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法初机-修苦行到底好不好?


   日期:2015/11/18 9: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智度论当中有这样几句:佛法唯以智慧为本,不以苦为先。

  有些人认为学佛就一定是要修苦行,攀比谁更惨就好象谁更有道行,这个是不圆满的。

  有些人看到出家人,也看他们苦不苦,如果很苦,就认为是真修行人,如果条件比较好,就认为他们贪图安逸,这也是有失偏颇的。

  佛祖告诉我们: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

  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今天我们来看看佛祖成佛之前修苦行的故事。

  闻如是:一时,佛在毗舍离城外林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昔未成佛道时,尔时依彼大畏山而住。是时彼山,其有欲心、无欲心入中者衣毛皆竖。若复极盛热时,野马纵横,露其形体而坐,夜便入深林中。若复极寒之日,风雨交流,昼便入林中,夜便露坐。

  有一天,佛祖在毗舍离城郊外的树林里为弟子开示:

  佛祖过去出家之后,还未成佛之前,在大畏山独自清修。

  为什么叫大畏山呢?估计是因为这座山让人害怕,有欲心的,无欲心的人,进山之后,都毛骨悚然。估计闲杂人等很少了。

  热起来很热,野马纵横,野马就是阳焰,大约就是高温太阳照射的时候,地面上出现的一些类似火焰、波浪之类的大气现象。

  炎热的时候,白天就光着膀子在露天打坐,晚上就进树林里面;严寒的时候,风雨交加,白天就在树林里面避雨,晚上就到露天打坐。

  我尔时,正能诵一偈,昔所未闻,昔所未见也:

  ‘澹淡夜安,大畏山中,露其形体,是我誓愿。’

  佛祖当时诵了一个偈子,夜深人静的大畏山中,虽然穿得破破烂烂,我却自得其乐。

  澹泊明志,少欲知足,放在中国古代,那也算是一位隐士了,不过呢,对于佛祖来说,处于这个境界就不值一提了。

  若我至冢间,取彼死人之衣,而覆形体。

  尔时,若案吒村人来取木支,著我耳中,或著鼻中,或有唾者,或有溺者,或以土坌其身上;然我尔时,终不起意,向彼人民。尔时,有此护心。

  佛祖穿什么衣服呢?在荒郊野外,有些破旧的坟墓,佛祖就取那些死人身上的衣服来穿。

  当时,偶尔有些村民过来砍柴,戏弄佛祖,把这个小树枝放在佛祖的耳朵里面,放在鼻孔里面,或者朝佛祖身上吐口水,或者朝佛祖身上小便,或者用土块扔佛祖......

  然而佛祖始终都不生气。

  佛祖前世500世修忍辱,这个忍辱工夫值得大家学习啊。

  尔时,有牛畜之处,设见犊子屎,便取食之;若无犊子屎者,便取大牛屎食之。

  当时,有时有牛过来吃草,如果有小牛拉的屎,佛祖也取过来吃掉,如果没有小牛的屎,佛祖就捡这个大牛的屎来吃。

  尔时,食此之食,我复作是念:‘今用食为?乃可终日不食。’

  当时,佛祖吃了牛屎之后,心想:我为什么要吃饭呢?其实不吃也可以的呢。

  时我以生此念,诸天便来到我所,而作是言:‘汝今勿复断食;若当断食者,我当以甘露精气相益,使存其命。’

  尔时,我复作是念:‘今以断食,何缘复使诸天送甘露与我?今身将有虚诈。’是时,我复作是念:‘今可食麻米之余。’

  佛祖生了绝食的念头之后,天人马上就知道了,于是下来对佛祖说:你不要绝食啊,如果你绝食的话,我就用甘露来喂你,保全你的性命。

  佛祖心想:我要绝食,什么缘故天人要送甘露给我呢?

