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达真堪布:怎样修行,才能越修越快乐,越修越有成就?


   日期:2015/11/10 21: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入菩萨行论》分二:一、论名;二、论义。

  论义分三:一、入造论之理;二、所入之自性;三、圆满结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三: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二、入者之意乐;三、趋入之方法。

  丙二(入者之意乐)分二:一、发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丁一(发心之功德)分三:一、真实之功德;二、具功德之合理性;三、赞叹具发心之补特伽罗。

  戊二(具功德之合理性)分二:一、教证之合理性;二、理证之合理性。

  此处讲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包括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共同的功德、利益和特殊的功德和利益。愿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是不可思议的,但若是和行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相比的话,行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更大,更不可思议。

  发菩提心有如是的功德和利益吗?行菩提心有如是的功德和利益吗?通过教证和理证说明。若是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对此理生起疑惑的话,应该以教证和理证给自己回答:“那当然”;若是身边有众生对此理生起疑惑的话,也可以以教证和理证给他们说明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让自己、让众生都心服口服,这样才可以。

  前面我们是以教证进行说明。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时,身边很多众生(主要是一些小乘修行人)也是对此理有所怀疑,佛陀当时就给他们宣讲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引他们入大乘佛道,佛陀所宣讲的这些就是教证。

  不仅是以教证能说明这样的真理,通过理证也能说明这样的真理。

  己二(理证之合理性)分二:一、意乐殊胜;二、加行殊胜。

  庚一(意乐殊胜)分二:一、意乐之所缘广大;二、宣说意乐超胜世间。

  辛二、宣说意乐超胜世间:

  昨天我们讲了第一个理证,今天继续讲第二个理证:宣说意乐超胜世间。在世间谁都没有这样的心,谁都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说它是超越的,其功德和利益肯定也是不可思议的。

  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

  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绝对是有慈悲心的,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离苦得乐,真心实意地想让自己的儿女离开痛苦,真心实意地想给予他们安乐,就是这样的慈心和悲心。父母也有这种发誓:希望他们能够离苦得乐,我要让他们离苦,让他们得乐。父母对儿女都有这种愿望。但是,父母想都没有想过,要将儿女们安置于佛果,让儿女们获得究竟的解脱。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究竟的解脱,根本没有想过要把儿女们安置于佛果,没有想过把他们从烦恼或轮回当中解救出来,也没有想过要断除他们相续当中的无明和愚痴。

  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特别慈爱,有慈悲心,但是父母对儿女有没有菩提心呢?没有菩提心。他们希望儿女们能够离苦得乐,也会教他们一些离苦得乐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是背道而驰的。难道父母是在害自己的儿女吗?不是。那为什么这样做呢?就是因为缺乏智慧!现在的父母对儿女最好的利益就是让他上大学,出国留学;为儿女多赚钱,搞企业,一切都给儿女安排好。似乎这些就是父母对儿女最好的安排,也是最大的利益了。这些儿女们上大学了,出国留学了,然后大学毕业了,在国外研究生也毕业了,那么有没有解决问题?没有!内心的烦恼仍然存在,内心的痛苦仍然存在。也许这些大学生、研究生,他们内心的烦恼、欲望更大,更不得安宁,更不得解脱。这不是背道而驰吗?为什么这样呢?就是缺乏智慧。有的父母还没有醒悟,有的父母已经有所醒悟了。给儿女赚钱、办企业,也解决不了问题啊;你给儿女钱,让他做企业,也许他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就更多了。现在世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刚开始没有继承家业的时候还挺轻松、自在的,一旦继承家业了,一旦一切财产都归自己了,他的压力更大了,内心的烦恼更重了,这不都是背道而驰吗?

