春秋时代孔老夫子的故乡。“子贡”,孔子的学生。“赐”,子贡的名字。

  何谓是非?鲁国法律规定,鲁国人在穷困的时候,被人家卖到别的国家做奴婢,若有人能把这些人赎回来,鲁国政-府就发奖金给他。子贡赎人回来时,不接受政-府的奖金。孔老夫子听到了,责备子贡说:“你错了!”圣贤人做事情有一个原则,就是决定可以移风易俗;换言之,帮助社会改良不好的风俗,而且教化百姓,给百姓做榜样。所以,不能随自己的爱好,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要顾全社会大众。鲁国现前的社会状况,富贵人少,贫穷人多。如果赎人接受政-府的奖赏,好像自己不廉洁,今后还有谁敢做赎人的事情?

  因此,子贡赎人要欢欢喜喜接受政-府的奖励,就能鼓励社会大众有钱的人,把自己国家人民在外面做奴婢的都赎回来,这才是好事情。如果赎人不接受奖金,以为自己很廉洁,接受奖金就不廉洁,对于自己来说是说得过去,但是对于整个社会风俗来说就做错了。由此可知,圣人的是非标准与常人不同。我在各地讲经,题目是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就是这个意思。所作所为能为社会大众做表率的,我们应当要学;不能为社会大众做表率的,我们不学。换言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子路”,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一个人掉到水里,将他救起。这个人非常感激,送一头牛以表谢意,子路接受了。孔老夫子听到了,很欢喜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去救那些在水里快淹死的人了。”

  【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由”,子路的名字。“流弊”,影响。以上两个例子,一般人的看法,认为子贡不接受奖金值得赞叹,子路接受赠牛则比不上子贡。然而孔老夫子的看法却不一样,他赞叹子路,责备子贡。我们行善,若善的影响面广,时间长,这是大善,这个善是“是”。若影响面很小,时间短,这是小善,这个善是“非”。所以,不在一时,在影响的时间;得的利益不是我一身,而是令天下人受益。

  【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子贡所做的就是现行善,好像是善事,但他留下不好的影响,这个影响会阻碍许多人去赎人回国,阻碍别人不就是害了人吗?所以,这似善而实非善。子路救了一个人,人家送他一头牛,他接受了,好像是不善,但是他能影响别人,使其他人听到子路这种行为,也会很勇敢去救人,所以这是善。

  【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是非的事情太多了。譬如,有一个人做坏事,决定要惩罚他,不能宽恕他。如果宽恕了这个罪人,算不算是义?一定要观察,假如这个人做错事情被宽恕,他反而胆子更大,将来会做更多的坏事,使许多人受害,这个宽恕是错误的;如果警诫、惩罚他,他以后不敢作奸犯科,这是真正的义。这就是“非义之义”。

  “礼” 要有分寸,用礼貌待人是礼;如果过分恭维、赞叹,使这个人渐渐傲慢,那就是“非礼”。信用很重要,但是也要看状况。如果因顾全小信却失了大信,就错了。圣人顾全大信,有的时候可以放弃小信,这就是“非信之信”。“慈”是慈爱,慈爱不能过分,过分往往变成不仁慈,这是“非慈之慈”。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方便是佛家教学最重要的方法,但用得不恰当,就会变成“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就是非慈之慈、非方便之方便,这是用错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行善       过分)(五明学佛网:行善       过分)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仁焕法师:断恶行善念佛才有用 

 仁焕法师:不守本分与过分 

 仁焕法师:行善积德之微妙 

 衍慈法师:护生行善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不念获罪无量、守此四法、终身及行善 

 卢志丹居士:行善改苦命,好命是修来的 

 药师山·紫虚居士: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敬重尊长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爱敬存心 

 蔡礼旭老师: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只有做对了这件事,行善才有功德,可惜许多人却都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