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没有众生相的人才会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内心柔软如虚空


   日期:2015/12/16 13: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谦虚恭敬为入道之本

  虔敬而自逊,有的翻译为恭敬而谦让,虔诚恭敬和谦虚。

  《大方等大集经》里说:“善男子,有三十二法,向菩提心而得增长……十七者,供养恭敬师长和上有德之人……菩萨若能增长是法,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大方等大集经》说善男子有三十二法,可以使菩提心增长,其中第十七法为供养恭敬师长和尚有德之人。有德这个“德”不是说年龄大,这个德是指什么呢?一般指五德,是指出家人和世间修行佛法严持戒律的人,他们称为有德之人。“菩萨若能增长是法”,就是说你能够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果位,也是正定。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若在家人孝养父母恭敬师长,调心令软。心若不软,当强折伏令心调顺,如调象马不令失御。”佛在《佛说观佛三昧海经》讲啊,在家人孝养父母,恭敬师长,要调心令软。心若不软,当强折令心调顺,就像调顺马似的。这里讲的恭敬父母和恭敬师长,和我们现在儒教说的完全是两个概念。佛法是从真理讲,儒教只是儒家的思想,换句话说,它是从世俗的方面讲,它不能解脱,所以也不是真理,它只是世俗的一种善法。所以这里讲的恭敬父母、恭敬师长,不光是要恭敬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能够从恭敬得到最高的法益,而得到解脱,这是最主要的。

  《大宝积经》:“菩萨有四法得离诸难,值无难处,值已不失,能修佛法,何等四?一者菩萨谦逊其心柔软。”第一就是菩萨谦逊,其心柔软,不是假谦逊,而是真谦逊。为什么他谦逊?因为他心柔软,心里没有对众生,或所有的众生起嗔恨,而是一种柔软,一种喜悦,一种无我。心地柔软的人是什么人呢?是菩萨,他心里是柔软的。柔到什么程度为柔软呢?谁能说一说什么叫柔软?哪位居士想一想,看谁能说?你说。

  一居士:什么叫慈悲心?帮助别人,对别人有利益的事多做,无利益的事要少做,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凡别人有困难的,马上伸出手,这叫慈悲心。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都是一视同仁,这样就叫发慈悲心……

  有道理,讲得不错。还有谁能说一下?后面的说一下。

  一居士:那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污辱也当没有那回事,污辱你时就当说阿弥陀佛就行了。

  你说。

  一居士: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答得都不错,特别后面这个居士答得非常准确。这个其心柔软是一种无我的心,只有无我的心,才能其心柔软。那什么是无我呢?因为他见到了法界的真实相,不再有“我”了,虽然这个人存在,但这个心已经没我了。他有没有众生呢?他也没有众生。所以说没有众生相的人才会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没有相了,这个心柔软到什么程度呢?像虚空一样,再没有任何自我的这种想法,而且他能随时随地的为所有的众生去牺牲自己的生命,化成为众生的幸福。哪怕众生一个小小的要求,他都愿意去为他奉献生命,他不会再计较有我这个得失。但他的心里有没有众生相?没有众生相,这个心才叫真正的柔软。

  所以菩萨这个心达到这种程度,“其心柔软,凡见众生常言善来,和颜悦色,先意问讯,与之共语,言常含笑。”就是说他这个心看到任何人都会有一种真诚的微笑,不会有虚假的。像什么《弟子规》讲的,见人说话留三分。他不会有那种想法,不会,他是完全的直明,就是特别透明,没有任何隐藏的东西,心和众生是一体的。

  这种菩萨谦虚到其心柔软,谦虚和柔软,只是名叫谦虚,名叫柔软,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世间法没有什么可以比喻他的。这种修行非常殊胜。这种情况作为居士能不能得到呢?是完全可以得到的,只要我们在家修行,能够严持戒律,严持五戒,而且不断地摄住六根,有一天就会得到这种喜悦。

  那时候他的心不会退转——学学佛又想不修了,不会那样,他不会退转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常说的发菩提心。我们平时口头说发菩提心,那是口头语,天天说发菩提心,但是行为上一点没有。而且那个心都是从嘴里说出来的,严格来讲,那不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应该是从心里自动生起来的,不是人为地去做作的。通过思惟、通过想而生起来的,那都不是菩提心。因为严持戒律而得到的那种心,叫菩提心。因为戒是无上菩提之本,没有戒,你生出任何心,也不是菩提心。表面上说得挺好,像体清老和尚讲的,那是“牙疼咒”,只不过是说一说而已。

  我们能够其心柔软,就会见到众生常言善来。就是说你来了,他都是一种欢喜。“善来”是什么意思?就是欢迎的意思。不管你怎么来,是想跟我要东西啊,还是想来发难,他都会是一种喜悦。“和颜悦色,先意问讯,与之共语,言常含笑”。这种含笑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自然生出来的。我们看到佛陀的像非常庄严,但你仔细看,佛从来没笑;但你离老远一看,佛就像是笑。佛是修来的那种自然的笑,令人心里广阔和真诚。如果修到这个,必然是最吉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五明学佛网: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法藏法师:同体大悲 

 常善法师: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众生与我同体 

 惟贤法师:如何理解“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行无缘大慈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什么意思? 

 同体大悲及其在人间佛教中的意义 

 净土法门法师:佛菩萨的慈悲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佛陀对罗睺罗的开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清净法师: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金山活佛神异录:活佛行无缘大慈 

 李炳南居士:佛有无缘大慈,为何要别人念他名号才肯接引?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