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法是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崇拜


   日期:2015/10/31 19: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宗教,我不长篇大论,说简单点就是它有个宗旨,你只要信,就能得救,就是宗教。然而佛教不是这样,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也没有说,“你只要信我,你就能得救”这样的话,相反他老人家很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不主观上去努力,成天迷在烧香拜佛里,去求这样求那样,我想那佛菩萨可能拿你也没有办法,释迦本师对弟子的教育也是启发式引导式的,需要你自己去独立思考,自己去证悟,因为形而上的那个“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本体或本性,有的书上说成是“真如”,密宗说成是“如来藏”,道家就说成是“太极、无极”,禅宗就说成是“这个、那个”,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宇宙世界在二元对立之上有一个“心物一元”的东西存在着,反正都是人为的假一个名称而已,就是这个东西,人类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的,所以释迦本师在佛经中也不会把结论给你下好,不能把答案给你说好放在那里,否则的话人人看了经书都可以考100分了,都可以成大师级人物了,可以讲经说法普度众生了;人人看了答案都可以得道成佛了,怎么可能。举个例子,在《楞严经》中释迦本师和唐弟阿难讨论“心在哪里”的对话,最后本师也没下结论,我们的心在哪里,很明显这就是要我们自己去思考,我们的这个“心”到底在哪里?这也是释迦本师在《金刚经》上所隐含的“佛不度人,人自度”的道理之一。

  平常人一听“佛教”二字,马上联想到是宗教或是迷信的东西,这只是个人的不通佛理而主观上的错误认识,“佛”这个字是梵文音译,中文的意思是觉悟、觉者,“教”字是教育的意思,不是宗教的意思,宗教这个词是近代中国从西方国家吸收过来的概念,“佛教”总的太意是开悟了的觉者,对没有开悟的人或是凡夫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是以对生命来源的追求为终极目标。近年来很多人也信佛,但只是处于一种不懂教理的迷信阶段,迷进去了乱信。在笔者的周围有很多喜欢修佛道的朋友、居士,有的还是老修行了,一下班又是打坐又是念念有词,又是禅又是密,拼命修呀修呀,一问为什么修,每个人的目的都不一样,有的为了改命运,有的为了身体好,有的要长焘,有的为了要升职,有的是为了要把神通修出来,去救世救人普度众生,自己都度不好,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缺失,志向还大的很,我的天呀,其实都是在拿做生意的心态来学佛修道,不可否认如果你找到修学佛法的窍门,对于你所求的这些世间的东西佛法都会有助于你的实现,但这不是学佛的最终目的与解脱之道,这种盲目迷信的状态一旦把握不好,再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与本性的迷失,你很可能会变的神经兮兮而走火入魔,到时我想你的亲戚朋友可能要在精神病院来看望你了,你的光荣事迹就成为了他们余茶饭后开心的谈资,你也就成为了一个大笑话了。笔者有一唐弟也是个学佛爱好者,学了点皮毛的经典与咒语,在人前又是合十,又是结印,整的神出出的,身怕别人不知他是学佛的,我一看到他那样子就给他一顿臭骂,不学佛还好,学了佛常常以学佛为借口家里的家务事一样不做,全推给父母,那个我慢相那个佛相装起非常讨厌,不知内情的外人还以为这小子是不是精神上出问题了,社会上的人看到学佛的人都学成了他那个样子,谁还敢学佛!学佛不是学迷信学偷懒,一定要有正知正见,修佛道的真正意义在哪里不能糊涂!一些真正懂得佛道之人就是不一样,他们外现凡夫相,内藏菩萨道,照样要认真工作要按时上下班,你就是看不出他是学佛修道之人,更不会在人前装模作样佛里佛气的,更不会一见到人动不动就是理论一大堆,摆出一付我是菩萨,我有道的样子。一走出家门和普通一样,很平凡,很谦卑才对。

  一般人一听“佛法”二字,不大接受它的科学性,由于神话电视看的多,都把它当神话,本人以前也是这样,还把佛经当神话读。其实“佛法”二字免强可以等同于“自然生命科学”这个名称,这样一说可能大众比较容易接受,但是这样一改,佛法又落入唯物的科学范畴,科学这个范畴对佛法来说又实在太小了。在整个浩瀚的宇宙中不知还有多少未知的领域我们人类不得而知,人类的科学不管怎么发展,也逃不出人类感观对现有物质世界认知的局限,在面对小小的地球上大自然的奥秘时,有时人类也是力不从心,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们人类更是显得非常渺小。

