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改运的原理


   日期:2016/1/12 7: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大家阿弥陀佛!

  今天是新春正月初二,依民间风俗,正月初二是回娘家,诸位出家、在家菩萨,今天回来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娘家念佛修行,这就是最好的回娘家。如果我们藉着回娘家这个民间的风俗,想起我们自性的娘家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一心念佛,回归西方极乐世界,面见大慈尊阿弥陀佛,证悟自性菩提,有大神通、大智慧、大道力,可以到他方世界,广度生生世世的六亲眷属,这就是很究竟的回娘家啰,这就是很有意义的回娘家啰,诸位!你说是不是啊?所以一个真正在人世对六亲眷属有情有义的人,一定会认真念佛。为什么?因为认真念佛,往生西方,成就菩萨,才有神通、智慧、道力,广度生生世世的父母、师长、六亲眷属。所以我们从民间的风俗,觉悟学佛念佛的重要,这就是一个学佛的人觉性开发。学佛就是在世间法觉悟,超越世间法迷昧。

  念佛目的就是为了要成佛,但是我们现在是在平生,我们平生的生活、遭遇,当然每一个人的果报不同。有的人一生运势,虽然有起起落落,但是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享受福报;有的人一生同样也有起起落落,但是大部份的日子是遭受苦报。各人的命运不同,不管有信佛的人、没有信佛的人,有念佛的人、没有念佛的人,无不希望自己一生福禄康宁,平安顺遂,也无不希望自己能够一生过得很幸福美满,命运是好命好运,而不是坏命坏运。所以在今天新春正月初二,藉着大家念佛的殊胜法缘,师父要来向大家报告《改运的原理》。

  命运如果很好,当然就不需要改变,但是命运若是很坏,就有需要改变啰。如果了解改运的原理,如理如法,从心去做,相信命运的改变只是早晚而已。如果不了解改运的原理,只是迷信,只有一心追求而没有付出。希望自己有好命运,但是却不肯做好事,那要如何改变命运呢?请问诸位:福报是修来的,还是求来的呢?修来的。如果求来的就求得到,大家就都不用修行了。

  昨日是新春正月初一,师父也向大家报告民间信仰抢头香。如果大家一味信仰抢头香就能够得到福报,能够为未来带来幸福美满,能够为未来带来好运好命,那么大家有这种观念不肯改变,命运就开始转坏了,为什么?因为我看电视新闻报导,抢头香的人大家抢到挤来挤去,甚至昨天师父也向大家报告过,台北行天宫有一个妇人,因为抢头香而摔断脚。原本想要求好运,结果好运还未求到,头香没有抢到,就已经先产生坏运了,对不对啊?一个菩萨心肠的人,如果看到众生因为抢头香会带来好运,这位慈心的菩萨,会将好运让给众生吗?会。如果师父知道,每一个抢到头香的人,真的可以为自己带来一生好运,我一定让给他们,通通给你们,我怎么可能会跟你们抢呢?修行的人就是在学习菩萨的慈悲,学佛的人就是在学习佛陀的慈爱,能带给众生幸福、美满、快乐,一定很认真去造作嘛,对不对啊?当一切的众生都是幸福、美满、快乐的时候,你自己怎会不幸福、美满、快乐?一定会的!

  所以,改变命运从心念先改变起,将不正知不正见的心念、观念先纠正过来,行为才能改变,命运才能改变,有没有道理呢?所以改运的原理,师父以五点向诸位报告,首先来看第一点:

  一、心念乃是祸福根源

  心念乃是祸福根源。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种子,所以古人将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唯识家说,我们的心识叫做八识田中。八识就好像一块田地,你每起一个念头,不论是善念、恶念、无记念,就会在八识这块田中种下种子。种菜的人一定知道,要有花生收成,一定要将花生种子埋种在土壤之中,帮它浇水、灌溉、施肥、除草,加上日光经过一段时间,这粒花生的种子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我们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你就要在你的八识田中种下成佛的菩提种子。成佛的菩提种子是什么啊?念佛。所以今天正月初二,大家回来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至诚称念,就在你的八识田中,种下成佛的菩提种子,假以时日,当然菩提种子开花结果,就是往生净土,成就菩提。成佛了就是最吉祥的人,无灾无难,通达中道,就是最吉祥,命运最好的,不会有生死的大灾大难。

