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道法师:安士全书 第4集


   日期:2016/1/26 12: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诸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请放掌。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五页(就是旁边页眉写「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第五页),我们昨天学习到第五页第一段:「无后世之语,出之凶恶小人,人皆轻而忽之,譬诸投鸩毒於臭食之中,噉者自少,故其为害浅;若出之正人君子,人必尊而信之,譬若置砒霜於膏粱之内,食者必多,故其为害深。苟能侃侃凿凿,唯以救世为心,不作以顺为正之妾妇,则其阴功大矣」。

  昨天我们学习到这一段,这一段就是跟我们说明,没有来生后世如果这个话出自於凶恶的小人之口,一般人听了也不会去重视它,就好像把鸩毒(鸩鸟的羽毛有毒,听说浸在酒里,人喝了就会中毒而死),把这个毒放在臭食(食物已经发臭的、坏掉的,会去吃的人自然很少),这是比喻说,没有来生后世这样的话是一个凶恶的小人讲的,相信他的话的人会很少;这个话如果是出自於一个正人君子,特别是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身分、影响力很大的人,他讲出来必定很多人会相信他的话,就好比把砒霜(砒霜也是一种很毒的毒药,吃了也是会死人的),放在膏粱(膏粱是很营养的食物、很好的食物)里面,但是大家不知道里面有毒,吃的人必定就很多,当然受其害也就很深了。    

  「苟能侃侃凿凿」,侃侃凿凿就是理直气壮,刚直不畏怯而明确言之,就是不怕人家不接受、不相信,他还是真真实实把这个话讲出来。他的存心,「唯以救世为心」,就是为了要救世,当然有一些不相信的人他会批评,特别是现代人,我们提到有来生后世有很多人不相信,他还会批评你是迷信,没有科学根据。这一段主要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真正认识清楚了,也就不要担心别人怎么看法、怎么批评,我们就要实实在在的告诉大家有来生、有后世,因为唯有以救世为心,为的是要救世,没有为别的,这个不是骗人的话,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不作以顺为正之妾妇」,这是安士先生引用孟子的话开导我们,不要好像一个妻妾都不敢讲话,应该做一个大丈夫、正人君子,可以理直气壮的普遍来劝导世间人。

  这桩事情,现在我们看到我们净老和尚他讲经说法,就是真真实实的把这桩事情跟大家讲清楚、说明白,当然有很多人他不接受、不相信,有一些有善根的人他相信,他接受了。现在不相信、不接受的人,也不代表他永远就不会相信、不会接受,或许他现在听这个话一时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再过个几年他这个世间的阅历,他经历过的事情看多了,慢慢他就会相信。特别现在附体很多,这个事情很多人都看到的,中国、外国都有。这个也不是那个人去装的,我们都看过,那个人他装都装不来,而且那个人也不是乩童,是随便一个人他就被附体了。被附体之后,他的眼神、他的表情、他说话的声音、他身体的动作,就跟他原来不一样,就是他被附体了,被众生附在身上。所以这些事情看多了,我们就可以证实经典上讲的,在宇宙之间确实有六道轮回,我们人有过去生、有今生、有来世。我们今天接著看下面这一段:

  发明【吾辈一为书生。即有书生习气。闻三世轮回。无论不信。即信。亦不肯出诸口。今悟一十七世之说。出自帝君宝训。可明目张胆告人矣。何则。向惟不知有后世。所以屈指将来。光阴无几。今悟肉躯虽死。真性不亡。可知当身寿算。原来地久天长。是能易短命为长年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

  『吾辈』,这个「吾」就是周安士先生,他是清朝康熙那个时代的人;他是一个读书人,『书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知识分子。书生就有书生的习气,听到有三世轮回这个说法,『无论不信』,不信就不用讲了,他自己就不相信,当然他也不会去告诉别人这个事情;『即信』,纵然他相信了,他也不肯说出来,似乎说出来有失他的身分。像我们现在学一些科学知识的人,纵然他相信有三世、六道轮回,他也不肯讲,讲了怕人家笑话他迷信,所以他也不敢讲,自己是相信,但是不敢讲。

