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之信心法语(五)


   日期:2016/1/23 7: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花神庙的住持果述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大家阿弥陀佛!

  早上藉着大家共聚一堂的殊胜法缘,信愿向大家报告《善导大师之信心法语》。前面我们探讨了第四段文,底下第五段文仍然出自于善导大师的《观经疏》。这一段文善导大师告诉我们深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不要被非修学净土之人所动乱破坏深信,唯有决定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一段文也相当的白话,却是非常的重要,照例信愿读一遍,让大家对照对照。

  【《观经疏》云:此心深信,犹若金刚,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之所动乱破坏,唯是决定一心,投正直进。】

  非常好的一段开示法语,善导大师鼓励我们,对于念佛之心要建立深信。深信是对浅信而言,换句话说你对阿弥陀佛救度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这一件事情你要建立深信,深信就是你的信心不会动摇。不会你今天念佛了,明天就不念佛了改参禅;也不会说今天念佛了,明天不念佛了改持咒;也不会说今天学阿弥陀佛法门,明天不学阿弥陀佛法门,改学地藏法门、改修弥勒法门、改修天台法门。不会朝三暮四,不会经常改变法门修行。末法凡夫众生,对于修学净土法门,善导大师与法然上人与印光大师这三位了不起的祖师都鼓励我们一心专修,当然这相应第十八愿。如果你认为修一个法门觉得太单调,你可以修第十九愿的杂修法门,不管杂修多少法门,都是导归极乐。

  不过第十八愿法门的专修将来是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第十九愿法门的杂修将来是往生阿弥陀佛的方便化土。因为修因不同,果报不同,这是符合因果定律。因此你想要往生报土或想要往生化土,你的目标要先拿定,譬如你从上海出发,你到底是要到花神庙,还是要到宝林禅寺,还是要到皇罗禅寺,你不可以从上海已经出发了还拿不定主意,这在路上你车子的方向就不晓得要怎么前行了。所以从出发地出发到目的地,你一开始就要拿定主意。

  我到底是要修阿弥陀佛法门,还是要修观音法门,还是要修地藏法门,还是要修任何法门。我常说生命无常,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后天念南无药师佛,大后天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大后天念南无地藏王菩萨,第六天要死了不晓得要念哪一位佛菩萨的名号,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出来。不要说很多法门,两个法门就好,早上修弥陀法门,晚上修药师法门,半夜死了,你到底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要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出来。

  讲一个故事,这一个故事是寓言不是真实的,先跟大家说明。藉着故事彰显善导大师鼓励我们信心,要建立深信,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之所动乱破坏。

  有一个父亲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学佛、二儿子也学佛。大儿子学弥陀法门,当然亲近弥陀法门的师父,二儿子学药师法门,当然是跟随药师法门的师父。弥陀法门是西方净土法门,药师法门是东方净土法门,根据《药师经》的经文说:西方极乐世界与东方净琉璃世界依正庄严是一样的,净土世界的庄严相同。但是这一个父亲死了之后,大儿子因为学弥陀法门,所以请法师为他父亲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超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二儿子因为学药师法门,所以请法师为父亲念南无药师佛,将父亲超度往生东方琉璃世界。第三天,父亲来给两个儿子同时托梦,你们两个实在真不孝,枉费我一生辛苦的栽培你们,你们两兄弟而已,也不说好,一个把我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把我超度到东方琉璃世界,害我累死了,从西方要跑到东方。到底父亲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往生东方琉璃世界,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出来,对不对?

  如果你是被超度的这一位父亲,你确实会有这一种情形出现,要不你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不你就求生东方琉璃世界。不管你学什么法门,如果你再学三个法门,再学弥勒法门,弥勒法门是求生什么世界呢?兜率内院净土世界。你早上念南无阿弥陀佛,中午念南无药师佛,晚上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半夜死了,你到底是要去哪一个世界?是去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东方琉璃世界,还是兜率内院净土世界?就更迷惘了。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你的迷惘、彷徨一出来就很危险。

