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普巴扎西仁波切:菩提心先从孝顺生身父母做起


   日期:2015/11/11 22: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想知道自己的见解和功德是否增长,只需要观待一下内心便知,看看自己的贪嗔痴烦恼是否越来越少?出离心、信心和菩提心是否在日日增上?如今我们都自认为是信仰大乘教法之信众,因此菩提心不可缺少,也时时都在思维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做过自己的父母,因此发心为所有如母有情获得究竟解脱而行持一切善法。这些思想、语言非常好,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细致反观,自己对身边的父母是否做到孝顺?若没有做到,即便口口声声为天下父母的离苦得乐而修行,恐怕也只是一种狂言。的确,说一句为天下众生离苦得乐而修行并不难,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个修行者,必须实实在在地从身边做起。

  我们在修学菩提心时,首先从知母念恩开始观修。目的是通过这两方面观想,深入了解母亲对自己的恩德,从而生起报恩之想,逐步趋入大乘真实菩提心。菩提心包括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前者是一种心态,后者是一种行为。对于菩提心的理解,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上,应该发心的同时,从孝顺父母开始,身体力行一切善法。

  孝道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基础,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传统美德。当然,从某种角度而言,如今信仰佛教、趣入佛门是一种大孝——不仅为现世父母,也为天下所有一切父母获得究竟解脱而行持善法,这种孝道已经远远超胜世间的孝顺。但在行为上,也不能把世间的孝顺搁置一旁。

  高原地方在孝顺父母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圆满的,不孝之人会被人视为没有教养。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二十多岁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去世了,但是每次提到母亲,八十多岁的上师仍旧是泪流满面。上师对父母的恩德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的淡忘。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但现前在汉地,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已经不太重视传统的孝道,我也遇到了很多不孝敬父母的人。甚至很多年轻人的观念已经颠倒:认为不孝是在学习西方文化,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种观点:有人认为,生养儿女是父母必须承担的责任,而赡养父母则是儿女的奉献,所以是否赡养父母,完全凭儿女的个人喜好,还说这是西方国家的思想和行为。但我想西方也不可能这么不孝顺老人吧?!西方文化能够兴起,不至于糟糕到将自己的父母视为怨敌吧?之所以这样理解西方文化,可能是理解太过狭隘、偏颇的缘故。试想,谁会喜欢一个充满敌对、冷漠、毫无人情味的文化呢?

  现在经常能在电视节目上看到儿女和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发生法律纠纷。对父母如此不孝,不仅违背天理,更违背人性。因果不虚,三途恶趣恐怕就是这些人的归宿。当然,由于我们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有时候难免对父母生起嗔恨心,甚至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做一些令父母伤心的事情。这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心收回来做忏悔,多忆念父母对自己的恩德。想一想,如果没有父母,会有我们吗?如果没有父母的照顾,我们能长大吗?是谁教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谁喂我们吃的第一口饭?是谁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把好吃的、好穿的留给我们?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给我们拿来药品,为我们端来温水?……我们绝不能同其他没有进入佛门的家庭对比,觉得不孝顺父母是很正常的行为。试想,其他的家庭以及这些儿女,由于习气烦恼沉重、福报善根浅薄的缘故,即便有人为他们传讲佛法,他们也听不进去,即便听进去也不会如实奉行。但我们由于宿世善根成熟的缘故,今生获得暇满人身,于善知识足下听闻了难值难遇的殊胜佛法,此时我们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行持,绝不能随顺自己的烦恼而在轮回的苦海中继续漂泊沉沦,那样可太对不起自己了!

  有些做儿女的常常嘴上说自己非常孝顺父母,实际当中却只顾忙碌自己的事业,而把父母冷落一边不闻不问。难道自己忙碌就是可以不去看望父母的理由吗?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如何辛苦养育我们的。当我们嗷嗷待哺时,父母难道会因为工作太忙而把我们扔在一边说:“由于我实在太忙了,所以今天不给你喂奶了。”父母会这么说吗?当年幼的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会认为他们平时实在太忙了,因此先去外面旅游休闲放松一下,回来再带你去看病。他们会这样吗?我想没有父母会这么做的,如果这样做的话,恐怕你也活不到今天,早就死了。

  既然父母从未因自己的忙碌而疏于对我们的照顾,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这么做呢?如果你现在对父母这样忽视,我想将来你的子女也会这般对你的。当你年老体弱,躺在病榻上的时候,在你的“言传身教”下长大的子女很有可能对你说,他们非常忙,所以你就只有继续生病了,虽然他们很孝顺你,但是由于实在太忙了,所以没空带你去看病。

  要知道我们见解的高低不在于平常口中说得多么好听,而在于实际行为当中有什么样的表现。因此,虽然我们现在天天都在口中发愿,要愿一切如母有情离苦得乐,但是行为上表现如何呢?我们真的要反观一下自己,自己做得如何?作为佛教徒,应该要有所改变。

  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无量无边的,因此不孝之人无论如何没有资格被称为一个修行者。菩提心之广大,在于其所缘无量。因为修法并不在于平常念诵了多少咒语,做了多少礼拜,朝拜了多少圣地,谒见了多少导师等等。所谓修行,是增上自己的慈悲心,消尽自己的烦恼。所以修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如孝顺父母,和睦亲朋。如果我们对生身父母都没有一点慈悲心,却妄想对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生起这样的慈悲心,这可能吗?可以说,这完全是一种狂言。因此,大家一定要从生身父母开始修学,从孝顺父母入手,慢慢扩大到利益一切众生。一定要铭记在心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孝顺)(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孝顺)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