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世间如梦论


   日期:2007/5/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间如梦论

作者:海潮音居士

(弟子至心顶礼十方三世常住三宝,祈愿诸佛菩萨一切圣贤威神加被,令弟子此文上符圣意,下益含灵,普愿见闻者,弃文质之鄙陋,取言外之意蕴,萌发、生长乃至坚固菩提道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同生极乐。)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做过梦,相信大多数朋友也都知道“人生如梦”这句老话。在佛教经论中,以梦为喻者,不可胜数,象“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宴坐水月道场,大做梦中佛事”等等。可惜一些人把这些无上法宝,当作文学欣赏;还有一些人当作寓言而不以为然。如果有人能真发信心,净心体会其中一句偈颂,所得利益都是无穷无尽的。

末学今天作此《如梦论》,并非独出心裁,不过取诸佛菩萨无边法海之一滴,发挥演绎,供养大家,认为芸芸众生同处在无始大梦之中而未醒来,希望大家不要再为梦所迷,长劫沉沦罢了。

释迦牟尼称为“佛陀”,梵语“佛陀”翻译成汉语,意思是“觉悟”,而一般与“觉”相对则称为“迷”。末学认为,在某些场合下把“迷”称为“梦”更易为人所体会。比如向人说法,声称不学佛法,即是长迷。这是对的。但是有人听了,就会起反感,认为自己的意识清清楚楚,怎么会是“迷”呢?甚至会因此远离佛法,或者反指说法者为“迷”。如果我们善用方便,让他净心体会已经过去的若干年是不是象梦境一样,末学觉得大多数人会首肯同意的(当然也有极少数情执深重者难以觉察)。在此基础上推论,既然过去如梦,而现在必成过去,将来亦必经现在而成过去。则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皆如梦,说“有”捞摸不着,说“没有”却苦乐宛然——人生恰恰如此!

有梦就有醒,故佛为圆满大觉,菩萨自觉觉他,辟支佛为独觉,阿罗汉是刚从梦中醒来的人。对此末学有一譬喻,有智慧的人,应当体会到言外之意。比如有一大国,庄严无比,受用具足,快乐无穷,而国中无量众生都被魇寐,昏睡不醒,恶梦好梦连绵不断,而且梦中又做梦,苦恼不休,不得自在。此时有人睡梦较浅,忽然醒觉,见此情景心生悲悯,种种方便,摇晃他人,令其醒来。有的人一摇便醒,有的人欲醒又睡,还有的人在梦中挥拳相还,恶语相加:“我正舒服,谁来扰我!”言毕不久,又入恶梦,痛苦不堪。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们现在不正是如此吗?真如本性中具足如来智慧德相,而我等却被无明所覆,长眠难醒。所谓的三善道是在做好梦,三恶道是在做恶梦。但不管好梦恶梦,总是未醒,不得受用本来具足的无穷广大法乐,更何况恶梦时长,好梦时短。思之实在令人心痛!诸佛菩萨是已醒之人,发现真相后,生大慈悲心,以种种方便劝我们醒来。善根深厚者,闻即信受;有的久劝方归;有的执迷不悟,刚强难化。也是种种差别。

那么知道人生如在梦中,又有何益呢?利益很大,难以表述。简要言之,如果知道自己在做梦,就离醒悟不远了。知道在做梦的人,谁还再肯为梦中的钱财得失、相貌好丑、称誉讥毁、所食粗妙等等去计较、分别、操心、烦恼呢?既然知道是梦,就会不愿再随梦境相续,受这些虚妄之苦,就会把以前所热心的东西看淡了;既然知道是梦,就会求醒——求醒之心,名菩提心;愿一切人皆醒之心,名大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利益,祥见大乘经论,今不赘述。 但是须防两种偏失:

一、某些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万念俱灰,感到人生如梦,但是却不知如法修行,反而去寻短见,以为能结束痛苦,早日醒来。此属愚人所为!须知人生大梦从无始劫做来,哪能一刹那便醒,总得有个过程。如果硬执如梦之理,觉得梦中自杀,有何妨碍。要知道对真如本性来说,你自杀无数次,确实对它了无所损。但对未解脱者而言,这个色壳、妄心还是得真切地承受痛苦的。好比梦中趟水,脚感冰凉,梦中被捶,身知疼痛。如果寻短见不死,那么将带来终生(这一场梦)的痛苦;如果死了,非但不能醒来,反而开始另一场更长、更痛苦、更难以忍受的新的恶梦。前贤有喻说,“如牛坏车,更以新车”。意思是说,牛拉车拉烦了,不想干了,于是拉车狂奔,试图把车子拉坏,以为这样可以得到解脱,岂知又被主人套上一辆更新更牢固的车子。世间之愚,无过于此。已经自杀或者想自杀的人们,如果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谁还会再去走这条凄风苦雨、永无休止的冤枉路呢?!

