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读三千遍得小定,读五千遍得大定,读一万遍大彻大悟


   日期:2015/11/16 8: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成佛有四十一个等级,《华严经》上说的,圆教初住菩萨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真佛不是假佛,但是没有圆满,为什么?习气没断。习气不好断,阿罗汉没有执著了,他有执著的习气,所以证得阿罗汉之后,他的功夫完全用在断习气,见思烦恼习气。见思烦恼习气断尽了,他升级了,他是辟支佛,不是阿罗汉,比阿罗汉高一级。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辟支佛见思烦恼习气断了,辟支佛在这个位次上,他要断尘沙烦恼,就是分别,尘沙烦恼就是分别,要练习不分别。真的不分别了,他升级,他是菩萨。菩萨分别习气没断,所以在菩萨这个阶段当中,他修什么?断分别习气。分别习气完全断了,他升级,那就是十法界的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佛,佛住哪里?住实报庄严土,住在那个地方,等无始无明习气断掉。因为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你有方法你就添烦恼了。它怎么断法?经上有比喻,习气,什么叫习气?佛用酒瓶做比喻,酒瓶盛酒的,把酒倒干净,擦干净,确实一滴酒也没有了,可是闻闻还有味道,那叫习气。有没有方法断?没有方法。怎么断法?不要去理会它,日久天长,你把瓶盖打开放在那里,半年、一年之后再去闻就没有了。所以断习气只有这一个办法,不能起心动念。要多长时间习气断掉?佛告诉我们,三个阿僧只劫。这个时间可不得了,天文数字,三大阿僧只劫。习气断干净,证究竟圆满佛,《华严经》叫妙觉;等觉上面是妙觉,等觉是最后一品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就真成佛了。

  妙觉佛不住实报土,住哪里?住常寂光,常寂光是法身。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都在佛常寂光之中,佛的常寂光跟我们的常寂光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了常寂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障碍了。果然能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常寂光就现前。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绝不是妄语,是真的。这桩事情很难讲清楚,一般人很难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因为常寂光跟一切万法融成一体,根本就没有分开。我们用电视多,天天在这学习,所以我常常用电视屏幕做比喻,常寂光是什么?是屏幕。我们打开电视一定先把屏幕打开,打开怎么?一片空白,光出来了;再按频道,频道就是能生万法。常寂光跟万法,就是屏幕跟频道,是融在一体的,是分不开的,但是它是两码事,它不是一码事,你把频道按掉之后,色相没有了,一片光明,你就看到不一样。但是频道打开的时候,你看不到哪一个是频道、哪一个是屏幕,它融成一体;虽然融成一体,频道不妨碍屏幕,屏幕不妨碍频道。用这个比喻,我们才有一个概念。所以我们都在常寂光当中。

  怎样才能见到常寂光?眼见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常寂光。起心动念就错了,不可以起心动念,但清楚明白,那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众生说真的清楚明白的时候,未见得是真的,他产生错觉,他看错了、想错了。佛菩萨决定没有看错、决定没有想错,为什么?他没有看法也没有想法,好,纯真,那叫真实智慧。我们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想法,那叫造业,业有善恶,善业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换句话说,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麻烦在这里。

  佛教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真修行是在这里修,你不能离开,离开到哪修去?眼在色当中修,耳在声当中修,修到什么?最粗显的先下手,那就是从不执著,真放下了。眼见色,不执著就是阿罗汉,再加上不分别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佛,你看这三个等级,确实大道至简。用什么方法修,没有一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哪个方法都行,没有一样不行,就是在境界里学个什么东西?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妙极了!你还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错了,理上跟事上全错了。这是佛法深妙之处,不起心不动念,还不碍办事,还什么事都干,就是《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是什么?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生心,什么都干,样样都不碍事。心一动念头就错了,不起心不动念是用真心,真心完全用自性的性德,就是智慧德相,它用这个,所以它不碍事。起心动念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凡夫他不知道用真心,他用妄心,凡夫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用这个,这就错了。所以修行要把总纲领、总原则掌握到,与这个相应就是对的,跟这个不相应就是错的。不是说一天念多少经、念多少论、拜多少佛,那都不是的。不是的,真正修行人也要做这个样子;他不碍事,他心里没有,他天天在拜佛,一天拜三千拜,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真高明。为什么拜这么多?拜给别人看,希望别人学习,别人肯拜佛的,修点福报也不错,成不了佛,修善业、修福报,用意在这个地方;自己真的是无住。无住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菩萨的无住就是不分别不执著。我们凡夫,学佛学了几十年,还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就应该惭愧,应该忏悔。

  遇到净宗才能得救,遇不到净宗救不了。净宗怎么?净宗可以带业往生,其他法门没有听说带业的。带业就是换个环境,这个地方境缘我们没有能力克服,往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缘好,都是殊胜的缘分,障碍的缘分没有,所以这是个好地方,最安全的地方,修行不招魔事,那里没有魔。这个世间魔太多,无量无边,凡是叫你起心动念、叫你分别执著的统统是魔,所以要认识。现在什么招你快速起心动念?大概第一个魔头就是手机。你看,装在身上,不定什么时候一下叫起来,赶快拿来听,又去胡思乱想去了。所以要认识它,这不是好东西。没有这个东西照样办事,以前没有发明这个东西,不是很好吗?发明这个之后,多少人堕落了。所以你要认识它,不受它的伤害。

  我们要真实明、真实智慧,是故稽首真实明。以此光明就是真实,真实智慧应该稽首礼敬。「因此大经,唯一真实」,这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把五种原译本里面的真实,三个真实统统收进来了,好!这才圆满。这三个真实就是,「真实之际」,真实之际是自性、是本体,就是法身;第二个、第三个都是德,自性的性德,不是外来的,一切众生本具,也没有失掉,现在是迷,破迷之后它就出现。为什么读经,读一千遍会开悟?悟是你本有的,你的心不清净,读一千遍心清净了,妄念没有了,杂念没有了,智慧就冒出来,所以这个经的意思就浮出来,你就懂了。你再念第二个一千遍,你悟的深度就更深,面就更大。你再念第三千遍,又不一样。一般真正修行用功的人,欲望很淡薄的人,三千遍,古人达到明心见性,不少。现在人难,现在外面诱惑的力量太大,里面欲望膨胀没有止境,所以三千遍还不行,三千遍能得小定,不能得大定。那怎样?五千遍就可以得大定,念上一万遍可以大彻大悟。你要相信这个道理,要相信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妙绝了。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九集)  2015/10/5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大彻大悟)(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大彻大悟)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一 劝修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