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道法师:安士全书 第7集


   日期:2016/2/1 19: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新年下午好,阿弥陀佛。我们接著再来学习《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请翻开书本第十五页。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到「降嗣赤帝」,就降生做赤帝的子嗣,赤帝就是汉高祖刘邦,做他的儿子。他的母亲就是戚夫人,戚夫人又叫戚姬,非常得到高祖的宠爱。

  我们把戚姬(我在电脑上查到)的一个公案,跟大家念一念。可能大家有看过连续剧,「汉高祖」这个连续剧,大家有看过吗?这里这个资料是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它的标题是《国色天香.吕后凶残戚姬遭难》。高祖十二年,就是汉高祖他做皇帝做了十二年,高祖就是刘邦,他驾崩了。过世之后,刘盈登基,他的儿子,就是吕后生的儿子,叫刘盈(盈利的盈),他登基了,称为汉惠帝。由於刘盈生性仁慈柔弱,她这个儿子性情很仁慈,但是很柔弱,所以国家大权实际操纵在吕后她的手上。她的儿子登基做皇帝了,吕后就把戚夫人抓起来,因为权力在她手上,把她的头发都剃光,让她穿上赤土染成红色的囚衣,戴上冰冷的枷锁(铁的枷锁),关在永春巷特别监狱里面。戚夫人每天都要舂米,而且数量已经规定好了,舂不完就要进行严惩。所以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歌,「子为王,母为虏」,虏就俘虏的虏,「终日舂薄暮」,每天都从早舂到晚上,「常与死为伍」,就是常常跟死亡都很接近,「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其实相去就这么远,有谁可以告诉你?就是告诉她儿子。戚姬这段唱词就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也给自己的儿子带来不幸。

  吕后听到后,破口大骂说,你还想指望你儿子来救你,简直是作梦。她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来个斩草除根,於是吕后下令召赵王进京(就是戚姬她生的儿子,这个赵王就是文昌帝君来投胎的)。进京,周昌知道吕后不怀好意,先后三次以赵王有病相推辞,不让赵王进到京城,他知道进去就一定被杀害。吕后知道是周昌在作梗,就下令让周昌入朝,随后吕后再次下令赵王即刻进京。刘盈,吕后的儿子刘盈,就是汉惠帝,他的性格很敦厚,他也顾念骨肉之情,他知道母亲在后面有阴谋要害他,就想加以保护。他亲自到长安郊外迎接弟弟刘如意,然后把刘如意带到自己的宫中,他跟刘如意在一起吃饭,睡也在同一个床,一分钟也不离开,吕太后几次想要杀害刘如意都没有成功,没有机会下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一天,刘盈一早爬起来去打猎,刘如意还在睡,怎么叫也叫不醒,刘盈以为这个时候应该没有什么危险,就一个人出去了,结果当刘盈打猎回来,他幼小的弟弟已经七窍流血死在床上。

  吕太后毒杀了刘如意以后,接著她就下命令,砍断戚夫人的双手双脚,一个人,把她的两只手砍断、两只脚砍断,然后再把她的眼睛挖出来,用烟把她薰耳朵,让她薰聋,又强迫她喝下哑巴的药,然后扔在厕所里,就命名为人彘,就像猪一样。所以她光著头,两眼已经鲜血都一直流出来,耳朵听不见,只能张大口,无手无脚,不能站,不能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她只能在心里痴想,盼望她的儿子来救她,也只能回忆昔日跟刘邦恩爱的往事,在黑洞中流下的不是滴滴的泪,而是滴滴的血。人间最残酷的刑罚,落到一个女人身上,而且下令行刑的却是另一个女人。

  吕太后处置了戚夫人后,叫刘盈前去参观她的杰作,她叫她儿子去看。她的儿子看了毛骨悚然,问宦官:蠕蠕在动,那是什么东西?宦官(就是太监)跟他讲:那个就是戚夫人。刘盈一听,惊倒在地,放声大哭说:这不是人做出来的事,我也是你的儿子,我没有脸再掌管天下。所以刘盈在位七年也就死了。三天后戚夫人就死了,她当年刘邦在世的时候,千娇百媚,如花似玉的美人,到最后是这样的下场。过度伤心惊吓,刘盈一病不起,之后刘盈果然不理朝政。所以惠帝七年(公元前一百八十八年),刘盈驾崩。八年后,吕太后全族男女被屠杀殆尽。因果报应,冤冤相报。这一段历史公案。所以这里帝君讲:

  【卒为吕氏所杀。予母之死。尤被酷毒。】

  说他的母亲(就是戚夫人)死的时候,更残酷。

  【予深怨之。每思为率然之相。】

  帝君毕竟还是六道中凡夫,看到他母亲这样被害死,我们可以想像,他的怨恨有多深!所以他每次想到这个事情就想变一条大蛇,把姓吕的统统吞尽。

  【尽吞诸吕而后已也(后果化蛇。可见一切唯心造矣)。】

  后来果然他变蛇了。『率然』,大蛇,我们上午有讲过,很厉害的一种蛇。这是帝君在汉朝这一世,投胎到刘邦的家里。下面是按:

  按【予初读佛书。见怨亲平等。及怨从亲起之说。心窃讶之。迨静观事理循环。乃知此种议论。非出世圣人不能道也。】

  周安士居士说,按照这段历史公案,我们中国《二十五史》,到清朝是二十四史,到现在民国是二十五史,加上一个《清史》。其实《史记》都是官方记载的,就是政府官方记载的,每一个朝代都有史官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情。周安士先生给我们讲,『予初读佛书,见怨亲平等,及怨从亲起之说,心窃讶之』。周安士居士说,我刚刚开始读到佛经,经典里面有讲到怨亲平等,以及怨是从亲生起的这种说法,「心窃讶之」,他心里暗暗的非常惊讶。怨怎么会从亲生起?亲是亲爱的人,亲爱的人为什么会生起怨?他有这样一个疑惑,惊讶。『迨静观事理循环』,「迨」就是等到,等到他以后再很冷静的去观察这个世间一切事理,事理就是发生这个事有它的道理在,所以叫事理,事理循环。『乃知此种议论,非出世圣人不能道也』,才知道,这种议论,不是出世间的圣人,他讲不出来的。一般世间人他不能理解这个道理,他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所以非出世圣人他不能道。「出世圣人」,阿罗汉以上的,他跳出三界六道,再回头看六道里面的事情,那些事实真相,他看得清清楚楚,是怎么一回事。

  「怨从亲起」,我们读了这个,我想我们也会有所感触。你再冷静想一想,我们在这一生遇到的这些人事物,刚开始两个人很好,到最后变冤家对头,大家应该有看过,刚开始很好,我们可以从这些人事物当中去学习到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这个我这一生也看了不少,都是现前这个世间发生的人事物,一开始好得不得了,到最后变成冤家对头。我们再冷静看看现前这个社会上,这个事情你不难发现,你发现之后,你就会肯定佛在经上讲的句句真言,都是真话。下面,他是就戚夫人这个公案来讲:

  按【就戚夫人言。】

  就戚夫人这方面来讲。

  按【未有不以吕后为仇。高祖为恩者。】

  就戚夫人来讲,吕后把她害得那么惨,当然她一定是仇恨吕后,因为吕后害她,把她害这么惨。高祖对她非常好,甚至我们看前面,「晚年欲以予为太子」,要把她的儿子赵王立为太子。就是把吕后生的刘盈把他换过来,换他爱妃的儿子来做太子,太子将来就继承他的皇位。吕后为什么那么恨戚姬,到底她什么地方得罪她?

  按【然吕后之恨戚姬。皆由高祖之宠眷。】

  高祖对戚姬特别宠爱,『眷』就是照顾她。对她特别好,而且又想把她的儿子立为太子,把她生的儿子换过来。吕后知道这个事情,心里痛恨戚姬就非常非常深了。为什么非常深?因为她跟汉高祖刘邦也是从没有到有,跟项羽打仗,灭秦朝,她是他的太太,她还曾经被项羽软禁起来,被关了四年,这样冒生死之险建立汉朝帝国,现在刘邦当皇帝了,要把她摆一边,去宠爱戚姬。我们想一想,她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去想一想,我们也知道,人之常情,只不过她后来使用手段太过分。过分,实在讲,她对别人那么不好,她自己还是有果报,也不好,也害她全族的人都被杀了,实在讲也不值得。这段的分析就是给我们讲,『然吕后之恨戚姬,皆由高祖之宠眷』,就是因为高祖对她太宠爱了,所以她恨之入骨。

  按【迨宠眷渐深。】

  『迨』就是等到,他对她的恩宠眷恋渐渐加深了。

  按【至於欲易太子。而吕后之隐恨。】

  以至於要换太子,要把她的儿子换掉,由戚姬生的刘如意(赵王)来当太子,皇帝的位置要换给他。吕后知道这个事情之隐恨,她对戚姬那种恨隐藏在心里。

  按【遂不可复解矣。】

  没有办法化解,恨之入骨,可能都还很难形容。到这里是一段。下面这一段说:

  按【向使高祖当日。以等闲待之。不至若此宠眷。则戚夫人被祸。夫何至於此极也。】

  所以这一段说,如果汉高祖当时对待戚姬不要那么好,就比较一般的,不要特别的去宠爱她,这样来对待。『不至若此宠眷』,不要这么宠爱,甚至要把她的儿子立为太子,把吕后生的儿子换掉。『则戚夫人被祸』,纵然有,也不至於这么严重,因为她恨也不至於恨得那么深。『何至於此极也』,也不至於这么严重,这么极端。

