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法然上人十二条问答(八)


   日期:2016/1/2 7: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晚藉着大家打佛七殊胜法缘,师父继续来向大家报告法然上人所开示的《十二条问答》。

  昨晚我们看到第十一条问答,今晚来看最后一条的问答,请大家翻开《法然上人全集》第五九五页,从后面算过来第二行。

  第十二条问答

  【问:凡夫之心无不念恶,此恶不现于外者,不耻于佛,而耻于人故也。可任凭此心而行乎?】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当然是不可以随顺凡夫念恶之心而行恶,当然要断恶修善。每一个学佛的三宝弟子,无论修持任何法门,最基本的一定是断恶修善。参禅、持咒、守戒、诵经、念佛、朝山、拜忏,修净土法门、修观音法门、修地藏法门、修诸六度万行,最根本的一定是断恶修善。断恶修善就是每天检视自己身、口、意三业所作所为所起所想。因为学佛修行目的是为了解脱生死,如果你的行为要改变,你一定要从自己的心态改变,你的心态不改变、行为不改变,命运就不能改变。想要离苦得乐,如果你的所作所为都相应恶业,你怎么离苦得乐?你怎么改变命运?如果想要成就菩提,可是不肯在心性下功夫,那你怎么成就菩提呢?

  所以凡夫之心无不念恶,一句话法然上人就将凡夫本来下劣的真面目说出。凡夫之心无不念恶,我们的起心动念如果相应烦恼、相应生死、相应轮回,我们所起的念头一定是恶,一定是贪、瞋、痴的烦恼,当然会受生死的束缚,会继续沉沦。

  在《惟无三昧经》说:

  【人生世间所以不得道者,但坐思想秽念多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万四千万念,念念不息。一善念者亦得善果报,一恶念者亦得恶果报,如向应声,如影随形,是故善恶、罪恶各别。】

  我们在人间为何会受生死的束缚不能得道、不能解脱?因为起心动念秽恶,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夜有八万四千万念,念念是秽恶,所以不能得道,所以生死轮回。

  师父经常讲,我们的生死轮回不是没有原因的,当然往生净土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以世尊在《惟无三昧经》跟我们开示的这段经文,我们一天一夜的恶念有这么多,八万四千万念,当然这是一个形容念头很多,不是刚好这个数目,那么我们一天这么多的念头,如果我们不念佛,我们就念妄想。对不对?所以我们要多念佛,还是要多念妄想啊?当然多念佛啊!

  师父鼓励大家精进念佛,每个月至少打一期佛七,有的还不愿意这么用功。懈怠的还是多、放逸的还是多,那么生死来临的时候、业报现前的时候、死神降临的时候,你怎么办?如果说我们净念比妄念多,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确实很难。以今天而言,大家算是很精进的人,因为大家一整天念佛。这期佛七

  大家这几天很虔诚念佛,没有来念佛的人更多。但是像大家这么精进,我们如果反省自己,今天的起心动念佛号念得多还是妄念念得多?妄念念得多。一天能够念十个小时的佛号是非常的难能可贵,但是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十个小时念佛,但是有十四个小时不念佛,那妄念比佛号要来得多的多。那怎么办?如果不是阿弥陀佛绝对没有条件的救度,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不弃的救度,我们要凭什么往生。对不对?阿弥陀佛实在是很慈悲,对我们这种凡夫之心无不念恶不弃的救度,阿弥陀佛太伟大了。他的伟大就显示在这句名号对我们这种念佛会打妄想的人无碍的救度,对不对啊?我们跟阿弥陀佛赞叹一番。了不起了不起的佛,阿弥陀佛。因为我们确实如法然上人所开示的,凡夫之心无不念恶,想一想学佛的人就不自私吗?学佛的人真正发菩提心为众生付出吗?叫为三宝做一些事情,也许就做得很不耐烦、很不情愿。问一问自己的心境就能知道,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也骗不了因果、也骗不了阿弥陀佛。