  信愿二十多年来所临终关怀助念过的临终者、亡者一千四百多人,我告诉大家,一个临终者能够念出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就非常不容易了,如果你不相信,你到台湾来跟着我一年,我天天带你到医院的加护病房老人安养中心,一般老人院去做临终关怀,专门关怀那一些生命只剩下一天、两天、几天、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的,你会发现出家人也一样,在家人也一样,想要临终很正念分明,自在的念佛往生那是极少数,不是少数而已是极少数。

  有一个老尼师八十多岁了,老来才出家。出家十七年她做早课、晚课,从来不曾跟佛菩萨请假。你们做早晚二课会不会跟佛菩萨请假?会。你们有的人经常是请假,阿弥陀佛,弟子要上班来不及了,所以没时间做早课,我晚上下班才补。阿弥陀佛我念三声代表一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要去上班了,拜拜!再见。阿弥陀佛也没讲话,所以你就认为阿弥陀佛默许你请假了。晚上下了班,你觉得很累了,上了一天班累的要死,回家还要煮饭、烧菜、还要做家事,忙完了可能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身心俱疲,你又不想做晚课。阿弥陀佛,您知道弟子忙了一整天,身心俱疲很累了,我如果还要念佛一个小时,实在是没有这一份心力,阿弥陀佛慈悲,您最能体谅我们众生的苦难了,所以阿弥陀佛,我早上功课晚上要补的,能不能连晚上的功课明天一起补?今天的功课明天补,明天的功课后天补,到最后就不补了,越补越大洞了。所以放逸的心、懈怠的心就出来了,念佛懈怠放逸,看起电视来精神百倍。一出连续剧又接着看一出,连续剧的剧情到明天要演什么,今天大概你就知道了,看电视是看到一心不乱,学电视法门学得非常的好,学念佛法门学得不怎么样,你们有没有这个样子?没有?有人点头。

  总之,你对阿弥陀佛救度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是要深信,你的信心是深信还是浅信?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是深信还是浅信?浅信。那你很老实,浅信表示你还会被考倒。如果有人跟你讲:光念一句佛号要往生哪有那么容易?你会不会被考倒?可能有人会被考倒。这里善导大师告诉我们:「此心深信,犹若金刚」。

  「犹若金刚」意思就是犹若金刚宝石。《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经》为什么用金刚譬喻?我们的自性般若一法不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心经》所说的。犹若金刚就是金刚宝石非常的坚硬,不为一切物所坏,能坏一切物。玻璃你只要用铁鎚一敲就碎了,金刚宝石你用铁鎚敲它不会碎,非常的坚硬。意思就是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会被异见异学的人所考倒。

  什么叫异见、异学的人?就是不是学净土法门的人。譬如他学天台法门,天台法门的人会用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告诉你,念佛要念到进入禅定才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有哪一愿这样发愿?没有。如果禅宗对于净土不了解的,他会把念佛用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说念佛就是念心,理有顿悟、事须渐修,没有错,但是这是菩萨的境界,非我们凡夫在因地念佛所能做到,而且跟念佛的宗旨不相应,为什么?

  印光大师在《文钞》告诉我们,念佛念心,这是法身大士所成就的。参禅的人他没有建立信与愿,譬如参「念佛的人是谁」?一千七百公案的其中这一则公案,信愿在二十多年前一开始学佛,我是参禅的,我也不是学净土,以前我也不念佛,我也是参这一则公案「念佛的人是谁」?我没有开悟,开悟了之后就能了生死吗?没有。

  《印光大师文钞》的禅净界限特别值得我们去深思。参禅的人是自力修行的行者,参到开悟之后是悟道,悟道之后要证道,还要经过修道。所以开悟之后要修掉见思二惑,三界的见惑有八十八使,三界的思惑有八十一品,见思二惑断除了才能出离生死。

  印光大师在《文钞》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品惑业没有断尽,便不能了生死,何况我们博地凡夫要把三界八十八使的见惑伏住都很难,何况是断除。

  见惑有五科,身见、边见、邪见、戒取见、禁戒取见,说第一个身见最好断除的,我们就断除不了。身见就是我执,强烈的自我为中心,谁没有我执,你告诉我,哪一个凡夫没有我执?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道场,这是我的花,这是我的车子,这是我的老婆,这是我的孩子,凡事以我为中心,强烈的我执,我执打都打不破,其它的更不用说。