  父母缺乏智慧,没有菩提心,所以就是这样的结果。那怎么办?父母想拔除儿女们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这没有错,那么真正痛苦的因和快乐的因是什么?是恶业和善业,善业是快乐的因,恶业是痛苦的因。善业也好,恶业也好,其根本是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我执。

  善有有漏的善和无漏的善,有漏的善还是轮回的因、痛苦的因。这些业的根是什么?是烦恼。烦恼的根是什么?是无明。什么叫无明?就是我执。所以,你想让他们脱离轮回、脱离痛苦,就要帮助他们断除烦恼,帮助他们去除无明,这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利益。昨天我们讲菩提心的时候说过,以智慧证悟菩提,这就是证悟菩提。他们证得菩提了,具有智慧了,就可以断我执,断烦恼。没有我执了,没有烦恼了,就不造恶业了,也不造有漏的善业了,这样才可以解决问题。只以悲心不行,还得靠智慧,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现在的父母做不到这些,为什么呢?因为缺乏智慧。

  作为儿女,有时候我们是要听父母的,但是有时候也不能听父母的。比如说,我们今天要学佛,要出家修行,就不应该听父母的。《前行引导文》里讲:今天要上山学佛,今天要出家修行,真正有这个机缘,真正有这个发心,可以不跟父母商量,可以自己做主。这样是不是在伤害父母?不是。之所以不跟父母商量,是因为父母不明白,这个时候要听佛陀的,听具德上师的。佛和上师不仅慈悲,还具有智慧;而父母对你只有慈悲,没有智慧。

  若是你真正能够上山修持佛法,真正能够出家修行,尤其是我们现在修的是大乘佛法,修的是大圆满法,今生就能解脱,即身就可以成佛。当你获得解脱,得到利益的时候,父母就会明白,就高兴了。那时你可以帮助他们,可以度化他们,这样做利益多大呀!也许他们暂时不明白,不支持,但这只是暂时的。既然你不顾父母的阻拦上山学佛,出家修行,做了自己的主,那么你一定要好好修行,不能让父母大失所望。若是你因为一想到这些而能更精进、认真学修的话,你很快就能有所成就,很快就能以事实证明给他们看,这个时候他们还能不服气吗?“哎呦!我当时的想法真的错了,现在这样多好啊!不仅自己快乐了,还可以帮助我们快乐;不仅自己解脱了,还可以度化我们。”

  大家看看《百业经》,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很多这样的公案。很多人出家时父母不同意,但是他们自己做主出家修行,最后获得了成就,具有了神通,然后到父母面前示现神通。世间人都相信神通,当他一示现神通时,父母都吓坏了,最后把父母都度进来了。父母不同意,自己坚决要出家,那你就要精进修行,尽快把神通修出来,然后下山给他们看看,给他们示现一下神通,让他们心服口服。那个时候他们都会跟你学,跟你修了。真的,就要这样。否则,若你自己为了逃避一些事情,为了偷懒、不想工作而留在山上,就是罪过了:第一,你没有听父母的话;第二,你自己没有精进修行。不用说度化父母,连自己都没有得到如是的功德、利益,难道这不是害己害他吗?

  我这里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听父母的话,父母对儿女都慈爱的不得了,这个不用说了,我们要有良心。但是父母在这个时候容易犯糊涂,犯错误,不是他们对我们不好,而是他们缺乏智慧,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利益我们。

  现在的很多父母都没有真正明白,而且迫于社会的压力,哪有把小孩子送到庙里的?哪有让子女在小的时候就学修佛法的?其实按道理来说,应该以智慧去利益子女,把他们送到一个正规的寺院,送到一个能真正学修正法的道场,给他们提供方便,资助他们,让他们学修正法,解脱烦恼。这是最大的利益,也是真正在究竟上利益他们。但是现在的父母,谁能听进去啊?谁敢这样做啊?你听不进去是你的问题,你不敢做也是你的问题,说明你的内心还不够强大。事实就是这样的。

  这里讲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儿女都没有菩提心,不能真正利益自己的儿女,更不用说对其他众生了。

  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

  世间这些所谓的诸仙、欲天、梵天等主尊,也都没有菩提心。

  “欲天”是欲界的天人,比如说帝释王等。欲界里也有属于欲界的天人,顶层三十三天住的就是帝释王。“梵天”指色界的梵天王。这些诸仙、帝释王、梵天王等所谓的世间主尊,他们对自己的眷属等众生也有一些慈心和悲心。他们为什么能获得那样的果位?为什么在世间有那么高的地位?说明他们有一定的利他心,有一定的慈悲心,但是他们都没有真正的菩提心。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眷属能离苦得乐,甚至他们也下决心去做令自己的眷属能够离苦得乐的事情,但是都不能从究竟上利益这些眷属。