  你有没有一份真心在为三宝付出,天地可监、阿弥陀佛可监、你的良心也可监。你的起心动念是相应菩提还是相应堕落,自己应该很清楚。我们是不是如法然上人所讲的,凡夫之心无不念恶。我们凡夫的心如果常会起恶念,这个恶念不现于外者,是不耻于佛,而耻于人故。

  这句话法然上人是在说什么意思,就是说凡夫的恶念不敢显现在外在,就是怕被人耻笑,怕被人指责,但是不怕佛耻笑,不怕佛指责。为什么?因为佛会原谅人,人不一定会原谅人。我们如果做错事了,或者内心起不好的恶念,不敢让人家知道。因为让人家知道很不好意思,面子挂不住。因为别人会指责、会耻笑,但佛不会。所以很多人做错了,或者是内心起不好的念头,怕被人家知道失去面子,但是这种心可以如此放逸吗?所以要慎独。慎独是什么意思?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更要检点自己,身、口、意三业谨慎小心。不要因为你自己一个人没人看见就可以起不好的念头,起贪、瞋、痴的恶念,其实你以为没有人知道吗?天知地知,还有谁知道?阿弥陀佛知道,还有谁知道?观世音菩萨知道,还有谁知道?大势至菩萨知道,还有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众菩萨知道,一大票的佛菩萨知道,鬼神也知道,三尸神也知道。所以你的起心动念,不是没有人知道,很多人知道,鬼神他心通的能力若比较强,就会知道你的起心动念了。

  也许你去为亡者助念,这个亡者如果在中阴身的时候,他就知道你的起心动念了,他中阴的心若比较宁静,见闻觉知的能力较强,就知道你的起心动念了,你不是欢欢喜喜、心甘情愿为他助念的,你是很不得已的。轮到你助念不去又不行,很勉强、不情愿,今天正好睡半夜叫我助念。班长你是不会看时间,现在一点了耶,但是被班长叫起来了,也是去助念,但是是助念得很不情愿。如果亡者知道你半夜去为他助念是不情愿的,你想你为这个亡者助念,亡者会跟你相应吗?会不会?不会啦!这个亡者若比较慈悲,他一定会跟你说:你若是这么想睡、这么累你回去睡我自己念就好了。你若这么不情愿,没关系我自己念就好了,我叫我的子孙为我念就好了,不要勉强,为佛祖做工作做得那么痛苦那就不要做。

  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死人之间是不是相应,那就看你的起心动念,你是为自己或是为他人?你的起心动念相应恶业或是相应善业,那就是你的祸跟福。所以修行说起来没有要领,但是知道要领一定是断恶修善。师父!我们信阿弥陀佛本愿念阿弥陀佛名号,阿弥陀佛对善恶凡夫平等救度,所以恶业不可惧,没有关系。身做恶事、口说恶话、心念恶念,那有什么关系,阿弥陀佛同样慈悲怜愍救度。何必恐惧,所以放逸身心。这样对不对?不对!因为你这样的思想,跟三世诸佛如来的教法不相应,你这样的知见跟世尊所开示的八万四千法门也不相应,你这样的知见也跟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你的本愿不相应。

  知见观念很重要,师父经常讲心态非常重要,你修学佛法的心态正不正确?不要以为你的起心动念你没有讲出来、没有做出来别人不知道,有没有因果?有。世尊在《惟无三昧经》讲得很清楚,一善念者亦得善果报,一恶念者亦得恶果报。所以当我们身心受了病苦的折磨、当我们遭遇了意外灾难、当我们有了种种的苦报,我们能埋怨别人吗?不能,要怪谁?自己,对!自己。所以深信因果的人,绝对不会把自己所受的,一切苦难别怪别人,因为自因自果、自作自受。

  那我们信阿弥陀佛本愿的行者,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人,要如何将我们的心调整好呢?我们来看法然上人的开示,请翻过来五九六页:

  【】答:人之欲得归依而饰外者,亦有获罪咎之人,为忍恶故。虽有心念,抑制不现於外者,即是耻於佛之心也。不论如何,应忍恶而行念佛,若不如此,临终正念亦难,应常思临终,每于卧时行十念,此则寤寐不忘念佛之谓也。凡世间、出世道理不违,但有此心,则能孝顺父母、忠事主君、厌恶事、好善事。闻弥陀本愿不舍恶人,则知何况善人更蒙佛之欢喜,闻一念十念亦蒙佛之来迎,则知何况百念、千念。故应视身心之所能而行之,勿因自身根器下劣,而疑佛之引接。虽期望七、八十岁之长年,亦如梦幻一场,何况老少不定,故不可必期长生,然亦勿有期待死后之心,唯应一向念佛,其理非一。】

  每见此问答,应思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人之欲得归依而饰外者,亦有获罪咎之人」,想要归依三宝、归命弥陀,依靠佛法、修学佛法,可是内心跟外在心口不一,内心起了许多的恶念,起了许多的烦恼。

  「饰外」这二个字,就是粉饰外在的意思,这样有没有罪过?当然有。嘴巴讲要好好学佛、要好好拜佛、要好好念佛,心里想的都是贪、瞋、痴,都是五欲。心里头想着世间的荣华富贵,请问这样能解脱吗?心口不一,能不能相应菩提?不能。有啦!口业每天都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把钱看得比一般

  没有学佛的还要重,钱一般的人是打二十四个结,你念佛的人钱打四十八个结。请问:这样有没有真心在念佛?没有!因为你的心没有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应,你有在念佛没有错,但是没有真心在念,没有《观经》所说的至诚心。如果真正至诚心念佛,怎么会那么重名重利呢?怎么会那么自私自利呢?因为你会把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念佛往生排在你人生的第一,金钱、感情、名利、物欲、财宝所有世间的一切排在第二,甚至你会把生命排在第二,这样的开示或许你听了会在心中打一个问号?但是师父想要请问大家,如果当你牺牲了生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不要?如果是我我要。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色身借我们几十年而已,何况我们修学佛法还没有到必须要牺牲生命才能往生的地步,还没有。

  所以修学佛法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真诚跟恭敬,心口如一,这是修学佛法的要领。你没有一份真诚的心、恭敬的心念佛修行,你菩提道业的进步非常缓慢。所以我们内心所想的和我们外在所做的要一致,要不然想要归依三宝修学佛法,可是外在身业所作口业所说和内心所想的不一样,那当然有罪过啊!

  「为忍恶故,虽有心念,抑制不现于外者,即是耻于佛之心也」,

  内心忍住恶念,内心虽然有恶念,但是尽量要求自己不要起心动念相应生死、相应烦恼,抑制下来不让它显现。在佛前、在人前我们想到自己的起心动念是生死的、是污秽的、是恶业的、是烦恼的,我们就觉得很惭愧。对佛有一份很愧咎的心、对人也有一份愧咎的心。佛法是心法,修心养性是最根本的。

  所以我们学习阿弥陀佛本愿,念佛求生净土的行者,我们更应该在涵养心性方面下功夫。因为我们如果心性不好,放逸身心,对于起心动念贪、瞋、痴一点也不以为意,任凭自己的恶念起现行,那这样是很可耻的。虽然佛不会责备你,人家知道了会责备你。所以藉着佛菩萨对我们的威神加持,经常反省自我。

  所以师父要求我们助念团的团员,每天念佛作功课写记录,检点身、口、意三业,每天临睡之前反省自己,我今天做了很多事,说了很多话、起了很多念头,有没有什么过失,师父经常这样做。临睡之前先静坐几分钟,想一想今天做了多少,对别人有利益的事情,今天所说所作所思所想是为我自己还是为别人?为自己设想还是为别人设想?你的修行一定会进步。纵然你我都是凡夫,但是我们的道业确实经过我们的自我反省会进步。对不对?你都不肯反省、不肯检点,每天放逸身心,认为有阿弥陀佛的救度,什么都无所谓了,那当然你的修行是退步的,阿弥陀佛不希望你这样子。每一个当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希望孩子成功发达、希望孩子做善事不要干坏事,阿弥陀佛也是一样啊!希望每一个众生断恶修善,没有说慈悲怜愍众生的恶业,然后放任众生为非作歹,没有的,没有这样的佛。