  印度世尊住世的时候,有一位了不起的仙人,叫做郁头蓝弗仙人。这一位仙人修禅定,修到三界的四禅八定,最高的境界叫做非想非非想处定,三界二十八层天的最高一层天,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天,禅定的工夫多久?八万大劫。有没有了生死?没有。这一位郁头蓝弗仙人,八万大劫的禅定工夫寿命到了,堕入畜生道当一只飞狐,狐狸有一种品种是会飞翔的,你看修禅要修到这地步,对我们一般人而言简直遥不可及,还没办法解脱生死。

  所以印光大师才在《文钞》里这样告诫我们:末法众生舍净土一法不修,想要当生解脱生死大难!大难!很大的困难重复讲了两遍,这话如果不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信愿还不敢说。祖师说的我照说,如果你觉得祖师说的有错,你念佛到净土世界去跟印光大师辩论,我才不跟你辩论。真的这么难吗?真的。你想看看,身见、边见、邪见就这样就好,现代人有谁能断除?看佛经,一天用四、五个小时,研究个二、三十年,你能够把禅跟净这两门融会贯通吗?二、三十年的时间你要把禅宗的典籍跟净土的典籍研究到融会贯通,我认为时间可能还不太够。信愿二十多年来,所读过的净土书籍,我跟大家报告是真实的,从地上摆放着叠起来超过我的身高,我要跟大家讲真实话,我看过那么多的净土典籍,我所懂得的净土法门,如大海水中的一滴,我所不懂的净土法门,犹如大海水那么多。

  有一个妈妈带了一个女儿到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听闻我说法,那时候我在讲《无量寿经》,这一个女儿超过三十岁了,还没结婚,是在高中夜间部当老师,不是一般没有文化的人,能够在高中当老师,世间法的学识也有相当的程度。她的妈妈刚好女儿放假回来,就邀她一起到讲堂来听我讲《无量寿经》,听完了之后她的妈妈问她女儿,女儿今天你听信愿师父讲经有什么心得?妈妈,信愿师父实在有够奇怪的。她妈妈问她:信愿师父是怎么奇怪?他怎么整个晚上都在讲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叫我们念佛一句话就好了。大家要念佛,这样就讲完了应该要讲别的,怎么整个晚上都在讲念佛,那不是很奇怪吗?告诉我们念佛,我们就知道要念佛了。

  她的妈妈把她女儿听我讲经一节课而已的心得告诉我,她的女儿跟她说:妈妈我以后不要再去听了,因为信愿师父要讲的我都知道了,就是讲念佛,就是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我知道了。

  她的妈妈来跟我报告她女儿听经闻法一堂课的心得,我听了之后会心一笑。我就跟这位女众菩萨说:请你回去转告你的女儿,我不是讲一个晚上的念佛而已,我是要讲一辈子的念佛。告诉你女儿,我一辈子都要讲南无阿弥陀佛。我很真诚的告诉大家,我如果活到一百岁,再让我活个四十八年,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一辈子来讲也不够,十辈子来讲也不够。你以为念佛这六个字就一堂课能讲完?我告诉你,佛的智慧来讲一辈子都不够,不要说我是一介凡夫。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说:念佛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明白,这一句佛号的真谛,何况是我们博地凡夫?!

  三藏十二部都为这一句佛号做注解,这是印光大师所说的。所以三藏十二部教典浓缩,就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的道理展开了,就是三藏十二部教典。现代哪一个法师一辈子能够把三藏十二部教典都讲完?不可能!十辈子也讲不完,不要说一辈子。《大般若经》就六百卷,读都读不完了,不要说讲。《大般若经》的浓缩,就是两百六十个字的《心经》,《心经》两百六十个字,展开的道理就是《大般若经》六百卷。

  我在讲堂现在宣讲《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两百四十四个字,两百四十四个字你会说大概就是两、三天就可以讲完了,我讲了四年了还没讲完。每一星期讲两堂课,讲到一百三十二集还没讲完。你才知道佛法要深入的研究探讨,是非常的深奥。