  按【然则吕后固戚之仇。而高祖亦岂得遂为恩耶。】

  吕后对戚姬之仇恨,『而高祖亦岂得遂为恩耶?』这个「恩」,下面给我们讲:

  按【噫。此即怨从亲起之说也。】

  亲当中埋伏著怨,所以怨都是从亲当中生起的说法。我们看这个小字:

  按【即此便是格物之学。】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要从这个修起,格物。所以我们在人际当中就要修平等观。

  按【夫怨也。而从亲起。即欲不作平等观。不可得已。】

  怨从亲起的,没有亲就没有怨。所以我们每次做三时系念,现在大家同修都知道要写冤亲债主。为什么写冤亲债主?因为那个怨从亲来的,所以要写冤亲债主。冤亲债主统统超度就平等了,怨也超度,亲也超度,怨亲平等,所以叫超度。超度到西方就没事了,如果在六道轮回,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永远报不完,而且一世报复比一世残酷,真是苦不堪言。所以放下,什么叫放下?看破才能放下,你事实真相没看破、没看清楚、没有认识清楚,叫我们放下,你怎么放得下?不可能放下。所以佛法的修学,凡夫到成佛,没有别的,看破放下,放下又看破。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又帮助看破,这样不断的提升,到完全看破、完全放下,那就成佛了。所以我们人与人相处,要知道怨从亲起,这个也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怨不要太深,太深了,像吕后这样,做得太过分、太极端了,整个家族果报也很快就现前。亲,亲到最后,他怨就起来了,所以要平衡一下。怨不能生,亲也不要太过,平等平衡,这样就能保平安,就没事了。所以这个地方,周安士居士讲,汉高祖当时如果不要太过分去宠爱,她被吕后嫉妒障碍就会降到最低了。这个道理很深,没有很高的学问的人,我们一般人体会不到、理解不到。

  所以过去我常常给同修分享,我说师父最好不要赞叹我,如果在电视上多骂我几句会比较平安。大家明白这个意思吗?后来我慢慢有一点体会,以前体会不深,师父给我们讲,总没好听的话,我们总有一点好处,师父都不赞叹,好像都赞叹别人赞叹得很高。但是后来我看到那个赞叹的都中箭落马,中箭落马掉下来了。后来才发现,这种高僧大德的赞叹,也要自己知道怎么去接受、怎么去面对,如果心里生起傲慢之心也就失败了。师父知道我没有这个功夫,所以不太赞叹我,纵然赞叹,轻描淡写的,好像没什么,大家也不太注意。这个也是一种保护,不然嫉妒障碍来了,你就走投无路。

  我们学习到这一段,我们就可以以此类推,举一反三。孔老夫子讲举一隅而三隅反,叫举一反三,以此类推。这是修平等观。这一世,他去做蛇了,他发愿要去做蛇。下面这个公案,就是他变化龙这个果报。

  【邛池化龙。】

  『邛』是一个小土山,小土山有水池,他变化在小水池的一条龙。我们看这个文:

  【帝君曰。予自罹吕祸后。思报宿愤。不顾已往修积。虽诸吕死后。冥间备受苦楚。孽尚未清。然此时已共生於东海之滨。邛池邑矣。邑令吕牟。吕后之后身也。】

  『邑令』就是都城城市的县令,像现在的县市长。『吕牟』是吕后她后来再转世的。

  【予母夫人亦生於彼。复为戚氏。】

  他的妈妈死了,也生到邛池邑,也是投生到这个地方。『复为戚氏』,还是姓戚。

  【以前生享福太过。故至此贫悴。】

  我们先看到这一段。帝君又讲,『予自罹吕祸后』,他遭到吕太后的杀害之后,『思报宿愤』,当然他这个冤仇一直想要报复。『不顾已往修积』,他过去生,可以说生生世世都是孝勇,忠孝友悌,他的修行,他也顾不了以往修行那些功德了。这个我们可以理解,因为我们人一旦瞋恨心生起来的时候就不管那么多了。过去生做的好事,他也不顾了、不管了,现在的心,他只是一心一意想要报仇,这个就是我们佛法讲瞋恨心,瞋恨心没有办法放得下。『虽诸吕死后,冥间备受苦楚』,姓吕的,「诸吕」就是他们吕氏家族死了之后,在阴间也受了很多的痛苦。但是这个罪孽还没有清除,他自己『此时已共生於东海之滨』,生到东海的海滨。海滨有个邑,邑就是一个城市,叫邛池邑。「邑令」是「吕牟」,吕后的后身。他的母亲也生在这个地方。这个我们一般俗话讲冤家路窄,过去生结这么深的冤仇,现在投胎又生在同一个地方。他发愿要变蛇,龙蛇是比较相接近的一类,他发愿要变蛇报仇,化为龙蛇来报仇。他生到东海,生到海里面去,他的母亲也生在这个地方,还是姓戚。

