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37[正知正念]


   日期:2016/1/14 21: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丑四、护持睡眠对境之理:

  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

  正知并决志,觉已速起身。

  “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今天讲睡觉的姿势,晚上睡觉时的行为也可以变成修行。睡觉的时候,心里要保持正知正念,保持善念,保持清净,守护心。睡觉的姿态,要做吉祥卧。若是随便睡:脸朝下俯卧,容易产生嗔恨等烦恼;脸朝上仰卧,容易产生贪心等烦恼。有的人睡觉就像死亡一样昏沉,有的人睡觉常做恶梦,第一是心里不清净,第二与睡觉的姿态有关系。睡觉的时候做吉祥卧,右侧下卧,以足压足,右手放在右耳下,左手伸在左腿上,头朝北,脸朝西,这种姿态叫吉祥卧,也叫狮子卧。

  以吉祥卧的姿态入睡,心里容易产生善念,能保持一些正念;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趋入涅槃的,我们这样睡觉,也可以忆念佛陀的功德。莲花生大士也讲过,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临终中阴),若是能保持这种姿态,最起码可以不堕落恶趣,能获得人天的福报;若是还有一些其他更高的修法或者境界,能当下解脱或者成佛。我们也可以以此帮助其他众生,比如一些家亲眷属或一些动物等,面对死亡或者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虽然他们自己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帮他们摆这种姿态,让他们以这种姿态死亡或离开。

  我们慢慢习惯了以这样的姿态入睡以后,将来面对死亡的时候,不用别人帮助,自己就能保持这种姿态,这样不会堕落恶趣。现在很多人都有各种不好的习惯,随便躺着睡,有的趴着睡,有的仰着睡。但是这些不好的习气都可以改掉,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改起来有难度,这就是习气嘛!若是我们下决心改,很快就能改过来。若是习惯了以吉祥卧的姿势睡觉,也是很自然、很舒服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一直保持这种姿态睡觉可能有难度,但是可以以这样的姿态躺下,同时忆念佛陀的功德。伟大的佛陀就是以这种姿态趋入涅槃的。什么叫涅槃? 就是彻底息灭了烦恼,永远摆脱了痛苦。佛通过修行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我们应该忆念佛陀的功德,同时也可以发一下愿:我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我要利用这个人身学修佛法,息灭一切烦恼,摆脱一切痛苦。忆念佛陀的功德,同时发心发愿,这就是保持正念,睡觉也有功德,睡觉也是在修行。

  若是没有把握好姿态,容易引起烦恼,容易造业,所以睡觉的姿态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刚学佛的人,要保持这些威仪,通过这些,我们才能保持善念,保持正念。心善则一切善,心净则一切净,但是要保持善念、保持清净的心态也是很难的。心和姿态都是有密切关系的,若是身体姿态没有摆好,也影响心的清净。

  “正知并决志”:以这种姿态睡觉,然后把佛陀或上师观在心间,这叫梦光明的修法,晚上做梦也可以变成光明。梦光明的修行有很多种,我们把佛陀或者上师观在心间而入睡,这都是属于梦光明的修法。

  我们现在在梦里都造恶业,经常做一些乱七八糟的梦、恶梦,说明心没有保持清净,此外与睡觉的姿势也是有关系的。若是姿势没有摆好,也容易引起一些烦恼。如果你姿态摆好了,心里这样忆念佛陀或者忆念上师而睡,就不会昏沉、做恶梦等。

  “觉已速起身”:一个修行人,可以将夜间分成三个时段,初时修法,中间休息,最后时段里也是要修行的。睡觉的时候,心里要下决心:为了行持善法、为了修行要早起。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这样到时间就会醒过来。比如,早上四、五点要起来修法等,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这样下决心,或者这样意念,早上就能准时醒过来。

  前面讲过,可以把晚上的时间分成初段、中间段、最后段三个时段。初段和最后段是修法的,中间段可以休息。必须要这样,不能“一睡睡到自然醒”。有的人太阳出来了,还在那儿呼呼大睡,有的人甚至睡到中午,这样怎么修行啊?若是你能把睡觉变成修行,把梦变成光明,有这样的窍,有这样的修行,也可以睡。若是没有,就不能睡太久,应该早起。养成习惯就好了,早上特别静,对背诵、打坐,都特别有帮助。现在闻思班要背很多偈颂,如果早起背诵,特别容易背下来。大家要利用这样一个良好的时段精进学修。