  《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中明明白白告诉了我们释迦本师和我们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老人家一样要出去化缘,化缘回来,脚脏了一样要洗脚,还要自己整理坐位,并没有认为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弟子些就应该侍候我,老师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也用他的行为教育我们平常才是道,平凡之中才有真理,他就是一个很平凡很谦卑的人。但是由于后世弟子对老师的崇拜敬仰把老师神话了,就使得很多人认为释迦本师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人物,在加上受电视《西游记》的影响,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也曾经认为释迦本师和孙悟空一样,是个虚构的小说人物。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

  释迦本师一生追求的是什么呢?当他老人家看到世上的生、老、病、死等现相,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生从何处来,死又到哪里去?终于他老人家在菩提树下参透“缘起性空”的玄机,佛法要解决的就是生命来源的问题。佛法是真正的揭示宇宙生命来源的生命科学,当然初学佛的人体会不到这些。有的人学了佛不但体会不到这些,而且由于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反而变的神经兮兮的,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知正见,刻意去追求神通、鬼神之类的东西,或是说自己梦到看到佛菩萨了,去执著于这些虚妄,天长日久不神经才怪。佛法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的基础上,因而它承认有非人类众生(鬼)的存在,但是佛法不提倡宣传鬼神,相反是反对宣传这些,一旦宣传已经就和佛法背道而驰了。

  佛法中确实有些名词概念不好理解,拿“空性”二字来说,就是这样,它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什么都没有,如果是什么都没有,那我们何必学佛呢,千百年来的大德高僧们难道都是吃饱了饭没事做,要去学个“空”吗?我们这些学佛修行的岂不是很混帐。在古代学佛的大德高僧们拿我们现在的话说,都是些高级知识份子呀,都是国之栋梁,宰相之才,被尊称为“国师”。佛法的奥秘就在这“不可思议、无以言表”里,它需要靠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用身心去实际证悟,因为我们人类的科学知识都是建立在我们的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对现有物质世界的认知上,然而如果超过了我们的“六识”所认知的范围,我们就无从知晓。佛法就是一把打开生命根源这把大锁的金钥匙,释迦本师最伟大的地方就在这里,他用和弟子们的对话这种方式指引我们,让我们逐步去证悟超越“六识”所认知范围的东西,我们现有的科学知识与语言文字都是建立在我们的“六识”对现有宇宙世界的认知上,一旦超过了“六识”所了知的范围,我们无从知晓,也就是说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的功能有限,我们人类科技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对宇宙多维时空的认知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佛学上还有第七识“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对这两识的了解本文不作多讲,有兴趣的需要好好的去研究玄奘法师的“唯识论”,对初学佛的人,不宜去跟他多谈什么佛学名词术语,如见分、相分、法相、如来藏、空性这些,只能引导他,增加他对佛法的兴趣。综上所述,佛法的科学性就已经显而易见了。

  因此从古到今我们生生世世所追求的佛法中的那个“道”,那个形而上的道体,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不出来,只能靠自己的修行用身心去证悟,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所悟的具体是个什么东东,见性见到个什么西西,也就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最近在网上各论坛上经常看到有人说自己开悟了,只因为经书看的多,法门学的多,咒语念的多,执著于文字意义的理解,就自认为是悟了,仿佛一夜之间就出了很多禅宗大师,可以到处讲经说法了,可以去救世救人,普度众生了,笔者自叹不如,修为太浅,笔者也当下就顿“悟”了,不过真的是“雾”了,山上的大雾,云里雾里,不过是误了,自己把自己耽误了。

  在我们繁忙的生活、工作中很多人都有体会佛法具有心灵鸡汤的作用,因为他导人向善,抚慰心灵,但仅把它当碗鸡汤来喝喝,又太低估了佛法对生命的值价与意义。在佛经里面还有很多可以和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地方,但经书太多又是古文言文所写,能真看懂这古文言的人不多。笔者虽然对佛法有着狂热的爱好,到目前为止连佛法的边边都没巴上,根本谈不上什么明心,更没有见性,更不敢妄称是居士,只能说免强算的上是一个喜欢研究佛法的学佛爱好者,以上文字观点是本人的一个心得,向广大民间大德隐士、广大道友作个报告,讲的不对的,请广大善知识多批评!

  愿迷信的人正信佛法,正信佛法的人用自己的身心去求证佛法,寻找自己生命的来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慧       成就)(五明学佛网:智慧       成就)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