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禅修的方法(第二讲)


   日期:2015/10/12 11: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9月30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给大家简单讲一些禅修的方法。

  禅修的前提条件、前行与前面所讲的一样。首先要调整身口意三门,保持适当的状态,这是很重要的。若是没有调整好身口意三门,不能保持适当的状态,就无法在相续中生起禅定,即使生起了,也容易出现问题。

  现在很多人虽然在打坐、修禅,但是在相续中没有生起真实的禅定,没有产生禅定的功德,这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没有正确的方法,在修禅定的时候,没有调整和把握好身口意,没有保持适当、良好的状态。如果要通过语言说清楚那种状态,是很难的;只有通过一些方法、窍诀去调整和把握,才能出现那种状态。就像收音机调台一样,频道正确了,声音就发出来了。如果没有调整好状态,禅定很难生起来,即使生起来了,也容易出现障碍和问题。

  我们可以打坐、修禅,但是要有方式、方法。若是没有方式、方法,没有上师的窍诀,容易走火入魔,所以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以前讲过身要点、语要点和意要点,就是调整身口意三门的方法和窍诀。通过这些方法和窍诀,才能把握好那种状态。

  前行要进行皈依、发心,这些内容以前讲过很多,今天就不重复了。下面继续介绍一些具体的禅修方法。

  第二种方法:

  观想:在自己的眉间有个像豆子一样大小,白色、透明、发光的光团。心专注于这个对境中不散乱。若要专注,要有个对境、所依。专注而不散乱,就是禅定。

  时间不要太长,出定、入定,再出定、再入定……这样修炼。时间短,这样就不容易出现内收、外散等过失,不容易出现这些禅定的障碍。次数多,可以很快速、顺利地产生禅定的功德。

  这个方法中,主要是观想一个白色的光团,这个光团是透明、发光的,心专注于这个对境上不散乱。具体修持禅定时,可以在三天中连续以这种方式修持。每个人自己的修行状况不同,至少在三天中这样观想修持。

  第三种方法:

  观想自己的身体像只白色的气球,特别轻,是透明的,但不是圆形的,里面是空的,没有五脏六腑等。在心间的位置,有一个红色的光团,大小像中等酥油灯的灯光一样,红色中透着蓝色的光。光团是热性的。这个光团代表风与心融为一体的自性。这个光团在身体的中部悬着,后面没有碰到脊椎,前面没有碰到胸部。心安住于这个光团上,不散乱。

  这几种方法中,所讲的所依或对境有所不同,其他都是一样的。比如,前行都是一样的,调整好身口意,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皈依、发心等。然后,自己观想,将自己的心、注意力放在这样的对境或所依中,不散乱。

  如同前面所讲,修持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心不好安住。其一,容易散乱;其二,若是过度专注了,又容易内收昏沉。会出现这些过失,所以时间可以短一点,但是次数要多。仅仅这样坐一会儿,观一下,这样是不行的,还要继续修持,再观想,再安住,次数要多,这样不容易出现诸如内收或者外散等这些禅定的过失,能够在相续中很顺利地出现禅定的功德。这也是一种窍诀。

  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否则,打坐、观想很难。也许刚开始还有点意思,但是时间稍微长了,或者昏沉打瞌睡,或者散乱,心根本不在体内,跑了。如《自我教言》云:“身体恒时应有心,床榻恒时应有身”心在身体里时,身体在自己的禅床上。也可以说,身在座垫上,心在身体里,即不能散乱。但是,我们现在,无论是观修的时候还是上课的时候,心都不在身体里,在外边或者在山下,这是不好的。

  禅修打坐的时候,还会出现其他的状况,诸如身心乏累,观不出来,心无法安住等,这时就要适当调整。如果身体乏累,可以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体能;如果心累,也可以放松、休息一下,但也不能放逸,要以正知正见守护三门,不造恶业,不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

  有时心里还会特别悲痛,也会出现厌烦。时间长了,不一定何时就会出现厌烦,不想坐,也不想修,这时自己要去调整。心里应该思维轮回的过患,解脱的利益。思维”人身难得我已经得到了,善知识难遇我已经遇到了,我也有修持正法的机缘……”让自己生欢喜心,增长自己的信心。思维轮回过患、解脱的利益,主要是能够生起出离心。思维轮回的过患,就会对轮回产生恐惧;思维解脱的利益,就会对解脱产生强烈的追求心,有这种心态就好了。有时候也可以思维因果不虚、无常等,这些都是调整心态的一些方法。

