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李炳南老居士教我们如何礼貌对众?


   日期:2010/5/2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对众

凡是三人以上就叫「众」。我们处任何一个场合,只要有三人以上,都是「对众」。在群众当中,我们应该表示什么样的礼貌,这个也非常重要,不懂这个道理,往往遭来很多人的讥讽。

一、他人正谈话,不在中间插言。
当甲乙这两个人正在谈话时,我们就不要把人家的话岔开来,或者跟甲,或者跟乙讲话。因为这两个人可能正在讨论重要的事,或是私人的事情。我们第三者插进去,妨害两人的谈话,这是很不好的事。假如我们自己,正在跟某人谈话的时候,突然有第三者进来插话,把我们之间谈话讨论的事打断了,我们感觉这个人合不合道理呢?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二、两人对谈,不向中间穿走。
这里讨论到两个人在那里面对面地谈话,或者是坐、或者是站的情况。《礼记》〈曲礼〉讲:「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离」字不当离别讲,离就是两,两个人对坐在那里、或是站在那里,或者谈话、或者不谈话,只要两个人对面坐着、站着,不要去打扰他们。还有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去。在房子里面,假如说两个人对坐,当然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去;但是如果在路上,两人对面站在那里,你要通过这个路,他们妨碍了你的通行,是不是要从他们两人中间穿过去呢?也不要,这个时候我们绕过去,从他们背后过去,如果从面前过去,就是妨害他两人。
就另一方面讲,礼是双方面的事,假如站在我们的立场来讲,我们不能和任何人站在道路上面对面的说话,妨碍人家走路。礼是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别人不对不要紧,我们可是管不了别人,尽管他不对,也不要去从他们中间穿过去,也不要纠正人家,「你怎么站在这里?把路挡住了。」这都是不可以的。我们还是自己尽自己的礼貌,绕过去就可以了。

三、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在众人相聚的场合,或是公共场所,我们可不能很大声在那里讲话、喧哗,旁若无人在高谈阔论。有一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愈是在公共场合,愈是提高嗓门讲话,其实在公共场所不是不能讲话,例如在火车上,同行的两人要说话的时候,无论什么情况,以对方听得清楚为原则,声音不要说得很高。你这声音一高的时候,有的人需要休息,怕人家吵他。有些人不了解这一层道理,故意把自己得意的事说出来,譬如我中了奖券,或是学校里考试得了高分,一筐一筐地说个不停,这些事情人家听起来是不是够腻的了。表示这个人好表扬自己。又喧哗,又扰乱别人的视听!
所以我们常常说:「语惊四座」,这一句话说出来惊动四周的人家,都听这个人来讲,然而说的是什么呢?不正经的话固然不可以说,就是谈道,也不要高谈阔论。谈道也是彼此听的清楚就好了,我们声音谈得很高,是故意借这个机会,想让所有人接受我们的说法,其实这会引起人家的反感。我们事事要自己反省,如果在火车上、车站或其它宴会上,某人在那里左一声上帝,右一声救主,我们听起来作何感想?这就太没修养了。在他以为这样可以宣扬主的道,也是自己对教的一番好意,可是别人感受不了,也让别的宗教徒起反感。
礼貌都是互相的,事事自己考虑清楚。你在大众场合,不是必要的话,尽量保持安静。因为公共场合,那么多人聚在一起,可能已经很吵了,喜好安静的人都会感到不耐烦,而如果我们再高声谈话,那秩序就更不好了,让人家更受不了。所以不高声也不喧哗,免得扰乱别人的情绪,这是应有的礼貌。