  『今悟一十七世之说』,一十七世是文昌帝君讲的,在中国文昌帝君他是管读书人的,也可以说是中国读书人的祖师爷,他是管读书人的,祖师都讲出来了,这些书生还有什么不敢讲的?这是『出自帝君宝训』,这样就可以『明目张胆告人矣』,就可以告诉别人了。『何则』,「何则」就是说什么原因?为什么可以明目张胆的告诉大家?『向惟不知有后世,所以屈指将来,光阴无几』。因为人不知道有来生来世,不知道有后世。不知道有后世,那我算一算,我们活在这个世间还有多久?年轻人好像时间还长,年纪大的人来日不多了。来日不多,也没有来生,死了什么都没有,那剩下几年?所以在《常礼举要》李炳南老居士讲,现在一般人看到一个人,我们要祝福他,说:祝你长命百岁。如果有人跟我讲,我会很开心,长命百岁,我今年六十五岁,还有三十五年,还满长的,长命百岁。这次香港的一位刘先生到台湾去,他去看郝柏村先生(郝柏村先生当过行政院长,他今年九十七岁),郝柏村到上海来的时候他接待,他去台湾找他,他请客。他就跟我讲,郝老先生已经九十七岁,给他祝寿不要说长命百岁,因为他已经九十七岁(长命百岁只剩下三年,三年就再见了),不要说长命百岁,要说长一点,起码要说祝你活到一百二十,一百二十就还有二十三年,说长命百岁只剩下三年而已,能吃的赶快吃一吃。如果这样的一个人生,大家觉得就没什么意义了,怎么那么短暂的时间,转眼就没了,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年轻时候体会不到,年纪大慢慢就感受到了。所以「光阴无几」,如果不知道有来生、有后世,真的,我们这一生纵然长命百岁,也不过一百年,一百年就没了。

  『今悟肉躯虽死,真性不亡』,现在明白了,知道这个身体死了,但是我们的真性没有消失。『可知当身寿算,原来地久天长,是能易短命为长年者』。我们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是什么?《无量寿经》讲的无量寿,因为它从来没有生,它也不会有灭,那不是无量寿是什么?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出在你不知道,你把自己的真我忘记了,不认识了,认这个身体是我。所以须陀洹果第一个要破的错误的见解就是身见,第一个就是告诉我们,身体不是我,身体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是我所有。现在我们凡夫都把身体当作是我,把自己六根根性的真我迷失掉了。学佛没有别的,到最后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教我们认识自己,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就是自性,所谓明心见性,见性就叫成佛。人人都有佛性,每一个人都有、都平等的,《华严经》佛跟我们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所以大乘教、一乘教这些教理你明了之后,那就平等了。现在就不用争什么男女平等,现在讲男女平等还不行,还要把女字放在上面,叫女男平等。本来就平等,现在为什么不平等?因为你有分别执著,原来平等的搞成不平等。你去把《华严经》五十三参读通了,五十三位菩萨有在家、有出家,有老的、有小的,有男的、有女的,统统是佛,各行各业都有,都是佛,只是他现在现的身分不一样。这个身,我们前面学习过,可以变来变去的,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身分可以变来变去,但是自己的自性从来不变,从来没有消失的,读《楞严》你就明白了。佛跟我们讲自性他不是随便讲,他有理论根据、有事实根据的。「易短命为长年者」,你只要不执著这个身体,你的寿命是无量寿,你只是换一个身体、换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你知道了,你不会去执著这个身体。所以须陀洹破见惑第一个要破身见。『此是一十七世之说也』,「一十七世」是一个阶段,有十七世,但是这个十七世我们要举一反三,以此类推,你一展开就是无量劫。

  发明【向惟不知有前生。故见天帝天仙。帝王卿相。不觉自顾渺小。今知六道轮回。互为高下。则夫豪贵之途。宿生何者不历。是能等贫贱於富贵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

  如果我们不知道有前生、有来世,『故见天帝天仙、帝王卿相,不觉自顾渺小』,天帝、天仙我们没有看到,人间这些帝王,譬如说跟主席比我们太渺小了,人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今知六道轮回,互为高下』,这些「天帝天仙、帝王卿相」过去生我们都做过,这一生我们是贫贱,过去生我们也曾经富贵过,那也就平等了。过去生修积,这一生果报现前,他就投胎到富贵之家;过去生福报享尽了,没有继续修,再转世就是贫贱之家,很公平的。如果你要保持生生世世都是富贵之家,你生生世世都要修,但是不容易。现在我们在佛门看,真正布施修福的不是富贵之家,都是小康之家,不是大企业,小康之家布施的比大企业家多,大企业家拿不出来。来生果报就怎么样?这些小康之家变成大富贵人,那些大企业家他这一生福报享尽了,他没有继续修,他来生就变成贫贱。所以『此一十七世之说也』,互为高下。我们接著看下面:

  发明【向惟昧於宿因。故每逢失意。不免怨尤。今悟荣枯得失。皆宿业所招。则虽横逆相加。亦可安然忍受。是能消忿怒为和平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

  『向惟昧於宿因』,「昧」就是宿世我们造的因我们忘记了,不知道我们过去世造什么样的因,这一生每一次如果遭逢,『逢』就是遇到,遇到失意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常常讲「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免怨天尤人。这个也是很平常,一定会有这种情况,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这一生怎么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这个怨天尤人的心自然就生起来,因为他不知道,不知道自己过去造了什么因。『今悟荣枯得失』,现在明白了,我们这一生遇到好或者不好,都是宿世的业力所招感的。这样的话,虽然遇到一些『横逆相加』,「横逆」就是无礼的、找我们麻烦的,现在为什么他来找我们麻烦?过去世我们找过他的麻烦,现在因缘际会,被他遇到,他就报复。所以一报还一报。『亦可安然忍受』,明白之后我们就可以安心很自然忍受这些逆境,知道这是自己过去造的业因,这一生因缘成熟、遇到了,果报现前,这是消业障。『是能消忿怒为和平者』,把这个愤怒的心转为和平,就不会再怨天尤人。『此一十七世之说也』,这个十七世是说知道过去生、今生的这些因缘果报。下面讲:

  发明【向惟不达祸福。所以无恶不为。今知行善始足庇身。损人适以害己。则暗室屋漏之中。自存战兢惕厉之想。是能化贪残为良善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

  『向惟』就是向来,『不达』就是不明了,这个祸福怎么来的,不知道修善得福,造恶得祸。『所以无恶不为』,「无恶不为」就是他不知道要去断恶修善,都是在造恶业,而且这个恶业还造了很多。『今知行善始足庇身』,现在知道了,能做善事才是真正的帮助自己,「庇」就是庇佑自己这一生;『损人适以害己』,你损害别人,反过来是害自己。这样的话,『则暗室屋漏之中,自存战兢惕厉之想』,就不敢为非作歹做坏事,『是能化贪残为良善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

  发明【向惟不信因果。故见善人得祸。恶人得福。便谓天道难凭。今能参观前世后世。则知福善祸YIN。本是毫发无爽。是能转愚痴为智慧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

  『向惟不信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这桩事情,所以看到善人做好事,善人做好事怎么反而得到灾祸,看到另外一个人他是恶人,都不是在干好事,他得到福报,他看到这种情况,他就认为『天道难凭』,天道、因果报应也很难相信。『今能参观前世后世』,现在知道人不是只有这一生,有前世,有后世。我们就知道,『福善祸YIN,本是毫发无爽』。这一生造善业还得到恶报,那不是因为这一生造善业没有得到好报,是这一生做善业的果还没有成熟;过去生我们也曾经造过恶业,过去生造的恶业它比较早、比较前面,这一生它已经成熟了,成熟了就要先报。这一生造的善业还没有成熟,这一生如果积极的造善业,我们这一生也会感受到花报,像了凡先生、俞净意公,修个三年、五年,他的善报就现前了。修个三、五年,认真的修,他的善报就现前。如果他不是很积极,这个果报可能要等到来生来世,或者后生后世,那个叫生报。总是它需要时间,好像我们种一个种子下去,它要结果必须要时间,不是种下去马上就长出果实来。

  现在知道有前世、后世,恶人他这一生造恶业,反而他得福报,不是他这一生造恶业没有果报,现在看到他得福报,这个福报是他过去生修的。没有一个人完全都是造恶业的,也没有一个人完全是造善业的,六道凡夫总是有善有恶,只是善比较多还是恶比较多,比例上多少不同而已。所以恶人他也曾经做过好事,恶人得福是他过去生曾经做过好事,这一生果报成熟了,他就先享福,事实真相是这样。如果我们知道有前世后世、三世因果,「则知福善祸YIN,本是毫发无爽」,就知道因果报应真的丝毫不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明白之后,『是能转愚痴为智慧者』,我们就有智慧了。特别印祖举出《感应篇》跟《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这三本书是可以互参,《了凡四训》讲得更详细,「积善之方」、「改过之法」,这两篇是正宗分,这个讲得很详细,这三本书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我们对因果报应这桩事情就更清楚、更明了了。这一段后面二句,我们把它念完:

  发明【识得此言真意味。何劳读尽五车书。】

  一十七世这个说法,如果你认识这句话它真正的意味,这里不讲意思,讲『意味』,这个「味」是什么?我们佛法讲法味,你尝到法味,你就会法喜充满。这个是你对这一句有悟处,在这一句你觉悟、明白了,你就得到真意味。『何劳读尽五车书』,就不需要读五车书了,读那么多,单这一句就够了。

  下面周安士先生再举出二十二则的往事,就是文昌帝君示现的一些事迹,一共有二十二则,这个二十二则的资料都出自於《文昌化书》这本书。所以:

  【下附徵事】

  『徵』是徵信,『事』就是事实,有二十二则,等於是介绍文昌帝君的资料。这个也是很有需要的,所以周安士先生给它附了二十二则这么多。现在中国大陆的庙还有文昌祠,文昌帝君,在台湾就更多了。但是现在真的,就是像老和尚讲的,现在儒释道三教都没有人在讲了,没有人在说明介绍。如果有人讲,它就是教育,就是因果教育。没有说明这些道理,的确也是迷信,因为大家不明了,就叫迷。我们学习之后,你再去拜文昌帝君,你看到那个文昌帝君,你就会想到这里面的内容。如果没有学习过的人,他去拜他也不知道文昌帝君是什么。

  特别现在大陆很多观光旅游的寺庙,这个导游也是培训的,但导游培训都不正规,有时候我们台湾组团来旅游,导游就介绍天王殿,讲一讲,看到我是出家人,他就不好意思,我也不去给人家漏气,因为人家是做这个行业的,就让他讲,反正我们同修大家各个都知道。我常常跟一些导游讲,我说你们要看看净老和尚的《认识佛教》,你去看看再介绍,才不会给人家看笑话,不然人家比你内行,那些游客比你内行,你讲那些好像牛头不对马嘴,人家看笑话。培训应该要有个正规的培训,正规培训一定要有正确的资料给他,不能拿民间那些不正确的资料,那讲得就很离谱。好,我们现在看下面第一则:

  【天赐兴儒】

  【帝君曰。予方游人间。至会稽山阴。】

  『会稽山阴』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

  【见一隐者。】

  就是一个隐士。

  【即圣父。】

  『圣父』就是文昌帝君的父亲。

  【年五十许。】

  五十几岁。

  【焚香叩天祈嗣。时仲春丙夜。天文焕烂。张宿昭然在上。而隐者适姓张。予於是生焉。然予乡剪发文身。习为夷俗。予既成童。心甚不乐。乃寻冠履。自习礼文(儒服儒冠。自此而始)。内外莫不以予为异。及其久也。从予者什有七八。】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是天赐兴儒,兴儒教,天赐的。帝君他自己讲,『予方游人间』,他还没有来人间投胎,他是在人间旅游,他还没有到人间来,他是神。神旅游比我们方便多了,我们还要坐飞机、坐船,因为我们有这个身体的执爱。我们前面学习过十生,十种生命它不一样的,这个不是迷信,佛经讲得很科学。所以我们净老和尚讲,再过几年科学家会发现,原来佛经是最高等的科技。我们读《无量寿经》就知道,极乐世界的科技是最尖端的。帝君是神,他来游历人间,游历到哪里?游历到浙江绍兴,「会稽山阴」这是古时候的地名,现在改成浙江,就是绍兴这一带。看到一个「隐者」,隐者就是一个隐士,隐士就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但是他不出来做官,他隐居起来,隐居。他看到了,他游历到会稽山阴这里,看到一个隐者,年纪五十几岁,他『焚香叩天祈嗣』,对天来拜来祈祷,祈祷什么?希望他有儿子。我们从这个地方知道,这位隐者他五十几岁还没有儿子,希望有个儿子来传宗接代。在我们中国人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后代这是最不孝的,到我们这一代就没有了。所以求子嗣也是中国人过去很普遍的,没有儿子想求个儿子。想求个儿子怎么办?求神明帮忙。我们现在看到这个认为迷信,怎么不去找医生?你去找医生是一个缘,还是要神明帮忙,不然你找医生还是不行。所以也要人、也要神,两方面都需要。

