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日期:2016/1/23 16: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最后告诉万章说:人交朋友,一定是意气相投,看到对方,也知道对方交的是什么朋友;看到对方交什么朋友,也可以知道对方是何等样人。一乡的善士,他的朋友也是一乡的善士;一国的善士,他的朋友也是一国的善士;天下的善士,也一定去和天下的善士交朋友,范围慢慢扩大。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胸罗万象,尤其是一个好的国君,纵然与天下的善士交朋友,还是不能满足求贤、求善、求好的欲望,于是又与古人论交,那就是读古书。

  我常劝青年多读古书,不要以为自己学问够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问经验永远不会够的。古人著书立说,累积了多年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穷毕生精力,到晚年出书,流传下来,我们如果不读古书,那才真是愚蠢,因为有便宜不会捡。读了古书,就是历史的经验,是吸取故人付出辛酸血泪的数千年经验,供自己运用,所以何必自己去碰钉子,流血流汗,茹苦含辛再领悟出同样的经验呢?或者说,只是读他的书,而又看不见他的人,可以和他交上朋友吗?当然可以呀!我们有古书就看到他的时代背景了。例如读唐诗,就知道唐代之所以成其为唐代,那种淳厚、朴素、气魄,那是伟大,的确了不起。杜甫和李白的诗是好,而在文字技巧上看来,似乎不如现代的诗;但现代的诗作就是没有唐诗的风格与气魄,尽管堆砌,也没有唐诗的那种精神与气魄。

  看古董也是如此,一个几千年前的陶器,看来似乎非常出粗拙,远不如现代的陶器那么精致美丽。但现在陶器的精美,一眼看过去,就尽在这一眼之中,不耐久看;而一个古陶器放在面前,它的粗拙中,就越看越有意思,有气势,有韵味,有一种盎然的、深远的精神。

  诗到了宋朝,如“云淡风轻近午天”,也的确是好诗,但只是那么清清淡淡的,就没有唐诗的那一种浓郁情怀。后世下来,明诗、清诗更加不同了。文学如此,文化也如此,试看历代人物,气度、政治的制度,一看就知道,一代有一代的味道。过去历代都有不同,也是循历史的痕迹,渐渐变易而来的,所以从历史渐变的轨迹中,也就可以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就是“尚论古之人”,与古人交朋友的道理。

  清代中兴名臣左宗棠,在未得志前,连吃饭也成问题,但他的书房就有一副对联,“读书万卷,神交古人”,这种胸襟,这种抱负,是年轻人应该效法的,这就是“尚友”,也是与古人交朋友的意思。中国有一部古书名《尚友录》,现在改编为《中国历代名人辞典》。

  摘录自《孟子与万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读书       古人)(五明学佛网:读书       古人)  

 明奘法师:奘师于紫泉“读书会”对北大国学班的开示 

 明奘法师:向生死根株处蓦直念去——读书杂记 

 本性法师:读书与读书的态度 

 雪漠:不读书与心灵死亡 

 叶曼居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蔡礼旭老师:不让古人是谓有志 

 蔡礼旭老师: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二十、徐恒志上师 

 宗性法师:《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讲 

 宗性法师:《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2讲 

 宗性法师:《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3讲 

 宗性法师:《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4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