  因为他母亲『以前生享福太过』,我们同修大家要注意这一句,戚氏前生因为受到汉高祖刘邦宠爱,所以在宫中享受福报也享得太过分了。这一生享福是过去生修的,如果这一生享福太过,这一生又没有修福,来生就没福报了。所以享福是损福,损我们的福报。但是这个话对现代人讲也讲不通,现在人你劝他不要享福;不要享福来作人有什么意思?作人就是享福的。享福是没有错,要怎么享?在什么时候享?要怎样享才是真正的福报,现在人也不懂,往往把造恶业当作在享福,那就错了,大错特错了。她当贵妃,她那个享福,我们可以想像的。

  现在这个时代,从小孩就开始享福了,这都跟西洋人学的。西洋人,我们以前跟老和尚在美国的时候,他们那边流行一句话,西方人,他们儿童是天堂;青年是战场,青年壮年要创造事业,去打拼赚钱;老年是坟场,就是坟墓。西洋人,他享福是在童年,受苦是在老年,前面福报先用,用光了,老的时候就没有了。中国传统,他是幼年他不能享福的,要学习、要吃苦的,要学习修福惜福;青壮年要为社会造福,造福社会人群;晚年再享福。所以中国跟外国是颠倒,不一样,外国跟中国相反,不一样。现在都是年轻就享福,儿童就开始享福。这个话,时代也不一样,因为现在社会风气都这样,谁也没有办法去改变。

  我这个年纪真的很苦,因为那个时候经济不好,你要享也没得享,三餐吃的都有问题。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这一生还好童年时代没福报,才有办法来学佛修行;如果年轻的时候就福报现前,也不是好事。我看我们同学有几个,二十几岁,在四十年前,他们都开进口车了,我是骑脚踏车,大陆叫自行车。但是自行车也要钱去买,有时候还买不起。但是看到后来,大概中年之后,他事业就起不来了。二十几岁,我二、三十岁,他们正是得意,生意做得正好,每一次同学会我都非常羡慕。但是四十之后都不行了,不要说福报不过三代,一代都过不了,连保持到晚年都保不住,中年以后就不行了,福报就享太过了,也不知道继续修福。所以享太过了,他就没福。

  戚氏也是生前享福太过,所以这一生再投胎就没福报了。『故至此贫悴』,所以到这个时候非常贫穷。「悴」就是人贫穷憔悴,忧虑忧愁。穷人有他的困难,天天为生活来奔波劳碌,有时候可能还三餐不继,过这样的日子,「贫悴」。

  【所嫁张子。】

  她嫁给姓张的,『张子』。

  【老而乏嗣。以芟刈为业。一日至野外。自伤无子。】

  『芟刈』就是割草,替人家割草,以这个为事业。张子年纪也老了,还没有子女。有一天到野外,他自己很伤心,自己没儿子。

  【泣而祷天。】

  『泣』就是哭泣,对著天空来祈祷,求上天赐给他儿子。

  【乃相与割臂出血。】

  他也是非常的至诚,把手臂都割出血,把这个血:

  【沥石凹中。】

  滴在『石凹』,石头凹进去当中。表达他的真诚恭敬,对上天的真诚恭敬,祈求上天赐他儿子。

  【且祝曰。】

  『祝』就是祝愿。

  【若此石下有动物生焉。亦遗体也。】

  祷告的祝词,他讲『若此石下有动物生焉』,如果这个石头下面有动物生了,也是他的遗体。为什么?他的血滴到这个石头上,意思也就是说跟他的血缘有关系了,也是他的遗体了。

  【予方感母氏心。】

  『予』就是文昌帝君,他刚刚感受到他母亲的心,他母亲嫁给张子,他感受他母亲这样的心情。

  【不觉神识已经托彼。】

  神识就已经投胎到那个石头下面。

  【明日揭石视之。血化为蛇。】

  他感受到他母亲的心,血就化为一条蛇。

  【金色寸长。】

  这条蛇是金色的,有一寸长。

  【余所为也。】

  就是他所为的,他去投胎在那里的。

  【母收养逾年。】

  他母亲就把这条蛇收养起来,超过一年。

  【顶上生角。腹下生足。能变化。每天欲雨。予为助之。身既长大。腹量宽廓。见羊豕犬马。辄食之。】

  这条蛇她收养之后,他母亲收养之后,过了一年就渐渐长大了。头顶上就生角出来,『腹部生足』,「生足」就是有脚,『能变化』。我们看龙,我们现在画的龙,不是有两只角吗?还有龙爪,脚。『每天欲雨,予为助之』,龙会变化,每天要下雨,它就帮助下雨。『身既长大,腹量宽廓』,它的身体愈来愈大,它的肚子也愈来愈宽阔、愈来愈大。「腹量宽廓」,它的食量就大,都吃什么?『见羊豕犬马,辄食之』,看到羊,看到猪,看到狗,看到马,它都把它吃下去了。