  根华仁波切在解释里讲过:一天当作一世忆念。意思是,早上醒来的时候,想自己重新投生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想自己诞生了;上午的时候,想是自己的童年;中午的时候,想是自己的壮年;下午的时候,想自己已到中年;晚上的时候,想自己已经老了;临睡的时候,想自己快要死了;睡觉的时候,想自己已经死了;进入梦境的时候,想自己进入中阴界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想又重新投胎了。

  我们要利用一生一世来行持善法,精进修持佛法。一生一世的过程还是有点长,但若是你把一天当成一世去把握,去精进修行,很容易把握,也很容易精进起来,这样对自己的修行是有帮助的。

  我们常说一生一世都要学修,但是总觉得:“今天还有时间,明天吧!”明天又觉得:“没事,还有时间,后天吧”……这样一拖再拖,最后面对死亡的时候,两手空空。面对死亡的时候,只有你所积累的善根、福德才能帮助你、随顺你;其他都不会利益你。比如,你所积累的财富不会随顺你,你一分钱也带不走,然后心里还放不下。但是放不下也没有用,还是被别人拿走了、分了!如果你有几个儿女,他们就会在那儿抢你的东西,你在那儿不高兴、生气也没有用,他们根本不会顾及你的感情,也不会管你这些事,这一切都没有多大意义了。再如,你的儿女、亲戚朋友在你临终的时候也都不能跟随你,无法帮助你。他们即使都围绕着你,也没有用,你还是要孤单单地离开这个世界,谁也不能跟你走。他们也是很无奈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儿女帮不了你,亲朋好友也帮不了你。

  临终时,能帮助你、跟随你的只有自己的善根、福德。如果你没有积累善根,没有积累福德,一拖再拖,没有修好无常,死亡任何时候都是突然来的。若是你修好了无常,死亡在任何时候来都不是突然的,你随时都有迎接或者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不会有任何畏惧。若是你没有修好无常,到任何时候都一样,死亡来得非常突然。即使你老了,到了八十岁,也是一样,死亡会突袭你,你根本没有准备。如果你自己没有积累善根、福德,这个时候你很无奈、痛苦,但是也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不能一拖再拖,要把一天当作一世,这样精进地修行。应该多积累点善根,尤其是在万盏法会期间,无论是在修法组、供水组,还是在供灯组,都能积累无量无边的善根与福德,真的,有的人好像不太明白似的。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机缘,这都是机会,要精进修行,别错过了!

  前面讲的都是行住坐卧的时候要保持的威仪。心里要保持正念,保持清净;行为也要保持威仪,尽量表法,让众生生起欢喜之心,否则容易伤害他人,也容易引起自己内心的烦恼,这样是害己害他的。所以,言谈举止等这些行为也都是很重要的。

  子二、主要宣说修心:

  菩萨诸行仪,经说无有尽,

  然当尽己力,修持净心行。

  “菩萨诸行仪,经说无有尽”:关于菩萨的行为,在经中进行了无量无边的分类。佛在经中讲了很多种菩萨的行为,有很多菩萨戒,菩萨戒又分根本戒、支分戒,若是都要了解、行持,也是很难的。菩萨的学处无量无边,但都可以总集在六波罗蜜里。

  “然当尽己力,修持净心行”:对大乘经典里讲的所有这些行为,如果都要了解、都要实行,是有难度的,但最根本的是修持净化心地的行为。保持心地清净,发心清净,这是最重要的。

  这里主要强调发心清净,没有自私自利。若是有自私自利,就是染污,心就不清净。大乘佛法里讲的就是没有自私自利,然后在言谈举止上尽量地去表法,保护他人的相续。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心是好的,是清净的,然后就不顾行为,不在意言谈举止,这样也是不行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放逸,这样心是不会清净的。心不放逸,才能保持清净。若是心在放逸、散乱的状态下,怎么能保持清净呢?所以要尽量保持威仪,在言谈举止上尽量表法,保护众生的相续。当然也会有些烦恼粗重的众生,我们再怎样对他们,他们也会反感,会起烦恼,那也没有办法。

  众生的根基、意乐不同,所以摄受众生应该有各种方便,应该有利益众生的能力。我们说心地要清净,也就是说要有智慧。有智慧了,心地自然就清净了,自然就不放逸了。圆通灵活,随机应变,这种能力叫智慧。不同的场合下应该有不同的表法,对不同的众生应该有不同的接引方法,不能总用一种方法。因为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根基,各种各样的意乐,所以我们要有善巧方便。