  文昌帝君他看到了,那个时间,『时仲春』,「仲春」就是春天。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一个季节有三个月,第一个月叫孟春,第二个月叫仲春,第三个月叫季春,夏秋冬都是一样的,第一个月是孟夏,第二个月是仲夏,第三个月是季夏,四季。『丙夜』就是三更半夜,三更半夜就是深夜(过去古时候有庚夫,敲锣报庚的,几庚几庚,现在没有了),他在深夜祈祷,被文昌帝君看到了。『天文焕烂,张宿昭然在上』,看到这个隐者,他是神明有神通,他知道这个隐者也姓张,文昌帝君姓张,这个隐者也姓张。我们同修可能有很多人姓张的,你姓张跟文昌帝君就有关系。他念头一动就投胎去了,就到这个隐者的家里去投生,『予於是生焉』,他就出生了,就变成一个小娃娃。

  『然予乡翦发文身,习为夷俗』,「夷俗」就是当时他们住的那个地方,用现在话讲比较没有文化,穿著这些方面。夷就是以前讲的番邦、外国、蛮夷,蛮夷之邦,没有文化的地方,在佛法讲叫边地,夷俗就是他们的穿著没有文化水平。『予既成童』,「成童」就是长成童子。『心甚不乐』,他心里就很不快乐,这个地方都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穿著都是夷俗的那种穿著,他就不快乐。『乃寻冠履,自习礼文』,他就自己去找,「冠」就是帽子,「履」就是鞋子,自己学习礼节、文章。『儒服儒冠』,儒家的服装,「冠」就是帽子,从这个时候就开始有这种穿著,代表儒士,读书人。现在可以说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习为夷俗,这个如果文昌帝君看了就不快乐,为什么?我们现在都穿牛仔裤。牛仔裤是什么?大家有没有去过美国西部,以前的牛仔,牛仔是什么?牛仔就是骑马,然后跟印地安人打仗的,戴一个帽子,看谁的枪法比较快,这个电视剧我常常看,这个牛仔就穿牛仔裤。现在我们中国人都跟著穿牛仔裤,但是又不会骑马,枪法又不会打,不但穿牛仔裤,裤管还故意把它弄两个洞,露出来,我还有看过屁股的地方也剪两个洞,好像两个眼睛一样,要是文昌帝君看了就很不快乐。我们现在中国人真的是很悲哀,自己的文化比它好,你的穿著比他好,是他们要向我们学习,你现在反而向他们学习,自己的都不要了。

  这一点我们真的不如日本人,但是日本人也投降西洋人。以前是怎么样才穿外国的衣服?你被征服了,你投降他,你才穿他的衣服,是这样的。现在不是西洋人要我们穿他的衣服,是我们自己愿意穿他的衣服,自己的不要了,是这样的。现在你身上穿的衣服不是中国人的衣服,我这个才是,所以我是具有代表中国特色的。现在只有出家人,现在出家人穿这个衣服是明朝的,还不是满清的,明朝的。满清入关,洪承畴跟满清谈条件,五不降:男降女不降,长降幼不降,生降死不降,俗降僧不降(出家人不投降,世俗的人投降;男的投降,女的不投降;长大成年投降,童子还是穿明朝的衣服,不投降;生的时候投降,死了还是要换明朝的衣服,汉族的衣服)。所以我们现在出家人穿的这些服装,就是从明朝、到清朝、到民国,到现在还是延续这个。我们现在中国人为什么,人家洋人也没有规定我们要穿他的衣服,我们自己的不要,要穿他的。现在中国人就觉得,我们没有穿他的衣服会被他们笑。其实我看老和尚,他就是穿我们中国人的衣服,到世界跟各国的领导见面,大家都很欢迎。有一年我到美国圣安东尼去旅游,我穿出家人的衣服,还有罗汉鞋(夏天穿的罗汉鞋),一个美国小姐问我,这个衣服哪里买的?鞋子哪里买的?她也想买一套。所以我们穿明朝的衣服,走遍全世界。现在只有出家人没有投降,所有的人都投降了,我们出家人没有投降,从明朝到现在都没投降。所以现在恢复传统文化,我就劝大家,传统文化要从服装开始,你自己可以设计自己的服装。日本学生的结业典礼,他都穿传统的服装,女生都穿传统的和服,这一点我们还不如日本。但是日本有一些也都西化了,但是他自己的东西还有保留,我们中国是完全没有了。现在大家穿的是中国的服装吗?不是,是西洋的。所以大家投降西洋了,只有我们出家人没有投降。

