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贫穷


   日期:2010/5/2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贫穷

 饿鬼道的众生,满心只想扩充、致富、消费,但基本上,你仍会感觉贫穷,你无法持续伪装自己希望的样子。你拥有的一切,都被用来证明自己值得骄傲,但是那永远不够——你永远有某种不足之感。

  贫穷的心态,传统上以饿鬼为象征:嘴很小,有像针似的细眼睛、细颈子与咽喉,瘦胳膊、瘦腿,与鼓胀的肚腹。他的嘴与颈子,细小得无法吃进足够食物,以填饱他的大肚皮,因此,他永远觉得饿;所吃的东西,难以下咽,使得解决饥饿成为非常痛苦的挣扎。当然,食物,在此象征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友谊、财富、衣饰、性、权力等任何东西。

  所有出现在生活中的事物,都被你视为消费品——如果在秋天看到一片美丽的落叶,你会把它当成猎物带回家、或照下它的像、或将它画成图画、或在日记中记下它如何美丽……。如果你买了一瓶可口可乐,当你将它从纸袋中拿出来时,纸袋的嘎叭声令你感到兴奋,液体从瓶子流出来的声音,散发解渴的快感;然后,你很自觉地喝一口,咽下去,终于将它消费掉了——何等的成就。那真是了不起,你将美梦化为现实。但是,过不多久,你又变得坐立不安,又要找其他东西消费了。

  你永无厌足地渴望新娱乐——精神方面的、智识的与感官上的等等。你可能感到自己学问不足,而决心打起精神以读书、聆听生动有思想的回答、深奥神秘的言语来充实自己。你消化一个又一个观念,试图将它们记录下来,想使之具体化、真实化。只要你觉得饥饿,你就打开笔记本、速写簿,或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当你感到无聊、沮丧或者失眠的时候,你打开书、读你的笔记或剪贴的文章,思考一番,从中获得慰藉。但是到某一阶段,这就会变成一再重复的制式化动作了。你须要再去见你的老师,或另找新老师;再去一趟餐馆、超市或熟食店,也是不坏的主意,不过,有时却无法成行,可能因为你的钱不够、孩子生病、父母病危,或是你要照顾生意等等——当你发现阻碍越多越感到饥饿,越想要却越得不到,这真是痛苦不堪。

  被无法实现的欲望,吊着胃口,不断追求满足,是件痛苦的事。不过,即令达到目标,你又会因为被填满,胀得你对刺激推动敏感而陷入沮丧。你想抓住财富,尽情享受一番,然而,不久之后你又变得沈重呆滞,对一切都兴味索然;你但愿自己能够再感饿,可以再痛快吃个饱。因此,不论你满足了欲望,或悬在欲望的渴想中继续挣扎,任何一种情况,都招来挫折。

六度中的布施,常被研读佛经的人,误以为是善待不如你的人。某人有了苦难,你就居高临下,对他施惠,这是非常憨直地瞧不起人的方式。菩萨可不是这样;他的布施,不是这么无情。菩萨的布施,是非常强而有力的,它是沟通。

  沟通,必须趣越苦恼,否则,就像是想用荆棘铺出一张舒适的床。具有穿透性的外在形色、活力和光,会对著我们来,穿透我们沟通的企图,如刺扎破我们的皮肤。我们会想抑制这种强烈的苦恼,我们的沟通也就因而受到阻碍。

  沟通,必须是放射、接收、交换。一有苦恼卷入,我们便不能正确、完全、清楚地看出那对著我们来的所谓沟通的空性,我们的苦恼,会立即排斥外界,说:“不、不,这让我苦恼,走开。”这种态度,完全是布施之反。

  是故,菩萨必须体验布施的彻底沟通,超越苦恼,超越自卫。否则,我们一有被刺扎到之虞,我们便有受到攻击,而必须自卫之感。我们逃离已经到手的大好沟通机会,我们甚至连看彼岸一眼都不敢。我们想退缩,想要临阵脱逃。

  布施,是愿舍,愿意敞开,而不怀哲学、虔诚或宗教的动机,只是在任何情况、任何时间,为所当为,不怕受到什么后果。在公路上,也能敞开,我们不怕被烟雾、尘埃,或人们的嗔恨、脾气所淹没。我们只是敞开、完全放下、布施;这就是说,我们不加判断、不予评估。如果我们想要判断或评估我们的经验,如果我们想要决应该敞开多少、继续封闭多少的话,那么,敞开便毫无意义,而到彼岸或布施度的想法,也将落空。我们之所为,什么都超越不了,因此,也就不再是菩萨行了。

  度或超越的全部涵意,是看破有限的观念或概念,看破“彼”、“此”对敌的心态。通常,我们看一件东西时,我们不让自己看得正解;我们自动地以自己的看法去看,而不真正如实去看,结果我们十分满意,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是我们在自己心里闭门造车所造出来的。于是,我们批评它、判断它、接受它或排斥它;根本没有进行真正的沟通。

  六度中的布施,是你有什么就布施什么。你的行为,一定要完全敞开、完全裸露。你不必判断,受你布施者,也不必表示受施——受者若没准备接受,他们便不会受;受者,若已准备接受,他们便会来拿。此即无我的菩萨行。

菩萨不会神经过敏:“我是否犯了什么错?”“我是否不够细心?”“我该对谁敞开?”

菩萨从不偏袒某方。用比喻来说,菩萨会像尸体那样躺着,让人看着、检查着,任由他们摆布。

这种高尚、彻底的行为,不含一点伪善的成分,没有任何哲学上或宗教上的判断;此即为何称之为“超然”,此即为何称之为“度”,或“到彼岸”。

这种行为,真美!

这种布施,三轮体空,真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贫穷       消费)(五明学佛网:贫穷       消费)  

 其它:略论原始佛教和谐消费思想(谭苑芳) 

 仁焕法师:贫穷的原因 

 卢志丹居士:最容易招致贫穷的恶业 

 卢志丹居士:贫穷也可以出售 

 卢志丹居士:导致贫穷的第一恶因 

 卢志丹居士:不谄富贵,不嫌贫穷 

 没有福报,才是真正的贫穷 

 用佛教的思维看待财富,发现自己一点不贫穷 

 宽运法师:悭贪贫穷 布施获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I 九、贫穷经 

 《百业经》:贫穷者——供佛发愿而得授记98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这些贫穷的人那是福音,他看不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