  前面讲了,对大部分众生是要面带笑容的,但是对少部分众生就要示现愤怒、厉害。佛菩萨也是既有寂静相,也有愤怒相。总是嘻嘻哈哈的也不行,该愤怒要愤怒,该严厉要严厉。表情上可以有愤怒,但是心里不能愤怒。

  对有些人直接讲一些佛法或道理,能利益他;而给有些人讲佛理或道理,他听不懂,也不接受,但是如果跟他说些好话,有礼貌地对待他,他会很高兴,甚至会跟你学佛;还有一些人就只能用严格、愤怒的方法才管用。

  每个家庭都有孩子,管教孩子也应该用这三种方式:对特别听话的孩子可以讲道理;给有些孩子讲道理,也许他听不懂,也不接受,但是可以表扬,可以奖励;还有一种孩子,要严格管教,就得打。现在为什么孩子不好管呢?就是不敢打。

  现在我们寺院里也有很多小喇嘛,我们用什么方式把他们培养长大?这三种方式都要有,该严厉严厉,该表扬表扬,该讲道理讲道理。

  以这三种方式去接触众生、利益众生,是可以的。佛法句句是智慧,句句是真理,但是有些人没有感觉,感应不到,认识不到,度化他也很难。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度化他,应该通过其他的渠道、方式,先把他引进来,然后再慢慢说。

  子三、净除成为心之障碍:

  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

  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

  “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白天三次,夜晚三次,念《三聚经》。这是显宗里讲的消业的方法。所谓“三聚”,指忏悔罪业、随喜功德、善根回向。

  佛陀是非常慈悲的,我们还没有受菩萨戒,没有得到菩萨戒的戒体的时候,佛教我们受菩萨戒的方法;我们得到戒体以后,佛教我们怎样保护戒体。若是一旦破坏了戒体,佛就讲恢复清净的方法。佛讲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都完整地讲了这些内容。

  若是要保护戒体,要用以下方法:第一,要长期依止善知识;第二,心里要保持正知正念;第三,一定要明白学处,了知该做的、不该做的、该断的、该证的。所谓“戒律”,“戒”是指不该做的,“律”是指一定要做的。比如,我们要断烦恼,证菩提,此外还有很多该做的和不该做的等,一定要明白这些学处,然后去取舍。

  其实若是真正想解脱、成佛,都能实现这个愿望。但是我们有烦恼、习气,难免犯戒、造恶业,一旦犯戒、破坏了戒体,这时佛讲怎样忏除罪业,怎样恢复戒体。若是造恶业了,通过忏悔可以清净恶业,恢复戒体,是有办法的。

  我们现在已经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要守持很多学处,难免也会犯戒。一般我们犯戒有四种情况:第一种,不明白。自己不知道学处,糊里糊涂地犯戒、造业; 第二种,知道这些学处,也明白这些道理,但是没有深信。很多人就是这样,明白是明白,但是没有深信,一点儿都不在乎,甚至犯根本戒比吃饭还容易。你明白不应该这样做,也明白应该那样做,但是你没有尽心尽力地取舍,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第三种,虽然自己也明白,并且深信,但是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等烦恼一生起来,无法对治、控制,因此而犯戒、造业。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这样的情况;第四种,因为习气重而不知不觉地犯戒、造业。在这四种情况下,我们会犯戒、造业。

  我们现在已经明白了这些学处。有些人认为,自己犯戒、造恶业了,而且非常严重,甚至处处都在犯戒,是不是不可救药了?是不是没法解脱了?也不是。你通过忏悔都可以忏除,都能清净。但是可能也有这种情况:忏悔以后又犯,又忏悔又犯……虽然烦恼重,习气重,但是也要克制、注意,尽量少犯,甚至不犯。尽管通过忏悔能清净,能恢复,但是你离解脱或成佛的目标还是很远,因为你往前迈了一步,但是一旦犯戒了,等于又退了回来。如果永远这样的话,想解脱、成佛也是很难的;如果能及时忏悔,没有继续往后退,没有彻底堕落,也可以。

  大家要心尽力地去忏悔,尽心尽力地不再犯这些错误。难免有再犯的时候,但是你可以再忏悔。忏悔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虽然犯根本戒了,但是有忏悔的方法。前面讲过,我们受菩萨戒也是,利根者可以受十八条戒根本戒,中等根基者可以受四条戒根本戒,下等根基者可以受一条戒根本戒。若是犯了这些根本戒,各有各自的忏悔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去忏悔,然后再重新受戒。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念受菩萨戒的仪轨,天天受菩萨戒。若是犯了根本戒,每天念仪轨的时候,可以通过仪轨重新受戒;若是没有犯根本戒,通过念仪轨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令内心的菩提心和受菩萨戒的功德不停地增长,有这样的作用。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念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仪轨,即使犯了根本戒,可以重新受,也能得到戒体;若是没有犯根本戒的话,也可以令功德增长。