  【邑令有良马。】

  邛池邑的邑令,就是市长,这个城市的市长,他有一匹良马。

  【吕产后身也。予拘而噬焉。】

  『吕产』就是吕太后的侄子。吕产,他是山阳郡单父县(就是现在山东省单县)人,秦末汉初的人物。秦朝末年,西汉初年,那个时候的人,是吕后(汉高祖的皇后吕雉)的侄子,吕后叛乱,在叛乱当中被朱虚侯刘章所杀死。杀死,到这一生投胎去做马,变一匹良马,所以「吕产后身也」。文昌帝君他知道,这个是吕后的侄子,也是他冤家对头的后身,它就把它抓来吃掉了,把这匹马吃掉。

  【令遂逮予父母入狱。】

  邛池邑令就抓它的父母亲关入监狱。

  【限三日不得予。罪之以死。】

  把它的父母抓起来,抓起来关到监狱里面。限他三天说,如果找不到这条龙,两个人要给他判死罪。

  【次日。予化儒生。谒令解之。】

  『次日』就是第二天。文昌帝君,这条龙,龙会变化的,这根据佛经上讲龙会变化,它变化一个读书人,一个『儒生』,去见邛池邑令。『解之』,就给他化解。他就来了,说你要找我,我来了。

  【令曰。张老夫妇。家养妖蛇。食人六畜久矣。今又食吾马。吾欲为民除害。而不肯放出。是彼自为妖也。必将戮之。】

  邑令就跟这个儒生讲(是文昌帝君化身的),『张老夫妇』,他们两个老夫妻,家里养了一条妖蛇,专门在吃人家的六畜很久了,今天又吃我的马。他说我要『为民除害』,他们夫妇又不肯把这条妖蛇放出来,『是彼自为妖也』,这两个人也一定是妖怪,必定要把他们杀死。邑令这么讲,文昌帝君回答:

  【予曰。物命相偿。宿业所致。君欲为畜杀人。可乎。】

  文昌帝君跟邑令讲,『物命相偿』,这是宿世造的业所导致的。『君』就是邑令,跟邛池邑令讲:你为了畜生来杀人,可以吗?你为了一条蛇,蛇是畜生,你为了畜生来杀他们夫妻两个人,这样可以吗?为这个畜生来杀人,这样可以吗?『可乎』,就是可以吗?

  【令叱予使退。予曰。君面有死气。宜善自爱。语毕。予隐形不现。左右皆以为妖。】

  邛池邑令,『叱』就是大声的责骂,骂文昌帝君变化的这个人;『使退』就是叫他退下去,「使退」就是命令他退下去,不听他的。这个时候文昌帝君又跟这个邑令讲,『君面有死气,宜善自爱』。他说:你脸上已经出现有死亡的气分,你应该善於自爱。跟他讲完,『语毕』,「语毕」就是讲完。『予隐形不现』,他就突然在他面前就消失了,「隐形」就消失了。『左右皆以为妖』,左右的人看到这个人怎么突然没有了?都以为这是妖怪,变成一个人来。

  【予乃奏天称怨。陈前世母子无辜。死於诸吕。今欲报之。】

  文昌帝君他就奏天帝『称怨』,就是向上天说出过去世这个冤仇。『陈前』,「陈」就是陈白,说明『前世母子无辜,死於诸吕』,死於吕后,吕氏人的手上。『今欲报之』,现在想要报仇。

  【词上而未报。】

  这个词已经准备好了,但是还没有向天帝来报告。

  【乃不胜其愤。】

  那种怨气控制不了,『乃不胜其愤』。

  【遂变化风雨。呼吸云雾。复借海水。灌注城邑。周四十里皆陷。予乃身载父母而出焉。时孝宣之世。今所谓陷河者是也。】

  文昌帝君他是死了变一条龙,他还没有报告,「词上而未报」。他这个气,怨恨、愤恨已经受不了了,他就马上『变化风雨,呼吸云雾,复借海水,灌注城邑』,淹水,把整个城周围四十里都淹没了,『皆陷』,淹没了。它的身体就载它的父母,救它的父母出来,其他的人都被淹死了。『时孝宣之世,今所谓陷河者是也』。这个又是一世冤冤相报的一个公案。我们现在看到这个都有因果,我们看到现在这个社会上还是有很多天灾人祸,都是因果报应。

  按【帝君虽以累世孝友。积功励行。然毕竟是人天小果。未修出世大法。是以一生帝王家。忽然立脚不住。幸得后来遭遇释迦。终成解脱耳。不然。怨怨相报。正无已时。所以菩萨苟欲救度众生。必得先乘般若之船。而后可入生死之海也。】

