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患得患失,所以苦


   日期:2015/12/15 11: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疏【非唯心外无佛,众生心中影像亦空,以性本绝言,即不教之教,所谓尊者无说,我乃无闻,说听皆无,唯识而已,是以识为教体也。】

  这是唯识里面讲到最究竟的意思。顿教里面讲,不但『心外无佛』,『众生心中』所现这些『影像』也不是真实的,这正是《般若经》里面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理很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不但讲我们这个世间依正庄严森罗万象,诸佛清净国土也不例外。可是诸位一定要记住,这绝对不是说把我们现前所有现实的环境都否定了,不是这个意思。相有体无,所谓是影像,好像我们看电影,银幕上不能说没有像,但是这个像是空的,是不可得的,这种情形我们了解。所以影像也是空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影像,就跟电影银幕里面这个像一样的,有没有呢?有。能不能得到呢?不能得到。不但世间这些物质形相你得不到,确确实实得不到,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确实得不到;就是你心里面所有的感受也得不到,也是假的。真正透彻明了,你才晓得这个世间所有法真的是空的,万法皆空。

  我们今天说我们得了钱财,钱财你得到哪里?你是不是能把钱财塞到肉里头去?塞不进去,总是在身外,身外之物。再说「身」,身也得不到。我们身体的细胞刹那刹那在生灭,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生了,新陈代谢。身体的细胞,七年是个周期,七年,旧的细胞全都没有了,全部换成新的;七年前我们身体细胞是一个也找不到,全都没有了。这样说起来,身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这是讲物质的境界是空的,不是实在的。所谓迷,把自己身体当作真的,把身外之物也当作真的,患得患失,所以他苦!其实这苦是不值得的,因为没有得失;如果真有得失,你这个苦才有价值。心里面的感受更是虚妄的,心里感受是什么?打妄想!想过去、想未来、想家亲眷属,全是妄想,也不是真实的。

  『以性本绝言,即不教之教』。佛的出现是随众生心,《楞严经》上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本性,本性里面什么都没有,它是空寂的。虽然是空寂,它会现相,所以它又有不空的意思,我们讲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不空就是有。空如来藏是讲真的,不空如来藏是讲它会现相,虽然现的相,相不是真的。好像我们作梦,能作梦的是心,大家都晓得,心会作梦,心是空的,没有相,它作梦的时候它就会现相;现相的时候,我们就比喻作不空如来藏,虽然现的相,这相是不可得的。可是你在梦中你不知道,你迷了,你还是以为是真正有所得的;到你醒过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不可得。我们在这个世间数十年寒暑,不过就是梦长一点而已;躺在床上睡觉那个梦短,现在这个梦长一点而已,都不可得。所以佛给我们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造业!明了这个道理,何必去造业呢?

  所以修行修什么?学佛不难,学佛比学什么都容易,不难,你一定要抓到纲领。学佛就是学个不迷,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我不迷,觉而不迷。什么叫觉?我晓得一切万法俱不可得,这就是觉。晓得不可得,你就随缘了,就自在了,为什么?得失这个念头就没有。诸位仔细去想想,无量无边的烦恼都从得失来的,患得患失,没有的时候想尽方法想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好苦!烦恼都从这里来的。一个人要是没有得失心,这个真自在。他为什么没有得失心?看破了,真相看清楚,一切法里面确确实实没有得失。有人问:我不天天拼命去求,这日子怎么过?你不求日子也过;求过了,不求还是过。你不相信,不求,看看你一天是不是一样过去?这是因果定律。你命里面有的,「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求不来的;《了凡四训》里面说得多么透彻多清楚。所以学佛的人先要把《了凡四训》认真去念一念,然后我们做人真的心平气和,真正能做到随缘而不攀缘,这才能得一点自在。所以修行就是修不迷。

  三皈依提示我们三大纲领: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就修的觉正净,就修这个东西,这是三大纲领。而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我们修行用功夫的地方。佛离开众生,他不能成佛。我们想学佛,离开众生就学不成,到哪里去学?佛是应众生而有,我们修行也是应众生而修,没有众生,我们到哪里去修?没地方修。有情的众生分为两大类:善人、恶人。一切境界也分两大类:顺境、逆境,就是好环境与坏环境。在这两类里面修什么?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的慈悲心,这就叫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不能离开众生、不能离开社会,离开众生与社会,菩提心到哪里去生?生不起来。所以小乘人没有菩提心,你看一切经里面讲的,小乘人没有菩提心,为什么?因为小乘人脱离人群、社会,他去找一个人迹不到的地方独善其身,所以他没有菩提心,只有大乘菩萨才有菩提心。我们修什么?你要晓得,就修的这个。这是讲通途法门,只要是佛法,不管是哪个法门,统统都是在人事环境里面修清净、平等、慈悲。念佛人还有一个特别的,那就是信、愿、行,我修信愿行也不离开人群,也不离开社会;而且他更妙,他用一句阿弥陀佛去修觉正净,去修菩提心,去修信愿行,这是妙不可言。你只要抓到纲领,就晓得怎么修法,这样才真正能成功。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八十二集)  1984/1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患得患失       学佛)(五明学佛网:患得患失       学佛)  

 唐仲容居士:谈学佛要点 

 唐仲容居士:长期学佛实践形成的定见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