  于是佛祖心想:我可以吃麻和米。

  尔时,日食一麻一米,形体劣弱,骸骨相连,顶上生疮,皮肉自堕。犹如败坏瓠卢,亦不成就我头;尔时亦复如是,顶上生疮,皮肉自堕,皆由不食故也。亦如深水之中,星宿现中;尔时我眼亦复如是,皆由不食故。犹如故车败坏;我身亦复如是,皆悉败毁,不可承顺。亦如骆驼脚迹;两尻亦复如是,若我以手按摩腹时便值脊骨,若按脊时复值腹皮。身体羸弱者,皆由不食故。

  于是佛祖就每天吃一麻一米。结果呢,瘦得皮包骨,头顶上还长了疮,如果用手按肚子,就能摸到脊梁骨,如果按脊梁骨就能触到肚皮。

  我尔时,复以一麻一米,以此为食,竟无所益,亦复不得上尊之法。若我意中欲大小便者,即便倒地,不能自起居。

  当时,佛祖每天只吃一麻一米,没得到什么收获,更得不到过去诸佛的无上法门。如果佛祖想要大小便,只能倒地,都不能正常自理。

  是时,诸天见已,便作是说:‘此沙门瞿昙以取灭度。’

  或复有诸天,而作是说:‘此沙门未命终,今必命终。’

  或复有诸天,而作是说:‘此沙门亦非命终,此沙门实是阿罗汉,夫罗汉之法有此苦行。’

  天人见了之后,都说:这位沙门死了。

  有的说:还没死,必死无疑了。

  有的说:他没死,他是阿罗汉,阿罗汉的法门当中有这个苦行之法。

  我尔时,犹有神识,知外来机趣。时,我复作是念:‘今可入无息禅中。’便入无息禅中,数出入息,我今以数出入息,觉知有气从耳中出,是时风声如似雷呜。尔时,复作是念:‘我今闭口塞耳,使息不出。’息以不出,是时内气便从手脚中出,正使气不得从耳、鼻、口出,尔时内声如似雷吼,我尔时亦复如是,是时神识犹随身回。

  当时佛祖还没有完全丧失神志,于是心想:现在要入这个无息禅中。结果呢,感觉到气息从耳朵出去了,就像雷鸣一样。于是心想:我要闭口塞耳,不要出气。这时候,这个气息又从手脚当中跑出去了。

  是时,复作是念:‘我宜更入无息禅中。’是时,尽寒诸孔之息,我以塞诸出入息。是时,便患头额痛,如似有人以钻钻头,我亦如是极苦头痛。尔时,我故有神识,尔时我复作是念:‘我今更可坐禅,息气不得出入。’尔时,我便塞出入息,是时诸息尽集腹中。尔时,息转时极为少类。犹如屠牛之家,以刀杀牛;我亦如是,极患苦痛。亦如两健人共执一劣人于火上炙,极患疼痛,不可堪忍;我亦如是,此苦疼痛不可具陈。尔时,我犹有神识存。当我尔时坐禅之日,形体不作人色;其中有人见已,而作是说:‘此沙门颜色极黑。’有人见已,而作是说:‘此沙门颜色似终。’

  当时,佛祖又把毛孔的气息闭住,结果有开始头疼了,就好象有人用钻子钻佛祖的头一样,非常痛苦。后来佛祖又把气息收到腹中,却发现犹如刀割一样,就好象两个壮汉抓住一个瘦弱的人放在火上烤一样,疼痛难忍。佛祖坐禅的时候,肤色已经不像正常人的颜色了,有人见了之后说:这个沙门非常黑。有人见了之后说:这个沙门的气色看上去像死人。

  比丘当知:我六年之中作此苦行,不得上尊之法。

  佛祖说:大家要知道,我修苦行修了六年,没有悟得无上之法。

  尔时,我作是念:‘今日可食一果。’尔时我便食一果。当我食一果之日,身形萎弱,不能自起居,如年百二十,骨节离散,不能扶持。比丘当知:尔时一果者,如似今日小枣耳!尔时,我复作是念:‘此非成道之本,故当更有余道。’

  当时,佛祖心想:现在可以吃个果子。于是就增加了食量,吃了一个果子。那个果子就跟一个小枣差不多,很小。结果还是很虚弱,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却羸弱得像120岁的老人。

