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养不教,父之过”的悲惨结局


   日期:2016/1/11 20: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年5月11日中午,成都邛崃村民77岁的黄茂生,在遭到儿子黄勇军打骂后,突然用水果刀刺向对方。黄勇军被送到医院因失血过多死亡。当地村民200余人集体签名为黄茂生请愿,希望法院轻判。

  村民联名请愿信。

  11月20日,邛崃法院在经过反复考量后,依法做出了判决,被告人黄茂生因犯故意伤害罪,一审判决有期徒刑三年缓期四年执行。听着审判长宣读判决书,77岁的老汉黄茂生脸部并无表情,十分的平静。他心里明白,用刀杀害了儿子黄勇军,就应该受到法律惩罚;可他似乎又得到了解脱,再也不用忍受儿子长期以来的辱骂和殴打了……

  【案情】

  被扇两耳光老父怒杀逆子

  听着审判结果,黄茂生的记忆回到了事发当天。那是今年5月11日中午,儿子黄勇军酒后回到邛崃市冉义镇斜江村的家中,看到桌子上只有一碗白饭,和一瓶老干妈,埋怨黄茂生没给他做饭吃。黄茂生解释,因为想到儿子经常在外面吃饭,所以中午自己就用这些吃食对付过去了。没想到儿子将摆在桌上的碗筷推地上摔烂,不让他吃饭,又扇了他两耳光。他生气不过,就上前和儿子理论,谁知儿子又想打他,这次他埋头躲过了。当黄勇军准备再次出手时,黄茂生脑壳一片空白,不由自主地拿出裤包内的水果刀刺向黄勇军,因失血过多,当天12点左右,黄勇军被宣告死亡。

  200村民签名请愿宽大处理

  在昨日的法庭上,村民李先生和不少村民一起自发地来到了法庭旁听。他们都想知道法院的最终判决。

  “我们是集体签名为老黄请愿了的,我们觉得老黄太可怜了,儿子不孝,自己又背了杀人的罪名,都是无奈啊。”李先生说。在邛崃法院,记者看到了这一份联名请愿书,上面写道:黄勇军长期打骂、虐待他父亲黄茂生,民愤极大,死有余辜。黄茂生刺杀儿子实属无奈,请求宽大处理。记者数了一下,村民签名和红红的手印,填满了两张纸,足足有200多个。在村民们看来,黄茂生刺杀儿子实属无奈。

  村民王小元说,黄茂生为人和善,与街坊邻居关系很好,他今年77岁了,还开着一个茶铺,每天挣几块钱。一个月都挣不到100块钱,村里给他办了低保,每个月能领到170元钱。“他多好的,平时路过时,都给我们打招呼,还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坐坐,喝喝茶。”

  宣判缓刑大儿子跪哭庭上

  11月20日法院对此案进行公开判决,旁听席上坐满了前来旁听的村民和人大代表。黄茂生的大儿子黄勇奎也来到了法庭,他坐在旁听席的第一排。开庭前,他还主动向记者说起弟弟黄勇军的种种不是:他总是到外面喝酒,醉酒后经常打老婆、打儿子、打我父亲,虽然是兄弟,但他跟我们的关系都不好,村里的人也很讨厌他。

  77岁的老汉黄茂生戴着黑色绒帽、身穿着褐白相间的毛衣,在两位法警的搀扶下,被带到了审判法庭。他身材瘦削、额骨突出,但看起来精神矍铄。见到父亲后,黄勇奎的眼睛突然红了起来,小声地抽泣起来。

  “法院判决如下:被告人黄茂生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当审判长宣读完判决书后,黄勇奎扑通一下跪在了父亲的面前,嚎啕大哭起来:“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你……”,而此时的黄茂生,脸部表情十分平静。

  黄茂生说:“在看守所这几天过的日子是这一辈子过得最好的,天冷了有衣服穿,生病了有医生看,还有药吃,最重要的是,没有了儿子的打骂。”

  【内情】

  这是一个反复考量的判决

  在法院判决后,陪审员刘贵荣说起了这次缓刑判决出台的过程。

  最初接到这个案子时,他本能地同情黄茂生。中国自古是崇尚孝德,黄勇军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行为,到道德层面上是不可原谅的。“我当时向合议庭提出缓刑。”然而,面对着法理,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这样板上钉钉的事实,确实严重违反了国家的法律。

  而黄茂生今年已经77周岁,已年满75周年,在法律层面上应该减轻处罚。“这一起案子从合议到最终判决,包括邛崃法院副院长、审判长、主审法官等近10人,在一起研讨了都不下于3次。”刘贵荣介绍,在审判中,邛崃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援助律师、四川众旺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敏作为黄茂生的辩护人。赵敏给出一份证明显示,现年40岁的黄勇军曾在1991年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黄勇军本人历年对社会危害性较大,而黄茂生一贯表现良好,请求从轻处理。”同时,赵敏提出,黄茂生并没有故意伤害他儿子,只是想教训却误杀了他,应当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然而,这一辩解意见被法院驳回。于9月23日第一开庭,鉴于案情复杂,法庭并未当庭宣判。昨日判决时,法院最终认定老人犯故意伤害罪,并根据证据,在考量情节后,依法做出了缓刑判决。

