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禅必学宝典《六祖坛经》


   日期:2015/11/10 19: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禅有两本最宝贵的典籍,要学禅你一定要把这两本典籍,读得滚瓜烂熟而且消化融通,一本是金刚经;金刚经的可贵是‘无住’两字,佛法的三藏十二部归纳起来,就是‘以无住本,立一切法’。什么叫无住呢?就是不让心停留在任何地方,不让任何事物缠住了自己的心,若能把无住彻底了解、体会以后,对禅就不感觉陌生了。

  另一本是《六祖坛经》。我们看《指月录》、《五灯会元》、禅语录,一句也看不懂。“什么是佛?”“麻三斤。”“什么是佛法?”“庭前柏树子。”什么意思啊?不懂!它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从《六祖坛经》来的。《六祖坛经》那么好懂,你都不去看,偏要去钻那些不懂的。其实这些你看不懂的东西很浅,极浅!只要你入禅,你就会看得会心微笑。有的时候,你看得哈哈大笑,你看得很滑稽、很好笑、很亲切,不会有什么枯燥、格格不入的感受。所以《六祖坛经》是五家七宗的根源。

  很多人看《六祖坛经》,说我会了,其实只是会讲故事而已。六祖如何出家,神秀说什么,六祖又说什么,讲得好像都没有遗漏嘛!但是你若问他一句“什么是烦恼即菩提?”他却答不出来!这在经上明明讲“前念著相即烦恼,后念离相即菩提”啊!六祖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只要用这个心,就直截了当地成佛了,岂不太好!请问“这是个什么心呀?”他也答不出来。你要他背,他也的确会背,但为什么答不出来?经上明明写的有“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你只要将你那个原本清净的心找出来,恢复你那个原本清净的心,就直截了当地成佛了。

  为什么那么浅、那么近,他没有发觉?而且会背,却不会答;你问他下句,他不会用上句来答你。这就是“障”!什么叫做“障”?业障。业障并不是罪大恶极,业障是业务所形成的惯性。我们从生到现在,生活的习惯、意识的习惯形成惯性,也就是物理学所说的惰性,很难改变,所以他不适应新的见解、新的精神和新的理性。

  读《六祖坛经》,不但要会背,而且要一句一句地把它消化,有一句不明白的,就要问,一定要彻底明白。等到你把《六祖坛经》都明白的时候,你就发现所有的《五灯会元》、《碧岩集》、《祖堂录》……,都是幼儿园的教材,都没什么难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禅       六祖坛经)(五明学佛网:修禅       六祖坛经)  

 傅味琴居士:谈烧香、礼佛、供养、学法、修禅定 

 傅味琴居士:<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30~40)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20~2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0~1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9) 

 傅味琴居士:学修禅定前的开导 

 崇慈法师:《六祖坛经》第一讲 

 崇慈法师:《六祖坛经》第二讲 

 崇慈法师:《六祖坛经》第三讲 

 崇慈法师:《六祖坛经》第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