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心定法师:禅定与智慧,烦恼的产生


   日期:2015/11/6 11: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六根对六尘,六识乱纷纷。

  心意要集中,数息守根门。」

  诸位同参!大家为什么要来参加禅七?就是希望能够使心意集中、修行有定力,进一步能够参禅,明心见性。

  1-1念头作用的过程

  每一个人都是靠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才能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加以分别。并且对可爱境界生起贪爱染着;又对厌恶、瞋恨这些外境生起排斥。这些贪欲或瞋恨一天到晚随着六根门头,摄取外面种种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不断的分别,不断的染着,或不断的起瞋恨,所以心意没有办法静止下来。

  除了六根对六尘引起六识的分别之外,就是自己内心一些习气种子,随时都会对于色、声、香、味、触……等等自然的生起一些心理现象。这些贪欲、瞋恨、掉举、昏沉、疑、恶作等等,在修行禅定的过程中也都是我们的障碍。

  大家进入禅堂,六根门头容易守得住,因为在这里面容易都摄六根,不像世俗的社会有那么多外境可攀缘。此外,对五盖、五欲等烦恼都是修定参禅的大障碍,所以也应该要练习放下来呀!要彻底的远离它,才有办法修得定力,达到明心见性。

  修行禅定、参禅有很多方法,很多方便、技巧和理论,禅七之中班首师父都会随时提醒、指导大家。大家难得有这样的因缘进入禅堂,除了心生起欢喜、感恩的心之外,不必太紧张或太过要求自己达到某种层次。修行要逐步逐步的来,放松自己的身心,放下自己的忧虑,或许更能够与定力相应。

  即今参禅、禅七、起七开始,说法一句又作么生道?

  「五盖与五欲,彻底要远离,一则能明心,见性生欢喜。」

  1-2念头的起源

  我们都会有很多习惯性的动作。做事、讲话是一种习惯,包括我们的念头也是成为一种习惯性,而且无法克制自己不去想它。一般凡夫没有修定的境界,是不可能叫他不要想。但事实上的确有方法可以让妄念逐渐减少,到达一念不起境界。我们的心念这么多,无法知道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多?佛法讲「无明」就是说:一开始即是这个样子的。

  这些犹如虚空,不论是被白云或乌云覆盖,宇宙是本来就有的。佛法所说的地、水、火、风,也是本来就存在的。虚空里的乌云、白云这一类东西不晓得是何时形成的;我们的心意、念头很多,也不晓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只不过因为从有念头以后,我们就把不真实的误认为是真实的,从此继续在见解上繁衍出身、口、意三方面的错误行为。

  从错误的身、口、意行为形成了见解上的一种执着;再由见解上的执着衍生了身、口、意的一些固定行为。这样反复辗转的相依、相关,使得我们生生世世都不断在增加一些错误或没有意义的行为,最后这些身、口、意三业的痕迹就形成了我们的心意识。

  1-3存放念头的地方---阿赖耶识(第八识)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不论好事、坏事,喜欢的、苦恼的,都会很自然地成为我们记忆力的一部份。例如我们讲话时,不论好话、坏话、欢喜的、苦恼的,就很自然的成为我们记忆力的一部份。倘若我们在心里头想事情,这时不论清净的、杂染的,也都很自然的成为我们记忆力的一部份。

  在唯识学里头,这就是我们身体、语言、心念的这些行为、动作,就是我们所谓的「有表业」。在变成了记忆力他就是现行的这些有表业回熏到我们第八意识成为第八意识里头的一部份,第八意识就像一个大仓库,储存起来后永远不会消失。

  因为我们的任何动作,包括身体的、语言的、心意的,这些都是质量化的状态。一旦发动成质量化的动作以后,就立刻转化成为「能量」的状态。好比汽油挥发了以后,就成为一种能量化的状态(成为气体,而不再是液体),这种能量状态虽然看不见,但确实是存在的。

  因此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动作、语言的任何一个动作、或者心念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变成质量化的状态,称为「现行」。而这个现行很自然而然的就转变成能量化的记忆力。所以我们说由「现行」回熏到阿赖耶识以后成为习气,这种习气也可以说是一种能量。这个汽油挥发了以后所存在于虚空看不见但有存在。

  1-4阿赖耶识(第八识)的现代语---记忆力

  我们的阿赖耶识如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记忆力」。我们的记忆力当中那一类最多,那一类的就会经常显现出来,包括作梦的时候。所以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记忆力较多时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功能、作用。因此我们日常所说的话哪一模拟较多,所做的事哪一模拟较多,就称为「印象加深」或「印象深刻」,其实这都是我们记忆力里比较强的部分在起作用。

  这比较强的部分如果是针对某一个人,他就会喜欢常常去找那个人;若是针对某一件事,就常常喜欢去做它。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喜欢吃的、喜欢穿的,他心里就常常喜欢去吃那个东西或是去穿那件衣服。在我们的记忆力里头比较强的部分就是这样子驱使我们。

