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对治贪心和欲望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日期:2015/12/19 23: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15年莲师法会·噶当教言(二)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2月18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莲师法会的第三天,我给大家讲噶当教言里一些殊胜的窍诀。这些窍诀对治力特别强,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

  博朵瓦格西是旧噶当派的一位大成就者,他的修行非常圆满。博朵瓦格西对众弟子讲: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种根性和烦恼,为了对治这些,所以佛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种法门都是解脱烦恼,摆脱痛苦的方法。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种根性,每个众生的根性都不同,针对众生不同的根性佛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为了对治这些烦恼,佛宣讲了八万四千种法门。佛宣讲的这些佛法,就是八万四千种法门,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所以佛讲的方法不同,法门也不一样。通过这些方法和法门,可以去除众生的烦恼。

  众生的烦恼是不一样的,有的贪心重,有的嗔恨心重,有的傲慢心重,有的嫉妒心重,有的特别吝啬,有的特别懈怠等等。对不同的烦恼,有不同的对治方法。八万四千法门其实只是个形容词,形容无穷无尽。

  佛在《楞伽经》中讲:“乃至有心前,乘边无穷尽,一旦心灭尽,无乘无众生。”意思是说,因为众生的分别念无穷无尽,所以法门也无穷无尽。一旦分别心灭尽了,众生没有了,法门也就没有了。“无乘无众生”是这个意思。

  法门无穷无尽,因为众生的分别念无穷无尽。很多人不明白这些道理,就互相排斥,甚至互相诽谤。其实大乘小乘、显宗密宗都有很多共同的修持方法,也有很多不共同的修持方法。也可以说有无穷无尽的法门,这都是佛讲的。不能说“这是佛讲的,那不是佛讲的;这是正法,那不是正法。”没有足够的智慧,没有真正的神通、能力,谁都很难分辨,所以不能轻易评价。各有各的法门,各有和自己相续相应的法。珍惜自己的法门,珍惜自己得到的法,就OK了。不用去评价,不用说这些是非,否则很容易造业。其实也不好说,有些方法看似非正法,有些事情看似不如法,也许是佛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一种法门。

  以前也讲过,很多人的内心是清净的,但从外表上看不怎么清净;有的人在外表上看非常清净,但内心不清净;有的人外表清净内心也清净;有的人外表不清净内心也不清净,所以很难分辨。法门也是一样,法门无穷无尽,佛度化众生的方便五花八门,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轻易评价。

  格西讲,如果将这些法门总集在一起,从能诠经的角度来说,都总集在经藏、论藏、律藏三藏里;从所诠义的角度来说,都总集在戒、定、慧三学里。众生要解脱、要成佛就要在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戒”指清净;“定”指心能做到如如不动;“慧”指有分辨、取舍的能力。这叫戒定慧三学。

  若要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三学的功德,就要学习三藏。比如说,反复的讲解和听闻三藏的内容,最后明白这些真理和道理,在众生的相续中自然就会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因此说三藏也是为了三学,佛法有无穷无尽的法门,都总集在教法和证法中。现在我们弘扬佛法,就要弘扬教法和证法。

  二者为佛教,教法及正法,护持彼二法,可为弘法者。护持教法和证法,叫弘扬佛法。现在有很多人,包括居士和出家人都在弘扬佛法。无论在藏地还是在汉地,有很多寺院和道场也都在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但是对于这些寺院和道场,有的人会说:“这些道场如法不如法啊?规范不规范啊?”很多人都只看一些表面现象,寺院就看规模大的,佛像就看价值高,若是寺院规模大,里面的佛像都是珠宝制作的,就觉得是正法道场,或者是正规的寺院。其实不应该以这些来衡量,应该以是否有三藏和三学来衡量,即有没有人讲解或听闻经藏、论藏、律藏——三藏的教理(内容)来衡量,有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若是有,就是正规的寺院,是真正的正法道场。