  所以我们佛力的修行、他力的念佛,其实很简单,要领就是你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你就知道原来断恶修善是你要做的本份事。对不对?根本没有什么功德可言,连功德相都放下了,很妙的法门。

  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不论如何应忍恶而行念佛,若不如此临终正念亦难。这段话是法然上人鼓励我们,内心要起善念不可起恶念,鼓励我们要多念佛,要不然临终要正念就有所困难,这是鼓励众生好好断恶修善、精进念佛的意思。不是说现在没有多念佛,临终就不能正念,不能这样理解祖师的开示,祖师是劝勉的心。

  「应常思临终,每于卧时行十念,此则寤寐不忘念佛之谓也」,好!这段开示相当重要。我们如果能够照法然上人所开示的这段话去做,我想你的修行一定天天增长福慧。要常常想今天就是临终,所以躺下床要休息了心中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在此说的行十念,不是说刚刚好念十念而已。就是躺下去休息的时候,要想说我无法再爬起来了,所以这个时候赶快念佛。

  好!有两句话讲得很好,请大家跟着师父念一遍,并且牢记在心

  【念念犹如临终日,心心准备往生时】

  看你们念这两句话这么没有精神,就好像要往生的样子。来!再读一遍:

  「念念犹如临终日,心心准备往生时」,请问大家: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哦!恭喜。那你是准备什么准备好了,放假?放下。放下世间的一切,提起六字果号,这是对的。要将今天当做是临终日,你不要想我的人生还有很长。因为当你晚上躺下休息的时候,你不见得明天起得来,谁能把握明天一定能起得来的请举手?没有人敢把握、敢保证。所以要常常想自己可能随时要舍报了,因为如果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当无常一到,有时候措手不及。师父讲生死学的课程经常讲,很多人是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之下死亡已经来临了,有没有啊?当然有啊!

  九二一大地震的时候,谁会想到在半夜一点四十七分大地震发生了,自己就一命呜呼哀哉了。谁会想得到?没有人会想得到。有可能突然大地震,连心理的准备都没有,房子倒下来就压死了。所以要有准备时时要舍报往生的心理,因此你这种常常会想到,自己可能随时就会临终,自然就起什么念头?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师父躺下床休息,我一定好好跟着念佛机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信愿啊!你已经死了,阿弥陀佛,念佛机这个时候就在为我助念了。有没有可能?有可能哦!你不要说不可能哦!或许就是发生在你身上,不是发生在我身上哦!所以经常躺下去休息的时候,就跟着念佛机念佛,心里默念不要念出声,因为躺下休息的时候,念出声音来伤气。这是印光大师在《文钞》跟我们开示的。心里面默念,因为有可能将来你在临终

  身心受病苦的折磨,没有办法念出声音来,这时候心念,阿弥陀佛知不知道?当然知道啊!心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算不算?当然算啊!心念口称都是念佛,所以要有无常观。

  印光大师开示说:

  【念佛要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则是出苦第一妙法】。

  哇!印光大师这段开示太好了,我们跟印光大师赞叹。念佛内心要常常怎么想呢?我将要死了,我将要堕地狱了,你常常这样想,你就会赶快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恳切自然就恳切。因为将要死了,师父经常用举例反问大家的方式说法,如果晚上大家打完佛七回家了,十二点,回到家大概十一点多,让你稍微准备一下,回到你家,阿弥陀佛就住立在你家客厅的空中,跟你说:佛子!某某人,我已经等你一个晚上了,你刚好去讲堂念佛回来,我等着要在十二点要接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赶快看一下手表,十一点多剩没多少的时间,你要赶快做什么事情?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如果是我,我一定跟阿弥陀佛讲:阿弥陀佛!不要等当到十二点了,现在马上走,越快越好。要交代吗?不用哦!为什么不用?因为交代好了,对不对?

