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饮酒有种种过失,是我们生命之中的一个大敌


   日期:2015/12/17 14: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远离酒患

  我们下面讲第六个偈子的其中一句话:谨慎勿饮酒。偈子讲到了不要饮酒,这一条是我们在家居士五戒的最后一条戒。其他四条戒都属于性戒,前四戒——杀、盗、YIN、妄都是性戒,这个酒戒是遮戒。什么是遮戒呢?就是罪比较轻,酒本身不犯戒,但是你喝酒以后会形成犯戒。喝酒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所以这个酒戒究竟是好或坏,下面我们就按照佛经给它展开来讲。

  酒类指的是葡萄或其他物质酿成的醉人的饮料,还有米酒等等。像南方,特别四川一带,大部分用曲子做酒,用点粘米往里一泡,泡时间长了,发酵了,自然酒味就出来了,这种叫米酒,虽然度数很低,但也会喝醉的。所以酒在佛教看来,它是摧毁人类的一个大敌,在它显出杀伤力之前,需及时制止,削弱它力量的扩散。这种致命的大敌,蕴藏在我们体内,伺机侵害着我们的健康,应该时时警惕,不可有丝毫的松弛。无论饮量多少,一旦习惯形成,痛苦就会来的。为什么说酒是我们一个大敌?有的人讲酒有利于健康,那只是很小一部分——当有病了,在需要的时候除外。如果不需要,我们以酒为嗜好,它会是我们生命之中的一个大敌。

  《优婆塞戒经》曾经这么讲:“善男子,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就是说有饮酒者,现世——就是现在的生活中,很多的财物会失掉的。这个大家可能比较有体会,有的人爱喝酒,很多的财物本来应该积蓄下来,但由于喝酒消耗很多,很多财物就会失掉。“身心多病,”身体和心理都有病,“常乐斗诤。”常爱打仗。“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所呵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在恶报。”

  刚才讲这些是现在的果报,喝酒有什么坏作用呢?一个是容易失去财物;另外“身心多病,常乐斗诤”,常和人争执。“恶名远播”,像这样的人没有太好的名声。“丧失智慧”,喝酒了以后,脑力活动都停止了,甚至活动得很小,不能把握自己。“心无惭愧”,不知道惭愧,不知道好和坏,最后“得恶色力”。什么叫恶色力?就是造成了身体免疫能力的下降。常常被一切人所呵责,这种例子很多。

  这个问题,我先讲一个例子。我过去有一个同事,他在医院值班,每天就爱喝酒,中午的时候喝,晚上喝,值班前他也喝。有一回在药局值班喝酒了,喝完酒就睡着了,那面有紧急病号来招呼,不管怎么招呼,敲门、敲玻璃,敲什么他也醒不了。没办法,因为晚上在抢救患者,你就得敲醒他。因为他那个床离窗口还挺远,一般够不着,最后没办法,只好找个很长的竹杆,就硬从窗口伸进去捅他,这才把他捅醒。所以患者,还有医务人员,对他都非常不满意,领导也批评他,所以说“常为一切人所呵责”。

  更主要的是他喝酒误事。有一次有一个患者,是女的,就找到药房去了,她说:“前几天有个人值班喝酒了,给我拿错药了。”后来我把药拿过来一看,真拿错了,她说她是胃疼,最后给拿的什么呢?给拿的止血片。一个女同志要吃了止血片,她就会造成生理不调。这女的说:“我生理不对了,我找你们来了。”人家并不是胡闹,通过我们解释、道歉,后来把这事给解决了。这是一个没有产生更大后果的情况,如果一旦产生更大的后果,就会涉及到人命的问题。所以说喝酒“常为一切人所呵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在恶报。”这只是现在的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就是舍此身,将来舍报的时候,就是死亡了以后,他会到哪儿去呢?处在地狱,他会投生在地狱里。“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当他舍此身的时候,也就是死亡以后,再投生就会到饥渴、无量的苦恼这样的地狱去,是名后世恶果之报。

  不光这样,如果从地狱出来,“若得人身,心常狂乱,”得到人身以后,心志不清楚,疯疯颠颠。“不能系念思惟善法,”对善法没有印象。“是一恶人因缘力故,”就是他这种恶的做法所造成的缘故。“一切外物资产臭烂。”他的资产大部分不是腐烂就是丢失。这就是喝酒的过失。

  《长阿含经》云:“饮酒有六种过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这个失财我们大家都知道,有时候醉到哪儿了以后,东西顺便一扔就不知道哪儿去了;有时候在家喝酒,门也不关,喝完就睡着了,小偷得便,会失去财物;另外,喝酒得花钱买啊,为了喝酒把一些财物都卖了,拿去喝酒了。这是一者失财。