  所以改运的原理我们要了解,我们每起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之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每起一个恶念,就会在心地之中留下坏的种子。每起一个无善无恶的念头,也会在心地之中留下不好不坏的种子,将来遇到适当的助缘,就会开花结果,善的种子,结的果实是快乐和吉祥;恶的种子,结的果实是苦恼与灾祸;不善不恶的种子,结的果实是不苦不乐的中性感受。所以《六祖坛经》说: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方寸就是心。所以你有福无福,就问你的心是起善念或恶念,若起善念当然就有福报,起恶念就有灾难,这是一定的道理。

  《增壹阿含经》说:

  【心为法本。】

  心是一切法之根本,所以你希望自己将来好命好运,不用去算命,你只要好好的存善念、说好话、做好事,你将来一定好运好命;如果不肯做好事、说好话、存善念,希望自己未来过着幸福快乐,希望自己以后平安顺遂,那是无有是处。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改运的原理,才能如理如法改变命运,转坏命为好命,转灾祸为福德。

  过去我曾听过一首歌,是阿吉所唱的,歌词说到,我比别人更认真,我比别更打拼,为什么我比别人更歹命。很多人对人生是很努力很打拼,但是一生过得坎坎坷坷,很歹命,当然这是有因果啊。为什么别人不用打拼,别人不用认真就很好命?这当然有果报的。

  所以我们念佛人,你我同样称念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但是有的莲友家境很富裕、婚姻很和谐、子孙很孝顺、事业很发达,有的莲友生活很困苦,家庭不幸福,子孙很不孝,一切不顺遂。

  同样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啊,阿弥陀佛对众生的保佑护佑,有差别吗?有吗?没有。这都是自己善恶所招感而来,所以才有吉凶的差别,才有祸福的差别,才有苦乐的差别。

  我们若起一个善念,就好比在心地播种好花;若起一个恶念,就好比在心地种下毒树;起了不善不恶的念头,就好比在心地种杂草。所以,我们要在心地每天种下最好的种子:念佛。回归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最好的果实;成佛。所以念佛回归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最好的回娘家,对不对啊?对。

  二、动念就有善恶果报

  第二、师父向大家报告的是,动念就有善恶果报。

  在《地藏经•利益存亡品》说: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

  这段经文是地藏王菩萨向世尊所禀报的话。地藏王菩萨说:「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这二句话说出凡夫众生的举心动念是相应罪恶、相应灾难的事实。如果我们的心念都起贪、瞋、痴的恶念,你怎么会带来福德?怎么会带来善报?不可能的。如果你的心念都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正念,你怎么会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夫众生若遇到善的,为善之心不强,若遇到恶的,造恶之心很强,所以若遇恶缘念念增益,也说出凡夫下劣的真相。

  我们从地藏王菩萨所开示的话,反观自省:为什么我们今天会常常有灾难苦受?不可以怪别人,要怪自己。像这两天天气的变化很大,前天除夕,师父就不太舒服了,鼻塞、头痛了,昨天跟今天都有吃药。每当我身体在不舒服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自己要承受的苦报,已经在起现行了,因此要赶快断恶修善,念佛拜佛,因为这是因果报应。深信因果的人不会去埋怨别人,因为自己所显现的果报,是自因招感而来,怪不得别人。

  《净土十疑论》设一个问答,这个问答很值得我们来省思:

  【问曰: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剎,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答: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剎,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

  西方极乐世界距离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剎,凡夫下劣的心要如何到得了如此遥远的西方佛国呢?这个问答智者大师设得很好。很多人很担心,西方极乐世界如此的遥远,我们要往生西方佛国,要如何往生呢?需要担心吗?不需要。因为不是这个身体去,心意识去,在事相来说是如此啊。

  所以在《净土十疑论》论文说,从凡夫生死心来说,西方距离东方十万亿佛剎,这是从事相,从凡夫的生死心量而言。只要众生在临终,决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起心动念的当下,就是往生净土之时。所以一个起心动念,若是相应贪、瞋、痴烦恼,当然就招来灾难果报。一个起心动念,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当下就是往生净土之时,所以起心动念就有善恶的果报,对不对啊?对。