  周安士居士他按照这段公案,再来给我们做一个讲解,说『帝君虽以累世孝友』,他累生累世修了很多世,都是「孝友」,忠孝友悌,『积功励行』,但是毕竟这个还是『人天小果』,就是人天善法,没出六道。『未修出世大法,是以一生帝王家,忽然立脚不住』,他修有这个福报,他才能投胎到帝王家,贵族家里去,但是一生帝王家,他的脚跟就站不住了,过去世修善积德也都忘了。『幸得后来遭遇释迦』,遭遇到释迦牟尼佛,『终成解脱耳』,还好后来遇到释迦牟尼佛,遇到佛他才得到解脱,超越六道。所以现在文昌帝君他已经超越六道,『不然』,在六道里面,真的是『怨怨相报,正无已时』,「正无已时」就是没完没了,没有停止的时候。

  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上这种战争,现在杀生、吃肉、堕胎等等,这些都有果报,都是冤冤相报。像现在的战争,我们看看现在中东这个地方战争,恐怖分子,这是什么?九一一双子星被炸了。美国人说:这些人他怎么这么恨美国人?他也不知道美国干什么事情,一般人民真的不知道,都是很善良的。那是什么?冤冤相报。所以那一年,我们净老和尚,布什要去打伊拉克,我们老和尚写一封信给他,中文翻成英文,请人带给布什总统(我有看到那封信),他还刻了一个印章送给他,劝他不要去打,打了后面很难收拾,也就是不要冤冤相报。但是他不听,还是去打。他打了,实在讲那些恐怖分子,还是一些少数人;真正受伤害,还是一些无辜的人民,特别是小孩。那你去杀死那些人,他不怨恨吗?他如果像《金刚经》破四相,他不会有怨恨,被歌利王刀一片一片的割,凌迟处死,比吕后那个还惨,忍辱仙人他不生一念瞋恨心。你像《金刚经》破四相才行,你没破四相,你肯定受不了,当然会怨恨。怨恨怎么?他就要报复。报复怎么样?我们老和尚讲,被杀死那些无辜的人,他一定要报仇。报仇去哪里?到美国去投胎,去做他的儿子、孙子,以后长大再来报仇。这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读到这个,再看看现在世界,你去对照一下,你就很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冤冤相报。所以真正英国汤恩比教授讲的,没有中国的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真的救不了现在这个世界,一点都没错,绝不夸张。

  『所以菩萨苟欲救度众生,必得先乘般若之船,而后可入生死之海也。』我们如果没有开启自性的般若智慧,你要度众生都被众生给度了。开启般若智慧就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像《心经》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才有能力来度众生。现在我们修不到这个程度怎么办?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到西方很快你般若智慧就现前,再回来度众生,那就真的可以帮助众生了。我们现在真的帮助自己都帮不了,那就不可能有办法去度众生。所以这句话做一个总结,「必得先乘般若之船」,自己先得度,你才能度人;自己没有得度,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别人。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则:

  【遇佛得度】

  这是讲遇到释迦牟尼佛。

  【帝君曰。予以吕后怨怼奏帝。未报而擅行之。虽一时快意。然气平即悔。】

  我们先看这一段。帝君他讲,他对『吕后怨怼』,吕后后身投胎到邛池邑去当邑令,要抓它的父母去处死,他就想起过去生的往事,这个怨恨心起来了。本来他要报复,要先去向玉皇大帝禀奏,要得到批文的,要得到批文才可以,我们现在讲批文。他还没有上奏,『未报而擅行之』,没有向上面汇报,没有得到批文,他就自己擅自去报复了。『虽一时快意』,虽然一时很痛快,这个仇终於报了。『然气平即悔』,等到他心平气和的时候,他想一想,他后悔了,自己这样做错了。

  【翌日。】

  就是第二天。

  【玉音荐降。】

  玉皇大帝说话了,『玉音荐降』。

  【以海神晁闳。劾予擅用海水。陷溺平民五百余户。以口计之。二千余命。除予前身仇怼。八十几人外。余俱夭枉。】

  这个就伤害到无辜了,他的冤家对头在这个城邑里面,冤死平民有五百多户,这是『海神晁闳』去检举的,去举报,向玉皇大帝举报:文昌帝君变成一条龙(邛池龙王),它擅用海水去『陷溺』,就是淹没邛池邑这个城市,把平民五百多户都淹没了,人口计算起来,有二千多条命,就是淹死了二千多人。这二千多人当中,『除予前身仇怼』,他的冤家对头只有八十几个人,除了这八十几个人是他的冤家对头之外,『余俱夭枉』,「余」就是其他的,都是冤枉死的。