  他们的眷属也可以指一切众生,比如梵天王认为所有的众生都是他幻化的,所以他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自己的儿女。实际上,众生不是他幻化的,而是以各自的业力显现的。帝释王,包括其他的天王、仙人等也都有类似的想法,他们认为众生是自己的儿女,希望这些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他们也有一些神通和神变,也能通过自己的神通和神变去做一些拔除眷属痛苦、给予眷属安乐的一些事情,但是都没想到把这些眷属安置于佛果,也没想过让他们修持证得菩提果的因——六度万行。他们虽然有神通,有神变,但是缺乏智慧;他们虽然名气大,地位高,在世间很厉害,也很有能力,但还是缺乏智慧。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佛果,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成就佛果,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才能真正利益眷属。他们有时候也会通过神通、神变去利益和保护眷属,给这些众生赐予一些悉地以及世间的福报,这也是要通过因缘的,在一些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才能做得到。现在有很多外道信徒就是这样,他们完全把自己的解脱,把自己的快乐托付给这些仙人,托付给帝释王、梵天王等这些天尊。但是,这些天尊最终给你的成就、悉地可能就是神通、神变。若是这些信徒示现神通、神变的话,别的众生就觉得:“啊,太究竟了,将来可以升天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了。但是,有神通,有神变,甚至能升天,能解决问题吗?解决不了问题。虽然有神通、神变,但是仍然有烦恼啊!虽然能升天,但是在天界也有痛苦,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所以,他们也缺乏智慧,没有菩提心。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要让眷属解脱、成佛;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逃脱轮回,自己都没有断除烦恼和我执,怎么能教你断烦恼、断我执?怎么能让你解脱痛苦呢?没有办法啊!

  彼等为自利,尚且梦未及,
  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彼等为自利”:先不要说他们为了儿女或为了自己的眷属等这些众生,自己肯定是最爱自己的,自己绝对是应该能利益自己的,但他们即使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在梦中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心。既然如此,又何谈为他众的利益而在相续当中生起饶益心(菩提心)呢?

  所谓的饶益心,是为了利益众生欲求佛果,为了获得佛果发誓修持六度万行的心。他们为自己都没有这样想过,没有这样做过,更何况为他众呢?这些人最爱自己,最能利益自己,为什么没生起最能饶益自己的菩提心啊?是不是他们不爱自己,是不是不愿意利益自己啊?不是,他们就是缺乏智慧,就是愚痴颠倒。缺乏智慧就是愚痴,愚痴就会颠倒的。他们不是不爱自己,不是不想利益自己,只是他们不知道、不会。既然如此,更不用说为了他众而能心里这样想,行为上这样做,不可能有饶益的心——菩提心。连为自己都没想过,怎么能对他人、对众生有这样的心呢?

  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
  珍贵此心愿,能生诚稀有。

  “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除了菩萨,别说属于世间的众生,即使是出世间的声闻、缘觉、阿罗汉,哪怕是为自己都没有想过发愿菩提心、行菩提心。

  “珍贵此心愿,能生诚稀有”:这个利他心、菩提心太珍贵、太难得、太稀有了,超越了世间。那么谁有这样的心?菩萨才有这样的心!菩萨的利他心不是对部分众生,而是对一切众生,最终能完全利益众生。这种心是为救度一切众生;不是仅仅有这个心愿,还能真正利益众生,即让众生真正解脱成佛。只要解脱成佛了,就不会再痛苦、烦恼了,这是对众生的究竟利益。这种心是超越世间的,这种心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别人都没有,但是菩萨有。我们的相续中一旦有了这种心,真的应该珍惜,因为它太稀有了。

  庚二(加行殊胜)分二:一、加行所缘广大;二、其他无有如此加行。

  辛一、加行所缘广大:

  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
  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这样珍贵、稀有的菩提心堪为一切众生安乐之因,遣除有情痛苦终极之妙药的珍宝菩提。如同能遣除一切疾病的妙药一样,菩提心能遣除众生心灵上一切疾病和痛苦,真正能让众生获得安乐,是获得安乐之因。

  “其福何能量?”它的福德怎么能衡量得出来呢?佛在《吉祥施请问经》当中讲:“菩提心福德,倘若有形色,遍满虚空界,亦将超胜彼。”发菩提心所得到的福德,若是有和柱子、墙等一样的形色,整个虚空也容纳不了,真是不可思议啊!