  “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堕罪余”是指犯一些支分戒。我们肯定会犯支分戒,可能时时都会犯支分戒,一旦犯戒了怎么办?显宗里念《三聚经》,也就是《三十五佛忏悔文》,白天念三遍,晚上念三遍,通过这种方式去忏悔。我们现在修持密法,密宗里有《金刚萨垛除障法》,我们天天修除障法,念百字明。金刚萨垛是一切坛城的主尊,是三宝的总集,我们念金刚萨垛就是念一切佛,修金刚萨垛就是修一切本尊。百字明是咒中之王,念百字明等于念一切佛号、一切咒语。有的人很疑惑:“只念百字明,不念佛号,不念其他本尊的心咒,能行吗?能往生吗?” 其实是可以的,你有时间可以多念,没有时间不念其他心咒也是可以的,一切的佛号、咒语都包括在百字明里了,所以心里不要有顾虑。

  有的人念点儿这个,念点儿那个,每天忙得不得了,最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有修到什么。不要这样分别,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比如,我们念金刚萨垛的时候,他就是一切坛城的主尊,是三世诸佛的总集。我们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阿弥陀佛是一切坛城的主尊,也是三世诸佛的总集。我们念莲师心咒的时候,莲花生大士是一切坛城的主尊,也是三世诸佛的总集。若是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上师是一切坛城的主尊,也是三世诸佛的总集。这是什么意思?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必须要有这种见解,必须要有这种境界,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在相续中产生这种境界,也没有生起这种见解,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样的真理,心里要这样观想或意念,这样就是相似的见解和境界,也是可以的,通过相似的,最后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我们讲空性时也是如此。我们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可以抉择大空性,但是这样只能抉择相似的,不可能抉择真正的大空性。我们先抉择相似的大空性,然后再通过修炼,最后就能达到真实的大空性的境界。现在讲的也是一样,通过相似的见解,最后也能达到真实的大光明的境界。

  我们不要分别。有些人到寺院里各个都拜,面面俱到。其实,若是你有时间、有能力也可以,但若是没有时间,也不要太执着,各个都拜,各个都供。有的人心里想:“不能落下这个,恐怕会不高兴的。”尤其是看到护法就害怕了,“护法可不能落掉,必须得供一下,否则护法生气会惩罚我。”其实,不会有这些事,不要这样分别。

  我以前也讲过,什么叫专修?什么叫专念?就是一切就是一,一就是一切。无论你念什么都一样,心里不要有障碍。今天让你念阿弥陀佛,你就念阿弥陀佛;今天让你念金刚萨垛佛,你就念金刚萨垛佛;今天让你念莲花生大士,你就念莲花生大士;今天让你念药师佛,你就念药师佛。都是一体的。比如说你的本尊是阿弥陀佛,但是今天让你念金刚萨垛,也是一样的,金刚萨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现,念金刚萨垛实际上也是在念阿弥陀佛,都是一,不是二,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

  我们想要修成佛,若是你心里没有平等的见解,不去保持平等的状态,怎么能修成佛呢?佛是平等的,平等才是佛,分别不是佛。所以我们念心咒时,也必须要这样念。比如说你的本尊是金刚萨垛佛,今天我让你念阿弥陀佛,你应该很高兴、很欢喜、很有信心地念,因为阿弥陀佛也是你的本尊金刚萨垛的化现,和金刚萨垛是无二无别的,你念阿弥陀佛实际上也是在念金刚萨垛佛。其实都是在一个法身当中显现的,都是一体的,只是显现不一样而已,所以不要分别。若你的本尊是莲花生大士,我让你念药师佛,也是一样的,药师佛也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

  什么叫本尊?你的本尊是一切佛的总体,三世诸佛的总集,三世诸佛都是他的化现。比如说将莲花生大士视为本尊,一切佛菩萨都是他的化现。

  如果今天你要往生,你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为什么?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化现,也可以说阿弥陀佛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其实彼此可以互相化现,因为都是一个体。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化现,是阿弥陀佛的法身当中幻化的;阿弥陀佛也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也是莲花生大士的法身当中幻化的。二者是一个意思,没有必要去分别。你可以念阿弥陀佛,他也是莲花生大士,到时候也可以来接引你。也许你会想:“我念的是莲花生大士,应该是莲花生大士来接引我,不应该是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啊!”其实是一个意思,西方极乐世界的主持是阿弥陀佛,应该由他来接引,他也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都是一体的。

