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他人无理待之即予我们最好的恩惠


   日期:2015/11/30 14: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生生世世以来,都有无量无边的业障,佛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这一生当中所遇到的,不管是顺境或逆境都要感恩。

  可能有人会想,他对我不好,对我有所亏欠,怎么有办法感恩?其实要感恩。因为对方让我们有机会可以还债,让我们消业障、增福德。同时,这样的境缘,正是让我们修忍辱的好机会,是修行上的一种庄严。因此,佛陀说,“人家对我们无理的对待,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恩惠”。

  有的修行人,虽然修行,但不晓得修行的真正意义,还是跟过去世俗的习性、观念一样,认为他对我无理。一般来讲,无理一定要讨一个公道,这是一般人的想法,但对修行人来说,别人的无理,正是我们偿还业债的时候,别人的无理正是让我们修忍辱度的时候,别人的无理正是让我们增加功德的时候,别人的无理正是让我们实践“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时候。所以不应该计较、甚至愤恨在心。

  因为有菩提存心,所以看一切众生都比宝物还要可贵,就像刚刚所讲的,“以善为宝,以仁亲为宝”,那修行人就是“以众生为宝”,珍惜众生,从内心深处,想为众生带来利益、带来安乐。

  有好处、有利益、有成就的、有成功的,都默默地、主动地奉献给对方;对方有过失、有苦恼、有亏损、有失败,就主动地、默默地承担,这才是修行人。

  如果遇到无理、非理的对待,修行人只会对他生起大悲心,是不会生起嗔恨心的,如果生嗔恨心那就不是一个修行人了。当然,我们是凡夫,说要完全生起大悲心是不容易的,可是至少要做到“不含怨过日落”。一有不好的念头,起情绪、发牢骚、愤恨的念头,就立即反观自照,立刻把嗔恨心消除。

  修行之人,常怀感恩

  很多人都是习气做主,受情绪掌控,可是一个修行人,必须要理性当家,而不是情绪当家,要“理性而不情绪,慈悲而不嗔恨”,凡事要往正面去思惟,绝不可朝负面思惟。不管对象、事件是如何,只要往正面思惟,就会带来正面的效果;如果往负面思惟,就会带来负面的效果。

  凡事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面对镜子,镜子所显现的,就是我们所展现的——好、坏、美、丑、宽容、计较,我们的身口意就是这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处的环境、他人对我是好是坏,都是我们自己感召来的,如果我们没有那样的业力,是不可能感召来这种环境的。因此每个人必须为他自己所遇到的负完全的责任,其实这也是佛法中有关信解三世因果业报的根本道理,相信因果的佛教徒,自然会朝此方向去实践。

  也就是说,我们所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我们都有责任,而且应该负起全部的责任。因为这都跟我们的业力有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反观自省、自我忏悔,而不是去责备外界的人、事、地、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