  所以文昌帝君他也是给我们做一个示现,夷蛮他没有文化,应该没有文化的要跟我们有文化的学习,反而我们去学习那个没文化的。我们那天在常州,法师带我们去看一个春秋时代的那些表演、服装。以前日本的文化都是从吴国、越国传过去的,所以他们女子穿的吴服,它店的招牌就是写吴服。这一点我们要向日本学习,因为中国人不要自己的东西。现在我们也很高兴,看到每次学习传统文化,大家都有穿设计的唐装,那个是中国的衣服。所以现在大家要学习传统文化,不是只有上课,你生活上各方面都要恢复传统文化,我劝大家要注意这一点,在衣食住行方面。我现在劝大家,可能大家也不敢穿,穿了怕被人家笑,落伍了,不合时代,人家都穿牛仔裤,又要剪两个洞,甚至屁股露出来,你都跟不上时代。有一年我们到西雅图净宗学会,赵会长他的小儿子穿的裤子就是屁股露一半,庄严师就跟他太太讲,你怎么让你儿子裤子都没穿好,屁股露一半出来?赵会长的夫人说,庄严师你好土,人家都流行屁股露一半的。你说屁股露一半好看吗?雅不雅观?文昌帝君看了就不快乐,我看了都不太快乐。

  文昌帝君他就自己去穿儒服儒冠,『内外莫不以予为异』,大家都觉得你很奇怪,你怎么穿得跟我们不一样?『及其久也』,「及其久也」就是说过了很长的时间。『从予者什有七八』,跟著他穿这个衣服的人,十个人就有七个、八个,一段时间他就造成影响。所以我们现在要恢复传统文化,我建议大家要穿唐装,而且设计出来会很有气质,很有那种文化气息的,你不要怕被洋人笑,像我去美国,那个小姐都问我,她要买一套。所以他自己找这些礼服来穿,影响很多人。我们接著看下面:

  【一日有耆旧谒予父。口诵唐虞大训数篇(即成王顾命所陈者)。曰。中国有使人传此。予好之。就彼习焉。随口记授无遗。於是愿学者。从而习之。皆以予为师焉。】

  『一日』就是有一天,『有耆旧』,「耆旧」就是年高德高的人,有道德学问的人,年纪也高、道德也高来拜见文昌帝君的父亲。『口诵唐虞大训数篇』,「唐」就是尧,「虞」就是舜,「大训数篇」就是『成王顾命所陈者』,「顾命」就是天子遗诏,武王死了,成王还小,所以他的遗诏,我们现在讲遗嘱,遗诏交给周公,要辅助成王。所以天子的遗诏叫做顾命,顾命里面的内容就是唐尧、虞舜这些大训有数篇。他说,『中国有使人传此』,就是中国有这个使命的人,会传这几篇。『予好之,就彼习焉』,文昌帝君就很喜欢,就跟他学习。学习之后,『随口记授无遗』,他的记性很好,传授都没有遗漏,完全能记得住,於是愿意跟他学的人就很多。『从而习之,皆以予为师焉』,很多人就拜文昌帝君为师。

  大家看到这一段,也是跟我们讲文昌帝君第一则的一个公案。下面是周安士先生他再做一个补充说明,按就是按照上面这一段,《文昌化书》这段记载,他有一个补充说明:

  按【孔子之生也。以圣母祷之於尼山。】

  『尼山』就是在山东曲阜东南边,孔子的母亲要生孔子之前到尼山去祈祷,去祷告。

  按【帝君之生也。以圣父祈之於苍昊。诞生皆不凡矣。】

  这样去祈祷,生的孩子不平凡。

  按【然孔子振木铎於周之衰。而显示微言於万世。帝君扬文教於周之盛。而阴操黜陟於千秋。岂非为道不同。同归於治者哉。】

  『孔子振木铎』,古时候警示人的一个大铃铛,就像现在寺院里面,大家如果去大的寺院看,有一个木头做的,有一个捶子可以敲的,就类似那样。「木铎」就是一种警示,比喻宣扬学说,我们现在讲的说法,讲经说法,教学。孔子振木铎,他在教学的那时候是周朝衰微的时候,春秋战国大家都不听周天子的,在这个时候『显示微言於万世』,「微言」就是他讲的话很多国君也听不进去,所以把这些好的教学资料流传於万世。在当时孔子是没有一个国君要重用他,所以他周游列国,后来就回到家乡。回到家乡就教学,六十八岁回到鲁国家乡,教学五年,七十三岁就过世了。过世以后,他对后世造成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这个影响也是得力於汉朝采用儒家孔孟的学说来做为国家教育的主流,所以这个影响力就大,罢黜百家。这是孔子。『帝君扬文教於周之盛』,帝君是在周朝兴盛的时候,『而阴操黜陟(「黜」就是革职,黜免的意思,「陟」就是晋用、升迁)於千秋』,他是在周盛的时候。『岂非为道不同,同归於治者哉』,孔子跟文昌帝君两个人的方式是不一样,但是共同的目标是一样,「同归於治」,就是世间的人民得到教化,世间归於大治,能够达到国泰民安。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则:

  【补衮和衷】

  【帝君曰。予在周成王时。姓张。名善勋。成王置予於言路。时虽盛明。而忧君忧国。未尝少懈。方王少时。听政於周公。后常怀不平。予恐左右得乘间也。每以君臣始终祸福几微为戒。而谏草屡焚。人无见者。故公之东征。虽四国流言。召公不悦。而卒能保全者。予亦少有力焉。】

  这是帝君他有一世生在周成王的时候,他也是『姓张,名善勋。成王置予於言路。时虽盛明,而忧君忧国,未尝少懈』。他都会有一些建议,我们现在的话讲,他向朝廷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那个时候虽然是周朝兴盛的时期,但是对於「忧君忧国,未尝少懈」,不因为盛明的时代他就不重视君国,就疏忽了,他还是很忧心,都会常常考虑到很多方面的事情,为了君王、国家,所以他从来没有懈怠过。『方王少时』,成王年纪还小,所以听政於周公。『后常怀不平』,因为武王过世,知道成王年纪小,要让他主持国家大政恐怕也没办法,所以请周公来主导、来协助他。但是怎么样?「后常怀不平」,心里总是有一些不平,好像皇帝该我做的,我没有权力去管这些事情,变成周公在管,要听他的,心里就不平。这个事情文昌帝君看出来了,文昌帝君忧君忧国,他常常在注意这些事情,从来不敢懈怠,他就恐怕成王如果心稍稍有一点不平,恐怕他旁边的人,『左右得乘间也』,会趁这个机会来离间他跟周公的关系。『每以君臣始终祸福几微为戒』,所以常常以「君臣始终祸福」,祸福发生都是从「几微」,就是从很小的地方发展出来的,刚刚发现你没有去处理,发展到最后就变得很大了。祸跟福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几微,很小的地方发展出来的。所以就劝成王,向朝廷来建言,要注意这个小地方,是祸是福,福就要落实,祸要避免。『而谏草屡焚』,就是劝谏的一些草案常常烧掉了,『人无见者』,烧掉人家都见不到了。

  『故公之东征』,周公东征,『虽四国流言,召公不悦,而卒能保全者,予亦少有力焉』。「流言」就是无中生有的谣言,因为武王过世、驾崩了,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来主政,周公来主政当中有两个人不满,一个是管叔,一个是蔡叔,这两个人不满。不满就怎么样?到处散布流言,制造谣言,说周公将不利於成王,这个意思就是说将来成王他就没有当皇帝的机会,一定是被周公代替了。所以这两个人不满,又制造谣言,就联合武庚叛周,就是叛变,东方的徐、奄、淮夷等,东方这边有些人跟他响应,均起响应,要造反,在这个情况之下,情势很危急,周公他也不管人家怎么说,他就毅然东征,经过三年的苦战,乱世才告平息,杀武庚,诛管叔,放蔡叔,平服奄等五十余国。当时能够保全下来,文昌帝君讲,他也有少少的力量,他也有奉献一些力量在里面,所以周朝能够保存下来。后来成王长大,周公就把位置还给成王,之前那些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所以当时如果造反成功了,周朝也就没有了。我们再看下面:

  按【张氏本黄帝后裔。帝君降生。在周武王乙巳岁。其后示现。每多姓张。世传二月初三日为圣诞者。止据帝君生於晋武帝太康八年之一世也。若论帝君多生以来。则自元旦以至除夕。何日而非圣诞耶。】

  这一段是周安士先生他补充说明。『张氏本黄帝后裔』,大部分汉族都是皇帝的后裔、后代,不管姓什么都是黄帝的后代。『帝君降生』,他是『在周武王乙巳岁』,这一年出生的。『其后示现,每多姓张』,都是姓张。在世间传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的圣诞日。这个二月初三日是怎么订的?『止据帝君生於晋武帝太康八年之一世也』,是根据这一世来订的。「太康八年」是西元二八七年,今年是二O一五年,二O一五年快过去了,后天就是二O一六年,西元二八七年,是在晋朝。你看从周朝,每一生转世,转世到周朝,有一千多年。到晋朝晋武帝太康八年这一世,二月初三订为文昌帝君的圣诞日。

  我们佛门佛菩萨也都有圣诞日,释迦牟尼佛我们比较清楚,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有父母、有出生地、出生的日期,大家知道是四月八日。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圣诞,这些资料是怎么订?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不在我们娑婆世界,阿弥陀佛的圣诞(我们那天在常州做三时系念,刚好是阿弥陀佛的圣诞)十月十七日,这是怎么订的?听说这是根据我们中国一些记载,说阿弥陀佛化身来,化身成一个祖师大德,根据那个祖师大德的生日来订他的圣诞,譬如传说有几位都是阿弥陀佛化身的,善导大师是一个,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也是阿弥陀佛化身的。所以弥陀化身在我们娑婆世界非常多,特别是在中国地区,也很多。

  这里周安士给我们补充这一段,主要是说明,文昌帝君讲十七世,但是每一个人实在讲不是只有十七世,是无量无边世,无量无边世在无量劫的当中,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哪一天没有出生过?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从元旦到除夕,哪一天不是帝君的圣诞?意思就是说每一天都是文昌帝君的圣诞。我们套用这句话来讲,每一天也都是佛菩萨的圣诞。再回到我们自己,我们常常过生日,哪一天不是我们的生日?因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无量劫生生世世,哪一天我们都出生过,哪一天不是我们的生日?这个意思就是这样。但是现在大家订一个日期就比较好记,就是二月初三,佛陀圣诞是四月初八,阿弥陀佛圣诞是十月十七。我们中国人应该,文昌帝君圣诞是二月初三,叫圣诞节快乐,但是现在中国的圣诞都没有了,中国人都没有在纪念中国人的圣诞,现在中国人的圣诞在纪念什么?耶稣,还要唱歌纪念耶稣。我们现在走到大街小巷,包括台湾、日本,都在纪念圣诞节。

  有一年我在山东金山寺,他们也过圣诞节,后来我说,你们有没有过佛诞节?没有。我说耶稣看到会很奇怪,耶稣看到,你们佛教寺院怎么没有过佛诞节,过我的圣诞节?耶稣会提出质疑。后来我去山东去了两年,给它办了两次四月八日的佛诞节,我说以后年年都要办佛诞节。这个不是外国人要求我们这么做,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心甘情愿这么做,自己不要自己的东西,认为自己的祖宗都是不好的,外国都是好的,外国的月亮总比中国的圆,中国就是差那么一点,就是丧失民族自信心,丧失民族自尊心,这是对不起祖宗。好,我们时间到了。下面「敦睦亲族」,我们下午一点半再继续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道法师       安士全书)(五明学佛网:悟道法师       安士全书)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二(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一(周安士) 

 曾琦云居士:论《安士全书》的思想内涵 

 其它法师:随谈因果(悟道法师) 

 悟道法师:身心世界什么东西是真的? 

 悟道法师:还没有来的事情,不要去想 

 悟道法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到最后果报它就自然现前 

 悟道法师:念佛能让你不老不病,但要懂怎么念法 

 悟道法师:意根摄住,身口二业亦摄在一处 

 悟道法师:即使是伤风感冒也障碍你念佛 

 悟道法师:业障重的,见不到佛明显的加持 

 悟道法师: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没有做,伏住也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