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福德就是内心的宽广


   日期:2015/10/13 19: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XC法师

  皈依是学佛的开始。皈依不仅指一个仪式,更是一种心态:以三宝为师,依据佛法来指导自己生命的决心。有这样的心,才叫做“皈依”。以皈依心为内涵,再辅以庄严的仪式,强化誓愿力,犹如学生参加开学典礼,而后正式学习。制定合理规划,按照规划来学习,而不是根据感觉来学习。

  人生的意义,是靠自己去赋予的。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与更多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才能体现出意义来;如果只关注个人的欲乐,那意义就很小,甚至自己也感觉不到意义。

  无事而平静,这人人都能做到,修行就是要修炼在境界起伏前的一颗平静心。不光要平静,还要很有力。急有急的好处,行动力强。改变,就是在事上去历练。学会认识无常、接受无常,才能处变不惊,凡事三思而后行。

  有社会责任感是好事,但不能偏激,不能只看阴暗面,不能以嗔恨心来面对果相。反之,应发“舍我其谁”之心,在因地上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光明。“想变得更好”是个很好的愿望,但这个“更好”不是想想就够了,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实现这个愿望,就要靠真实的努力。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境界,你把它当做打击就会退缩,当做让自己提升的机会就会更有力量。

  对未来有计划,并真正去实行。人的心是一个跷跷板,这头高时那头就低,不必去“忘记过去”,只要对未来更用力,自然就做到了。否则,一心想去忘记时,其实内心是在“过去”那一头不断加码。不要给自己下结论,要多给自己打气。“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对于佛弟子来说,最终极、最究竟的大愿就是“为利众生愿成佛”,内心真实了解这一目标的意义与价值,发自内心产生希欲之心,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就是发大愿。在这一终极目标的摄持下,还可以有更加具体的善愿。可学习地藏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等佛菩萨所发大愿。要知道、思维僧宝功德。

  学佛本来就不是要脱离“俗界”,而是要超越凡俗的心境——贪、嗔、痴。佛法所称之善,是自我修炼、自我提升的渡船,一切众生都是我们修行善法的对境;佛法所谈的利他,究竟也是调伏烦恼。修行人只有以佛法的出发点和思维模式去思考,才能净化烦恼,这与世间法是不同的。

  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自己,不是别人。他人恶语相向时,反省一下自己内心是否也曾有看不起对方的慢心?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烦恼,更没有办法去要求别人不起烦恼。能够平静接纳讥讽,就是修行的功夫,就能培植厚福,福德,就是内心的宽广。(文章摘自XC法师微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福德       XC法师)(五明学佛网:福德       XC法师)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50~55)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0~4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0~3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0~2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0~1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9) 

 惟觉法师:如何累积福德、增长福报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九讲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八讲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七讲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六讲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