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刘余莉:人贵知耻


   日期:2015/12/8 12: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耻” 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孟子就曾经提醒我们“耻之于人大矣”。这个“耻”在中国古代写作“恥”,是一个“耳朵”旁加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提醒我们什么叫“耻”,就是说我们每当闻听别人说我们的过失,而心生惭愧,表现在外面,就是面红耳赤,所以这个“耻”是心有所惭而产生的一种感受。

  在我们前面提到的袁了凡先生的四篇家训之中,对“耻之于人大矣”这句话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说:“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让我们想一想古代的圣贤人,比如说孔子、孟子,他们和我们同样是人,他们能够成为百世的师表,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仍然愿意向他们学习,提起他们都非常的敬重。而我们自己呢?我们自己却是 “一身瓦裂”。这个“瓦裂”指的是什么呢?“瓦裂”就是指破裂的陶制器皿,陶制器皿破碎了,就一文不值了。“耽染尘情”就是指过分地放纵于感官的享受和欲望的满足。“私行不义”,偷偷地做着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还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将要堕落为禽兽而不知不觉,相反还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是什么导致了圣贤人与一般人之间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圣贤人一开始就了解“耻”这个字,他有羞耻心,他对自己的过失能够感觉到惭愧,而一般人却把“耻”这个字忘记了。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羞耻心,做什么事都无所谓,久而久之他确实就堕落得离禽兽不远了。因此,《礼记》上讲:“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摘自《群书治要十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禽兽       惭愧)(五明学佛网:禽兽       惭愧)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七、惭愧观苦得解脱 

 明一法师:生命生存的惭愧 

 如瑞法师:学以致用 惭愧忏悔 

 宽运法师:惭愧心与七圣财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四章 惭愧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四章 惭愧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四章 惭愧心 问答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 

 继程法师:惭愧心 

 传喜法师:佛愿宏深驾慈航 心生惭愧发菩提 

 传喜法师:佛带众生业 弟子心惭愧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十)~D 四、惭愧经(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