  人也是这样,无论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师父,不管是什么人,要看他有没有在弘法利生,有没有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是否有弘法利生的能力,也要看他有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有没有去讲解三藏,去弘扬三藏,如果能让有缘众生在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才是在弘扬三藏的内容。

  主要是我们要通过讲、辩、著,去诠释三藏的内容。“讲”是讲解,“辩”是辩论,“著”是著作(写论)。通过这三种方式,去弘扬三藏的教义,让有缘的及周围的众生受益,在他们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才是真正的弘法,也是真正的利生。弘法才可以利生。什么叫弘法,什么叫利生,今天给大家讲的很清楚了。想要衡量,就要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这才是正确的。

  我们不能轻易地评价或说一些是非,但若是自己要找一个正规的道场,去依止一个具德的善知识,也要通过观察。若是盲目的参加,盲目的依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将来对自己的伤害会非常大。“珍贵的道场”,“具德的善知识”,“真正弘法利生”,都要以这些标准来衡量,这样做才是如法的。

  格西讲:三学,首先以戒学产生定学,以定学产生慧学,以慧学断除所有的烦恼而成佛。三学也是有次第的,这个次第就是戒定慧。一般是以戒学产生定学,以定学产生慧学。但是也有先产生智慧,再产生定,最后有戒学,但这是极少数人才有这样的根基,是特殊情况,大部分人都是前者。我们要解脱成佛,主要靠断烦恼障碍——烦恼障障碍解脱,所知障障碍成佛。若是不去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是没有办法解脱成佛的。断除烦恼障、所知障要靠智慧。在你的相续中有人无我的智慧,就可以断除烦恼障;在你的相续中有法无我的智慧,就可以断除所知障。用无我的智慧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才可以解脱成佛。

  产生智慧要有禅定功夫,若想内心定下来,心真正安住,要依靠净。在身口意清净的情况下,心才能定下来,才能真正安住。否则心很难定下来,很难产生三摩地(禅定)。

  相续中想产生智慧要靠禅定,产生禅定的功德要靠戒律。身口意保持清净,我们的心才能专注,才有禅定的功德。心能专注,有禅定的功德时,就会产生智慧,有了智慧,就能解脱,就能成佛。

  戒律是根本。博朵瓦格西也讲:因此,三学之首要,戒学是一切之基础,所以一个初学者,一切学处中以戒律为重要。意思是说,三学里戒学是首要的,戒学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一个初学者有很多很多的学处,其中戒律是最重要的,先把戒律受持好。

  博朵瓦格西也讲:戒律的违逆法是贪心,贪心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本,贪心引起一切烦恼,然后造业、轮回。所有的烦恼,不好的习气,都是戒律的违逆法。但贪心是最严重,也是最可怕的,贪心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它会引生别的很多烦恼,若是一个人没有贪欲心,别的烦恼就无法产生,反之,别的烦恼也会自然生起来。

  有烦恼,身口意就会去造业,有业力的牵引,就要在六道中轮回,就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贪欲是众烦恼的根本,也是最大、最可怕的戒律的违逆法。贪欲心重,别的烦恼自然就会生起来,很难做到如理如法的取舍,很难守持戒律。所以对治了贪欲,别的烦恼自然就会消除,自然就不会产生,这样戒律就清净了,相续也就清净了。这里主要讲贪心的一些对治法。

  博朵瓦格西宣讲:为了对治贪心,佛所讲的方法是不净观。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对治贪心,对治欲望,但为了对治强烈、粗大的贪欲心而讲的是不净观。

  不净观主要是显宗里讲的,尤其在小乘讲的。密宗里还有其他的很多方法。博朵瓦格西在此处讲了五种修不净观的方法,但是这五种方法里,第三种方法才是真正的不净观,其他的方法都不是真正的修不净观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将所贪之对境观为母亲或姐妹之相;第二种方法,修惭愧之心;第三种方法,观污秽及臭气之相;第四种方法,观成敌人或冤家;第五种方法:观欺惑之相。