  所以我们要如何修行?很简单,就是修心。修行就是修心,你肯改变自己不好的心念,你当下就是在修行。说二个故事来佐证,起心动念就有善恶果报。

  第一个故事卖瓜的故事。从前,梁武帝在世之时,有一天他看见一件奇怪的事情,某甲在卖瓜,某乙先来向他买瓜,某甲不卖给他,后来某丙也来向某甲买瓜,某甲却很高兴的卖给他。梁武帝看到这种情形,他大惑不解,因此就去问志公禅师。志公禅师是梁武帝的国师,志公禅师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过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师就跟梁武帝说:这卖瓜的某甲,在过去世是一位死刑犯,当他要被处死的时候,很多人在围观,当时某乙和某丙也在场,某乙心里就认为:这个人罪有应得,活该。这个心念好不好?不好啊,这和他结恶缘,不好的心念,人家要被处死都已经很可怜了,你还在跟他指责,还认为是活该,这个当然跟他结恶缘,起心念而已并不是说出来哦。某丙则认为这死刑犯很可怜:啊……怎么那么可怜,要让人家处死。对他产生同情心,这个心念好不好?好!和他结善缘。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卖给某乙,却是很高兴卖给某丙。

  这样我们的心念有没有因果报应啊?有!所以你若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孙不和,要改变对方或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你不要怨叹,不要唱阿吉在唱的那首歌:我比别人更认真,我比别人更打拼,为什么我比别人更歹命。不用怨叹!怨叹的心念是好还是坏?坏!又再种下恶因了,将来会再产生歹运,整天到晚在抱怨有什么用?没有用啊。在三宝门中学佛埋怨三宝,在社会做事埋怨头家,看到政治纷争埋怨国民党、埋怨民进党、埋怨亲民党,天底下的人都不好就你最好,这样会带来好运吗?不可能。所以转变命运从自己自心做起。

  第二个故事,卫仲达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卫仲达,他在翰林书院里面当官,有一次被阴司的官吏派小鬼将他的魂魄带领到阴间,冥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档案都送上来。等到档案册子送来的时候,冥官发觉,卫仲达所做的恶事档案堆积如山,所做的善事档案只有一小卷而已。冥官吩咐手下将秤拿来,将两种册子秤看看,结果一大堆恶事的档案,反而比这一卷善事的档案还轻。卫仲达感到大惑不解,他问阴官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哪里有这么多过失和罪恶呢?冥官回答说:只要起一个不正的念头就是罪恶了,不必等到实际行动产生,譬如看见女色就动了坏念头,就已经犯了天庭的法律了。起心动念,善恶就已经确立了,因果的报应可不可怕啊?非常的可怕哦。

  卫仲达接下去又问:那这一卷善事的档案里面是记载哪一件事呢?冥官回答说:有一次,皇帝想要在福州府大兴土木,叫很多百姓去做苦工,你上书建议皇帝不要这样做,那一卷档案就是你的奏章底稿,你那一次的建议,皇帝并没有采纳,但是你这一心念,究竟是为大众百姓着想,以免百姓受苦,所以是大善事。如果皇帝当时能够依照你的建议去做,那善的力量就比现在大多了。

  你看,心念才一起为百姓着想,这善的力量就很大,超过恶的力量,因为为所有全国黎民百姓着想,这功德的力量就很大,对不对?

  所以,在座诸位菩萨!师父经常跟大家开示,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大乘菩萨的修行。因此你的心念就要这样想:我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为我一个人念而已,我为所有一切众生称念,因为在生死大海沉沦受苦的众生,需要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菩萨,去救度他,所以我不可以没有念佛,我不可以退失道心,我不可以懈怠,我一定要精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看到佛珠就想到,一切众生在受苦受难,我一定要精进用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造就,受阿弥陀佛的教导,成就菩萨,我才有神通、智慧、道力,广度苦难的众生。你这样的心念,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跟阿弥陀佛的愿心相契相应,是真正大乘菩萨心的流露,对不对啊?(掌声)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心。那你这样的心念修行,你这样的心念念佛,会不会退道心?不会!因为你会认为我肩负着众生法身慧命的重任,你怎么可能会退道心呢?怎么可能会不念佛呢?怎么可能会悠悠散散呢?不会。

  一切法从心想生,为一切众生解脱念佛,你的修行、你的念佛就很重要了。如果你的心量没有那么大,师父教你比较小的做法。你就想:我一定要念佛,因为我所想的每一句佛号,都攸关我生生世世父母的解脱。如果你的心量还不够那么大,你就想:我这辈子一定要好好的念佛,为什么?因为我现生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孙都没有念佛,我不能不念,因为他们不念佛、不修行,不可能解脱,将来他们堕落的时候,需要我去救度他们,所以我更要念佛。不只为自己念,也为现生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孙而念,对不对啊?这样你就自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要从心用功夫。