  二者生病。这个生病是非常重的。过去在延边地区,这是解放以前的事,曾经有一个大夫叫鲁博士,他的学生都是教授一类的。在过去来讲,获得一个“博士”称号那相当不容易了,他对肾脏研究得非常好,对肾脏他有特殊的学问。当时在那个地区被称为医生的有一个半医生:其中有一个中医被称为“半拉医生”,他被称为一个医生。他的学生都是教授,在他眼里看来都不算医生,都不算,不够资格。

  他的医术确实达到了一种很高的程度。当时民间有一个传说,有一个老太太,就是老年的妇女,得了一种腹泻。这种腹泻非常厉害,每天都止不住。后来就找这个老中医看,这个老中医说:“你找那个鲁博士去看吧。”他想考考这个鲁博士,叫她去那儿看。

  那个时候看病,穷人没有钱,但还得送点礼。这个老年妇女拿只鸡、拿点鸡蛋,就上他家看病去了。那时候人,不像现在讲究职业道德,那时候人就是看看礼薄厚,特别这个鲁博士,眼睛瞅一瞅这个鸡,看看鸡蛋,就告诉那个老太太说:“你回去吧。”她说:“我这个病怎么治啊?”鲁博士说:“把你便出的这个稀的粪便,再重新吃回去就行了。”就给她出这么个方。这个老年妇女就哭了,她说:“这能行吗?是不是我礼送少了?”他说:“你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拉倒。”那时候就医比较难,另外他特别有名,这个老年妇女回去照他这种方法就吃了,吃完了这个病就好了。后来这个老中医对他挺赞成,说:“真是一名医生,够一名医生。”

  从现在的医学来讲,也说得过去,因为啥呢?这个腹泻是一种菌群失调症,细菌混乱了。因为在肠内得需要两种细菌才能保持一种平衡,如果剩一种细菌的时候它就会出现病变,所以她的病就是剩一种细菌发展繁殖特别盛,所产生的一种腹泻现象。包括我们现在说的细菌性痢疾等等腹泻,都是这种现象。这个菌群失调症,鲁博士用这种方法就把它治好了。

  但是像这么有智慧的一个智者,他有个毛病,就是爱喝酒。当他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酒不讲课。上课他也得喝酒,不管什么时候都得喝酒。最后他的身体非常差,后来给他做透视,发现他的肾脏全是窟窿。酒精给肾腐蚀得全是窟窿,寿命已经很短了。后来他的亲人和同事就采取办法,不让他喝。不让喝他还控制不了,最后给关起来了。关起来了,他也通过关他的人想办法去喝,就这么有才的人,最后死在喝酒上。

  所以这个酒不光是损失财物,主要是害人生病。再一个就是什么呢?没有智慧。他本来是一个医生,对医学应该非常清楚,知道应该怎么来保护身体。最后酒精的作祟和他对酒精的成瘾,导致一条生命早早就结束了。本来是应该为更多人解除痛苦的这么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最后死亡了。所以这个酒啊,一者失财,二者生病。

  三者斗诤。这个斗诤我们都知道,喝酒打仗、骂街的人太多了,特别是斗诤以后胡说乱说,恶名流布。

  四者恶名流布。刚才我讲的那个医院值班时喝酒的例子,就是说有的喝酒都喝到什么程度了?自己没钱买酒,在世俗叫“蹭酒”,有时候中午就到老同事家去了,干吗去了?坐那儿他不是吃口饭,而是到那儿要口酒。你说头一次去人家给你,两次去行,三次去……你天天去,人家就烦了,喝完酒就胡说乱说。今天去、明天去,就为了一口酒。人家一到中午就把门锁上了,一听他来都害怕。所以说恶名流布,不管对谁来讲都是一种损害。

  五者恚怒暴生。在酒桌上马上就生气,甚至去伤人,这现象都有。

  六者智慧日损。就是他的智慧,包括他的正确的思惟,天天减少。特别是修道人,要是喝酒,他的智慧会天天减少的。

  所以说佛教有戒律,修行人受了五戒都不允许喝酒的。喝酒不光是让人有病,也不光是失去财物,还有一个是智慧日损。我们想得到佛法,首先要增加智慧。这个智慧和聪明是两回事,佛法以智慧为修行,智慧日日减少那我们还能成道吗?就不能成道了。佛教在这方面要求得非常严,目的就是让大家能够成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饮酒       戒律)(五明学佛网:饮酒       戒律)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戒律是善恶的标准 

 杨曾文教授:戒律和唐代的律宗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温金玉教授: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 

 温金玉教授: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明一法师:禅修好处戒律说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二 严持戒律 不退初心 

 能弘法师:戒律与修持 

 能弘法师:因果与戒律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五章 寺院常住居士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