  所以师父常常跟大家说,一定要预先交代。我当师父的人都已经交代好了,你们在家菩萨有家庭,更应该要赶快交代。交代了吗?交代了,很好。有可能晚上回去阿弥陀佛就要接引你了,但是阿弥陀佛住立在你家客厅的空中,十二点要接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乐世界,你会伤心、会难过、会依依不舍吗?不会哦!真不简单。那个时候的心情应该是怎样?很高兴。赶快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若是我,我一定会跟阿弥陀佛感恩。阿弥陀佛!实在很感恩您,还劳烦您等我一个晚上,实在很对不起,弟子实在很不应该,让阿弥陀佛您等十大劫,就已经很不应该了,还让您等了一个晚上,现在就走,不能再让阿弥陀佛您再继续等待。南无阿弥陀佛!你若是阿弥陀佛,你会马上将师父马上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吗?会不会?会。很感恩哦!若是你,你会马上跟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会。所以经常想很快就要死了,可能就堕地狱,自然你就恳切念佛。

  祖师告诉我们的真理很受用,就看你肯不肯真心起行。

  「寤寐」这二字,就是指无时不刻的意思。寤就是醒着的时候,寐就是睡着的时候。不论我们休息的时候,或是清醒的时候,都要记住经常念佛。

  「凡世间、出世间道理不相违背」,所以有心要修学佛法的人,断恶修善的人,自然孝顺父母、奉事师长尽忠报国、厌恶恶事喜做善事,这是一定的道理。你放逸自己的身心,不肯检点身心,内心起恶念也无所谓,你当然会不想断恶修善。一个不想断恶修善的人,对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一定比较没有心,那是一定的。所以我们听闻

  阿弥陀佛本愿的行者,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行人,一定要好好的断恶修善。

  下面法然上人所说的道理,大家一定要记住,因为这是修学本愿法门念佛的行者很重要的知见。知见若正确,修学佛法就容易成就,知见若不正确,修学佛法就不容易成就。

  「闻弥陀本愿不舍恶人,则知何况善人更蒙佛之欢喜」,法然上人这样的开示,就是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阿弥陀佛本愿虽然不舍恶人,但是更欢喜善人。对不对?如果你是阿弥陀佛,你希望你人间的弟子干坏事还是做好事啊?做好事嘛!如果你是阿弥陀佛,你希望人间的弟子精进念佛还是懈怠念佛?精进念佛嘛!

  所以法然上人说:「闻一念十念亦蒙佛之来迎,则知何况百念、千念,故应视身心之所能而行之,勿因自身根器下劣,而疑佛之引接,要精进念佛、要断恶修善,不要怀疑,勉励自己尽量用功修学,不要因为自己的根器下劣,心中有恶念、有烦恼就怀疑阿弥陀佛的接引」。

  这几行话,法然上人教我们断恶修善、教我们精进念佛、教我们深信本愿,就是在讲这三个道理。修学阿弥陀佛本愿法门的人,知见一定要很正确。师父就是根据法然上人这两行的开示写了一篇文,我把这篇文十大点,读给大家好好心中思惟,帮助你把不正知不正见的观念纠正过来,这样你修学阿弥陀佛的本愿要成就就很容易。