  古德告诉我们,天台宗的开宗祖师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的「妙」字,九旬谈妙。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的经题「妙」这一个字讲了几天?九十天。九旬就是九十天,一旬是十天,九十天讲一个字「妙」。《妙法莲华经》的经文都没讲到,经题《妙法莲华经》的「妙」字讲了九十天,你才知道佛法深澳无比。

  【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

  佛法如果没有真正懂得的人来演说,你有智慧也不能了解。我们千万不能瞧不起这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我鼓励年轻人吃素念佛,有许多大学生对我鼓励他念佛,他一笑置之。他说: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已?这话一听就知道他不识货。有的人甚至对念佛法门的轻视,念佛法门有什么难的?台湾有一位了不起的在家大德,李炳南老居士,是我们大陆山东省人,一九四九年到台湾去,在大陆他担任典狱长,法律、中医、儒学、佛学这四门学问都好的不得了。李炳南老居士拜印光大师为师,印光大师的道场,在苏州灵岩山寺,印光大师老人家涅槃之后,他的道场一直到现在都维持着二十四时念佛堂一定有人念佛,就一句佛号二十四小时念佛堂佛号不断。没有信众来念佛,念佛堂里也要有出家众两个人一班、两个人一班轮流念佛,非常特殊的念佛道场。真正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李炳南老居士仰慕印光大师的德名,到苏州灵岩山寺参拜印光大师,当时印光大师老人家闭关,在关房里面,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关房的外面,两人没照面。印光大师不是普通人,根据《永思录》这一本书的记载,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的示现,印光大师一生都是文字弘法,很少用讲经说法的方式来弘法。曾经在上海举行护国息灾念佛大法会九天,开示的法语写成书单本流通,这一本书也很好,信愿个人也看了好多遍。

  上海有一位女孩子晚上夜梦梦见了观世音菩萨跟她指示,她一心求法,要拜大势至菩萨为师,这女孩子问:大势至菩萨在哪里?观世音菩萨说:大势至菩萨在上海讲经,你可以去拜他为师。这女孩子夜梦醒来,隔天早晨到处去问上海到底谁在讲经。原来当时只有印光大师老人家在上海讲经,就是开办护国息灾念佛大法会。印光大师老人家天天说法,这女孩子一家人就到了上海,见了印光大师一家人就拜下去。这女孩子说:顶礼大势至菩萨。印光大师老人家就骂她:你千万不要妖言惑众随便乱说,你再说顶礼大势至菩萨我就不见你。印光大师老人家当时还要住世弘法,所以不曝露身分。民国初年的弘一大师也是教界持戒精严的一位律师,弘一大师赞叹,民初以来、两百年来净土第一人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在关房跟李炳南老居士没有照面,就跟李炳南老居士说:你的法缘在台湾。那是民国三十八年前的事情,一九四九年以前的事情。

  后来政局的变化,李炳南老居士就在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到了台湾,在台中建立莲社弘扬净土法门。学问、道德、涵养、修持好的不得了,李炳南老居士教出来的弟子,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净空老法师。他以出家人的身份跟着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人的身分份学佛,出家人反而去跟在家人学佛,净空老法师是现今教界可说净土第一人,我们神州大陆学习净土法门几乎没有人不听净空老法师的讲经。他老人家的学问、智慧、修持,他拜李炳南老居士为师,跟着他学佛十年,李炳南老居士的学问涵养我不用说你就知道,他能够当净空老法师的老师,你说他的学问、涵养、道德、修持会不好吗?

  李炳南老居士密法也非常了不起,在大陆有金刚上师之称,但是在台湾他不传密法。为什么?因人而异。他的入室弟子没有几个人,只有他认为可以的弟子才传他密法,几乎对着大众除了传净土教法以外没有传第二法门。一个真正了不起在家大德,台中莲社的道风一直从李炳南老师住世到现在,就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专念,没有持咒,没有诵其它任何净土以外的经典,台中莲社的道风一直到现在。徐醒民徐老师接承李炳南老居士的棒子,在台中莲社的弘法,还是保存着非常纯的道风,就是一句佛号一心专念。

  以我信愿的能力,我要看李炳南老居士所写的文章,文言文我还要查字典,你就知道李炳南老居士的学问好到什么程度。所以净土法门的深奥,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不要看轻。