  也许有的人又有疑惑了:“既然万法一心,都是一个自性,为什么有很多清净与不清净的显现呢?”这些清净的显现都是通过佛菩萨自己的愿力而显现的;这些不清净的显现,比如我们这些众生,都是通过我们的业力显现的。都是从自性中显现的,是以什么方式显现的呢?佛菩萨是以愿力显现的,众生是以业力显现的。

  若都是一体的,会不会混到一起,混成一团呢?不会的。佛菩萨的愿力不同,所以不会混;众生有不同的业力,所以也不会混的。就如双胞胎长得再像,也不会完全相同,他们都有个业与共业。双胞胎虽然是一个父母生的,在一个家庭里长大,这是共业。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个业,再像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福报不同。有的因缘很好,遇到了好的事情,过得挺好;有的过得却不如意。这里有个业,所以不会混的。

  佛菩萨是以自己的愿力而显现的。如果你身体不舒服、有病了,你可以念药师佛。药师佛发愿治愈众生的疾病,若是生病了,念一千遍其他的咒语,不如念一遍药师佛,因为这是他的愿力所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念药师佛,可以修药师法,即使你的本尊是莲花生大士,但是药师佛就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既是药师佛,也是莲花生大士的一种示现,是他的一种事业。

  我们就要这样想,一即是一切,这才叫专修专念。其实真正的专修专念,修本尊的人才有。他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总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他的化现,以这样的方式修,这叫修本尊,这才是真正的专修专念。有些人说:“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该只念阿弥陀佛,不能念药师佛,别的什么也不能念。”这叫分别,这不叫专修专念。专修专念,完全是智慧的,心里完全是开放的、轻松的,没有约束。

  比如,若你今天生病了,觉得念阿弥陀佛不管用,必须要念药师佛,这样就有分别了。这时就要念药师佛,因为在一个患者面前显现的就是药师佛。“我现在就是患者,虽然我的本尊是阿弥陀佛,但他显现的是药师佛,他是以药师佛的形象度化我的。”这样念就没有分别了,这叫专修专念。

  我们修除障法时,这时候就要消除业障,金刚萨垛佛就是以这个愿力显现的,所以在罪业深重的众生面前,佛菩萨的显现就是金刚萨垛佛。金刚萨垛佛当时发愿:帮助众生消业,若是忆念他的人不能消业,他就不成佛。他是这样发愿的,最后他示现成佛了,说明他的愿也实现了。所以现在我们念金刚萨垛,再深重的业障也能消除、清净。这个时候,金刚萨垛是三世诸佛的总体,也是一切坛城的主尊,忆念金刚萨垛就会一切圆满,修金刚萨垛就是修一切本尊,所以没有必要再去分别。“我是不是还要念别的什么……”有时间念,没有时间不念其他也是可以的。

  我们现在通过修金刚萨垛除障法、念金刚萨垛百字明消业,具足四种对治力是最重要的。我们念《三十五佛忏悔文》、《三聚经》、百字明,或金刚萨垛心咒,最好有大光明、大圆满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念是最好的;若是在大圆满的境界中念,一瞬间、一刹那当中业障就能清净;中等的是通过两个次第来念,即具有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下等的是通过四种对治力来念。

  比如,念《三十五佛忏悔文》也可以具足四种对治力。

  第一,所依对治力。外在的对治力是三十五佛;内在的所依对治力是发利他心、菩提心。

  第二,厌患对治力。对自己所造的恶业、所犯下的错误有强烈的追悔之心。我们经常讲知错、认错,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错误和毛病,这是最重要的。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所造的恶业有猛烈的追悔之心,如不小心服毒药一般。刚才犯戒了、造恶业了,将来是要堕落的,是要遭受无穷无尽痛苦的,现在心里又害怕,又后悔:“我为什么造恶业呢?我为什么犯戒呢?”有这种猛烈的追悔之心。这就是厌患对治力。

  第三,返回对治力。下决心纵遇命难再也不犯戒,再也不造恶业。当下忏悔的时候,必须要有这种决心,才可以恢复原状。若是没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永不再犯的决心,业障只能减轻,不能彻底清净。要彻底清净,必须要有 “纵遇命难也不再犯,纵遇命难也不再造”的决心。这叫返回对治力。所谓返回,就是恢复原状。若是能彻底一点儿,业障彻底清净了,也就回归当初了。