  第一、闻信如来本愿,不舍造恶之人,则知弥陀之心,更喜行善之人,故应一生行善,以称六字洪名。

  第二、闻信如来本愿,不舍吃荤之人,则知弥陀之心,更喜茹素之人,故应一生茹素,以称六字洪名。

  第三、闻信如来本愿,不舍破戒之人,则知弥陀之心,更喜持戒之人,故应一生持戒,以称六字洪名。

  第四、闻信如来本愿,不舍杀生之人,则知弥陀之心,更喜护生之人,故应一生护生,以称六字洪名。

  第五、闻信如来本愿,不舍妄想之人,则知弥陀之心,更喜净意之人,故应一生净意,以称六字洪名。

  第六、闻信如来本愿,不舍无福之人,则知弥陀之心,更喜福德之人,故应一生积福,以称六字洪名。

  第七、闻信如来本愿,不舍逆亲之人,则知弥陀之心,更喜孝亲之人,故应一生孝亲,以称六字洪名。

  第八、闻信如来本愿,不舍悖师之人,则知弥陀之心,更喜遵师之人,故应一生遵师,以称六字洪名。

  第九、闻信如来本愿,不舍谤法之人,则知弥陀之心,更喜受法之人,故应一生受法,以称六字洪名。

  第十、闻信如来本愿,不舍一念十念,则知弥陀之心,更喜千念万念,故应一生多念,以称六字洪名。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南无阿弥陀佛!机法一体、生佛一如,南无阿弥陀佛!

  这是念佛人很重要的知见,如果你是阿弥陀佛,你希望你的弟子

  行善还是造恶啊?行善。你希望你的弟子吃荤还是茹素啊?茹素。你希望你的弟子破戒还是持戒啊?持戒。你希望你的弟子杀生还是护生啊?护生。你希望你的弟子妄想还是净意啊?净意。你希望你的弟子

  修福还是造罪啊?修福。你希望你的弟子孝亲还是逆亲啊?孝亲。你希望你的弟子遵师还是悖师啊?遵师。你希望你的弟子受法还是谤法啊?受法。你希望你的弟子多念还是少念啊?多念。所以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来思惟净土法门,你就知道什么知见是正确,什么知见不正确。

  所以修学阿弥陀佛本愿法门说起来很简单,处处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思惟,你就得到答案了,而且肯定是正知正见的。如果你是阿弥陀佛,你希望人间的弟子发菩提心还是不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嘛!所以阿弥陀佛的教法、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念佛跟诸行、圣道与净土,有没有违背?没有。有没有冲突?没有。所以念阿弥陀佛名号,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要修心养性吗?要啊!要戒杀放生吗?要啊!要吃素护生吗?要啊!要守戒拜佛吗?要啊!要精进用功吗?要啊!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

  我们凡夫虽然期望七、八十岁长年,可是人生如梦幻、老少不定。我们一定能活到老吗?不一定,说不定我们就没有明天了。

  所以法然上人教我们说,不可必期长生。不可一定期待自己能够活到老,为什么?不一定能够活到老啊!所以在这边法然上人要告诉我们,念佛的人要有无常观,而且法然上人教我们不可期待死后之心。什么意思?你不要奢望临终死后再靠人家助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不可以存这样侥幸的心态?不可以!。所以法然上人教我们唯应一向念佛,每天好好精进念佛。祖师的话你若肯听,一定受用无穷。

  最后结论的话法然上人说:「每见此问答,应思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这十二条问答,目的就是要让人家知道之后应该好好的念佛。要想看看这些道理,就是告诉我们好好念佛,听经闻法听了那么多,你不念佛、不修行、不断恶修善、不涵养心性,那你听那么多道理干么,研究了那么多佛法的真理,结果不肯改脾气、不肯断烦恼、不肯对治习性,放纵身心,那你研究那么多佛法的真理有什么用?没有用啊!

  不能受用。所以修道修道,要有修才有道。你不肯将身、口、意三业,不对的观念、想法、作法修改,你就没有道。要修道吗?要。念佛的人要好好修道、要好好修行,这样才是念佛人。因为阿弥陀佛希望你这样嘛!站在阿弥陀佛这方面来思惟,一定正确。

  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跟大家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断恶修善、涵养心性、精进念佛、成就佛道。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