  第一种方法:将所贪之对境观为母亲或姐妹之相。贪心之对境——女人相浮现在心里或眼前时,观为母亲或姐妹,这是针对男人而讲的。若是针对女人来讲,贪心之对境——男人浮现在心里或眼前时,观为父亲或兄弟。

  若对比自己年龄大的女人(男人)生起贪心时,将她观为自己的母亲(父亲)想。欲望有很多种,可能贪财,或贪色,或贪别的。欲界的凡夫,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贪心特别重,欲望特别强烈。无论是犯戒、犯法,还是犯错误,基本上都是因为贪心或欲望。尤其是男女之间的贪心、欲望特别重的,是要对治的。这里讲,对异性生起贪心或欲望的时候,如果对方比自己年纪大,就将对方观想成母亲或父亲,这样就无法生起烦恼了,欲望就无法继续产生了。

  若对与自己年龄同等的女人(男人)生起贪心时,观想为自己的姐妹(兄弟),就这样转念。如此贪心或欲望自然就会消除,不会再继续生起了。

  如果对比自己年龄小的女人(男人)生起贪心或欲望的时候,观为自己的女儿(儿子)想。实事上,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做过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做过自己的儿女。但在这里说的,主要是在对境中,对某些众生生起了贪心或欲望的时候,把对方观为母亲或父亲,姐妹或兄弟,儿子或女儿。这样转念,无论是贪心还是欲望就会消除,就不会在相续中继续产生了。否则,贪心越强烈,欲望越无法控制。不能这样,若是遇到这样的对境,有这样的因缘时,尽量在心里转念。这样,烦恼可以立即消除。这都是对治的方法,这叫佛法。

  如此观修就能对治贪欲。我们要对治什么?对治贪心,对治欲望。这样一转念,烦恼就可以消除,这也是很殊胜的一种方法。这是他讲的第一种方法,

  如是观修也无法对治贪心,如果这样观修还有贪心,还会生起这种欲望,那么就观修第二种方法:修惭愧之心。

  遇到对境,心里产生不好的想法或要做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时,心里应这样想:若我非理作意,这样胡思乱想,甚至要去做恶劣的事情时,具通达无碍智慧之眼的诸佛菩萨定会了知。那是肯定的啊,佛菩萨都有慧眼与法眼,对你所想所做的一切都一清二楚。我作为皈依弟子,还是大乘佛子,还这样想、这样做多恶劣啊!“我唯一的依怙就是佛菩萨,我这样做佛菩萨肯定会厌烦,肯定不会加持我,不会救度我,我就无依无靠了,那怎么办啊?我还要继续在六道中轮回,还要继续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样想,欲望就会无影无踪。畏惧心越强烈越好,要反复这样思维。

  还要思维:“人在做,天在看。如果我有这些违反道德、违反戒律的行为,天神、地神等众神肯定会知道,会将此事宣扬于世间,我顿时会臭名遍天下,所有的众生都会歧视我,将来我要堕落恶趣,要遭受无尽、难以忍受的痛苦。”有这种畏惧心,有这种愧疚的感觉,就是惭愧心。如果反复地这样思维,心中有强烈的惭愧之心,这种贪心、欲望自然就会消除,不会继续在相续中产生。

  有时候烦恼是很难对治的,尤其是这种欲望很难消除。但是我们有佛法,有方法,然后去运用,去转念,对治烦恼欲望一点都不难。其实念很好转的,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运用它,都是非常管用的。始终提起惭愧之心而修持,就能对治贪欲。

  无论你用哪种方法都可以,经常这样反复地思维观修,一定能对治贪心,对治欲望,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博朵瓦格西在此处是按次第讲的,若是这个方法还是不管用,就用下一个方法。其实实际修持时不一定按这个次第修行。看自己的根基和意乐,哪种方法对自己来说比较相应,或者比较有意乐,就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去观想,去思维,去对治。