  【帝命赐谴。】

  『谴』是谴责,玉皇大帝就命令谴责处罚。

  【以予为邛池龙。羁囚积水之下。连年旱虐。水复为泥。身既广大。无穴可容。烈日上临。内外热恼。八万四千诸鳞甲中。各生小虫。咂啮不已。宛转困苦。不计春秋。】

  小字里面讲:

  【地狱一昼夜。人间五百年。】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就被处罚了,这个邛池龙,把它囚禁起来,把它『羁囚』,囚禁在『积水之下』,没有水了,龙没有水就很难过。『连年旱虐』,「旱」就是干旱,没有水;有水又变成泥,变成泥巴。『身既广大,无穴可容』,身体又大,没有地方可以容纳。没有水,上面太阳又很炎烈,太阳照到那个泥又很烫,『内外热恼』,外面也热,里面也热。另外还有『八万四千诸鳞甲中』,龙鳞甲当中,『各生小虫,咂啮不已』,小虫都在咬它的身体。那种痛苦,『宛转困苦,不计春秋』,就不知道多久了,太苦了。所以小字讲,『地狱一昼夜,人间五百年』。我们人间也有一句话,形容人在受苦的时候,都「度日如年」,过一天就好像过了一年那么长的时间,这说明那个日子非常不好过。这是它受罪,被处罚,受罪。

  这个事情,我们现在人看起来好像讲神话,反正我们龙也没看到,但是有人看到。我是没看到,我是看到寺庙刻在石头那个龙,我有看到那个。但是我们净老和尚他有看到真龙的尾巴,他最近这些年比较少提,早年讲经他常常讲。他见过狐狸变成人,身体变过来,脸没变过来,那是抗战时期,他还很小,十几岁。看到龙,是读小学,在福建建瓯,他父亲当军人,调到那边去,福建建瓯。建瓯我去过。有一天下午,阴天,乡村的人都一直请大家出来看,天上要下雨,有乌云,云端下面有个龙尾巴,从云端这样露出来。大家出来看,看了,大家都在讲,这条龙一定犯了天条大罪,受到玉皇大帝处罚,吊在那里。老和尚说,他小时候在福建建瓯亲自看过,十几岁的时候见到狐狸。他说那时候他父亲当军械官,枪、子弹,他都有。狐狸住在二楼,他们家住在一楼,跟著狐狸住在一起,然后每一天,狐狸都出来晒晒太阳,还有月亮出来的时候见月光。我们老和尚说,那时候跟他父亲去打猎,很想拿枪去打,被他母亲禁止,他母亲严格禁止,后来他就取消这个念头了。他到台湾之后,他看到飞碟。我听他讲,以前他看到飞碟。老和尚他人还在,如果你们有碰到他,老和尚你以前说小时候看到龙,他会跟你讲。

  我们佛经上有的,我们三宝弟子就要相信,相信圣言量。佛不会打妄语,编一个虚无飘渺来诳骗我们,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下面讲遇到佛,遇到佛就得救了。

  【一日晨凉。天光忽开。五色祥云。浮空而过。中有瑞相。绀发螺旋。金容月莹。现诸妙相。希有光明。山灵河伯。万圣稽首。欢喜赞叹。声动天地。复有天香。缭绕四合。天花纷堕。堕处生春。予乃耳目聪明。鼻观通彻。心清口润。声音发扬。仰首哀号。乞垂救度。诸圣咸谓予曰。此西方大圣正觉世尊释迦文佛也。今以教法。流行东土。汝既遭逢。宿业可脱。予乃踊身入天光中。具陈往昔报应之理。世尊曰。善哉。帝子。汝於向来。孝家忠国。作大饶益。特以人我之相。肆兴残害。汝今复有怨亲之想。与瞋恚愚痴之念否。予闻至理。心地开明。无人无我。诸念顿息。自顾其身。随念消灭。复为男子。得灌顶智。予归依焉。】

  这一段就是他在受苦,有一天遇到佛了。这也是他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他才会遇到佛。这天清晨,天气很凉爽,『天光忽开』,天光忽然开明了,有『五色祥云,浮空而过,中有瑞相,绀发螺旋,金容月莹,现诸妙相,希有光明』。佛现身了,「绀发」就是他的头发微红带深青色,「螺旋」就像我们现在看到佛像,头部有个螺旋状的发髻,这个妙相我们自己见到佛才能真正体会到。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像,或者是雕塑的,真正见到佛相,当然跟我们平常看的不一样。佛相「希有光明」,从来没看过这样的光明。佛出现当然有瑞相、有感应,『山灵河伯,万圣稽首』,这些众神灵都来礼拜,「万圣」,所有的世间圣贤也都来礼拜。『欢喜赞叹,声动天地』,这个瑞相出现了;『复有天香,缭绕四合,天花纷堕,堕处生春』,这个就是天人散花,散香跟花,天花纷纷堕下来,堕到地上,堕到哪里,那里就生春,那里的万物就长得特别的好。

