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臣服,是要人顺着生命之流,而不要逆流而游


   日期:2015/12/11 10: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些人以为,臣服具有消极的意涵,意味着接受失败、放弃、经不起生活的挑战、退缩、怠惰。然而,真正的臣服与此截然不同。它并不表示我们应该消极地忍受发生的一切,无所作为,它也不表示我们应该停止制定计划或采取任何积极行动。

  臣服是一种简单而深邃的智慧,是要人顺着生命之流,而不要逆流而游。我们能够经验生命之流的唯一时刻就是当下,臣服意味的就是无条件和无保留地接纳此时此刻,停止对本然做出内在抗拒,停止好恶评价并摆脱负面情绪。人遇到逆境的时候,特别不容易臣服,因为这时心智所希望的和当下本然会出现巨大的落差,那是一个让人痛苦不堪的落差。如果我们活得够久,就会知道逆境是人生常有的事。然而,也正是在逆境的时候,人们最需要学会臣服,如此才能化解我们的痛苦与哀愁。臣服于本然,可以让我们实时摆脱心智的桎梏,与本体重新连结,抗拒其实就是心智运作的产物。臣服纯然是一种内在状态,它不表示我们不能对外采取任何行动,改变我们的处境。事实上,我们需要去臣服的不是整个的处境,而只是其中一小个部分,那就是当下。

  当我们陷入泥淖,我们不会对自已说:“好吧,我认命了,让它困住我吧。”认命并非臣服。我们不需要接受不喜欢的人生处境,不需要歉骗自已说,陷在泥淖中没什么要紧的。刚好相反,我们最需要充份认知到的,就是我们想要脱离困境。如此,我们将聚焦于当下时刻,不会帮它乱贴标签,这表示我们不会去评断当下。如此,我们将不会对当下有所抗拒,不会产生负面情绪,我们会接受当下的本然。在这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行动,想办法让自已脱离困境。这些行动,我称之为正面行动,它们要比发自愤怒、绝望和挫折的负面行动有效多了。直到达成目的为止,我们应该持续臣服于当下,不去替当下贴上任何标签。让我打个比方,假若我们晚上沿着一条路向前走,四周浓雾弥漫,但我们手上却有一支强力手电筒,它可以穿透浓雾,为我们照亮眼前一道狭窄却清晰的空间。那浓雾就好比是我们的人生处境,包含了过去和未来;而手电筒就是我们的临在,清晰的空间就是当下。

  不臣服的态度会僵化我们的心理形相,换言之是僵化小我的外壳,制造出强烈的人我分离感。如此一来,围绕在我们四周的世界就会看似充满威胁性,甚至连大自然也都会被我们视为敌人,这是因为我们对事物的观点与理解都受到了恐惧所主导。这是一种失调的意识状态,而我们所谓的迫害妄想症只是这种状态略为强烈的表现。抗拒心理不只会僵化人的心理形相,也会僵化生理形相,即身体。它会让身体各部位紧绷,让整个身体紧绷。生命能量可否自由流动,原本对身体的健康就极为重要,但它现在受限了。运动和某些生理治疗可以帮助我们舒缓症状,但除非我们平常即厉行臣服,否则任何方法都只是治标,因为症状的根本原因(即抗拒模式)并未因而解决。内在有个真实本相是不会受到起伏的人生处境影响的,但只有透过臣服,才可望碰触到它,它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本体,它永恒存在于无时间性的当下领域。找着它,我们就是找着了“唯一不可少的一件”。

  要敢于臣服于心的智慧,要知道臣服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

  我们有些人认为创造意味着将思想专注于某一特定的目标,然而,创新却正意味着放下所有已知的想法或观念。走出已知领域才会进入新领域。如果我们以既有思想来吸引或创造新实相,就会局限生命的赠予。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正在以狭窄的视野分析与思考,因为我们并未觉察到自己脑中那些限制性的观念。

  真正的创造是对未知持开放的态度,不拘泥于某一固定的目标。要敢于面对未知,敢于“不知”。臣服于心是对那些头脑尚无法理解的事情持开放的态度,这种臣服不是‘被动地屈服于人生’,而是信任渴望与梦想的力量,并将它们从我们的‘人之手’移交给‘灵魂之手’,带着机敏的感受性,在感受之流的引导与承载下,轻松向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