  □法官释法

  被害人有严重背离道德行为

  法院认为,黄茂生刺杀黄勇军致其死亡,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予刑事处罚,由于其已满七十五周岁,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被害人黄勇军有侵犯被告人黄茂生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等严重背离道德的行为,对事件的发生有明显过错,对被告人黄茂生可酌情从轻处罚。此外,黄茂生认罪态度良好,介于平时一贯表现良好。事发后,斜江村200多名村民自发签名,对其量刑也有一定的参考。

  根据被告人黄茂生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被告人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且被告人黄茂生系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依法应当宣告缓刑。

  □对话老人

  不后悔杀子只恨没管教好

  昨日,法庭判决后,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法院羁押室与黄茂生有短暂的交流。

  华西都市报:你对自己当时的行为后悔吗?黄茂生:不后悔,他长期打骂我和孙子,实在忍不了了。

  华西都市报:有想过儿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黄茂生:其实和我的管教有关系。我老婆死得早,我一个人带6个娃娃,管不过来,就放纵了他的一些坏习气。长大了,我又管不住了。

  华西都市报:这次判了缓刑,有想过以后怎么办吗?黄茂生:我也没想好怎么办,先把茶铺继续做下去吧。

  【悲情】

  这杯苦酒是怎样酿下的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黄茂生位于斜江村的家,试图找出这场家庭悲剧背后的某些因果关系……

  住家/村里唯一的破败的木房

  村民们听到黄茂生被判三年有期徒刑缓刑四年,下午办完手续就可以回来时,上百位村民聚集在了黄茂生的门前。“真的很高兴,好像是过大年一样高兴!”对于这样一条好消息。黄茂生的老邻居王二斌嘴角露出了微笑:又可以和老黄喝茶打牌了。

  记者看到,这个近千户的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盖有两层以上的楼房,唯独黄茂生的家还是一间破旧的老式木房。记者走进屋内,房子俨然像一个危房,里面暗淡无光,白天都需要打电筒才能看清。

  这个只有两间房间的破烂木屋,里面堆积了很多竹椅,还有一辆三轮车上堆满了柴火。这里住着黄茂生、黄勇军以及孙子三人。村民告诉记者,平时孙子跟黄茂生睡,黄勇军自己独住一间。记者在桌子上,还看到了一瓶吃剩下的“老干妈”辣椒酱,平时黄茂生基本每天只有伴它下饭。

  父亲/老实巴交常被殴打辱骂

  在村民的眼里,黄茂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村民们说,黄茂生的大儿子搬走后,他就一直和小儿子黄勇军以及孙子一起居住。

  在祖孙三代的这个家里,父子的关系颠倒破裂了。黄茂生对小儿子十分不满,老人说,小儿子过去经常打骂儿媳,最终迫使儿媳离开,至今都没回来。此后,小儿子又经常打骂老人,基本每个星期至少打四五次,甚至有时不准老人吃饭睡觉。

  如今,孙子已经十岁,在儿媳离开后,儿子黄勇军几乎没有管过小孩。邻居们常常看到,老人独自带着小孩坐在门口,黄勇军醉醺醺的回来,老人和孩子都少不了受到一顿打骂。

  儿子/好吃懒做曾因盗窃入狱

  在村民们眼中,黄勇军一开始只是个普通的农村青年。“他妈妈死得早,后来发现他有点小偷小摸,大家渐渐不想和他接触了。”村民们说,黄茂生的妻子死得早,黄茂生有4个女儿,两个儿子,一个人根本带不过来,靠着一个人卖扫帚,好不容易赚钱,把孩子都拉扯大,就这个小儿子没出息。

  1994年的时候,黄勇军因为盗窃入狱。出狱后,父亲帮着他娶了媳妇,没想到媳妇又他被打跑了。黄勇军的性情变得更加暴躁。“他不干活,每天还要求吃好的。”村民说,黄勇军好吃懒做,经常找老人要钱,哪怕老人身上有一元钱都要拿走。如果老人不给就又打又骂。

  “他死了活该!”村民告诉记者,社区每个月都要上门调解五六次,有时派出所来人,将黄勇军带到所里教育一下,但他回来后,隔几天依然打骂老人和孩子。□编后

  不堪受虐,出于义愤而手刃逆子,乡邻联名求情“从轻发落”……像黄茂生老汉这样的案例总给人似曾相识的印象,老如戏文。

  实际上,若将“杀逆子”作为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不计其数的“黄茂生案”让人惊心。他们的起因,过程,结果,如此雷同,绝非虚构。

  编者从中也注意到,这大大小小的“黄茂生案”,无论东西分布南北,且多发于农村。

  大学者费孝通曾提出,在“礼治秩序”里,中国社会既不是法治也不是人治,而是礼治。他说的是“乡土中国”。但在现代化进程中,“礼治”所仰仗的宗族、乡约,凡此种种均已式微。如何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愿景,而非一再的子不孝而血案不绝,当是一张张红指请愿信后更为人思虑的事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