二、一种人认为既然人生如梦,那就纵情声色货利,肆逞口腹之欲,为所欲为吧。殊不知“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虽说人生如梦,但毕竟是个比方。列宁说:“一切比喻都是短腿的”。人生真相,可以用做梦来形容,但决不是梦这种现象所能完全解释得了的。世出世间,因果丝毫不爽,妄作必有妄报;吃他(它)半斤,决定要还八两。你为所欲为,将来梦中若下地狱,种种刑具、苦恼、恐怖也对你为所欲为;若在饿鬼,无尽的饥渴也对你为所欲为;若在畜生,沉重的愚痴以及随时被杀的危险也对你为所欲为,那时恐怕悔之不及。即便生在天上,五欲之乐也对你为所欲为,再想一刹那净心思惟如梦之理,寻求解脱,恐怕也很难了。

体会到人生如梦之理,则会对佛法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比如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是什么道理呢?观世音菩萨以耳根圆通法门,彻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获得二种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众生真能在危急恐怖之中,放下一切,一心称念观音圣号,观世音菩萨如同亲人守在熟睡人床边,见其梦中惊怖,称念求救,诸佛菩萨以同体大悲故,感同身受,即以无边威神,抚慰令安。末学对此事多有体会,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睡梦中,一遇危急恐怖之事,吾都把心一横,随他的便吧,“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放下万缘,一心归命。)于是现实中即遇难呈祥,梦中恶境立即消灭或者转换。诸如此类蒙观世音菩萨护佑者,在感应录中,斑斑可考,相信一些同修更是深有体会。诚如经言:“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注意“归命”二字,梵语“南无”,即以生命相许,全身心投入其中。犹如一滴水投入大海,即与大海同一深广;亦如一微尘融入太空,即与太空一般辽阔,何其安乐也哉!)

若知世间如梦,则对难忆前世有较好解释。正象人做梦时,前梦后梦,各不相知。唯有醒后,才能知道做了几个梦,几个恶梦,几个好梦。众生也是如此,前生今世,很难相知。但是不能因为不知道便否定前生后世的存在。比如有人杀人之后,患了失忆症,说道,为什么判我死刑,不是我杀的人。法院会因此不追究他的责任吗?被害者的家属能同意吗?显然不会!我们大多数也都患了失忆症,岂止忘了前世,更忘记了无始以来的生生世世,忘记了我们的本地风光。

若知世间如梦,则对“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事,皆为魔业”的道理更容易了解。就象人在梦中,不知求醒,却在梦中分别计较,忙里忙外,修东修西,只不过为下一场更好的梦积累一些资粮;等好梦做完,由于恶业未了,恶梦仍会降临。真是何苦来哉!

若知世间如梦,则知诸佛菩萨实未灭度,所谓“无有涅盘佛,亦无佛涅盘”。因为诸佛菩萨以神通愿力来入我们梦中大作佛事,劝化缘毕,必须出梦,而于众生梦中示现“灭度”“涅盘”。之所以我们看不见诸佛,正如前边比喻中,众生因为在梦中的缘故,有可能知道本来国土庄严,受用具足,但却没有办法看见。当我们修行火候到了,能够睁眼观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若知世间如梦,则对大乘空义不生畏惧,而生欢喜。世间之人不知道“真空妙有”的道理,一听佛法讲“空”,讲“寂灭”,讲“无生”,心生怖畏,以为空无所有,怕掉入断灭,或者把涅盘等同于“死亡”。如同梦中之人,虽有人摇晃劝醒,但他却不敢醒来,惶恐说道:“别碰我!我若不做梦,岂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太可怕了。”旁边清醒之人,闻听此言,一定会感到既可笑又可怜,所以诸佛称我们为“可怜悯者”。

如果真切地体察到世间如梦,必然会求醒。那么如何得醒呢?

