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能海上师:六和合义


   日期:2015/10/8 18: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和合,就是团结的意思。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徒,共同团结起来,组织成一个有典次有精神的僧团,共同卫护三宝,使三宝久住于世,无论出家佛子或在家菩萨,都一心一志地向三宝上着眼,打破世间一切门户之见和自私自利之心,这就叫作和合。所以这和合的意义,在我们佛教中是很重要的。换句话说,佛教的生命存在与否,全视我们全部僧伽和合如何。因为僧伽是住持佛教的,和合又是住持僧伽的。

  (梵语僧伽,此云“和合众”。)没有和合,即没有僧伽;没有僧伽,即没有佛教,这是一定的道理。但是这和合要怎样才能成功呢?不是空口说空话而能成功的,也不是但凭着各人的理想而能成功的。要想和合成功,就是一面我们全部的僧伽,须要认识自己的立场:我们即是代表伟大佛教的人,全部佛教的责任都在我们肩上,我们应当怎样的和合,才能负得起这个伟大的责任哪!一人是这样想,多人是这样想,乃至全部的僧伽都是这样想,这和合也就可以成功了。但这还是从一方面说话,再一方面,我们在各人的意识上,还要有一种至诚恳切的慈悲心,因为慈悲即是和合的基础。有了这种的基础,彼此能互相推让,互相容纳,才可以讲和合,所以我说和合须建筑在慈悲心之上。现在有一部分的僧伽,明白了自己的立场,终日谈和合,终日想和合,而终日不能和合,或虽有暂时的和合,而不能彻底的和合,就是因为慈悲心太薄的原故。所以我们现在的僧伽,要想和合成功,主要的条件,还是在至诚恳切的慈悲心。希望在会的大德,对于此点特别注意!

  和合的别体

  和合的大义已明,我们再来研究和合的别体。和合的别体是怎么样呢?依经论上说,共有六种:

  一、身和:言身和者,就是对于各人的身业上,彼此能和合无乖、易可共住的意思。如下座对于上座,则礼拜问讯、服劳让道及推座承事等恭敬身业。上座对下座,亦有慈祥将护等种种身业。如是乃至上座对上座,上座对中座等,亦各有谦让身业。如是上中下座的身业,皆能如法亲近,不相乖反,是为身和。(具戒十九年以上为上座,九年以上为中座,九年以下为下座。)

  二、口和:言口合者,就是对于各人的语业上,彼此互相融洽、没有争执的意思。这若细说起来,如称赞有德、远离恶语哪,规谏有过哪,乃至学问互相教授哪,犯罪互相忏悔哪,都是口和所摄的。

  三、意和:意和,是对各人的意业而说的。我们各人的意业上,彼此能谦和诚实,出离我见我慢,不固执个人的意思而违逆众心,使众心和悦同住,是名意和。现在的僧伽,因意见不和而起的是非,不知有多少。上下的意见不和,故清众与班首闹,执事与和尚闹;同寮的意见不和,故司房与客堂闹,维那与纠察闹;学教的意见不和,故此派与彼派闹,此宗与彼宗闹。这么一来,佛教的是非就多了,佛教的本身也就有了生命的危险了,希望大家不要这样办。

  四、戒和:戒和就是对于世尊所制的净戒,彼此能依法受持、同修同学的意思。所谓依法受持者,最重要的有其两种:一、不杂,二、不沉。不杂,就是不要参杂自己的意见。戒经是那样,就是那样,好好地如法遵行,就罢了。不沉,就是不要离开戒律的范围之外,更增加种种的仪式。因为诸佛的净戒,唯佛能制,一切菩萨二乘,但有承奉而无增减,况余凡愚。所以这沉的毛病,是应当极力改除的。有了这不杂不沉的条件,然后能如法布萨,如法羯磨,如法安居,大伙都一心一意地安住净戒海中,就名戒和。

  五、见和:见有三种,一、正见,二、真见,三、净见。正见是对倒见而说的。世间的人,对于诸法的实相,不能如实了知,而妄起种种的分别。诸法本来无常,而妄执为常;本来是苦,而妄执为乐;本来无我,而妄执为我,颠倒是非,不称法体,故名倒见。与此相反,即是正见。真见,是对妄见而说的。世间的一切山河等等,皆是如梦如幻,皆是无有真实。愚人不了,妄认为真,是名妄见。离此妄见,了达诸法皆空之理,是名真见,即契合诸法真理之见地。净见,是对染污而说的。我们随起一见,若不参杂有贪、等烦恼,而与一切诸清净法相应,是名净见。这三种的见,是我们学佛法的人应当切实了解的!其他的事情,有时还可随顺世间,唯有此见不可随顺。因为世间的见,都不正的。我们大家若能都安住于自立的正见,而不为世间一切的邪见所诱,是名见和。

  六、利和:凡有利益的事情,能如法共分,乃至粒米同餐,毫不自私,是名利和。

  以上六和,是戒律中的戒律,戒律不可少,六和尤不可少。戒律,就好像和梓人的规矩一样;六和,就好像和胶漆一样。有了规矩,固然可以成器,但若再加以胶漆,则更光美可观、坚固可用了。今此亦然,有了戒律,固然可以成立僧伽,但若再加以六和,则僧之作用更大,僧之团结愈严了。所以在世界潮流直转的今日,能海最希望诸位大德提倡戒律,尤希望全部僧伽完成六和。

  【附记】 此文为近代高僧能海法师于1936年在北平佛教会的演讲,由侍者明心师记录成稿,曾刊载于《四川佛教月刊》第11期,论述六和合的意义、内容及其重要性,极为精辟中肯,对于当前加强僧团自身建设,仍具有指导意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六和合       慈悲心)(五明学佛网:六和合       慈悲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仁焕法师: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 

 仁焕法师:为什么要有慈悲心 

 仁焕法师:有慈悲心才能度众生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慈悲心与公平正义 

 药师山·紫虚居士:行菩萨道的人,开始要以慈悲心为主,一切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清远法师: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四 2 培养慈悲心 

 传喜法师:放生是弘扬观音菩萨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