  现在很多人崇拜的那些明星有没有菩提心?不说那些佛菩萨化现的明星,普通明星都没有菩提心。国王、总统有没有菩提心?没有(不算佛菩萨化现的)。菩提心多珍贵、多稀有啊!若是具有菩提心的人,哪怕他是个乞丐或者残疾人,我们也应该崇拜他,应该成为他的“粉丝”!因为他具有菩提心,这才是真正超越的。我们若是要崇拜一个人,想成为一个人的粉丝,就应该崇拜有菩提心的人,应该成为具有菩提心的人的粉丝。

  真的,大家不要颠倒啊!即使他的名气再大,地位再高,权势再大,若不具备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也不值得崇拜和追随。而菩提心才是超越的,也是珍贵、稀有的。

  菩提心能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能给一切众生究竟的安乐,这个福德是不可思议的啊!若有形色,整个虚空也容纳不了,这讲的是菩提心的功德、利益。这都是真言,讲的都是真理!大家无论想利益自己,还是想利益众生,都应该去发菩提心,应该好好地修持菩提心,这是唯一的选择,这是唯一的方法,其他的都是背道而驰的。

  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

  “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仅仅在心里想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想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想为了救度众生发誓要成佛,这个功德、福德比供诸佛还大。将整个世界装满各种珠宝,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个功德、福德非常大,非常不可思议!但是仅仅心里想了一下,或者是有这样一个想法,也可以说是发愿菩提心,这个功德、福德远远超过刚才供养诸佛的功德、福德。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讲:“俱胝那由他刹土,所有无量诸供品,恒时以此供圣士,不及慈心之一分。”“俱眡那由他刹土”,指这些尽虚空,遍法界,清净、不清净的佛刹。“所有无量诸供品”,这么大的容器里装的都是各种珍宝,各种珍贵、稀有的供品。“恒时以此供圣士”,时间不是百年、千年,而是恒时,以此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圣士”指佛陀。“不及慈心之一分”,也比不上一瞬间的慈心或愿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而欲求佛果的这样一个发心,其福德和功德远远超胜前者。可见,慈悲心多重要,菩提心多重要啊!

  现在很多人都在做一些形式上的善法,根本不去发菩提心。我们做供养、做布施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但若是没有菩提心的摄持,都是有限的、有漏的,都只能得到世间暂时的一些利益而已,根本不能成为解脱的因,不能成为成佛的因。若是发了菩提心,哪怕一刹那的善根,也是解脱的因,也是成佛的因。不一样啊!石头再多,再大,也是石头,不能成珍宝,也不能用来做装饰;而黄金就不一样了,虽然只是一克黄金,那也是黄金,也属于珍宝,可以用来做装饰。

  也许有些人还不明白:“不可能吧?供养诸佛的功德、福德多大啊!”是大,但是若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就不能成为解脱的因、成佛的因,所以要有菩提心的摄持。不是说其他善根没有功德,但若是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即使你积累的善根再多、再殊胜,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只能成为世间福报的因,这还是有限的、有漏的,还是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

  大家做供养,做布施,做忏悔,修忍辱,这都没有错,这都是要做的,但是都要有菩提心的摄持,这很重要。有菩提心的摄持,这些才能成为解脱的因,才能成为菩提的因。我们每天上早、晚课,每天闻法、修法,每天上供下施、忏悔、修禅定,有没有菩提心的摄持?若是没有菩提心的摄持,这些都是轮回的因,始终还是烦恼。

  是否有菩提心的摄持,结果差距很大,这个差距是本质上的差距,就像石头和黄金,石头再多也比不了黄金。若是相续当中没有生起菩提心,即使行持的善法再多,所积累的福德再殊胜,也没有多大意义。

