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众生在六道轮回,苦不堪言,只有苦的轻重、长短不一样


   日期:2015/11/30 18: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诸佛度生,应病与药。药喻如来妙法,病喻众生疾苦。如《涅盘》曰:度众生故,为说无上微妙法药」。下面为我们举出三苦,佛经上常讲的三苦、八苦。三苦里面,第一个苦苦,坏苦、行苦。下面这个苦是名词,上面这是个动词,所以第一句,「苦苦」。苦苦里面有八种,生老病死,这是一切众生不能够避免的。生很苦,我们都经历过,忘掉了。佛在经里头形容,小孩出生离开母体,犹如夹山地狱。人的死亡像生龟脱壳,灵魂离开身体非常痛苦,比老病还要苦。我们经历,忘得干干净净,但是从小孩出生可以体会到,为什么?人遇到好事,欢喜,只有遇到最痛苦的时候,他才会叫,才会哭。小孩出生,哪个小孩不哭著来的?你听那个哭的声音,他在那里叫,细细听,叫苦!苦!都这么出来的。到这个世间来,他必须经过老苦、病苦、死苦,谁都不能避免。释迦牟尼佛当年离开皇宫到外面去游玩,就是看到生老病死,感到世间无常,做国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为解决这个苦,出家修道。我们在这个里头打滚,没想到出家修道,没想到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到了。

  除这个之外,事上,你一生所经历的,「爱别离」。你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喜欢的物,不常在身边,你常常离开它,离开就感到苦。与这个相对的,「怨憎会」,不喜欢的、讨厌的,常常在一起,这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第三个,「求不得」,想求的东西很多,得不到。末后一个,「五阴炽盛苦」。五阴是什么?身体,身体,色受想行识。这个里头,无论是物质、是精神,充满了烦恼、习气,像火烧的那样的猛盛,刹那不住,不停。世间一般人没有遇到佛法,没有遇到圣贤教诲,五阴所造作的全是错误的,错误的就是轮回业,轮回业里头的不善业。今天这个世界,人不相信伦理,不相信道德,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善有善报,也不相信恶有恶报,他都不相信,不相信有来世。人死如灯灭,死了一切都完了。活的时候,随心所欲,拼命去竞争、去斗争、去战争,念念无非是损人利己,感得的果报不好。不管他信不信,事实真相在面前,这都是真的。人造作一切不善,他的一生生活在恐怖之中,晚上睡觉都做恶梦。就是他醒不过来,一切要满足现前的欲望,不择手段希望得到。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这八种叫苦苦。

  第二种叫「坏苦」。坏苦在哪里?四禅天,四禅天人没有苦苦,他有坏苦。四禅天确实享受,寿命到了,要离开四禅天了,这个时候感到非常痛苦。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死之前七天。所以这个天人,他们感受到苦只有七天,七天命终了。平常享乐享惯了,有一点点苦就受不了了,何况它不是小苦,它是大苦,所以叫坏苦。乐不能永远保持,这叫坏苦,终究要坏。「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这个行苦是什么?是保不住。人的青春保不住,我们又想长寿,又想不老,行吗?要长寿就得要受老苦,两者不可兼得。行就是念念无常,一分一秒都不会停的,你要知道这一切,这是事实真相。

  「《嘉祥疏》云:三有之苦」,这个三有就是三界,三有是欲界有,有是你有的业因,你有色界的、有欲界的业因。生欲界,欲界范围也很大,天有六层,欲界天,人是在欲界,畜生、饿鬼、地狱统统在欲界,欲界的范围很大。欲界上去,色界,色界没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坏苦都没有了,但是他有行苦,他保不住。也就是说无色界是我们一般人所说的高级凡夫,他有智慧,他不要身体。色界要身体,要身体,你看就要有居住的环境,虽然他们不需要饮食,财色名食睡他没有了,这色界。欲界有,欲界财色名食睡没有丢掉。色界的话,这个欲没有了,定功控制住了,他修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禅定这里头有乐,叫禅悦,所以色界天人是禅悦为食,欢喜。四层,一层比一层高。

