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照法师:快乐的秘诀,平等性的智慧


   日期:2015/12/24 7: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照法师

  我能够看到你,知道你们是男女老少,我们知道男女老少的这个分别,是分别心。但是我为什么会知这是个木头?为什么它不知道呀?人与木头有别,有别在什么地方?就是在这里。我有识精,认识的这个精要、精神。讲精神,又容易误解,精神好像变成跟物质对立的东西,实际上这个识精,说得明确一点,就是我们的真心。识,就是我们的妄心,妄心是无体的,没有实质的,妄心的实质,就是我们的真心。水中的月,是没有实质的,水中的月怎么会有呢?一定有天上的月,没有天上的月,水中的月是不可得的。没有真心,我怎么可能会分别?所以会分别的这个性能,一定是我们的真心在起作用。

  六识,是攀缘的那个情景,攀缘之后的境界。那我现在心里想,我想到了这个佛像,这个佛像——所攀缘的这个情景,脑子里面出现了,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建立在我执上,认为我现在想到佛像,有个我在想佛像,这就是攀缘心,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现在我们认识到能分别,意识所分别的这个法尘,能分别的意根,能所加在一起产生的意识,产生意识以后,不停地产生意识,形成一种种子,存在阿赖耶识当中,这个心、意、识三者,全部是生灭法。我从心中给它舍弃掉,不承认这个我的存在,我们不承认有个自我,不承认这个心,这个攀缘心就是我,那么这个时候,你想到这个玉佛,这个会想的功能不会丢失。

  不是说你生起了“想到它”,就一定是你意识在分别,实际上东西还是一个,还是意根缘着法尘,然后产生意识,东西还是一个。但是现在呢,你意根缘法尘,不建立分别,不建立我执的这种自性见,就是说,凡夫以攀缘心为自性,为自我,那么我们现在不产生自我的知见以后,你脑子里面出现什么情景,你就告诉大家你出现什么情景了,这个出现情景,就是智慧的分别,没有在现量境界上,再附加其它的东西。比如你脑子里出现了佛像或者房子,你只是告诉他,现在我想到了这个房子,那个房子挺好的,你去住可以;那个房子不行,你不能去住,这就是智慧分别。你看,东西还是一个东西,但是你如果有了我执了,他就建立在一种错误的、混乱的分别状态,而如果你没有了我执,它的分别就称为智慧,那么意识就转化为妙观察的智慧。它的前提是因为你的第七识转化为平等性的智慧。

  平等性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能攀缘的这个心,意根的这个心,我执的这个心,就像镜子一样没有我。像虚空一样,虚空它容纳万物,它只管容纳,只管像镜子一样照了万物,照了还属于第八识,转化为大圆镜智。第七识是完全平等,就是你来了,我对你是这样;他来了,我对他也是这样,同样的状态对待不同的现象。用守门员这个比喻,平常我们在守门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这个东西我讨厌的,我不要;那个东西我要的,我用仓库给它存起来。你在讨厌和欢喜当中,每一次,时时刻刻都在选择,但事实上是很遗憾的,你讨厌的东西,你只要一讨厌,这个讨厌的种子,也是存在你的阿赖耶识当中,所以实际上,你是无能为力的,你不能作主,做不了主。第七识硬要自己作主,这个喜欢的我要,那个讨厌的不要,而事实上,第七识意根的功能,它不作主的,好的、喜欢的它存到阿赖耶识当中,不喜欢的也把它存到阿赖耶识当中。

  所以我们人生几十年,如果你能忘记掉痛苦,肯定是只有快乐,可是没有人能忘记痛苦,为什么?就是这个第七识,它从来不去管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表面上我一定要选择喜欢的,你看,我们大家一天到晚就要喜欢的、讨厌的,每天都在选择,而事实上它不选择,它一天到晚就是,什么来,就把它存到阿赖耶识当中,所有的一切都给它存到里面。那么,与其你在那里选择了半天,它还是存在阿赖耶识当中,还不如我们不选择。

  你干脆不选择,它来了你就让他进来,他只要进来,你就要把它摄持在阿赖耶识当中,你发现情景完全不同了,原来是,你要选择的时候,你会不停地生起贪嗔,贪心和嗔恨,好的、不好的、痛苦和快乐,这种感受不停地生起来,伴随着我执。一旦这个我执没有,不去选择了,你见到了这个人,噢,你知道这是人,进来吧;看到这是畜生,好,这是畜生,进来吧;这个人是修行的,好,修行人,进来吧;那个人是捣蛋鬼,好,捣蛋鬼也进来吧,它摄持,不去分别了,很平等,对谁都一样,反正你要进来的,我不去分别了,你发现痛苦没有了。第七识,它在转化当中,就是当你去容纳它的时候,包容一切恶人、一切善人的时候,阿赖耶识的种子是一样收的,但是它收到的信号 —— 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完全不同。凡夫心感受的信号是胆战心惊,怕死怕苦;平等的人,没有我执的人看到这个心,他是一点都不需要担心,善恶事非清清楚楚,来了摄持进来,去了让它去。

  当第七识平等以后,第六识完全成为妙观察的智慧了,第六识的分别就不叫妄想。为什么要让大家认识到这个心的重要?我们从这个妄想的想当中,当你认识到你所想的,在想的时候只是执着在这个相上,所以有快乐,有痛苦,而如果你看到你所想的这个心,伴随这个相,生起来的这个心没有生灭,你感受到柱子也好,感受到凳子也好,你就想到一个苹果也好,苹果烂了也好,你想到这么一个无常的相,在你这里伴随着苹果,伴随着柱子而生起来的这个妄想,你的心完全是没有生灭的。你是让这一切万法,都在没有生灭的心当中显现的,所以,你的分别就成为智慧了,它的背后没有任何的负作用。

  所以转八识能够成为四种智慧。第六意识,所有的想法没有一个想法是有错误的。这回你们知道禅师为什么那么自在,那么洒脱了吧!为什么那么自在啊?他没有一个想法有错误的。前提,是他已经认识到平等的感受了,在平等的觉受当中,一切想法没有错误。所以祖师告诉我们“万法无咎”,一切万法都没有过咎,没有任何的错误。你想到一件事情,并没有错,你想到两件事情,也没有错,你一天到晚都在那里想,也没有错。为什么在那里想呢?如果你的背后看到了真心是平等的,那么,就会看到在想的同时,并没有一个能想和所想的东西,这就是意识心背后的真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快乐       智慧)(五明学佛网:快乐       智慧)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快乐的追求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普献法师:追求快乐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