  若是这样观修也无法消除贪心,就用第三种方法。用这个试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第三种方法:观污秽及臭气之相。这才是真正的不净观。

  不净观有顿时不净观和次第不净观两种,这里讲得很简单,但是两种方法都讲了。

  首先顿时观不净。女身是装有三十六种不净物的袋子,针对男身而言,若对女身生起贪心,就观女身是装有三十六种不净物的袋子。针对女人而言,就观男身是装有三十六种不净物的袋子。很多男女之间喜欢的要命,爱的死去活来,其实身体就是一个不净袋子。你看看,哪有干净的或真正可以接受的。若是将皮、肉、血、骨头、心脏、肺都堆在那里,你肯定会特别害怕,根本不可能接近;会觉得特别恶心,根本不可能去拿或碰。

  装有八万种细菌虫聚集的城市。它好比一个城市,但是这个城市里居住的都是细菌虫。现在医学发达了,通过仪器看,身内身外都是细菌,都是一种虫子,密密麻麻的,哪有一处干净的,哪有一处珍贵的?没有。

  如夏天腐烂狗尸里充满昆虫般。夏天已经腐烂的狗尸,充满了昆虫。把男身或女身观成这种东西,你还能生起贪心和欲望吗?不会的。为什么叫顿时观不净呢?就是把女身或男身直接观成这样不清净的东西。

  次第观不净。首先观尸体变成红色。当对异性生起贪心的时候,先观想把他(她)变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尸体。这个尸体慢慢变成了红色,然后依次长出脓疱,然后逐渐腐烂,然后发霉,上面有很多蛆虫,密密麻麻地在叮咬。这叫次第不净观。这样想,这样观,贪心就不会生起来,欲望就没有了。这是对治贪心,对治男女之间欲望的。

  如果这样还无法对治贪心,就用第四种方法:观成敌人或冤家。

  一旦对某人生起贪心或欲望,很难控制的时候,就把对方观想成冤家,平时不用这样想。

  女人或男人是损害清净心最大的敌人,如果对异性生起了贪心,就要这样想:我是要保持清净的,而他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因为相续被染污了,不清净了。

  杀害解脱之命的冤家,今生我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皈依了,受戒了,在精进学修,现在出现了这样的对境,然后动心了,生起了贪心,他要夺走我的解脱之命。如果我继续贪欲,继续去做一些下劣的行为,我的解脱之命就断送了,他就是杀害我解脱之命的冤家,所以我要远离他。

  捶坏善根之苗芽的冰雹,下冰雹了,会捶坏农民的庄家。这个比喻是说,这个对境——异性如同冰雹,会锤坏我们的善根之苗芽。自己刚刚在相续中生起一点点善根,刚有一点点希求正法的欲望,就出现了这样的对境。如果继续贪着,自己善根之苗芽就会被捶坏。

  抢夺所有圆满福德的强盗,如果生起了贪欲心甚至去造业,圆满的福德会消耗穷尽,就相当于圆满的福德被强盗抢走了。

  障碍一切善根的魔女,阻碍脱逃轮回之苦的守狱姆。我们在轮回中相当于在监狱里,守狱姆就是看守监狱的人,他阻碍逃脱轮回,引起所有的烦恼皆生之搅乱姆,一切痛苦之根源,犹如地狱烧红的铁屋般。地狱烧红的铁屋千万不能接近。一旦接近了,就会变成焦炭。若是真的行动或者有这样的欲望了,不能再接近,不能再继续。否则你的解脱、智慧之命可能一下就会断掉,就会失去。所以一定要以正知正见对治,尤其是遇到对境的时候,以这些方法去对治。

  平时自己也有贪心和欲望,而且有些人贪心和欲望特别重。这样的人虽然没有遇到真正的对境,但是也可以去观想,去对治内心的贪着或欲望,这样贪着和欲望就会消失。这样慢慢反复观修,这些贪心和欲望就会彻底清净。