  辛二、其他无有如此加行

  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世间的凡夫特别想离开痛苦,但恰恰相反,行持的却是痛苦的因。如《前行引导文》里所讲,想获得安乐,但是不知道去种安乐的因——行持善法;想脱离痛苦,但是却拼命地去做痛苦的因。所想与所行背道而驰,这就是凡夫。

  众生都想脱离痛苦,但所做的却是杀生、偷盗、邪YIN,吃喝嫖赌,坑蒙拐骗,还为此洋洋自得……这都是烦恼的因、痛苦的因,暂时和究竟上都会给你带来痛苦和烦恼。众生都想获得安乐,不去做获得安乐的因——行持善法,却去做这些痛苦的因,最终给自己带来的都是痛苦。

  如果你想远离痛苦,先要断掉痛苦的因。没有因,才没有果,因结束了,果才结束。如果你想获得安乐,就去做安乐的因——行持善法,断恶行:不杀生,保护自他的生命;不偷盗,行持布施;不邪YIN,受持戒律;不妄语,说谛实语等等,这样你的身心才能得到安乐,身心才能得到解脱。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虽然想获得安乐,却不去做安乐的因——行持善法。你为了自己能够获得安乐,为了自己获得解脱,做的却都是痛苦的因,最终给自己带来的都是痛苦。这就像消灭敌人、仇人般的毁坏自己的快乐,毁坏自己的安乐。

  我们的所思所想都是贪嗔痴慢疑,所做所行都是杀盗YIN妄酒。虽然希求安乐,却通过自己的这些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把自己内心的安乐、快乐如同消灭敌人一般的消灭、毁坏掉了。这就是凡夫的所做,一个凡夫就是这样的颠倒!

  大家应该把这段偈颂当镜子,好好地照照自己,自己是不是这种人?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言谈举止,到底是痛苦的因,还是快乐的因?我们所求的是快乐、安乐,若是自己的思想或行为都成了毁坏快乐的工具,那我们就是寂天菩萨一千多年前已经授记的这种“愚人”。

  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
  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
  更复尽其痴,宁有等此善,
  安得似此友,岂有此福报!

  “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安乐,却多具痛苦的这些众生。

  “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更复尽其痴”:众生快乐、幸福非常乏少,痛苦、烦恼非常强大。对这种众生,怀着大悲心,用一切快乐来满足他们,以大悲心解除他们所有的痛苦,以大智慧遣除他们对苦乐的因一无所知的愚痴——这是在根上遣除,再也没有发芽、结果的机会了。

  佛菩萨利益众生是彻底的利益,主要是怕利益不了众生。若利益不了众生,这不是佛菩萨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些众生的问题。因为佛菩萨的功德和福德都是圆满的、无碍的,但若是众生自己不积善根,没有福德,就得不到佛菩萨的摄受,更得不到佛菩萨的救度。若是因缘具足,你的烦恼、痛苦就能彻底解决,会让你的快乐、幸福达到最究竟,最极点,最圆满。

  “宁有等此善,安得似此友,岂有此福报!”哪里有与此相提并论的善业?根本就没有,什么善根都比不了它。哪有能这样立即帮助的我们的亲朋好友?尽管亲朋好友有时候也会帮助我们,但是没有这样帮助我们的(那些佛菩萨化现的亲朋好友不包括在内)。哪有能依之生起如此福德的事呢?前面讲过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哪里还有比这个福德量还大的?没有。

  这是佛说的,没有比得了菩提心的善根,菩提心的善根能超越一切的善根。亲朋好友不能这样利益和帮助我们,这也许很正常。佛菩萨、上师善知识也无法这样利益你,因为佛菩萨利益众生或者上师善知识们利益我们时,也是让我们发菩提心,通过菩提心的利益来帮助我们。若是我们自己没有菩提心的话,谁也不能利益我们,谁也不能像菩提心这样利益我们。

