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如何观修自他交换的菩提心


   日期:2015/11/12 10: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主持人:

  大家晚上好!我在此谨代表哈佛佛教协会以及藏传佛教资源中心,感谢各位的出席。这次活动,是由他们共同促成的。我叫约翰•威特,是哈佛佛教协会的负责人之一。我正在读哈佛刚开设的“佛教弘法管理课程”,目前主要由珍妮•嘉措负责。我们都有弘扬佛法的潜力,这就非常需要强调对慈悲菩提心的修持,并且把闻思作为补充,不然这种强调也只能是空话罢了。

  今天非常高兴,能邀请到索达吉堪布为我们演讲。正式开始之前,想必各位都知道,近期发生了两次恐怖袭击。在波士顿马拉松的终点,两起爆炸使波士顿受到严重打击。让我们现在为受害者和家人,以及所有处于伤痛中的人们安静祈祷片刻,以献上我们的爱心……

  当然,我们更应该把心放在当下,专注于现在要做的事,专注于此生要做的事,特别是今晚的演讲。从当下的点滴做起,会帮助我们有效减少造成这些暴力的因素。

  今晚,很荣幸邀请到索达吉堪布。担任今晚翻译的,是哈佛的在读博士生宁扎多吉。他跟随范德康教授学习,可能在座很多人也很熟悉。

  索达吉堪布出生于康区炉霍,是一位佛法导师、作家、学者和伦理学家。作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法王晋美彭措的亲近弟子之一,堪布续佛慧炬,将宁玛教法广泛地弘扬到藏区之外。

  目前,索达吉堪布的微博有一百多万粉丝。堪布的教法,直接呈现出藏传佛教的现代性。我们知道,索甲仁波切、宗萨钦哲仁波切、涅顿秋林仁波切和已圆寂的秋阳创巴仁波切等,都是藏传佛教在西方的代表人物。同样,索达吉堪布在中国等东方国家,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在他的最新畅销书《苦才是人生》中,堪布告诉大家:获取幸福的密码并不神秘,而是一种“心灵科学”。这种说法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佛法的现代气息。今晚,堪布将向我们介绍自他交换的法门,这也是大乘菩萨道的修法。

  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哲学命题。客观与主观的距离,使自他之间的模糊定位更加复杂。自己和他人是互相观待的两个个体,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是,面对同一件事情,自己是否和他人完全一样?藏传佛教有着悠久的理论体系,足以解答人类这一古老的命题。

  接下来,有请堪布为我们就这个古老的命题开启证悟的智慧。请大家和我一起欢迎索达吉堪布!

  今天,哈佛佛教协会给我这次机会在此演讲,我深表感谢。在此,向大家说一声:“扎西德勒!”

  二十年前的回忆

  虽然是第一次来哈佛,但到波士顿,已经是第二次了。年轻时曾随法王晋美彭措来过这里,在创巴仁波切的香巴拉佛教中心以及藏传资源中心传授佛法。昨天下午重新踏上这块土地,心里感慨万分。

  我今天外面穿的这件衣服,是南卓堪布当时从印度给我带来的;里面的衬衫,是那次回去途经香港时买的,到现在已有二十年了。虽然这些衣服还在,我也经常穿着它们,可我的上师晋美彭措法王,却已示现圆寂十年了。上师当时的音容笑貌,上师当时讲的关于藏文化、佛法以及人格方面的很多教言,至今仍在心里不断浮现。

  佛教讲“诸法无常”。不管是外部世界,还是有情众生,任何法都不是恒常的。比如今天在座的各位,虽然个个青春焕发,诸事圆满,但总有一天会现前无常,谁也不能例外。所以我认为,学习、思维佛法非常重要。

  感恩哈佛对藏文化的重视

  哈佛大学是举世闻名的一流学府,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智慧超群。我虽不像你们一样,但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利他菩提心,却是世上最美好的思想,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从小就学习藏族的文化和宗教,并对此万般珍惜、无比热爱。这不是一种自我陶醉,而是确实认识到了佛教的伟大。藏族人口很少,总共600多万,比不上一个大城市多,但前辈智者们留下的著作浩若烟海,以比例来算,远远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和民族。这也是各国学者所公认的。

