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星云大师:如何教育孩子?


   日期:2015/11/21 16: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今很多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或因教育不当而令他们成长不健全,不懂得与人相处。另外,更有许多问题家庭形成所谓的“问题儿童”。请问大师,现代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答:中国大陆为实施“一胎制”,造成“四二一”家庭(夫妻两人,抚养四个老人、一个孩子)日益增多,对社会生活、家庭伦理都产生不少影响。

  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养成、道德观念的建立、身心的成长等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如前面所言,由于时代、环境的变迁,家庭结构产生许多变化,有单亲家庭,有由祖父母抚养孙子的隔代家庭,有父或母再婚,与继父(母)同住的家庭,有迎娶外籍新娘的家庭……。不能否认,这些不同于一般传统观念所认定的家庭,确实比较容易产生“问题儿童”。

  但也不是绝对的,如美国前总统柯林顿即是出身单身家庭;中国的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扶养长大,在母亲贤慧的教育下,留下“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美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三岁时就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长大,他在贫困中刻苦自学,而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文学成就。

  佛教里有不少祖师大德,也是成长于不健全的家庭,如致力整顿僧制,改革佛教的民初佛教领袖太虚大师,他二岁丧父,五岁时母亲改嫁,由外婆抚养长大;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三岁丧父,八岁亡母,童年即体悟人世无常及人情冷暖,因而发心向道。所以,只要自己肯立志向上,发愤图强,依然能从贫瘠恶劣的环境中,创造出美好的前程。

  相反的,如“四二一”家庭中,被父母、祖父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独生子,所得到的关心、教育和投资必然最多,但是也造就出不少依赖性强、娇贵、蛮横、不知感恩、不懂礼貌的小孩。

  目前家庭教育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如有的父母每天忙于工作,让孩子自由发展,由电视节目、大量物质,填充孩子的时间与心灵需求;有的孩子由祖父母照顾,而祖父母大多采取“满足式”教育,对孙子有求必应;有的孩子由菲佣、印佣照顾,生活无虑,但易出现语言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的缺陷,以及情感寄托上的落差。或者交给托儿所,而托儿机构良莠不齐,又是一个褓姆照顾多个小孩,无法关注个别的需要。

  不论哪一种家庭背景,都不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绝对因素。小孩子观念错误、行为偏差,往往是父母造成的。父母的身教很重要,历史上,许多名人所以能够功成名就,都要归功于良好的家教,例如美国的华盛顿砍了樱桃树,坦诚认错,父亲称赞他诚实。佛教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佛陀在《长阿含经》卷十一里,告诉父母教育儿女应该:“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因此,养育子女除了疼爱、抚养,还要教育他们去恶行善,方是为人父母之道。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须养成他们正常的生活、处世的诚信、良好的习惯、接受的性格,及培养感恩、忍耐、礼貌、合群、勤劳的美德。尤其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可以经常肆意的讽刺他、讥嘲他、责备他、歧视他,要用同事摄尊重子女的人格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信仰及人生观、价值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教育       孩子)(五明学佛网:如何教育       孩子)  

 观世音菩萨满愿孩子如愿被录取 

 仁清法师:如何解决小孩子夜哭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寂静法师:如何培养孩子 

 寂静法师:怎样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学会反省自己唤醒孩子的良知 

 蔡礼旭老师:教会孩子勤俭 

 蔡礼旭老师:正确引导孩子面对考试成绩 

 蔡礼旭老师:提升孩子的道德学问要从哪里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