  博朵瓦格西说:若以此法还不能对治贪心,就用第五种方法:观欺惑之相。

  都是假象、虚幻的,比如幻化出形象圆满的男女或者牛马等各种事物,就像魔术师给我们变魔术一样,欺惑了许多人,但我们看不出来。以前有很多幻术师,他们幻化出来的男女、牛马等万物,在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来是幻术师幻化的,它并不是真实的,但是一般人看不出来,都觉得是真实的。其实它跟彩虹一样,根本找不到一个实质性的东西,欺诱了许多人。

  普通众生都贪执这些本来虚假无有自性、如幻如梦般之法,导致在轮回中受尽痛苦。因为把这些虚幻的、假的东西都当真了。无论是轮回法还是不清净的显现都是虚幻的,都是假的,若是你的心清净了,就会出现很多清净的显现。这些清净的显现都不是虚幻的,是事实存在的。我们凡夫所见到的这些不清净的法都是虚幻的、假的,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众生不知道,都当真了,然后就造业,在轮回中遭受痛苦。其实这些都是虚假的,追求世间的这些利益,得到的利益特别小。

  对女身或男身生贪心,放不下,实不应理。因为都是虚假的,两个凡夫在一起有什么好的,除了烦恼就是烦恼,除了痛苦还是痛苦。但是你可以转念,把不清净的转化为清净,将烦恼转化为智慧。不是不可以组建家庭,也不是不可以有这种生活。但是你要把真相弄明白,不能糊里糊涂的去面对这些,不能陷入这种虚幻的对境中。无论是女人的形象还是男人的形象,从前总是欺骗我,现在也来欺骗我,我要明白,我要对治,如是观想就能对治贪欲心。观如幻如梦,这种虚幻的女身或男身,这些男女之相都是假的,不要陷入对境中去。

  若是自己能够把握心态,这些对境不会伤害你,也不会染污你的相续。若是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对治的能力,就一定会受影响。现在有些人觉得烦恼,痛苦得死去活来,都是因为执着。可以组建家庭,但是互相都要明白这个真相,不要执着,有正确的观念是很重要的。

  博朵瓦格西一共讲了五种方法,如前述方法都无法对治你的贪心,欲望还是存在,那真的是着魔了,要请善知识传授更有力的方法,继续努力对治。这是博朵瓦格西的教言。

  有没有更有力量、更好的对治方法?若是从显宗里来讲,没有。但是密宗里还有更殊胜的方法,今天我就讲第六个方法。若是欲望还无法对治,就用第六种方法,就是将对境观成勇士勇母、空行空行母、男女本尊之性,也就是佛、佛母,菩萨、菩萨母。

  这是密宗里讲的,主要强调观清净,密宗它注重光明,明分就是一切观为清净。这是密宗特有的方法,可以把这些对境直接观想成勇士勇母、空行空行母、男女本尊之性,都是佛、佛母,菩萨、菩萨母,这样贪心心和欲望就生不起来。《二观察续》里讲:“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然而被客尘遮蔽了,客尘指妄想、分别。

  若是没有妄想、分别这些染污,本具的佛性就会显现出来,那种无拘无束的觉性就会显露无遗。我们本具的觉性是无拘无束的,是最自在洒脱的。众生都是佛,但是被妄想、分别遮蔽了,把这些去除了,没有了,这个时候显现出的就是佛。没有乌云,灿烂的天空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所以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有这样的见解,对这些有坚定的信心。众生本来就是佛,本来就是清净的。

  比如说这些男身和女身都是佛,都是清净的,这样当下就是净土,贪心、欲望当下就转为智慧了,这是今天讲的第六种方法。这些是对治烦恼,尤其是对治贪心和欲望的最佳方法。

  今天讲了博朵瓦格西讲五种方法,我又加了一种方法,共讲了六种方法。用这些方法可以对治烦恼,对治我们内心的贪执和欲望。今天就讲到这,最后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欲望       智慧)(五明学佛网:欲望       智慧)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