四、不横坐,不横腿,不扪脚。
我们坐的凳子就要坐得端端正正的,有些人把身体横过来坐,这样叫「横坐」,那就不合礼了,也不雅观。还有「横腿」,把腿伸到长条凳上去,这个也不行。既不能横坐,也不要横腿。古人坐的话要求端坐,《礼记》上讲,对尊长坐的时候,还不能「满坐」,就是把椅子坐得满满的,靠在椅背上坐得很舒服。在长辈面前这样满坐是失礼的。应该要「半坐」,坐椅子的一半,古人叫做「危坐」,也就是「正襟危坐」,坐得肃然起敬。这当中有随时听候长者吩咐的意思,危坐时人比较容易站起来。你泰然坐在那里已经失礼了,尤其再这样横坐、横腿,那更不像话了,不但对尊者、长者,不能够这样,就是同辈在一起坐,也不能够这样。平常在家里就要养成习惯,到外面做客的时候,就不会不知不觉地把腿拿起来。腿拿起来一横,别人看起来会觉得失了,自己还不知不觉,一定要自己多留心。
还有「扪脚」,扪是摸的意思。有些人坐稍微久一点,就把鞋脱下来让脚透透气,最常见的是坐火车,或坐汽车,再更进一步,把袜子也脱下来,用手在那里把脚丫子扳过来扳过去。我们这个脚穿了鞋,空气闷在里面,一旦把它脱下来自己也受不了,这个气味不好,你如果坐车上把鞋子脱下来,让别人闻了难受,这一股味道往鼻子一冲不好,所以不能扪脚。不能把鞋袜脱下来,用手摸这个脚。我们做任何事情,讲这个礼,处处要替别人着想。
假如我们座位旁边的人,也来这么一下的话,我们感觉如何呢?我们受不了人家这样做,我们也不能这样。所以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什么事都要反省,事事反省都来不及了,有时候还有考虑不到的,还是小毛病很多,经常不断地犯!尤其在公众场合,或者是坐车子,吃饭的时候,那更不得了。许多人同席吃饭,我们把鞋子脱下来,一下子脱鞋,一下子又扪脚。用手去摸摸脚,然后再去夹菜吃,别人看了怎么吃的下去。

五、不隔席谈话。
参加宴席、宴会的时候,我们不要「隔席谈话」,顶多与旁边这一席的人小声交谈,不要与相隔比较远那一席的人谈话,那样谈话一定要提高声音,才能谈得起来,当你高声谈话的时候,一定会妨碍别人,那对方跟你谈呢,还是不谈呢?他跟你谈,声音要放很大,若是不谈,那你已经问话了,这也不好。现在一般的宴会的桌子都很大,圆桌谈话的时候,原则上话还是不要多。有必要谈话时,最好只跟左右谈。与对面的人距离那么远,也就不好谈了。假如说与对面谈话,他对着你,你对着他谈,这个中间随着谈话言语,飞出去很多口沫,往菜里面落,那菜里面就是五味俱全了!所以不要隔席谈话。

六、坐不掀起椅凳之后方。
你坐在那里,不要把椅子的后方掀起来。一个单独坐的凳子,正常情况在坐的时候,椅子四脚都是落地的,但有些人不如此坐,他故意把椅子后方两根脚掀起来,你这样坐雅观不雅观呢?也许你自己滑跌倒了,也许人家从后面一绊跌倒了,这都不好。