  无色界天,他连身体都不要了,我们中国老子有这么一句话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我有个身体,他没有身体多好。无色界天就是这种人,他不要身体,身体是累赘。所以无色界实实在在是灵界,我们中国人讲灵魂,那地方都是灵魂生活的地方,他们不要身体。没有身体就不需要饮食,不需要衣服,不需要居住的房舍,统统不需要了。他们活动的空间很大,速度也很大,真的我们讲得大自在,想到哪里他就到哪里。他有想。他有行苦,行苦是他这种状态不能永恒保存,定力功夫到了,就是他的寿命到了。寿命到了,定功失掉了,他就往下堕落,因为他上面没有了,上不去了,他就往下堕落。而堕落会堕落得很惨,为什么?这个地方的众生都以为他证得大般涅盘了。大般涅盘什么意思?不生不灭,误会以为他就是不生不灭。可是到最后,他有生灭的现象显现出来,这个时候他会怀疑,佛菩萨、古圣先贤给他讲的永生不死,他不相信了,我已经证得了,为什么还会退转,还会失掉?佛菩萨说的话是假的,圣贤讲的靠不住。这叫谤法,谤佛谤法,谤佛谤法的罪过就是无间地狱。所以他们一堕落下来,多半在无间地狱,叫爬得高,摔得重,爬到最高,跌下来跌到无间地狱。他们有行苦,行就是念念不住,寿命再长,终究有到的一天。所以三界生死叫「三有之苦,故云三苦」。

  「《甄解》谓祥释为稳」,指嘉祥师所解释的很稳当。「盖除三有生死之苦,更合净宗之旨」。净土宗修行的宗旨,离苦得乐。离什么苦?离六道轮回的苦,六道轮回就是三有。净宗的目标是极乐世界,不是在天堂,不是在无色界天,不是的,他要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不在六道里头,不在这十法界里面,也不在娑婆世界里头,娑婆之外别有一个世界。其实别有世界无量无边,不是一个,一切诸佛都有他教化众生的刹土,诸佛无量无边,佛刹无量无边,极乐世界是无量无边佛刹里头的一个佛刹。这桩事情,我们读《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就明白了,在那个地方,释迦牟尼佛讲得非常清楚。

  「《甄解》释经文曰」,就是解释这一句经文,『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如来大医王,能知其病,应病与药,治三有之苦。病有众多,法药亦多,故云诸法药」。这个解释得很好。医王是比喻。众生在六道轮回,苦不堪言,只有苦的轻重、时间长短不一样。天人乐多苦少,像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真的是乐,只有到命终的时候,他才感觉到苦。色界天人临终前七天有苦的感受;换句话说,临终前七天以前他没有感受,都在享乐。欲界苦乐参半,要看你的满业。佛说业力有两种,第一种是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这是引业。人道的引业是五戒十善,修五戒十善的人能得人身。欲界天,修上品十善只能生到四王天、忉利天,夜摩以上要修定,五戒十善,上品五戒十善加上定功。定功不是那么高,如果定功修成了,修成功了,他就生到四禅天去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就修上去了。他这个定叫未到定,就是还没有到位,有修,有禅定的功夫,功夫不到家,达不到初禅的标准,所以就在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在这四种天上,这都是乐多苦少。三途,饿鬼、畜生、地狱,苦多乐少。我们要跟前面对比来看,它相反的,反面,地狱就是无色界天的反面,到罪快要受满的时候,他才感觉到有一点轻松,有一点乐了,平时决定感受不到,苦多乐少。这些事情,这里头业因果报无量无边,只有如来知道。所以如来像个大医王,六道众生,每一个他的起心动念、所造之业、所感的果报,佛全知道,所以能知其病,应病与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六道轮回       苦不堪言)(五明学佛网:六道轮回       苦不堪言)  

 其它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南亭法师) 

 陈兵教授:“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真有其事?圣人为 

 常福法师:六道轮回是不存在的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十)我们为什么 

 体慧法师:众生为什么一直在六道轮回 

 大安法师: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可救人 

 大安法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念是先决前提 

 南怀瑾: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佛学建立的基础 

 净土法门法师:佛菩萨看到六道轮回不是真的 

 净土法门法师:六道轮回从哪裡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你为什么搞六道轮回?为什么离不开六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