  如果心里有障碍,就要想这些。有的人经常问“怎么办啊”,没有别的办法,就要这样思维,这些都是方法。你思维四外加行的任何一个内容都可以。思维:人身难得,正法难遇,善知识难遇,今生能遇到这些,能修持正法,这是大福报……这样一思维,心态一下子就会好,又想打坐、修持了。这个心是很容易转换的。这是在打坐修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和状况,就要用这些方法来调整,这样心很快就会转变,很快就会好起来。

  这些方法的前行都是一样的,首先调整好身口意,然后皈依、发心。接下来是正行。第一种方法,以一些东西作为所依,心专注在这些物质上不动摇。可以看的,但心里不用观想。在眼前放石块、木块、茶杯或转经轮等一些东西,把这些作为所依(对境),然后把注意力放在所依、对境上不散乱。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是观想光团。前者是观想在眉间有一个白色的光团,将注意力放在这个光团上,不散乱。后者是观想在心间有红色的光团,将注意力放在这个红色的光团上,不散乱。

  下面讲第四种方法,这是观想佛像,心专注于佛像上面不散乱。比如观想金刚萨埵佛。首先要了解金刚萨埵像,若是不了解,你观想不出来金刚萨埵像。可以先看唐卡,查阅书里面的描述,通过这些去了解。然后心里观想金刚萨埵像,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佛像上面,不散乱。

  再如,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金刚萨埵佛的身色是白色的,释迦牟尼佛的身色是金黄色的。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注意力放在佛像上不散乱。还可以观想观音菩萨,将注意力放在观音像上不散乱。依此类推,你喜欢哪尊佛、菩萨,心里就可以观想哪一尊,这也是修禅定的方法。

  在观想的时候,以前还讲过发光、做二利等内容,但此处主要是修禅定,仅按前述内容观想就可以了。其实佛菩萨也有自己的法身、报身和化身。主要观想色身,即报身和化身都可以,然后把注意力放在佛菩萨上不散乱,这样相续中也可以产生禅定的功德。

  这个方法比前面的那些方法更殊胜一些。这里所专注的対境不是木块、石块等物质,也不是红色或白色的光团,而是佛菩萨的像。如果你对佛菩萨有信心,能观想、忆念,其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佛在经中讲过,若是心里能忆念或观想一下佛菩萨,所得到的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议的,既可以消业,也可以增长福德,同时能够遣除种种违缘,获得吉祥。这是非常殊胜的。这也是修持禅定的一种方法。

  通过修持禅定,分别念、烦恼应该是要减少的。但是,我们在刚开始时会出现下述状况:自己感觉或发现,在修持禅定之后,自己的分别念增长了,烦恼也越来越多。这时自己心里会想:“越修持,烦恼、分别念反而越多,我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我是不是不能成就?”心里会出现这些想法,甚至会放弃或彻底失望。

  这个时候,自己要明白,这是好的征兆!在书上讲,若是自己真的感觉到或发现到自己的分别念或烦恼多了,这是好的征兆,说明相续中就快要生起禅定了。这并非是你的分别念增长了,也不是烦恼越来越多了,而是因为以前你根本没有观察过,也没有去调伏过。例如,我们对待某一件事情,当自己不注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一注意的时候,就知道了有这么多事。同样,分别念和烦恼在修持前就是特别多的,但是你根本没有观察过,也没有调伏过,所以感觉不到,没有发现。而现在感觉到或发现了,说明你开始观察了,开始去调伏了,所以才会有这种感觉,有这种状况。这是好事。

  我们的起心动念特别多。不观察的时候,自己根本不知道;稍微观察一下、调伏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从来没有老实过,胡思乱想,东想西想。我们的烦恼也特别多。当不去调伏的时候,自己根本不知道;去调伏的时候,才知道烦恼很难对治。这是个好的征兆,也是一个好的开始,心里不要失望。

  这时自己要调整心态。虽然烦恼多,分别念多,但是心里知道:之前也是这样的,比现在更乱、更糟糕;现在虽然自己感觉心更乱、分别念更多了似的,其实也是好的征兆……要这样思维。

  对这些烦恼和分别念,既不要直接去制止,也不要跟随它们,自然地安住,烦恼、分别念就会息灭、停止。

  上师如意宝曾讲过,心若是不去观察和调伏,就特别不老实;若是去调伏,也特别好调伏。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和窍诀,调伏自己的心。

  若是有禅定的功德,智慧也容易产生。这两天讲的都是一些禅修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修持禅定,就会在自己的相续中生起禅定,也自然会生起智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修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禅修       达真堪布)  

 大寂尼师:禅修、禅学、禅观、禅定 (禅定波罗蜜)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禅修对现代的意义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7.禅修者的心路历程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十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