  三、行为主宰吉凶命运

  好!第三点,师父来向大家报告,行为主宰吉凶命运。在某一方面来说,人实在很像计算机,譬如计算机能储存一切资料,人心能储存一切善恶种子。你动一个善的念头,这善的种子就种在八识田中;你动一个恶的念头,恶的种子就种在八识田中,就好像计算机在打字的时候,你输入很多资料进去计算机硬盘,将来你需要用到计算机的某一份资料,你把它抓出来,打印出来,就是你所要的资料。你希望将来得到什么果报,现在就要种下什么样的因种。你希望将来往生西方成就菩提,当然现在要拜佛念佛,用功修行。

  计算机依靠方程式来工作,我们凡夫则依照习惯来产生行为模式。所以要有好的念头,才会有好的行为,有好的行为才有好的性格,有好的性格才有好的命运。你的行为都是坏的行为,一定会产生不好的命运。譬如我们台湾文化,很普遍的,就是嚼槟榔,所以大街小巷槟榔摊林立,我们看到很多槟榔西施,为了招揽生意,所以衣服穿得很少,所以槟榔文化也带来台湾恶质的环境,让很多外国人看到我们台湾人嚼槟榔,而且槟榔西施穿得很清凉,对台湾有了很恶劣的印象。有一个美国人,来我们台湾做生意,坐出租车看到出租车司机,开车开到吐血,吓一跳!哇!你们台湾的司机非常了不起,开车开到吐血还能开。不知道是吐槟榔汁,而且污染环境。

  所以我们要有好的命运,要有好的果报、要吉祥如意,一定要有好的行为,好的行为先从好的念头做起。一个人在起无明了,生气了,他脸色看起来会很慈祥吗?会不会?不会啊。不怕动念,只怕觉迟,不怕你起心动念,只怕你觉悟的太慢,对不对啊?我们是凡夫,会有不好的念头很正常,但是我们要觉悟,赶紧把他纠正过来,这样我们的命运才会改变。

  《业报差别经》说:

  【一切众生,系属于业,随业自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因缘果报,随自己所造作的业在转变,有上中下差别的不同。

  《地藏经•地狱名号品》说: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地藏经•地狱名号品》这段经文说得很好。你不要以为这个恶只是很微小,就任意造作,以为没有什么关系,死后有苦报,点点滴滴很微细,都要自己去受。纵然是父子歧路各别,纵然能相逢也不能代受。你所造作的罪业,让你的孩子替你受,可能吗?不可能的。某某人你这么痛苦,来!你的业我替你担,可能吗?不可能啊。「心命歌」讲得非常好,请大家跟着师父念一遍: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这心命歌就是在跟我们说,我们的心要好命才会好。

  四、惜福方能累积福德

  第四师父来向大家报告,惜福方能累积福德。一个人若肯惜福,自然就有福;一个人若常常损福,他就会无福,无论吃、穿、住、用,我们要养成敬事惜物的心,一张纸、一支笔、一杯茶、一碗饭,我们都要惜福。

  在《禅语百选》这本书,记载一个惜福的感人故事。有一位日本青年,名叫中岛光藏,他为了要学习雕刻佛像,就去拜访日本优秀的雕刻家高村东云,想拜高村东云为师。高村东云只教他到井边学习汲水,并没有对他说什么话,但他看到中岛光藏的汲水动作之后,就破口大骂,叫中岛光藏回去,不要学习雕刻了。其他的弟子看到中岛光藏可怜的样子,就留他住宿一夜。

  半夜时,中岛光藏被人叫醒,带去见高村东云,高村东云温和地对他说:白天我大声骂你,你大概不知道我骂你的原因吧!现在我解释给你听。佛像是很神圣的东西,因此雕刻佛像的人,绝对不能没有一颗虔诚高尚的心,虽然水不怎么值钱,可是你也不可随便浪费。我看你汲水的时候,水泼到地上你都毫不在意。一个将东西糟蹋而不知反省的人,怎能雕刻佛像呢?听完了这番话,中岛光藏深受感动痛改前非。高村东云看他还是可造就之材,因此允许他投入门下,后来中岛光藏,也成为有名的雕刻家,大家都叫他高村光云,他与他的师父只差一字而已。

  所以福报要自己点点滴滴的去累积。你常常在损福,当然就会越来越无福啊,灾难就会越来越多,怎么有可能会好运?怎么有可能会好命?

