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这三个喜好对自己的德行、身心都有严重的损害


   日期:2015/12/11 17: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这三个喜好,对自己的德行、身心都有严重的损害。首先是骄傲,对别人傲慢,自己还洋洋得意,哪些时候会傲慢?以身分对人傲慢,这个叫什么?自己本来有尊贵的身分,却做出低贱的行为,那是作贱自己。人有身分、地位,应该珍惜这个尊贵的地位,去造福人群,而不是耀武扬威。这是什么?这是糟蹋了他祖先几代给他积的福,这不孝。包含有学问傲慢,这学问也是老师们、经典、圣贤们给我们教的。圣贤人教导我们,是希望我们去利益别人,「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怎么可以学了圣贤书自以有学问去对人傲慢?那太对不起圣贤人,这也是大不孝。因为才能而傲慢,我们才能也是来自於很多贵人的指导,他这么爱护我们,我们应该用这才能去服务人,这才对得起他对我们的栽培。哪有一个人把好的能力教给别人,是让我们拿来傲慢的?这都是忘恩负义的行为,教导我们的贵人、老师了解了一定很伤心。而且上天给我们养成了这个能力,是对我们的栽培,让我们要替天行道,拿这个好的能力去帮助人。你假如有一些好方法可以帮人家治病的,不可以藏私的,所谓壅塞方术。有一些好的药方真的能帮人家治病,要赶紧印出来流通,没有丝毫的私心。

  「乐佚游」,佚游就游手好闲,很散漫、游荡,也就是说整个生活、工作都很混乱,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看到孩子、学生游手好闲,父母、老师要反思有没有引导孩子立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我们不能教育孩子连根都没有好好帮他引导好,没有给他教好。你这个志可不能立错了,让他追求名闻利养,让他追求享乐的人生,那可能就把孩子带成欲望的奴隶了,那方向就带错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句子当然也是反思,好像自己有这个嗜好,好的保持提升,不好的当下要把它放下。一寸光阴一寸金,怎么还忍心蹉跎时光?夏老有一句教诲,「勿使一句话空说,勿使一秒钟空过」。为什么不能一句话空说?人与人这一生有缘做亲戚、朋友,都是难得的缘分。整个世界六、七十亿人能够在同一个屋檐下,甚至於能够这一生有见过一次面,都是难逢的因缘。应该想著惜缘,然后造福於他就对了,一句话都不会空说。我们假如处世当中,跟朋友相处,把每一次都当作人生最后一次,那惜缘的态度就出来。包含我们有机会跟大众分享经典,分享传统文化,要把每一次分享的机会,当作最后一次机会。事实上也是如此,可能这个人跟你这一生这一次因缘,你讲了他非常欢喜,他从此以后开始接触中华文化。然后他刚好隔天可能就移民到澳洲去,或者就离开这个地方,你就跟他一次缘。甚至於刚好他悬崖勒马,你那一席话把他的道义提起来,把他的家庭挽救回来,这都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

  再来,「乐宴乐」,他喜好饮酒狂欢这样的嗜好,我们想想,一饮酒又放纵,又搞到三更半夜的,这身体的损害就非常大。现在人应酬很多,有一句话讲,叫「上顿陪,下顿陪,终於陪出胃下垂」,现在人一天应酬很多,吃好几餐,这脾胃都搞坏了。所以身体不是自己的,「身有伤,贻亲忧」,谁忧?所有爱我们的人都担心,又不孝、又不慈、又不爱。这是糟蹋所有爱我们的人,对我们的那分心,让他们提心吊胆的。很多人讲话很不负责任,我的身体我自己负责,等他在那哎哟、哎哟,谁负责?还不是爱护他的人在那里受累。所以照顾好身体是我们的本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德行       傲慢)(五明学佛网:德行       傲慢)  

 大寂尼师:一佛名号开显万佛德行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高德行证 净土宗师 学人楷模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之积集德行 

 雪漠:愤怒与傲慢是自由的绊脚石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留德行给孩子家族能兴盛 

 蔡礼旭老师:好话听多了长傲慢 

 蔡礼旭老师:从小要注意引导防止孩子傲慢 

 蔡礼旭老师:父母要扎好孩子人格、德行的根基 

 蔡礼旭老师:成全对方的德行跟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