  李炳南老居士讲过一则真实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有一位眼高于顶的出家众,不知道天高地厚,到台中莲社拜访李炳南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虽然道德很高,却是非常的谦卑,见了出家人,不论什么样的出家人,他一定都先顶礼三拜。一个真正德高望重的人对三宝越恭敬,反而不懂恭敬三宝的人以为自己多了不起,藐视三宝,李炳南老居士为我们做一个最佳的示范。这一位出家法师跟李炳南老居士寒暄之后坐下来,李炳南老居士问他:你修什么法门、读什么经?他就滔滔不绝的说,他修什么法门、修什么法门,读过什么经、什么经、讲过什么经,然后讲了一句,我认为最简单的就是《阿弥陀经》。这一句话一讲出来,李炳南老居士没讲话,停顿了一下子之后,李炳南老居士才接腔说:我最不敢讲的就是《阿弥陀经》,我认为《阿弥陀经》最难讲,我最怕讲的就是《阿弥陀经》。这个法师哈哈大笑,大居士你这么有学问,《阿弥陀经》最简单了,你不会讲?

  我最不敢讲《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佛的境界,我最不会讲。

  这个法师一听,就收起他轻佻藐视的心态,问了李炳南老居士,为什么大居士你反而最不敢讲《阿弥陀经》。

  李炳南老居士说:我还没有成佛,我还没成佛,我能讲佛的心声吗?

  你讲《六祖坛经》,把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见性的话,「何期自性、本来清净」《无相颂》念一念,你就开悟了吗?你不过把人家开悟的话念一念而已,你还是没开悟。食谱拿来念一念,你就会下厨烹饪了吗?不会。你把食谱一道一道的材料念一念,一道一道烹调名菜的方法念一念,你也一样可以讲出来,但是你会烹调了吗?下厨房你才知道,原来拿菜刀要切一颗洋葱你都不会切。

  我在本愿山香港念佛会看那一些大寮的发心菩萨,拿着菜刀切菜跟我讲话,我看他们切菜非常了不起,跟我讲话也不怕切到手指头。我问他你为什么一边切菜一边跟我讲话,也不看菜刀在切菜,怎么这么自在,不会切到手指头?师父,讲经您行,切菜我们行。我说:来来来,我切看看。我拿了一把菜刀切一下,切了老半天切两、三下,他们大寮的发心菩萨,个个吓得要死。师父您还是不要到厨房来,您去讲经。我不太会切菜,为什么?我几乎不曾拿过菜刀。

  所以解行要并进,「说道容易行道难,喊破喉咙也枉然」。你对这六字洪名你真正做到了解、深信的地步吗?我讲净土法门最初的十年,我心里还有一点不安,我在家居士的时候讲《阿弥陀经》,讲到一心不乱,刚开始我也跟很多人一样,认为一心不乱就是入定的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所以我在家居士讲《阿弥陀经》,我就升座说法,我告诉大家念佛不要打妄想。讲完经九点半,我留半小时给大众发问,大概十点多了我开车回家。那时候在中部的新社这个地方,是偏远的山区道场,我开车回家至少要四十分钟,山路非常的狭窄,完全没有人。不要说晚上十点多,十一、二点没有人,大概夜幕低垂,晚上六、七点的时候就没有半个人,连个鬼都没有,不要说人。我从在家居士的时候,我车子里面的音响一定是录音带佛号,还有听法师讲经,我不会听世俗的音乐。在整个暗黑的山路空旷无人,就只有我一个人开着车子,跟着录音带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一边念佛一边反观自省,我一边开车一边念佛,我有没有在打妄想?有。我通身放下,我二十多岁就退休了,不上班、不工作,全心的研读经书,讲经说法带人念佛导归极乐,而且专讲净土法门。我心里想,如果像我这样的人念佛都会打妄想,那在底下听我讲经的信众怎么办?年纪大的一大堆,他们不要说念佛的工夫,他们想要了解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就非常难了。《弥陀要解》再经过圆瑛法师讲义的注解,《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那就非常大部了,有太多的道理可以研究,可以宣讲,这一些老菩萨怎么办?我心里开始恐慌,我叫人家念佛不要打妄想,我自己会念佛打妄想。我那时候对阿弥陀佛没有做到深信,一天念佛六小时,没有念佛到六小时,我晚上睡觉不安,爬起来一边打瞌睡一边念佛,不安的念佛就是这样。