  于是佛祖心想:这个苦行不是成道之本啊,走不通,应当有其他的路。

  尔时,我复作是念:‘我自忆昔日,在父王树下无YIN、无欲,除去恶不善法,游于初禅;无觉、无观,游于二禅,护念清净,无有众想,游于三禅;无复苦乐,意念清净,游于四禅。此或能是道,我今当求此道。’

  当时,佛祖心想:我回忆当年在父王的花园,在树下无YIN无欲的时候,不干坏事,体会了初禅的感受,无觉无观,体会了二禅的境界,以及三禅四禅的境界,这个方向或许有机会,我现在应当朝这个方向努力。

  我六年之中勤苦求道而不克获;或卧荆棘之上;或卧板木铁钉之上;或悬鸟身体远地,两脚在上而头首向地;或交脚蹲踞;或养长须发,未曾剪除;或日暴火炙;或盛冬坐冰,身体没水;或寂寞不语;或时一食,或时二食,或时三食、四食,乃至七食;或食菜果,或食稻麻,或食草根,或食木实,或食华香,或食种种果蓏;或时裸形,或时著弊坏之衣,或著莎草之衣,或著毛毳之衣;或时以人发覆形,或时养发,或时取他发益戴。

  佛祖说,我在六年当中,勤修苦行,但是却没有成就无上道,吃的苦可是够多了:

  睡在荆棘上面;睡在铁钉上面;长期倒立;长期蹲着;长留须发;暴晒或者用火烤;或者冬天坐在冰上,身体泡在冰水里面;或者沉默不语;或者一天吃一餐,或者吃两餐,甚至多到七餐;或者吃蔬菜水果,或者吃稻麻,或者吃草根,或者吃木头,或者吃鲜花;有时裸体,有时穿破烂的衣服,有时穿这个草衣,或者穿这个鸟类羽毛做的衣服;

  有时用头发遮体,有时用自己的头发,有时用别人的头发......

  如是,比丘,吾昔苦行乃至于斯,然不获四法之本。

  佛祖说:你们看看,我当年苦行到这个程度,然而始终没有获得四种根本法门。

  云何为四?所谓贤圣戒律难晓难知,贤圣智慧难晓难知,贤圣解脱难晓难知,贤圣三昧难晓难知。是谓,比丘,有此四法,吾昔苦行不获此要。

  哪四种呢?戒,定,慧,解脱。佛祖通过苦行无法得到这四种法门。

  尔时,我复作是念:‘吾今要当求无上之道。何者是无上之道?所谓向四法是也——贤圣戒律、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贤圣解脱。

  当时,佛祖心想,我要追求无上之道,什么是无上之道呢?就是这四法:戒、定、慧、解脱。

  有人说,不是五个吗?为什么没有解脱知见呢?

  这个要看对象,对于当时的受众来说,先说这四个就好了,这个是偏重自我修行,自我解脱的,也就是所谓的小乘佛法。等你能力提高了,再谈大乘佛法。

  尔时,我复作是念:‘不可以此羸劣之体,求于上尊之道。多少食精微之气,长育身体,气力炽盛,然后得修行道。’

  当食精微之气,时五比丘舍我还退:‘此沙门瞿昙性行错乱,以舍真法而就邪业。’

  于是佛祖心想:我不能用这个虚弱的身体来求无上道,应当多少要吃点有营养的食物,把身体养好,然后再修道。

  当时,跟随佛祖修行的五位随从就离开了佛祖,认为他神经错乱了,居然放弃了苦行这样的正法而去修邪法了。

  看来身体是学佛修行的本钱呢,如果大家学佛修行之后,越学身体越差,这个就要看看是哪里出偏差了。

  我们从这个故事当中有些什么启发呢?

  1.学佛不是一味追求苦行,那些佛祖没有建议我们做的无益苦行是不能让我们解脱的。如果有人以此标榜自己的道行,你要注意了。

  2.佛祖允许的十二头陀行是值得赞叹的,有人做了,我们可以赞叹,有人没有做,我们也不要去批评。

  3.佛祖介绍的4个法门,我们用通俗一点话来描述: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解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 增壹阿含经 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