  在许多哈佛老师和美国学者的协助下,藏传佛教资源中心(Tibetan Buddhist Resource Center)收藏了一万七千多册藏文经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宝库。在座的不少老师和学者,正在依靠网络等便捷的科学技术,将这些珍贵文献广为传播,对此我由衷感谢。我深深地感到:藏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藏族人民,更属于全世界、全人类。

  前几天,我去了德国的哥廷根大学,那里虽然地方很小,却有四五十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我当时说,藏地虽然也很小,却也涌现了数不胜数的一大批智者,他们的智慧不逊于世界上的任何智者。

  其来源佛教智慧,的确可谓博大精深。

  研究佛教的正确方式

  刚才和大家交流后发现,很多人在研习藏传佛教中非常珍贵的典籍,如《普贤上师言教》、《入菩萨行论》、《米拉日巴尊者传》、智悲光尊者的论典以及众多重要论典。

  你们的研究方式我不太清楚,但一般学校的研究方式,与藏地传统的闻思修有着很大差别。根据藏地传统,学任何法,都对修证很重视。比如《入菩萨行论》,首先要通过闻思懂得它的内容,然后依靠修行不断在心里串习利他心,最后才是实际运用,饶益有情。

  尽管在藏地传统中,也有不少比较、分析的方法,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现今大部分的东西方学者,只是一味地分析理论。比如说,哪些经论讲过男女平等,有何文学价值,目的是什么,作者是哪个世纪的人,他有什么不同特点……都是站在这些角度作各种比较,不观察自己,只是吹毛求疵地寻找经论的过失,判断它是否符合现有标准。如果论典讲的是利他心,他们就会分析利他心的条件,在传统文化中占据怎样的地位,观察别人是否有利他心等等,而自己在熏习、修持利他心方面,花的时间却微乎其微。

  如果偏重于学术,单单只是理论研究,我认为,很难通达经论的究竟意义。因此,佛教里讲的信心和实修很重要。

  利他是人类最重要的灵魂

  大乘佛教概括而言,包括智慧和慈悲两方面。由于时间关系,这次不广讲智慧,只是略微提一下。

  有些人听了佛教讲的证悟空性的智慧,觉得一切都空了,于是没有上进心,对生活不积极。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佛教的空性见解,并非让你不做,而是让你不执著。

  有关空性的道理,在量子力学中也有相似的认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这一点,你们可以去分析。佛教与科学相关联的部分,比如物理学、脑科学、神经学、心理学等,我也思考了很久。在长期的佛典翻译和写作中常会发现,这些学科的知识,都在佛教中讲得细致入微。如果你有机会研究藏传佛教的因明逻辑学以及中观,相信会有全新的理解与收获。

  今天要了解的内容,主要是菩提心。《现观庄严论》中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这句话诠释了菩提心的定义。菩提心有更深层的解释方法,但我们在这里,只需要解释成:将自己的安乐施与他人,他人的痛苦自己代受。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要尽量帮助别人。

  藏地有一句俗话:“把别人放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虽然这只是普通的民间谚语,却教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换位思考:自己希求快乐,别人也是;自己不喜欢痛苦,别人也是。这样思维非常有意义。

  佛教的根本教义、核心和精华之一,就是利他的菩提心。谁具有这种思想,谁就有了很高的境界,值得尊重。

  假设不具备利他心,哪怕你再有名望、财富,也没有很大意义;如果没有利他心,即使穿着出家衣服,受到众人追捧,也不会有多么尊贵;倘若没有利他心,一味自私自利,即使读过最好的学校,也没有多大用处;如果没有利他心,就算是联合国秘书长或国家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震慑全球的政绩,也不能给人民带来真实利益;假如没有利他心,纵然发明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对这个时代也有害无益。反之,若是有了利他心,就算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也令人敬仰。