  月亮从云彩中出来,解脱出来的这团月亮与没有被云彩遮蔽时的月亮没有区别,还是一样圆满、明亮,丝毫不差。你回归当初、回归原状了,这叫返回对治力。

  第四,现行对治力。我们念《三十五佛忏悔文》,一心祈祷三十五佛,这些佛发光普照我等众生,消除了众生的业障,身口意得以清净,这叫现行对治力。

  我们忏悔业障的时候要具足这四种对治力。现在很多人通过读诵《地藏经》消业,如果具足了四种对治力,也一样能消业。

  现在通过金刚萨垛除障法消业,同样要具足四种对治力。

  第一,内心有菩提心,这是内在所依对治力;观想金刚萨垛佛,这是外在对治力。

  第二,我们在金刚萨垛佛前发露忏悔,有猛烈的追悔心,这是厌患对治力。

  第三,对自己所造下的恶业有纵遇命难也不再犯的决心,这是返回对治力。

  第四,现行对治力,即上师金刚萨垛佛降下甘露沐浴自己的身心,消除了自己的病障、魔障、烦恼障、习气障等一切障碍,自己的身口意得以清净,上师金刚萨垛佛化成光融入自己的体内。本来就是一体的,自己身口意清净了,就和金刚萨垛无二无别了。其实本来就是无二无别的,金刚萨垛融入自己体内的时候,就像水融入水一样。自己也变成了金刚萨垛佛,心间有月轮,月轮上有六个字“嗡班匝萨垛吽”,六个字发光作二利。首先向上发光,光端上有各种供品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很满意,给自己加持,自己也得到了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样的成就;然后向下发光,普照六道众生,消除了一切众生的业障,一切众生得以清净,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金刚萨垛佛。这个时候,外器世界变成了现喜刹土,内情众生变成五颜六色的金刚萨垛,一切色相都是佛身金刚萨垛,一切音声都是金刚萨垛心咒、真言,一切起心动念都是佛圆满的智慧。在这样圆满的状态中念,才是密宗的修法。最后,外器世界融入内情这些五颜六色的金刚萨垛中,五颜六色的金刚萨垛融入自己,自己最后融入空中。虚空代表大空性,最后都不离大空性。保持这种空性见解,在空性中又可以幻化。

  在小乘里所讲的一些忏悔方法,无法能够清净犯菩萨戒或密乘戒的罪业。在密宗最高的层次里也有忏悔方法。我们每天都有晚课,晚课的内容就是金刚萨垛除障法。我们通过金刚萨垛修法,无论你犯的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是密乘戒,统统都能忏掉,统统都能清净,所以非常殊胜,大家珍惜啊!

  “晚课天天都在上嘛,上不上都行啊!”晚课很重要啊!我们应该每时每刻都念金刚萨垛,修除障法忏悔。若很难做到每时每刻,一天一次必须要做吧!通过这样去忏悔,所有的业障都能忏除。

  有的人说:“我以前造的业太多了,罪业太深重了,是不是我不能解脱啊?”你是业障重,但若是你能以佛法进行忏悔,都能消除。佛经里有一些公案:有一个人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最后遇到了佛陀,修持了正法,也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还有一位妓女跟了九个男人,最后九个男人都死了,她彻底失望了,想到天葬台自杀。这时佛陀显现了,告诉她这么做不是好方法,既帮助不了他们,也无法解脱自己,所以应该进入佛门,好好修持佛法,这样自己能解脱,还可以度化那些众生。最后她信佛、学佛了,成就了阿罗汉果位。

  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学佛,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成佛。以前你是个恶人,以前你是个罪业深重的人,今天若是你能真正断掉这些恶念,能真正提起善念,这样修持,你还是个善人,还可以成菩萨、成佛,都没有问题。今天你到朗措玛寺,若是能提起一刹那的善念,也值得我们随喜,值得我们恭敬。 不管以前再怎样恶劣,若今天你能真正皈依佛门、修持佛法,一发菩提心,就都变成了人天的供养处,哪怕是天界的梵天王、帝释王等都要向你礼拜了。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指放下了刀,而是指放下了心里的恶念、邪念,放下了心里的妄想、分别,然后就可以成佛了。

  大家要好好忏悔,所有的业障都能清净,这样都能解脱,都能成佛。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正知正念       解脱)(五明学佛网:正知正念       解脱)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