  这个时候看到佛了,『予乃耳目聪明,鼻观通彻,心清口润,声音发扬』。我们现在念佛人,如果你念到见佛也是会有这种感受。当我们在念《弥陀经》、念《无量寿经》,如果你心比较清净你就会有感受,你有一分的清净有一分感受,十分清净有十分感受。你感受到你会有法喜,如果你功夫加深,你就见佛、见极乐世界;功夫还不到,你感受佛的气分,你身心会感到轻安。我们读《弥陀经》,像我们做三时系念,要读三遍的《弥陀经》。读《弥陀经》,我们有一些同修做三时系念都做得非常痛苦。我说怎么会痛苦?做三时系念,我们一场法会要游览极乐世界三遍,多好,怎么会苦!他怎么会苦?因为他的心情不是要去游览极乐世界。他说这个苦差事,没念又不行,念得实在很累。他心里是想累、辛苦,心不甘情不愿,然后这个业障障碍住。所以以前我做,他们说师父你怎么不累?因为我调整自己的心态。我说心不甘情不愿也要做,心甘情愿也要做,何不痛快一点来做?为什么要做得那么痛苦,折磨自己?所以我就调整自己的心情。调整过来,因为万法唯心造,你上来是游览极乐世界,这天上人间最快乐的事情,怎么会苦?愈做愈快乐,真的都是唯心造。你看我在香港,八千多人法会,我是从头念到尾、唱到尾,第四天祭祖完,我还下午讲四个小时。如果一般人唱了三天,声音不行了,还讲经!我时间也没少讲。所以调整心态是非常重要,关键在心。

  文昌帝君在那边受苦受难,看到佛,真的救星到了。所以『仰首哀号,乞垂救度』。『诸圣』就是圣众,佛旁边的圣众都给他讲,『此西方大圣正觉世尊释迦文佛』。小字讲:

  【大丈夫当如此矣。】

  『今以教法,流行东土,汝既遭逢,宿业可脱』。他说佛教的教法要流传到东土,到中国来了,你既然遇到了,你宿世的业障可以得解脱了。他听到这样,『予乃踊身入天光中』,他就身进入天光当中,向佛『具陈』,「具陈」就是具足的陈白,陈就是讲明白(我们疏文念到最后「百拜具陈」,就是禀告),『往昔报应之理』。『世尊曰:善哉!帝子。汝於向来,孝家忠国,作大饶益』。他说你生生世世,一向以来你都是孝家,在家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帮助亲族,对国家忠於国家,「作大饶益」,就是做很大的善事。『特以人我之相,肆兴残害』,他说你还有「人我之相」,所以遇到冤仇你会报复、会去残害,特别也会去残害到无辜的人。『汝今复有怨亲之想,与瞋恚愚痴之念否?』佛就给他开示说:你现在还有没有怨亲之想、还有没有瞋恚心、还有愚痴这种念头吗?人我相没有,这些念头就不存在了。为什么有这些念头?因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四相具足就是凡夫,四相破了就是阿罗汉以上的圣人。实在讲须陀洹以上就破四相,阿罗汉以上,菩萨破四见了。没有人我之相就不会有这些念头,像《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予闻至理,心地开明,无人无我』。他这个时候人我相就没有了,放下了,没有怨怼了。『诸念顿息』,所有妄念都息灭了,这个就是《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自顾其身,随念消灭』,他再回过来看自己的身体,那个龙的身体没有了。『复为男子』,又恢复人的样子,一个男子。这个小字讲: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真正彻底的忏悔是从心忏,才彻底忏得干净。如果从事相忏是忏不彻底、不干净,从心忏才彻底、才干净。罪从什么地方生起?从心生的,你这个妄心没有了,罪也就不存在了,这才是真忏悔。如果我们学习《金刚经》就知道怎么是真忏悔。所以『复为男子,得灌顶智,予归依焉。』就得到佛给他灌顶、给他开智慧,破四相了,他当时发心皈依三宝,做为正式的佛门弟子。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按,这个下面,周安士居士他还有一段补充讲解,我们明天再来学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道法师       安士全书)(五明学佛网:悟道法师       安士全书)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二(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一(周安士) 

 曾琦云居士:论《安士全书》的思想内涵 

 其它法师:随谈因果(悟道法师) 

 悟道法师:身心世界什么东西是真的? 

 悟道法师:还没有来的事情,不要去想 

 悟道法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到最后果报它就自然现前 

 悟道法师:念佛能让你不老不病,但要懂怎么念法 

 悟道法师:意根摄住,身口二业亦摄在一处 

 悟道法师:即使是伤风感冒也障碍你念佛 

 悟道法师:业障重的,见不到佛明显的加持 

 悟道法师: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没有做,伏住也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