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本愿念佛圆具信愿行


   日期:2015/11/14 13: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常闻念佛须具三资粮,方遂往生,而本愿念佛,是否具此信、愿、行?

  答: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故知,信愿行三,往生资粮,缺一不可。蕅益大师又言:“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即摄信愿于称名之行中,信愿彰往生靠佛力之义,称名即仗佛力之行,故信愿与称名,非先后,非定三;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故蕅益大师于《灵峰宗论》云:“净土之诀,在信愿行。此三非三,三只是一;此一非一,一必具三。”

  此之妙义,与善导大师六字释不谋而合,盖六字名号乃机法一体,具信愿行,是正定业。《观经四帖疏·玄义分》显此义言:“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此名为六字释,依此“南无”二字,有归命与发愿回向二义,“阿弥陀佛”四字,有其行一义。合六字成为信、愿、行三义。善导大师以此六字三义,诠释弥陀名号所具德义,是《观经四帖疏》中最重要的释义之一,此文最能发挥楷定古今的精神。为了显明十声称佛愿行具足的原因,而言云何具足等,就法体举出具足之义。

  此六字三义所包含之意,有机法门与愿行门。六字有信、愿、行之义,信与行相对便成机法门之义,南无即是能信之机,阿弥陀佛即是救度之法,此名信行,或名机法。而信之中有愿之义,愿与行相对便成愿行门。故法体六字之中,机法一体,愿行具足。法体六字本来具足愿行,故不待众生修行回向,于如实称名之中,一声一声,皆是具足愿与行,故必得往生。

  本愿念佛人,信者,乃信弥陀为我成就不可思议愿行功德,纳入名号,回施于我,一念信受,当下具足无上功德,故《无量寿经》云:“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佛口金言,何可置疑?

  又信者,机法两种深信也。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云:“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此机法二种深信,意在导归称名之行,即是愿生报土之行相。故本愿念佛,圆具信愿行,信有愿行,愿有信行,行有信愿。(选自《无量寿经要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信愿行)(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蔡惠明居士:信愿行是净业三资粮——学习梦东大师语录的体会 

 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三讲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 

 仁焕法师:理解“信愿行” 

 仁焕法师:信愿行 

 仁焕法师:理解“信愿行” 

 仁焕法师:进一步解释“信愿行” 

 刘元春教授:信愿行:完美人生之路——重读《<阿弥陀经>宗 

 仁焕法师:念佛的信愿行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4 信 

 怡僧法师:信愿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