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被国人误解了千年的七句话


   日期:2016/2/7 6: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2、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又是孔老先生的话,小小景仰一下下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有人说古时候的中国人民是不幸的,即便是在物质丰富的盛世,他们的精神世界也贫乏得可怜,到了中近代,西方的思想领域渐渐迎来了文艺复兴,迎来了民主共和,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推动世界的发明进步与思想启蒙,而聪明的中华民族呢?在更早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伟大的四大发明,走在了世界的前边,可为什么就是这么好的基础,到了近代我们反而远远于西方这些小字辈的民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恶毒的训诫啊! 它象一条张开血盆大口的大蛇,狠狠地缠在中华民族的身上,泯灭了多少先进的思维火花,束缚了多少应有所作为的苗子。但反过来看看,故意曲解这句话的封建统治者固然可恨,但我们能完全把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吗?这本身就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我们怎么就没想想,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用一生置身于教化天下民众的孔子,又怎么会说出“民不可使知之”的蠢话来?更可笑的是,这句话我们竟然就这样相信了几千年膜拜了几千年,这最后该伤心的,是孔老先生呢?还是我们呢?

  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现今女权主义抬头,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便立时变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们群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看看,这就是你们中国男人歧视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这老混蛋啊!害我们女性被压迫了几千年啊几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们要顶上半边天再抢他们的半边~~天!一时间,群情激愤,凶狠异常,热闹非凡。

  先根据当年老孔的处境,提出一个疑问:“孔老先生当时,为什么要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话?任何人说话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当然,除了疯子,而我们的孔老先生应该不是疯子吧?

  而且这位孔老先生受《诗经》的影响很深,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认为《诗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而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孔子都很推崇的巨著,里边倒有很大一部分歌颂了女子的活泼美丽,大方善良,歌颂了当时男女平等的浪漫爱情氛围,事实也是这样,在春秋时代,男女间是相当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是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来表达了自己对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观点。所以,说孔子歧视妇女,不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的民间社会整个大环境对不上号,因此这个说法,实在是大大地有待商榷。所以我们就要看看,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这话又是对谁说的?

  他一宗师级别的身份,不可能在路边想着想着突然心情烦躁就开骂一八杆子打不着的妇女同志吧?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重要?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没人鸟他,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GO,GO,GO!”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你看,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孔子这话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知道,他骂的人是那种“被养”的女人和小人,女子还好说,可想想什么人才能养小人?君主啊!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宫廷女权,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后一句话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的女人和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她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总之是非常麻烦。此前没见过什么宫廷里女人之间的斗争的孔子说出这话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这些事例还少吗?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所以我们的女性同胞们,你们要清楚,孔子当时没发神经把你们全天下的女人不分青红皂白地乱骂一通,别再憋屈他老人家了~~ "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SB吗?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在不需与什么人攀比。同样,学问也是如此,学够了就行,学以致用,学问学来就是为了用,你一个人再牛B,还能全部用到这世间所有的学问?既然不能用到,那你老学老学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拿来学这是干啥呢?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这不就跟吃饭是为了炫耀穿衣是为了攀比的人一样,完全本末倒置了吗?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

  6、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标准的无**主义宣言,标准的对社会不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根本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也根本不是所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为什么现在你啃着干面包,别人却吃着海鲜大餐?孩子,在大叫不公平之前,为什么你不想想你是否和他流过一样的汗水?如果想不通,也行,那就别想了,为什么你不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稍微扭转一下这样的“不公”?只是大叫着不公平大叫着没天理大叫着等着天上掉个馅饼下来补偿你的委屈你的遗憾你正损失着的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华,有用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误解       谚语)(五明学佛网:误解       谚语)  

 楼宇烈教授:别误解了佛教 

 陈燕珠居士:佛法要义 切莫误解佛教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14 常见误 

 灵山居士:关于修行,关于误解 

 侯松蔚教授:对显密理论与实修的误解 

 侯松蔚教授:汉藏皈依误解举隅 

 印光大师:对放生的误解 

 大家对于“开光”的误解 

 看看大家对于“开光”都有哪些误解? 

 净土法门法师:读地藏经要注意这些关键字眼,否则你会误解佛 

 达真堪布:误解了空性是非常大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