  从这里就可以想到,其实我们的心意识就是我们的行为所造成的。每一次的行为之后,就强化了我们心意识的某一部分。因此在我们的脑海里,生生世世(不管古代、现代)都会增加一些记忆。因此,我们所作的许多现行(显现出来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我们曾经记忆过的心念所引发的。

  在我们的阿赖耶识(记忆)里收藏了我们曾经做过的事,然后见到现前的外在境界时(佛教所谓的色、声、香、味、触、法),就把它吸收进来,再回忆我们脑海里头有没有曾经记忆过这些东西?如果曾经记忆过这些东西很相同、很类似的记忆,那就叫做「相应」。

  遇到相应的时候,心里头就会感到特别的喜欢。譬如见到某一个人,我们心里就在想:「好象在哪里见过面?喔,对了!原来是这样,有这么一段因缘!」所以对这个人就特别喜欢。对一件东西也是这样子的。

  总之,我们的心意里头(阿赖耶识里)的记忆是无量无边的,就像无数亿的电子一样(因为我们的记忆是能量化的)。我们不断的透过六根,吸收六尘的境界回来,再跟原有的记忆作比对。相类似的就产生喜欢、染着、贪爱;不相同的,就排斥、打击、破坏它。并且不断透过六根来追逐六尘,制造身、口、意的一些贪、瞋、痴行为。这些行为马上又变成记忆力,成为阿赖耶识的一部份。等到临命终时,就是靠我们的记忆力中平时做得最多、最强的那一部份的力量,再引导我们去投胎转世。

  1-5记忆力的特性

  当我们投胎转世以后,就住进一个新的生命体里。在母亲的肚子里头,这个胎儿的个性好坏、长得好不好看、健不健康,这些都不是母亲给的,而是由胎儿本身的这股强烈记忆力的内涵来作为它的基因和标准。如果过去给人快乐、欢喜的成分比较多,那么这个小孩的原料就很好,生出来的样子就特别可爱、很好看、很有人缘。如果过去世的记忆力里常惹人生气,带给人家苦恼、痛苦,那么这一辈子的长相就没有人缘、很难看的样子。

  过去世的记忆力除了构成一个人现在的身相、面貌、健康情况、以及钱财多寡之外,还含藏了许多习气,跟着这个生命体一起继续长大。内心里头曾经在过去世累积过某一模拟较强的记忆力时,长大以后就会依照这一类记忆力而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或自己喜欢接触的人……等。

  就这样,我们一个人的心意识可以说都是把我们的身、口、意行为不断从过去世累积到今生,又不断的在今生当中继续累积,然后再带着我们去投胎,在来生中无止尽的累积下去,所以我们心里头会有许多特别强的这一种力量。不管自己喜欢去做些什么、喜欢去讲些什么、喜欢去想些什么,都是有一股特别强大的力量在内心里推动我们去做。其它的力量并不会完全消失,能量是不可能消灭的,它只是生生世世都含藏在我们的心意识里。

  因为心意识里头的这些习气种子的记忆力太多太多,所以当我们静下来以后,这些念头就一直往外窜。这就好比森林里的树木都抢着要争取阳光,而一直往高处冲,所以森林的树木一棵比一棵高。我们的妄念也是一样的,急速的想展现为现行,因此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这样就可以了解,我们的念头就是由身、口、意行为回熏到阿赖耶识,也就是从质量的行为转变成能量化的记忆力。

  1-6以戒定慧来断除烦恼

  我们若要奉行人生的佛教、生活的佛教,就要修持戒、定、慧。在生活里头要作到尊重别人、不侵犯别人,就必须持戒。我们不要让心里的不良念头发展成行为的话,那就必须要修定。这些念头难以克服,所以必须以智慧来明白世间的真实相,使我们能够放得下,让念头不会再继续发展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引发出行为、动作。在修持过程中,一定要先修戒、定、慧,才能自利利他,福慧双修,悲智双运的这种。

  人间佛教更是不可缺少戒、定、慧,所以在六度波罗蜜,我们对众生需要随分随力的做一些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为了利益众生,不侵犯众生,总是有很多苦恼。为了不再加重众生的苦恼,所以要持戒,让我们身体的部分、语言的部分都不侵犯到众生。

  很多顽强的众生,你对他好,他以为你是在利用他,所以有时候会反过来污辱你、毁谤你、打击你,所以必须要忍辱。忍辱除了要持戒,要定力,更要智慧。知道一切法空性,才能够安忍,那必须在这方面很精进的去用功当然还要禅定这叫忍辱波罗蜜。除此外还要禅定波罗蜜,最高层次就是般若波罗蜜,以智慧来引导。这里头的重点就是戒、定、慧不能免的。

  大家老老实实的,在禅七开头先要花一些时间来调身,然后调息。进一步我们再来参参话头,然后再学观空,一步一步来修学。大家今天用数息观来好好的调身、调息,来继续用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定       智慧)(五明学佛网:禅定       智慧)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傅味琴居士:谈烧香、礼佛、供养、学法、修禅定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30~40)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20~2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0~1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9)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了解缘起性空,才能了解如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