  佛说过,佛利益和帮助众生时,不是用手拿掉众生的痛苦,也不是用水或洗涤剂洗刷众生的痛苦,也不是把他自己所证悟的智慧迁移到众生的相续中,那么他是以什么方式利益众生?让众生发无上菩提心,让众生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让众生发菩提心,帮助众生证悟诸法的实相,帮助众生悉发菩提心,这是佛陀唯一帮助众生、利益众生的方法,上师善知识们更是如此。

  我现在利用一切时间给大家宣讲佛法,因为这是利益大家唯一的方法。虽然我是个凡夫,但是我相信能利益众生,因为我是以佛的教言,以上师的窍诀不停地给大家讲真理、传佛法。如果你不认真谛听,不认真思维,即使今天佛陀亲自降临给大家讲法,最终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能认真谛听,认真思维,虽然我是个凡夫,但是我给大家传讲的是佛理,和今天佛陀亲自降临给大家讲法,一样能令你得到利益。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跟我学佛法,求解脱,但是我没有别的办法,我没有别的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大家多讲些佛理,帮助大家多明白些佛理,所以每天不断地给大家讲。每天讲好几堂课,也不是感觉不到累,但是没有办法啊,只能这样,别的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其实也不再需要别的方法了。我不图别的,不求别的,只是希望大家既然到这里来了,就好好听我讲的法,好好地去修持我所传的法。因为我所说的法、所传的法是正法,如果你们能认真地学修,一定能获得利益,那么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我的光阴也没有虚度。我天天这样给大家讲,若是你们不认真谛听,不好好修持,我的时间、我的生命也就这样浪费了,因为这一切失去意义了!

  这些年来,我觉得跟我学修的这些人都有很大的变化,有很大的改变,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动力,但这是谁的功德?是佛法的功德,是正法的功德。谁都一样,无论你是佛,还是凡夫,若是能如法地传讲佛法、弘扬佛法,一定能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即使自己没有智慧,但是如果能按佛的教言去讲、去引导的话,那也是智慧,所以一个凡夫若真的能很认真地去以佛的教言引导大家,也一定能利益和帮助众生。

  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出家众,要好好地想想,自己身披袈裟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赖佛吃饭”吧?应该是为了救度众生。哪里有佛法,哪里就有众生的安乐,弘扬佛法才能利益众生。弘扬佛法就是弘扬教法,弘扬证法,即讲解经藏、律藏、论藏三藏,令众生的相续中生起正知正见,生起戒定慧三学的功德,生起菩提心,这就是真正的利益众生。我真的希望大家将来以这种方式去利益众生。

  有的人下山以后,找这个关系,找那个关系,然后建个规模很大的寺院,或者塑一尊三四十米高的佛像,这都没有多大意义;若是再以盲引盲,害己害他,那就更完了!我不希望看到这样一个结果。我今天也算是请求大家:以后不要这样,不要这样!否则,一切都失去意义了!现在我们建道场为了什么?我天天不停地给大家讲经律论三藏的内容,大家现在也是昼夜不停、刻苦地闻思修行,如果出现那样的结果,这一切就都失去意义了!大家想出家修行,想将来弘法利生,这都可以,但是自己要想好,要做到,将来不要成为佛教的败类,不要成为众生的祸害!

  我给大家讲过,我不希望人多,但希望个个都是精品、精华,将来走进社会的时候能弘扬正法,弘扬大圆满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末法时期变成正法时期。若是这样,我们的努力,这一切的一切就有意义了!我到汉地弘法快十年了,还要继续下去,若是你们将来都不争气,个个都成为佛教的败类,成为佛教的油子,我真的是死不瞑目啊!

  希望大家好好地发菩提心,好好地修持佛法,让自己有所成就,让自己将来有度化众生的能力。这里完全可以加工你,虽然我是凡夫,但我是以佛的教言和上师的窍诀来给大家传讲佛法,传讲真理;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同修道友,肯定有很多佛菩萨再来,肯定有很多大成就者,他们都在帮助你,他们都在给你加工啊!不是我一个人在给你加工。一听我说:“这是菩萨的加工厂,正在加工你。”也许有些人就认为:“加工者肯定是他自己呗。”也不一定。所以,大家珍惜机缘,珍惜福报,好好地学修,发菩提心!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修行       达真堪布)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