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境界跟智慧能提升一定来自于解行相应


   日期:2015/10/9 19: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习的次序,次序是信解行证,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而信解行证,这个信还是有深浅,随著自己去力行之后,去体证之后,信心还是会不断提升起来。一个人什么时候是真正证入圣贤境界?他信解行完全是融成一体的时候,他就是契入那个状况。当然我们过程当中,还是要充分理解经典的意思,理解完以后进一步要落实,这就是行。而这个解的过程当中,还要透过博学、审问,“心有疑,随札记”,不然理解错了,落实可能就偏掉了。慎思、明辨之后才是行,笃行。所以,我们现在读诵,我们现在一起切磋、听课,都属于解的部分。可是善学的人,可能在听著听著,虽然在理解,他一理解马上心境就转,马上执著就放下,这个状态是善学。解中马上就行,当下转自己的心念,放下自己的执著、习气。很多人行中有解,他在处世待人当中,时时以经典观照自己,念念保持觉照、理智,那他也行中有解。

  康熙皇帝曾经讲过一段话,其实都是跟这些学习的次第完全相应,康熙皇帝说到,“讲论得之最速,思虑得之最深,力行得之最实”。我们看,我们听别人讲课,吸收的东西很快,为什么?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而且他一定是积累了,他去领悟了,他才能讲出来给人听。其实听课是很能把人家的经验、智慧吸收进来,得之最速。但是听课的心态就很重要,假如我们去吸收别人讲课的内容,是为了又去讲给人听,这个受益就很有限,而且是带著很重的名利心在学东西。这样子的话,他听的都是在脑子听,都是记在本子上,没入心。之后他又讲给别人听,人家又说你怎么这个都懂,又很崇拜他,他就愈来愈觉得自己了不起。那是记问之学。所以这个虽然可以很快的吸收到别人的经验,但是那个心不能夹杂功利心去吸收。而且更重要的,听了之后,要思虑的是我怎么落实在我自己的,因为人家讲的情况,不见得跟我们的家庭,不见得跟我们的工作、生活一样,就要靠我们懂得去把人家的经验转化到自己的人生来落实,叫思虑得之最深。真正做了,力行,得之最实。

  一个人的境界跟智慧能提升,一定来自于解行相应,解行只要不相应,一定退步。这个《弟子规》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不力行,但学文”,只是学而已,“长浮华,成何人”。所以,学了之后一定要去做,不然就会落到长浮华。“但力行,不学文”,我们也看到有的朋友他很认真、很热心,他埋著头一直干,但是他是“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他没有古圣先贤的智慧来修正自己,有时候自己做错了还不知道,甚至于自以为是,最后变闭门造车,就麻烦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境界       解行相应)(五明学佛网:境界       解行相应)  

 黄夏年教授:宝峰禅师的境界 

 楼宇烈教授: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道必然会有境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走出闭关中的境界 

 张秉全居士:依一实境界起修,速得疾入菩萨种性 

 明一法师:永嘉大师说境界 

 蔡日新居士: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蔡日新先生访谈录(续) 

 梦参法师:日常生活中,所有外边的境界相的一切现象,都是你 

 冯学成居士:漫谈《信心铭》 第八讲、祖师禅的崇高境界 

 体方法师:真正的境界跟受用就是在与人间万法的接触中 

 如孝法师:离境界 去执着 

 杜保瑞教授:《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