七、衣帽不加于他人之衣帽上。
我们或到外面旅行,或在餐厅里宴会吃饭。尤其在冬天,外面穿的衣服比较多,譬如风衣、大衣等,进餐厅后要把外衣、帽子脱下来,餐厅里面照例有一个挂衣服的地方,最理想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挂钩,如果没有那么多位置,当我们看到人家的衣服已经先挂上去了,就不要再把自己的衣帽加在上面。或者人家把衣服折好放在凳子上面,我们就不可以再把自己的衣服、帽子放在别人的衣帽上,除非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说「你把这放在上面好了」,那就没什么问题,如果是生人或是普通交情,当你把衣物加在上面时,他会不高兴,因为个人有个人的习惯,有爱好清洁,他的衣服干干净净放在那里,我们的衣帽戴得脏了,再加在他的衣帽上,他就不高兴了。
再者人都有一种脾气,不愿居在人下,衣帽也不愿意居在人下。所以大家要留心,例如参加宴会、喜事,有签名礼簿,大家都是认识的朋友,所以参加的人名字都是签在最下面的。再来有人开画展,来的人都互不认识,这时候大家都签在上一层。由此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心理,都喜欢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不愿意写在下面。既是一般人心理是这样,我们就要自己谦卑,处在下面,不要居在人上,居在人上就跟人起冲突,这就是不好了。小事如此,大事也是如此啊!凡事你只要谦让,让人一步的话,什么事都做得通顺,不会有什么阻碍的。
所以圣人制礼,教我们让人,实际上还是对自己好,大家都礼让的话,这个社会团体多么和衷共济,多好呢!非得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互相竞争,就跟现在竞选一样,大家就这么争,实际上风气是如此!大家也不能不竞选,制度就是这样,民主时代要竞选,可是现在这种方式,六、七十年前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是受不了的!
老师讲在前清的时候,乃至于到民国初年,对日本抗战的时候,在家乡内地所见到的,还没有选举啊!地方上的乡长,当时叫「连保主人」,连保主人下面,现在叫村里长,当时叫「保长」,保甲啊!当时实行保甲法,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行的保甲法,保长相当于现在的里长、村长;甲长相当于现在的邻长。保长、甲长大家都不愿意当。大家互相推荐,彼此都是让的。乡长也是很谦虚的,乡长是政府派下来的,也不是选的,派的都是有资格、有能力的人,整个风气不跟现在一样。
现在有了选举制度,我们请那时候的人到现在来,他一定不愿意选举,现在选举都要自己宣传自己,宣传还不算,还要拿钱出来。拿钱不是这么简单的,拿钱买票还要找对人。所以我们处在这种风气,你叫孔夫子到现在来,教他老人家来选举,他也没办法。民主时代一个人有一张票,这张票是选民拿在手里面,他选什么呢?当然是认识的人,如果没有认识的,他怎么选法呢?所以完全靠竞选人自己尽量宣传自己,尽量表扬自己,用尽各种方法。所以,现在很难,风气是这样。但我们不管风气怎么样,了解了之后我们守住自己的本位,把事情做好。
人家好戴高帽子,我们就让人家戴,不要把帽子加在自己头上,这样到任何地方,我们不会受人家的轻视。时代虽然如此,尽管个人都愿意宣传自己,但在另外一方面,也都不愿意听到自吹自擂的人,听起来都不大高兴。这是矛盾的时代,既不愿意听人家自我表扬,而自己又免不了要表扬自己,看这多么矛盾的事。

八、不向人喷水吐痰。
喷水、吐痰这是不好。什么情况下喷水?我们不会无缘无故在大众场合,含一口水来对大家喷。但是有一种情况,过去一般人有漱口的习惯,喝一口茶在嘴里面咕噜咕噜,然后往地上吐,也不顾公共卫生。过去往往有犯这个毛病,还有吐痰也是,过去随地吐痰的现象很普遍,往往嘴里有痰就随地吐,既不卫生又不雅观。
还有在团体生活中,早晨起来漱口刷牙,大家在一起漱口时,当漱口水漱下来时,应该要小心,有些人往下吐的力道很重,「呸!呸!」吐下来的时候,往往喷到站在旁边人家,把人家的衣服也弄脏了。或者水龙头开的很大,哗!水一冲下来,到处水花四浅,溅到人家的衣服,水龙头应该小小的开。这种人都是属于「狂者」,不能够小心,不能够考虑到对方的人,到处就受人家讨厌,让人家不高兴。
有些人他知道痰不可吐到地上,也知道把痰吐在手帕,或卫生纸上,可是吐痰的方式也要注意,人家在吃饭,你哗地吐出来,人家听声音就不高兴,因为吃饭的时候,总是往喉咙口里吞,一听到你在吐的时候,心理就不好受,起反感吃不下去了。还有一些上年龄的人,喉咙里面习惯性的,不管有痰没痰,一进门的时候,就「嗯!嗯!」好像有痰,这样连嗽几声,别人听起来也不好受所以,在习惯上要尽量改善,让人家看起来顺眼。假如这些事情没有顾虑周到,会增加人家不好的印象。
所以,喷水固然要不得,吐痰最好也不要,有痰的时候尽量找无人之处,不要把吐痰的声音让人家听到。还有讲到喷水,现在走在路上,有些人洗车子,往往你走到那个地方,他用水在那里冲车。还有油漆店的喷漆,他也不顾往来的行人,把行人道就当作是自己的工厂。你走到那里,他正好把漆喷过来,喷得你满身都是。还有些人怕来往的汽车,把灰尘扬到店里边去,所以经常往外洒水,可是要洒水之前,要在没有人的时候才往外洒,这些地方,都是要顾虑到人。所以既不能向人家喷水,也不能向人家吐痰,让人家产生反感。