  后来学习了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深入了经藏,慢慢才建立起深信之心。现在你问我怎么念佛才能往生?我的回答很简单,怎么念佛才能不往生。期间的差别在哪里?浅信跟深信。

  刚刚我们的住持以及几位法师迎请我升座说法,我看到我们的道场写着「安心念佛同生极乐」,我看了无比的欢喜。要做到安心念佛,你在净土法门没有深入的研经究典,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你能做到这四个字吗?我告诉你,你会像刚刚我说的拜见李炳南老居士这位法师一样眼高于顶,你还不知道自己浅,浅到犹如井底之蛙。你做不到这四个字「安心念佛」,四个字都做不到,你还需要研究其它的经论吗?如果连《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这三部经典你都没有研究到融会贯通,你还想再研究《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我告诉你,你拿自己的法身慧命开玩笑,为什么?一样工作你都没做好,你想要做两样工作、三样工作,你更不能做好。

  所以深信的建立非常的重要,要做到犹如金刚宝石那么样的坚固,不会被人家所破坏。太多念佛人念佛三年五载不念阿弥陀佛,有的信什么练功可以让自己身强体健之后,又可以到什么什么净土世界,乱七八糟胡搞瞎搞,盲修瞎练的一大堆,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看了什么功什么功的著作,看了以后我只有两个字的心得,「吐血」,快要把我的血吐光了。邪知邪见十有八九,错误的引导人家乱修佛法,但是没有智慧的人被错误的引导,去练什么功什么功,也以为可以了生脱死,乱七八糟。

  末法的这一些衰相非常的普遍,所以我们要正依净土三经修行。赞佛偈里面有一句话「四十八愿度众生」,四十八愿出自于哪一部经,有人念佛七年了也不知道,有人念阿弥陀佛七年了不知道有一部经叫做《无量寿经》。该抓来打四十八大板,念佛七年了竟然不知道有一部经叫《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才有说四十八愿,其它任何的经典都没有说四十八愿。你要让四十八愿度你不读《无量寿经》,请问你如何让四十八愿度。对不对?

  赞佛偈八句话我说上句你们说下句,好不好?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不错!你们能够把赞佛偈八句话都记起来,四十八愿度众生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四十八愿是能度之法,我们是所度之机,所以有机有法,四十八愿度众生,你不知道四十八愿,你如何被四十八愿度?

  在因地叫四十八愿,在果地叫做六字洪名,在因地叫做米,在果地叫做饭,饭就是由米所煮成的,果地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由四十八愿而来。难怪你会浅信,因为你四十八愿都没读过,这样你很容易被异见异学的人破坏。

  什么叫做别解、别行之人?就是虽然修学净土门,但是他的知见、看法跟善导大师所说的乘佛愿力,念佛必生报土的知见不同,这样叫做别解、别行之人。如果你会被异见异学之人、别解别行之人所动乱破坏,表示你的信心不够,你的信心不足。你的信心像玻璃会被打碎,你的信心要像金刚宝石,你的信心要像不倒翁,不倒翁就是你捶它、揍它,它摇一摇晃一晃又坐的好好的,你再捶他、揍它,它摇一摇晃一晃又坐的好好的,你会不会被人家打倒?不会。

  「唯是决定一心,投正直进」,决定一心,「决定」两个字,你下定决心,念佛不会被考倒了吗?决定了没有?决定了。如果你会改弦易辙,人家说学观音法门好,你就学观音法门;人家说学地藏法门好,你就学地藏法门;人家说学弥勒法门好,你就学弥勒法门,天天在换法门修持,你就不是深信,对阿弥陀佛就没有到决定一心。

  「投正直进」,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对阿弥陀佛的深信,确实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假如你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报土,假如你不愿意拿自己的法身慧命开玩笑,善导大师的法语真的可以让你做为修学的依据,你今生的解脱是绝对有望的。

  时间的关系,就跟大家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