  师父在高雄日月禅寺受戒的时候,妙莲长老跟我们戒子开示。妙莲长老讲了一个小故事,师父当下听了非常的感动。一个有修行的长老,真的点点滴滴非常的惜福。妙莲长老到高雄日月禅寺当戒师,教导戒子,他用水的时候非常的省,妙莲长老说,他洗澡只用两脸盆的水而已,洗手水龙头开得很小,很怕多浪费一滴水。我当下听了非常的感动,也很惭愧,惭愧自己,在用水的时候非常的浪费,不像妙莲长老这样的节省。一个有福德、有道德的长老,都是从日常之间,行、住、坐、卧惜福做起。我们在行、住、坐、卧,食、衣、住、行当中,如果养成惜福的习惯,当然就会越来越有福报。

  五、布施比接受更有福

  最后向大家报告第五点就是,布施比接受更有福。请问大家:你想要当一个布施的人,还是想要当一个受施的人?你希望你有钱布施给人,还是希望别人有钱布施给你?若是我我要做一个有钱布施给人的人,因为常常在跟人拿钱的这个人,常常在接受别人布施的这个人,生活当然是较困苦、较贫穷,甚至是乞丐,对不对啊?所以施比受更有福。我们希望要有好命运,希望要有福德,当然要经常布施。

  舍卫城有一个人家,养了一个男孩,出生之后,这男孩就紧握着双拳,母亲觉得很奇怪,就将婴儿的双拳打开一看,双手各握着一枚金钱,母亲就将这枚金钱取出,可是很奇怪,婴儿的手中金钱被拿走又生出金钱来,无论怎样也拿不尽,后来母亲知道这是福报所致,就为婴儿取名金财。金财的面貌端正庄严,天性慈和,人人都喜欢他。

  金财是出世在佛世的时候,听说有一位大觉大悟的人天导师佛陀,能为众生解除一切痛苦,因此他长大就请求父母,允许他跟随佛陀出家,得到父母的同意之后,金财独自到佛陀的住处而来。才出家的金财在受戒时,必须向众师兄作礼,金财一一向每位师兄顶礼时,双手一按地,都有两枚金钱留于地上。受戒完毕,精进修行,不久就证悟阿罗汉果。

  有一天,阿难请示佛陀:佛陀!金财比丘,宿世种什么善因,今世手握金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遇见佛陀,出家不久就证悟圣果,请佛陀慈悲开示。佛陀为大众说出这段因果:

  距离现在九十一劫之前,有一位佛叫做毗婆尸佛,在世间教化众生。毗婆尸佛领导众弟子四处游化,当时有一位贫苦的人,看到毗婆尸佛与众僧,非常欢喜,想要供养,可是没有钱,因此到深山砍柴,售得两钱,就将这两钱用欢喜心、恭敬心供养毗婆尸佛与众僧。因为以不思议的心行不思议的事,将所有的两钱布施佛陀与众僧,经过九十一劫,一直到现在,手握金钱,用之不尽。那个时候贫苦的人,就是现在的金财比丘。

  诸位!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想要得到财富一定要财施,想要得到智慧一定要法施,想要得到健康长寿一定要无畏施。一粒种子种下去,就可以长出很多果实,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要好好布施供养,当然就会有生财之道,也会带来无穷尽的福报。

  所以,在座诸位菩萨!你想得什么样的好运好命,要好好种下好因善因。

  时间的关系,师父今天说到这里。祝福诸位:年年岁岁无量寿,欢欢喜喜无量光。

  南无阿弥陀佛!

  信愿法师QQ群《金莲之舟@金莲助念群》群号:303817623

  信愿法师视频地址1:弥陀讲堂(http://www.null/home/tigger2008/

  信愿法师视频地址2:信愿法师专页(http://www.null/home/_6469338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自性       觉悟)(五明学佛网:自性       觉悟)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果煜法师:禅法─从健康到觉悟之路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4.自相、自体与自性 

 其它:二谛与三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与人间佛教(于晓非 

 净界法师: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济群法师:从住持三宝到自性三宝 

 楼宇烈教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演培法师:解深密经语体释 无自性相品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