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一个国君,他在那个位置是什么心态?


   日期:2015/11/1 20: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饰言无庸。竭行有成。】

  这里又讲到了一个你在用人,愈高位的人用人,他就带动整个风气。比方说用范仲淹,大家都知道,上位者要用有德行的人,大家就认真提升德行。比方说用的是讨好他的人,想谋取名利的人都练口才讨好皇帝,这整个朝政就败丧了。所以上位者一个态度,都会形成整个团体的风气。其实愈上位的人是有福报,没有福报,你要做董事长,三天就关门了。像我没有福报,不要做董事长,以前在企业界当干部当没多久,公司就倒了。没有福报的话,干不下去,常常换公司,没有福报。而我们要了解事物都是一体多面,一个人有福报,有好有坏。好是什么?位置愈高造福万民,公门好修行;坏呢?他决策一不对,几千万人抱怨他,他造罪业。

  所以大家看孔子在《孝经》当中讲,一个国君,他在那个位置是什么心态?「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他要时时不能有丝毫的骄气傲慢,他要时时保持慎重,哪怕是一个念头、一句话都不可以开玩笑。所以以前的天子跟国君,身边都有史官在记他们讲的话跟做的事,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我们《群书360》前面不是讲成王,有一次跟他一个弟弟在玩耍,拿了一个桐叶,「把某一个地方封给你。」结果旁边的大臣马上开始安排,什么时候把那个地方封给他这个弟弟。成王说:「我跟他玩的。」结果大臣讲:「君子无戏言。」所以愈高位愈要,《孝经》讲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假如一个人处在高位,然后很高兴,「哈哈,我今天终於做领导,今天终於做董事长、做总经理」,他这个心态铁定出事。因为一个人当领导会高兴,就是有权利欲望,他非常enjoy(享受)别人听他的话,很享受。那就是一种欲望,喜欢别人听他的话的人,人家给他建议不容易接受,你们都要听我的。

  我们之前讲到的,魏文侯有一天心情不错,当国君当得心花怒放,很高兴。他在那里哼:「我当国君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人都听我的,不要有其他意见。」旁边乐师师经,眼睛瞎了,听他在那里唱那一句,突然抱著古琴往他的方向冲撞过去。魏文侯在那里唱歌心情很愉快,突然那个师经撞过来,也把他给吓坏了。他也闪躲,整个人就倒在地上,自己戴的君王帽子都撞坏了,那个玉旒一串玉珠都掉在地上。他当然很生气,这么突如其来,而且撞得那么大力,铁定会把他撞伤。魏文王说:「为人臣冲撞他的君王,该当何罪?」旁边的人说「烹」,把他给煮死。旁边的士兵架起他,就要把他带去煮了。古代这些有德之人,面临生死都不会紧张,功夫很好,他没有欲。他给君王讲:「君王,我都快死了,可不可以在我死前,听我两句话。」魏文侯说:「你说吧。」这个师经讲,我刚刚听到了一句话,就讲:「所有的人都要听我的,不要有意见,是我高兴的事情。」我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想起小时候,家里的长辈给我讲,夏桀商纣这些暴君的故事,他们这些暴君都要人家听他的,不能有意见,否则就要杀那些人。所以刚刚我以为我听到了夏桀商纣在唱歌,「国君,我是要撞夏桀跟商纣,不是要撞你。」结果魏文侯一听完,「把他放了。」如果不把他放了,自己不就变成夏桀跟商纣了。把他放了:「不是他的错,是我的错。」接著魏文侯也不简单,他说:「把我这个帽子不用修了,我每天戴著它,就看到我今天的过失。然后师经那个古琴撞坏了,把那个古琴放到城门上,让天下人都看到我的过失,提醒我不可以这样做国君。」所以有这样的态度,那哪有当国君很高兴在那里使他的权利欲望?不可能这样的。

  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十八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用人       心态)(五明学佛网:用人       心态)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禅坐者的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真正的进步是心态的转变 

 万行法师:心态决定结果 

 开愿法师:心态的稳定是参学的基础 

 仁焕法师:念佛的心态——感恩心、快乐心与信心 

 仁焕法师:心态与做事 

 仁焕法师:心态影响后代 

 耕云先生:心态降低的调养方法 

 灵山居士:忏悔时应该拥有何种心态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正修止观的基本心态 

 智中法师:止观禅修之行者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