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修行是在内心里头用功夫,转境界,不在形式


   日期:2015/12/4 9: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常常在讲席当中用四句话来讲: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要真正去做!真的这样去做,有人问我:这不就变成白痴了吗?如果白痴就是佛的话,那很容易,现在医院打一针就白痴了,成佛,何必要这么苦修?用不著了!不是的。我给你讲的这个不分别,是「分别」跟「不分别」是一不是二,这叫不分别;「执著」与「不执著」是一不是二,这叫不执著;不动念,「动念」跟「不动念」也是一不是二;「起心」与「不起心」也是一不是二。

  这听起来就很玄了,但是我跟诸位说的这是真实话。譬如我们待人接物,我们手上拿一本书,人家问你:法师,你手上拿什么?我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一句话没得说,人家问的,那我不是呆呆的!他问我什么,我说:这书!什么书?《弥陀经》。你看我这又分别、又执著、又起心、又动念,这个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是为他,他说这个是书,所以我才跟他说书,他说这个是《弥陀经》,我也跟他说《弥陀经》。我自己心里面有没有执著这是书、这是《弥陀经》?没有。所以对自己讲,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但是对人的时候,又起心又动念又分别又执著,所以它是一不是二。诸位要学这样子,这个叫佛。

  对自己,「佛法在世间」,对别人,「不坏世间相」,世间一切现象、世间一切秩序,随顺,决定不破坏它,自己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你就得大自在了。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人不能相处,没有一桩事情不可爱,你会得大自在。可是世间人跟佛不一样,他外面分别里头也真分别,外头执著里头也执著,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佛菩萨那个高明之处,就是外面对你,随著你的分别而分别,随著你的执著而执著,他自己根本没有分别执著,他的本事就在此地,这叫自觉,这是我们要学的。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个。每天敲著木鱼念经、拜佛、磕头,人家说那个都是装样子,装模作样的,样子装得再像,心里面不作功夫,没用处。

  我这次去加拿大,遇到一位同修,他告诉我,他过去跟一个老师父学佛,他说他那个师父修行非常好,就是每天的功课都不缺,都非常认真的修学,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最近著魔了,住在神经病院,他来问我什么原因?问我要不要再亲近他?我就告诉他,形式上的修行,修得再好装模作样,真正修行是在内心里头用功夫,转境界,不在形式。

  我们读古人传记,寒山、拾得在寺庙里头疯疯癫癫的,厨房里面烧火的两个小工,到后来才晓得是文殊、普贤两大菩萨,他们在天台山国清寺,碓房舂米的丰干,那是阿弥陀佛,都做苦工,都在伺候大家。所以他们看到戒堂里面半月诵戒,庄严都在诵戒,认真!寒山、拾得在门口讽刺笑话他们,为什么?戒律很认真诵,做不到。所以要晓得,真正功夫在心地,「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那个师父有这个魔障,著了魔,有原因的。

  他问我要不要再亲近他,我告诉他,我说:你既然跟他那么多年,你有义务照顾他,他在病苦当中,如果需要帮助的话,有钱应当帮助他、照顾他。他告诉我:我那个师父钱太多了。我说:那你就不必去了,钱太多了,就要著魔障。《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佛告诉我们「积财丧道」,他心就不在道上了,心天天就在那钱财上。尤其在香港,他的师父在香港,钱多了放在银行里面又怕利息少了,买股票又怕跌了,那个事情麻烦大了,他哪有心在道上?所以每天仪规做得再好,他心不在道上,他会著魔!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离心离色很重要很重要。

  色是什么呢?外面的境界,外面境界要舍掉,决不为外面五欲六尘所动心。外面是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你还要为这些东西动心,那你就错了,你就迷了,你就不觉了。所以这个自觉觉他的意思,就是内断烦恼,内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外面不为五欲六尘所诱惑,这叫觉他。『俱离』,两边都离了,内离烦恼,外断尘缘,这叫觉满,觉行圆满。所以这一段的解释完全从自己功夫上来说的,非常的重要。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是你初初证得的,这是享受。我是民国四十二年亲近方东美先生的,非常的难得,他要我在他家里上课,不是在学校,所以我跟他学是在他家里学的。他给我讲《哲学概论》,讲到最后终结的时候讲到《佛经哲学》,他下了一个定语: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里面最高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是被这两句话打动了,所以发心来学佛,来研究佛学。我对他非常感激,为什么?我今天真正证实了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

  所以学佛身心自在快快乐乐,我看很多人学佛学得面孔愁眉苦脸的,这个学佛没有得法,没有得利益,就好像我们有病,这个药吃了没效。希望大家要好好的检点,认真的学习,学佛的人就是快快乐乐。我在国外能够有这么好的法缘,大家都希望来跟我,就是看到我很快乐,我这个快乐从哪里来的?念阿弥陀佛来的。我教他「你这么念,你就会很快乐」,这个就能接引很多众生。如果我一天到晚板著脸孔愁眉苦脸、谁都不愿意学佛了。你看学佛,学佛就是这个样子,这佛还能学吗?这佛不能学!

  诸位要好好认真,假如我们佛法没有学好,不但我们对不起佛陀,我们破坏了佛法,为什么?我们吓得别人不敢学佛,这个罪过就无量无边,等於破坏佛法。我们总要叫人家一见到:学佛多好,那个人学佛,你看看那么幸福、那么快乐。第一个就要叫人家有这个印象,这样你就能普度众生,你就能普遍的接引众生,很重要很重要。这种法喜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不是学来的,决定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真正从内心发出来的喜悦,这叫法喜。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九十二集)  1984/1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功夫       修行)(五明学佛网:功夫       修行)  

 济群法师:菩提心的修行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宋智明居士:禅修的功夫与证量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