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外国人如何拒绝“剩宴”


   日期:2015/11/3 8: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一直是国人的骄傲,也是让外国人敬佩的一点。但中国人在饮食方面的习惯也常常让外国人咂舌。英国《每日电讯报》曾就中国人在餐馆吃饭的豪奢和浪费现象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好生活带来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淹没了中国》。“小餐桌”折射“大文明”。国人一向误会,以为像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人们生活应该是非常讲究、“不拘小节”,甚至是奢侈的。岂不知,外国友人们连就餐都非常“吝啬”。

  美国:胡乱点菜被认为素质低

  美国人喜欢一家老小或者与朋友一起到餐馆吃饭,而因公务或者是生意应酬而外出就餐的情况并不常见。

  别看美国人胃口大,他们就餐时讲究的却是精致和实惠。虽然菜色丰富,种类繁多,但每一种分量都不大。

  美国人点菜时注重节约。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或是多大量的情况下,美国人点菜时就会格外谨慎,先问清楚,最好能“眼见为实”。也正因为如此,笔者经常能在餐馆里看到美国人朝邻桌已经摆好的菜指指点点。在他们看来,胡乱点满满一桌子的菜,不但不会给人豪爽的感觉,反而会被认为是素质低或智商“有问题”。即使是吃中餐,他们一般也会像吃西餐一样,每个人点一个菜,这样即使吃不了,也不会有多大的浪费。

  在美国,打包非常普遍,他们认为这和个人财富、品位等没有关系。只要有食物剩下,美国人就会要求打包带走。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餐馆的打包盒很讲究,密封性好,即使装满汤,也不会有食物外漏,为打包的顾客提供了充分的便利。

  加拿大:家境富裕不等于不打包

  与邻国一样,加拿大人也同样节俭,他们认为浪费食物很不光彩。

  加拿大人很好客,经常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里聚餐。按照惯例,受邀者需要提前准备好足够自己吃的食物,以便带到聚会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主办者除了要安排用餐地点之外,还会按照参加聚会的人数准备适量的一次性餐具、水和水果。这样一来,参加聚会的人都按照自己的食量“量力而行”,无论是食物,还是一次性餐具和水,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而避免了浪费。在加拿大,许多华人也入乡随俗,按照这个惯例组织聚餐。

  外出去餐馆吃饭时,加拿大人一般根据食量和人数一道一道地点菜。他们不会一下点很多食物,而是在开始的时候先点一些,如果不够吃,再加点。无论剩菜多少,他们都要求打包,而且会先满足单身的人,因为他们觉得有家庭的人做饭比较容易。而且他们认为,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可以吃完饭不打包。

  爱尔兰:点多少就得吃多少

  在爱尔兰,人们在饮食上很有节制,从不铺张浪费。因此,在和爱尔兰朋友同事一同用餐时会很有压力,因为你必须把你所点的食物酒水全部吃完喝完。

  酒吧是爱尔兰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新年还是生日,爱尔兰人都喜欢和家人、朋友在酒吧共度,他们习惯把食物和酒水全部吃完喝完之后才离开。笔者在爱尔兰时曾参加所在公司的圣诞聚餐,虽然非常丰盛,但是从头盘到甜点再到酒水都没有剩下的。

  每天工作结束之后,爱尔兰人习惯去酒吧点上杯爱尔兰黑啤再配上简单的酒吧食品,这就是晚餐。平日里,他们会把吃不完的食物留到下一顿再吃。

  在爱尔兰,最适合谈公事的地方是办公室。爱尔兰人从不把工作关系带到生活中去,他们的商务用餐非常简单,只有三明治、比萨等快餐。

  法国:用面包将盘子蘸干净

  浪漫的法国人其实很会“精打细算”。无论是与家人还是朋友,法国人聚餐时都习惯AA制。点菜时,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胃口大小只点自己的这一份,不需要为别人操心。法国的餐馆提供免费的面包和水,如果有人点的餐不够吃的话,可以多吃点面包。结账时,每人都把自己点的菜从账单中选出来,单独结算。笔者就参加过几次与法国朋友的聚餐,几十个人一一算下来,这可是项大工程,光结账就花了1个多小时。在这种习俗下“撮饭”,很难出现浪费的情况。

  因为午休时间有限,法国人中午很少回家吃饭,一般买份三明治,更有节俭者一根“法棍”面包就把午饭搞定了。晚餐则不同,往往会在家里或是选择一家舒适温馨的餐厅,同亲人朋友一道慢慢享用。晚餐很丰盛,大家边聊边吃,不知不觉就把食物全部消灭了。法国人在吃完饭之后,喜欢用面包将盘子里的汤汤水水蘸干净,一齐送下肚,更有甚者,连手指头上的油水都不放过。

  法国人每次在公共场所用餐时,会特别注重周围的环境卫生。他们会在餐后简单打扫用餐的地方,使之保持原来的样子。

  巴西:自助餐加盛次数有限制

  巴西就餐也采用分餐制。一般的商务餐在巴西很简单。在商务宴请等比较正式的场合里,巴西人一般会选择自助餐的形式。巴西的自助餐有专人为宾客盛菜,每位宾客最多只能加盛两次。如果遇到以前没有吃过的菜,他们不会一下子就盛很多,而是有节制地先尝试一点。

  巴西人外出就餐时习惯平分餐费。无论是和朋友一起吃饭,还是和老板,甚至是和亲人,巴西人都会平分账单。

  巴西有很多餐馆是按食物的重量来计价。顾客自由选择自己想吃的食物,每公斤食物的价钱乘以所选择的食物的重量,就是这顿饭的费用。如果不够吃的话,可以再次选择,当然,你也需要支付增加的这部分食物的费用。

  韩国:食堂垃圾桶难见米饭、菜叶

  在韩国,在外就餐想丰盛都不容易。因为几乎所有的韩国餐厅所提供的食物只有寥寥几种,有的甚至只卖一种食物。有时会看到墙上的菜单有好几行,仔细一看,原来只是一种食物的“大份”、“中份”、“小份”,抑或是“超辣”、“中辣”和“微辣”。

  韩国的大学教职工食堂和学生食堂里的菜单更是简单,每餐只提供两到三种份饭(相当于套餐)供就餐者选用。一般情况下,主食米饭根据个人的食量大小盛取,蔬菜则按当日食谱提供。在食堂的垃圾桶里,基本上很难见到吃剩下倒掉的米饭和菜叶。

  上世纪70年代,韩国国民生活初步好转,那时的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为了节约资源,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各类食堂、餐馆一律向就餐者提供份饭,同时对每份饭菜的营养成分、配比等提出了要求。

  笔者还曾经有幸受一位朋友邀约,参加了一场公务宴请。当时是来自中国某市的市政府代表团到首尔访问学习,晚宴由首尔市政府方面负责招待,地点就在中方代表下榻宾馆附近的一家普通餐厅。用餐的中方代表团和韩国接待人员共30人左右,宴会采用的是分餐制,一共6道菜,一道汤,食材中最“昂贵”的恐怕就是排骨了。结账时,韩国负责人还一直向店方索要折扣,打完折后,这顿宴请共花费70万韩元,按照当时的汇率合算的话,差不多3500元人民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