还是以梦为喻,假如我们在梦中知道是做梦,即时心生远离,不再执著梦中一切,既然心不随梦境继续下去,则渐渐可醒。现实中心不随境转,也能妄执渐轻。佛陀出兴于世,开八万四千无量法门,留三藏十二部微妙教典,处处教人莫随境转,回光返照,“狂心自歇,歇即菩提”,“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祖师大德也劝告我们“一切万缘,冷冰冰放下”(广钦老和尚语),随己根性,或渐或顿,或止或观,或显或密,或宗或教,务期彻底觉悟而后已。具体到各人,如有明师,则依止明师;如无明师,则依止经典。然而现在时处末法,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又有几人具备辨别明师的能力呢?所以千稳万当还是依照经典所说,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极乐净土,依阿弥陀佛本愿力故,只在此一梦中,决定往生,决定不再会做恶梦(历三恶道),决定醒悟。

大家如果冷静地观察,就会知道这个世间是不是一场又苦又长的梦!远的不说,我们已故的祖父辈,他们小时侯、年轻时候和我们一样啊,可是空老一生、如今何在?如果我们今天不下定决心修行的话,现在或将来也会如此。操心担忧,忙了一辈子,不过落一个冷冰冰的棺材或者骨灰盒,神魂不知到何处流浪去了。我们现在应当庆幸自己得了一个较为清醒的梦(人身),而且知道了醒梦之术(佛法),还牵挂些什么?还瞎搞什么花样?工作生活中,该做的随缘尽分;事情一过,即从心中抛下。人我是非,全是梦中之事,如风吹光,吾既不挂,彼有何碍。从最简单的早晚定课做起,渐渐收拢心猿意马,只要没事,念念都是念佛,声声都是求醒。即此一心念佛之时,戒(摄心为戒,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身口意的造作)、定(由戒生定,全神贯注,系心一境)、慧(因定生慧,了了分明)具足;同时又是以始觉(开始觉悟之心)念本觉(阿弥陀佛即是真如本性),迈向究竟觉的无上之道;念佛时身顶皆有光明照耀,一切邪恶渐渐远离,一切祥瑞渐渐来集;念佛时昼夜都有观世音等二十五位大菩萨护持;念佛时,根身器界,潜移默化;念佛时,极乐世界莲池之中,阿弥陀佛的愿

力与我们的念力和合而成的莲华日渐鲜艳成熟,他日娑婆缘谢,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即持此华来迎接您。末学一张笨嘴说不得念佛的无边利益,所以祖师大德称“阿弥陀佛”为万德洪名。

令人惋惜的是在此末法时代,由于魔强法弱,念一声佛号都不容易,何况能每天念几千声、几万声,必定是宿世福慧深厚。我们应善于存心,拜本师释迦牟尼佛时,即心生恋慕,希望并相信自己能如佛朗然大觉;拜西方接引导师阿弥陀佛时,即心中念言,愿将来成正觉时,亦立名无量寿,令处长夜众生,称念名号,即得安乐之梦,决定一生得醒;拜大愿地藏王菩萨时,则誓愿唤醒无量无边一切梦中众生;拜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时,即愿将来亦能三十二应,普门示现,寻声救苦,利乐有情;拜大势至菩萨时,即愿将来证无生忍,不动极乐本土,回入娑婆大梦,摄取念佛众生,同生极乐。……如此等等,虚空有尽,诸佛无尽;梦境有穷,我愿我穷。心如佛,愿如佛,志如佛,行如佛,一切心愿皆与佛菩萨相同相合,焉有不感应道交之理!如此念佛,心口如一,心水澄清,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自然而现,今生即优游于圣域,临终必然预知时至,心不颠倒,意无贪恋,舍报安详,自在往生,感化有缘众生,同生极乐,永不退堕,一生成佛,岂不快哉!

(末学此作,是受黄念祖大德之偈颂:“醒来拍床笑呵呵,梦中谁人真堕河”的启发。末学对黄老居士的著作一向服膺,但在读其往生传时,见老居士示病往生,心生轻视。后遇机缘得睹老居士尊像,一见之下,敬服之心油然而生,方明老居士乘愿还业,先前之轻视疑虑,顿时灰飞烟灭。既知前愆,顿生惭愧,忏悔已,作斯论,以志纪念。另外,此文曾受到中华佛教论坛诸位大德的热情指点,一并表示感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世间       海潮音)(五明学佛网:世间       海潮音)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一、观三宝出现世间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读赵士觐大居士致海潮音书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问世间情是何物之三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问世间情是何物之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问世间情是何物之一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世间与菩提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