  其实,利他并不会让你损失什么,反而会让你得到更多。2001年,韩国某财团支付200万美元,委托剑桥大学的纽纳姆学院破解美国民主制度诞生之谜。结果在卷帙浩繁的资料中,他们追溯到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一棵苹果树下:

  1746年,14岁的华盛顿在种植园的石房子后面栽一棵苹果树。父亲见后说:“你明年若想吃到苹果,就应该把它种在有阳光的地方,并给它浇水施肥。”转身离开时,父亲又多说了一句:“如果你帮助它得到它想要的,你就能得到一切你想要的。”

  纽纳姆学院认为,就是这一句话,造就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升,利他的价值一定会日益明显。今天在座的老师、同学,各自的宗教信仰虽然不同,有信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佛教的,也有什么信仰都没有的。但不管怎么样,利他都是我们最重要的灵魂。

  动物也值得我们为它让路

  当今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就越来越需要爱。

  一个人无论信仰什么,都不应固执己见,盲目地排斥他人,哪怕对方言之有理。关于慈悲,各宗教有不同的修持,我们应该互相切磋、借鉴。其实,在慈悲的对象上,佛教与很多宗教不太相同,它提倡的慈悲对境不只有人类,还遍及一切众生——能感受苦乐的所有众生。利益一切众生,是佛教的不共特点。

  人类在感受痛苦或快乐时,可以表达出来,而牛羊等动物虽不会说话,可在遭受杀害时,和人一样也会痛苦万分。美国有过白人和黑人不平等的现象,但现在已经成为历史。我相信,总有一天人类也能真正体会到动物的感受,人和动物之间的不平等,同样将成为历史。

  印度圣雄甘地说过:“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以判断出一个民族是否伟大,精神是否高尚。”

  2012年有一则新闻很感人,德国一名男子在开着法拉利回家的路上,忽然发现一只刺猬正在横穿马路。情急之下,为了避让,他急速转向,把车撞向了旁边的护栏。结果人虽然没有事,法拉利却严重受损,不得不支付高额费用去维修。

  事后,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珍贵,哪怕是一只小刺猬。我受点损失算不了什么。”

  这种尊重其他生命、不顾自己的心,在佛教中叫自他交换。

  菩提心就像如意宝

  关于自他交换,佛教中有许多修行窍诀。比方说,看到某个动物被杀害时,就观想被杀的是自己。看到割那个动物的头,就观想是割自己的头……自己是那些受苦的众生。若能经常这样观想,就是修菩提心的最好方法,也是世间利他思想的精髓。

  利他心和禅修,被许多学者当作是佛教的特色。美国有些著名大学做过一些科学测试,结果发现,在修持利他心和禅定以后,人的内心发生很大变化,给自身和他人都带来了很大利益。对此大家可以慢慢体会,若修持利他心,一定会对自己有极大的帮助。

  我看过一本书叫《致命的情绪》,是一位美国学者写的。其中讲到,一个人如果发脾气,血液就会产生毒素,注射到动物身上会使其死亡。所以,我们要存一颗善心,这不仅是佛教提倡的,科学也是这么认为的。

  利他心有不可估量的功德,在现实中,不管东西方哪个民族都非常需要。当然,除了少数利根者以外,普通人要成就利他菩提心,不可能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藏地有很多这方面的窍诀,大家可以慢慢了解并修持。

  不管有没有信仰,修利他心都非常重要。因为,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如果没有利他心,对社会、对自己不会带来真正利益。

  在座各位都有着敏锐的智慧,希望对佛法能坚持不懈地研究。比如,佛教讲乃至对小至昆虫在内的众生,要有利他之心。我们应反复思考到底需不需要?如果需要,就要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利益他们?这是当今时代必不可少的思想。大家应以智慧去寻求并纳受。

  在藏传佛教中,依止善知识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而善知识的法相,即使不具足其他很多功德,具有利他心也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讲到这里。最后,送给大家寂天菩萨的一句话:“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辗转益增长。”意思是菩提心就像如意宝,没有的要让它生起,已有的要让它不断增上。以此,愿大家都能生起利他的菩提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如意宝)(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如意宝)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