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平和是最好的修养身心之道


   日期:2016/1/27 19: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这浮躁的社会里,

  人难免会常感烦躁不安,

  要想静心归来,烦恼远去,

  我们又该抱着怎样的心态呢?

  北宋易学家卲雍曾说:“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卲雍大师的平和之气,这对今人来说,无疑是一副安心良药。

  平,意为“解恕和好”;和,意为“不刚不柔”。而平和,则是性情温和不偏激,安静、恭顺、谦逊。

  平和,是一种风度

  平和之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也不会以身份来标榜自己,或鄙视他人。他们不在乎名利得失,即使无为无功,也不因此堕落自卑。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便是一个平和之人。他一生纵情山水、且歌且行,与当时通过科举求功名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但如此风度翩翩一生,也是极其快意潇洒呀!

  欲得此风度,仅需常有平和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自然诚挚之心来对待对一切世事,快乐自然随风而来。

  平和,是一种哲学

  这一哲学并非只有圣人才能领悟,无论王侯将相,还是麻布粗衣,都是能将其顿悟于心的。因为它只需人的心里能存下这样一种境界:即要洞悉怒火中烧的可怕、暴跳如雷的可怜、趋炎附势的可悲、小人得志的可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洞悉这一切之后,平和则能给予人一种安全感,因为它能将人的情感之河以堤坝豁开,与周边一切保持同一个高度,谁也不会淹没谁。

  平和的哲义就在于此,它保护了平和之人能够以最自然舒适的姿态在这社会上立足,自由而无束缚。

  平和,是一种品格

  心态好的人,通常都是平和的,因为平和是一种品格,它能使初见者欣赏,久识者信任。友谊一点点增多,怨尤一点点减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刘禹锡在《陋室铭》的一句似是自嘲但实为乐观豁达的话,虽说屋子简陋不堪,但他的德馨满室,这就不失为一种富有了。拥有如此平和之心,故能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平和,是一种心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曾说:“如来,如来,本来如是”。心中若是印有松风水月,那么花香与鸟鸣就会很自然地涌入心间,这里所崇尚的便是一种平和的心境。众所皆知,铁矿能炼出铁因为它本质是铁,金矿炼出金,是因为它本质是金,我们硬要从铁矿炼出成金,岂非妄想?这与鹅卵石中孵不出小鸡的道理是相同。

  对于子女的生养教育亦是如此:提供正常的长身体和学习条件以外,让他们懂得人生大道理就够了,不必过多操心。俗话说:“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若把世事烦恼招进心里,那么自然就铸成了困扰自身的枷锁,毫无自在可言。平和的心境就是能放得下自己,也容得下他人,一切不必强求。长此久往,清风自然徐来,烦恼自然远去。

  跟叱咤风云相比,平和是什么也没做。人生的奥妙正在于此:跋山涉水尚可做到,无为反而艰难。而这种“无为”恰恰又是大作为。

  只需谨记:静守心房,顺乎自然,无欲无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场”,场静,周围乱也变静;场乱,周围静也乱。所以佛家讲“境随心转”,“心净则一切净。”这就是平和的修养身心之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