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拜佛的意义


   日期:2015/11/17 13: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的本义是佛法的教育,故而拜佛的意义,我想也应从佛法教育的意义上去理解。

  进寺院门口,就能看到当来下生弥勒佛。弥勒佛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的弟子,现在在兜率陀天内院讲法,将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下一位佛。寺院门前的弥勒佛是未来佛,寓意是凡进入寺院之人,即种下了菩提善根。金刚种子,历劫不灭。机缘成熟时,皆是未来之佛。如《妙法莲华经》所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即便是漫不经心地进入寺院、随口念一句佛号,也种下了必定成佛的因缘,何况是以至诚之心礼佛?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

  弥勒菩萨面向门外,笑口常开,这寓意是我们当以宽容、乐观、慈悲的心态面对世间事。而背后的、面向佛堂里面的韦陀菩萨是执鞭而立,庄严金刚相,这是代表严以律己,向内审视自心,包括贪、嗔、痴、慢、疑等等。对外是宽容慈悲、随顺众生,对内是严格的自我约束,这是以形象向我们表述佛弟子应有的行持。学佛是净化自我、解决自我的问题,而不是整天拿眼睛盯着别人、指摘旁人的过错、苛责他人的行为。常有人说佛门也有怒目金刚,以此作为为自己一身戾气而辩解的理论依据。殊不知佛门的金刚,从来都是教育我们审视自心的。何谓金刚?无欲则刚。降服龙象未必多力,能伏自心方为大力金刚。如我的师父清禅法师教诲的“西来经教,第一了义,唯在离欲,跃出九天”,每位学佛者,心中都应有一尊自性韦陀。佛法是内法,是以戒、定、慧向内审视自我内心的贪、嗔、痴,得到心的解脱。

  进大殿前,要经过天王殿。我们知道,生往天界的最低条件是践行十善业道。这就表示,学佛必须以十善业道为根基,才能真正登堂入室、进得佛门。十善业道是学佛的基础,很多人学佛误入歧途,认为既然什么都是虚妄,也就没有不敢做的事,偏离戒定慧、沉溺贪嗔痴,这就与佛的教诲相去甚远了。进入寺院必须经过天王殿,也就是教育我们没有哪个人学佛不需要从十善业道做起。

  大殿中间供佛,佛是佛法的源头。拜佛是礼拜老师,对引导我们走出生死轮回的本师表示敬仰、忆念与感恩。佛的名号,有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每一种名号代表一种功德。忆佛念佛,就是忆念佛的这些功德。拜佛之时,即是放下自己的骄慢心,成就自己的尊贵。静下心来念一卷经,如身临佛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法雨缤纷,如入芝兰之林,必染其香。

  敬香三支,是以香味供养佛法僧三宝。在东南亚国家,多以鲜花供佛。而在信仰大乘佛教的地区,没有热带四时花开的条件,多烧香供佛。敬香的意义,是以心香供养三宝,即对佛的忆念、敬仰与净信,对佛法的学习,对清净僧团的尊重。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法供养者,学习与践行佛的教诲,自度度人,这才是最大的供养。

  在佛前常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念皈依,即表示以佛为导师,以法为指引,以清净僧团为典范。三皈依有形相皈依与自性皈依。形相皈依,指以佛为师,做佛法僧三宝的学生,从此在佛的教导下净化身心,自度度人。自性三皈依,即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一者皈依佛。佛是两足尊,智慧具足、福德具足。对自性而言,觉而不迷即是智慧具足,无欲知足即是福德具足。世间再多的财富都填不满心中的欲壑,而一念知足,即是真富贵,这才是真正的福德具足。

  二者皈依法。法是走向心的解脱之道,皈依法,是学习与践行佛法的教育。以四谛、三十七道品、六度波罗蜜、净土之信愿行等,指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即是践行正道。

  三者皈依僧。僧人过的是在戒律约束下的清净生活,皈依自性僧,即是选择清净无染的生活方式。

  三皈依不仅在于形相,更在于内心,皈依自性的佛、法、僧,亦即觉、正、净,才是更深层意义上的三皈依。

  到寺院拜佛,忏悔是需要常做的功课。学佛是不断净化身心的过程,忏悔就是净化身心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种净化,需要不断地审视自我。低则以十善业道为标准,高则用八正道来衡量。后悔与忏悔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执着于过错,沉湎于痛苦,用过去的过错折磨自己;后者是改过自新,面向未来。忏悔完了继续做错事,那不是真忏悔,这种忏悔是没有多少用处的。断恶向善才是真忏悔。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一书让我们要有拿香的手、念经的口。远离杀、盗、YIN,就是有了干干净净的拿香的手;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就是有了干干净净的念经的口。再加上“拜佛的心”,远离贪、嗔、痴,就是有了拜佛的心。不妄作则身安,不妄求则心安。有拿香的手、念经的口、拜佛的心,就是践行十善业道,就自然灾祸远离、福报增长、身心安宁,这才是烧香拜佛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寺院的本来面目是佛法学校,是学习佛法的场所。沉香中,青灯前,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在这拈花一笑间,你悟到了什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拜佛)(五明学佛网:因果       拜佛)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惟觉法师:拜佛的真义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法界法师:拜佛之密意法语开示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解“贪官拜佛”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