九、不向人呵欠,舒伸,嚏喷。
这一条讨论到跟人家谈话的时候,向人呵欠的情况。我们前面讲,去访问人家时,看到主人呵欠,表示主人的精神疲倦了,这个时候应该向主人请辞,不能再继续谈了,假如主人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边和你谈话,一边打着瞌睡,勉强打起精神,这很难受的,做一个访客叫主人这么难受,心里也是不安的!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无论我们是否做为主人,在任何场合,只要跟朋友,亲戚或者是熟人谈话时,最好不要打哈欠!你一打哈欠的时候,懂礼的人,就不能跟你谈话了,他心里会想,你太疲倦了,不能再谈下去了,他就要结束谈话。
有些人习惯哈欠,说几句话呵欠就出来了,他也不是真的精神疲倦,就是有这种小毛病,这个小毛病要改。还有人习惯咳嗽,咳嗽和呵欠的习惯都是不好的。还有舒伸,有些也是习惯性的,坐不到多久就「嗨!」舒伸起来,这个舒伸就叫做「欠伸」,欠是呵欠,伸是把手伸开来,真正疲倦的时候,当然是情有可原,但习惯性的舒伸就不可以,这样让对方看见了,会以为你是有意下逐客令。还有打嚏喷也是一样的,咳嗽是从口里面咳出来,嚏喷是同时从口鼻里面冲气出来,如果正好对面有人,我们这么一冲出来,口里微细的唾沫,可能就会喷到人家的脸,人家有修养的人,他不肯拿手帕出来擦干,故意装作没有喷到脸上的样子,但是他心里很难受。
有的不懂礼的人,唾沫一喷到脸上,他马上拿卫生纸、手帕擦干,对方看到你在擦的时候,心里多难受啊!所以这些情况我们尽量避免,当自己实在要打喷嚏的时候,把口捂起来,或是转身对外,不要对着人家。
对众一共有九条,就是处处不要教人讨厌,让人有一个好印象。也是原则性的,根据这些原则,凡是教人家起不好印象的,我们尽量避免去做就行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李炳南       礼貌对众)(五明学佛网:李炳南       礼貌对众)  

 李炳南老居士:超度佛事 

 李炳南老居士:关于神识的开示 

 李炳南老居士:戒邪YIN必知的巧妙 

 李炳南居士:净土宗最简单的早晚课程 

 黄柏霖警官:李炳南老师开示神识及灵魂 

 李炳南居士:因果是可以转变的吗? 

 李炳南老居士:正是用功时节 

 李炳南居士: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李炳南老居士:据说命薄体弱多病的人,皈依佛门或出家,即可 

 净土法门法师:李炳南老师的饮食 

 李炳南:为什么学佛后更多的业障现前? 

 李炳南:既然有护法神为何还会着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