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日期:2015/10/13 19: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圣严法师

  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爱护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是慈悲精神的表现。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无敌,无敌就是心中没有敌人,没有过去的宿仇,也没有现在的怨家,更不制造未来的对头。所以不是仗权势而称无敌,也不是凭财力而称无敌,更不是靠武力打败一切人而称无敌,乃是以慈悲心照顾、原谅一切人。慈悲心愈大就愈能够感化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免于受人批评,即使佛陀也不例外。纵然未得罪过人,却无法不让人讨厌、不让人仇视;就算你不跟人斗,人家也会找著你斗,你不跟人争,人家也会跟你竞争。但你不必介意人家如何,自己心中要没有敌人。

  例如在我们的农禅寺里有一位人人称许的好人,大家都说他好,师父也常称赞他好,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一、两人觉得有一点酸溜溜的,会想:“他好,难道我就不好?师父老是说他好,为什么师父不曾说过我呢?”这样的人,心中就有了敌人。有敌,就是有比较的对象;敌是敌对,敌对不一定是怨家,就像女孩子嫉妒别人长得漂亮、穿得美丽,这不就是和对方作对了?如果不是嫉妒,而是见贤思齐,那就是慈悲心。

  如何用慈悲?要常常往相反的方向说、往相反的方向看、往相反的方向解释。例如有人无缘无故地瞪你一眼,你心里一定毛毛的,此时,你应该要用相反的方向来解释、来体会:“他瞪我一眼,可能是我的脸长得不太好看;或者我今天有什么不对劲,他提醒了我,我要感谢他。”“人家的表情就是我的镜子”,见他面目可憎,多半是因为自己的面目大概也不太好,至少我的样子让他生气、我的气质让他讨厌,所以他才会瞪我一眼。

  此外你也要想:他虽然是在瞪我,可能不是生我的气,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不开心?他这时候应该受到关怀。所以不要“以眼还眼”,应该避开他,或者替他念一句阿弥陀佛,愿他能够心里平安,这样就是慈悲心。否则,一旦生起对立心,你就离开慈悲心;若能为他设想,原谅他、可怜他、关怀他,就能转敌对心成慈悲心了。

  如果一个蛮不讲理的人在你面前出现,你的心里一定会毛毛的,这时要想:“他已经不讲理了,生气了,我应该讲理、不要生气,否则气上加气更麻烦。”因此不论任何时间,只要我们能用一种相反的念头来转变对人、事、物的看法,这就是慈悲心。

  但是当我们还是凡夫的阶段,要想做到完全心中无敌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时时想到慈悲心,至少就不会老是生气了。

  智慧不起烦恼

  不要以为开悟才是智慧,智慧是头脑冷静,是理智、理性。人的烦恼都是从情绪、情感产生,尤其碰到感情问题一定会有烦恼,必须用理智、理性来处理,烦恼才会减少。

  曾经有一位女孩来找我,非常痛苦地哭著说,她认识一位男孩,交往了七年,二人在一起彼此都很痛苦,生不如死。可是分开又会互相思念,她想离开他,可是男孩子威胁她,没有她的话,他会去死。但她认为,如果她真的离开他,他并不会去死,如果二人继续缠在一起,倒有可能二人都累死。我要她用理智来思考衡量,过了一段时间,她想通了,便破涕为笑。

  很多问题都应该以客观的理性来处理,要以权衡轻重的智慧去分析。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到神前丢筊杯,这不是究竟的方法,如果用智慧、理智来处理,问题根本不会存在。犯了法要坐牢,可以委请律师设法减轻罪刑,但是应该坐的牢还是要去,那就没有烦恼了;有病的人要去看医生,也可以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有人在医生宣布医药无效的状况下,因为念了阿弥陀佛、念了观世音菩萨而奇迹式的复原,这种例子很多。

  佛法的智慧,是指无私无我的观察力、抉择力、判断力,不论遇到任何状况,都只有应当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为自身的利害得失设想。由于凡事不为自己的私利求,所以不会为自己招致烦恼。

  佛法的智慧,是因洞察世事无常,所以知道没有一事一物能够永恒不变;凡夫因为不解世事无常,所以把暂时的身心世界,当作小我大我,争人我、争多少、争内外、争对错,以致惹生许多的烦恼。

  其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是没有智慧的人,不用理智、不用理性处理事情的人,若知佛法,情况就会改善。佛法是讲因果及因缘的,懂得因果,凡事不会怨尤;懂得因缘,凡事不会强求,哪还会烦恼什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悲       烦恼)(五明学佛网:慈悲       烦恼)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四讲 慈悲纵横处处彰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我有烦恼么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观心偈 断烦恼偈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普献法师:烦恼像婴儿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13.烦恼与菩提 

 杨云唐居士:如梦如幻的烦恼 

 杨云唐居士:勇敢面对烦恼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杨云唐居士:让烦恼打开天窗 

 许士群居士:烦恼的根源分析--集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