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黄念祖老居士通宗通教、通显通密,最后选择念佛往生净土


   日期:2016/2/20 14: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黄念祖老居士通宗通教、通显通密,最后选择念佛往生净土

  下面是念老的评论:

  【解】直使不可思议之净宗妙法,亦复成为可思议之法矣。

  这把净宗“不可思议”贬低了。

  【解】故此实为净宗之关键,前于本解(贰)概要中,虽略论一二,未尽其旨,试更详之。

  这个地方黄念祖老居士要给我们详细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大问题,不是小问题,有关净宗是不是真的殊胜、真的微妙、真能超越一切?让我们一生圆满成就。

  我们看下面念老所说的:

  【解】古说之非,幸得“唐”善导大师广引经论,力破旧说。

  古人也有讲错,何况今人?!所以今人把它讲错了,咱们一点都不要怪他。古人真的是有修行、有德行、有学问,他还讲错,何况现在?!所以不要执着这些,我们还是多听听念老的话。

  念老不是凡人,他来是给我们表法的,他的话可以接受。这个老人我跟他多次见面,在世的时候,每年我至少到北京,至少去三次,去干什么?去看他。他大我十几岁,非常难得,通宗通教、显密圆融,都下过功夫,都认真学过,学得很认真,夏莲居老居士的传人。

  “古说之非,幸得唐善导大师,广引经论,力破旧说”。你看他不说他自己说的,谁的话?唐朝善导大师的,这大家没有话说。善导是净宗第二代祖师。

  【解】大师于所著《四帖疏》中论云:“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意,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

  这话说得好,为什么?我们有分。如果像前面所说的,我们没分;那得要登地菩萨才有分,我们没分。善导这个说法,我们统统有分,我们是凡夫。

  大凡夫、小凡夫怎么分?发大心的、发小心的,发大心就是发大菩提心的。到极乐世界为什么?为求法。求法干什么?为广度众生,这大凡夫。单单为自己了生死、出三界,这是小凡夫。大小是这么分的。我们能够学阿弥陀佛这种大心大愿,依照他的四十八愿,我们也真正发这个愿心,那就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两样。这一段讲得好。

  下品三个人是遇到恶凡夫。

  【解】以恶业故,临终藉善,

  他那一口气没断,还能忏悔、还能发愿,后不再造,他的品位就上升了。

  【解】“乘佛愿力,乃得往生。到彼华开,方始发心。何得言是始学大乘人也。(古师谓下辈是大乘始学凡夫)若作此见,自失误他,为害兹甚。”

  这是善导大师的话,所以不能把这段看错了,一定要了解它的真实义。错了之后会误导很多人,这一生不能往生,或者是往生品位往下坠落。这都给我们提出警告。

  【解】疏中复引《观经》十则,以证其说。兹不具录。大师直示,极乐九品莲台,均是浊世凡夫往生之位。唯因世间遇缘有大乘小乘之差异,故往生后有上辈中辈之不同。净宗乃最极圆顿之教,大根大器之凡夫,若能信受,圆解圆修,则与常人日劫相倍。(圆人修一日,等于常人修一劫。)故能一生功圆,径登上品也。

  一生功德圆满,上上品往生,凡人,不是等地菩萨,这才显示净宗的殊胜、净宗的微妙。阿弥陀佛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赞叹,才讲得过去。要跟一般一样的话,就显不出净宗的殊妙,殊胜微妙。

  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到的就是“遇缘”。我们现在从形式上说,生在中国所遇的缘都是大乘;生在南洋,他们遇的缘是小乘。特别是中国,中国大乘分八个宗派,八个宗派都是大乘。无论修哪个宗派,念佛求生净土,都是属于大乘根器。大乘根器里头跟小乘差别,就是大乘“发菩提心”,小乘没发。

  什么是“菩提心”?《观经》上讲的,“菩提心”的“体”——“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至诚心”,就是《大学》上所说的“明德”。后头有文、有解释,“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从“诚”到“明”这是性德,就是“无师自通”的,因为他真诚到极点,他智慧开了;从“明”到“诚”这是学教,我们学了佛法之后,慢慢把心回归到真诚,让妄心回归,这叫“教”。前面上面这句是“无师自通”,后面这是学了之后,通了。“明”就是智慧现前,“诚”是真心,那我们现在是懂得了,从“诚”,就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是“自明”到“诚”,真诚心现前。

  我们遇的缘深,超胜,但是现在遇的这个缘不踏实。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两百年前寺庙庵堂出家人,都真正有道德、有学问,都可以亲近,向他学习;现在不行了,现在这两百年过来,他们不学经教了,也没有办法认真修行。

  修行只剩下一门,净宗“信愿持名”,这个法门还行。“禅”不行了。为什么?他的清净心得不到,他心生烦恼,不生智慧。

  “密” 也不行。这个“密”不行,是黄念老告诉我的。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告诉我:禅宗传到今天开悟的没有了,得定的还有。他举了个例子,虚云老和尚得禅定,没有开智慧,距离开智慧他定功还不够。密宗,他也是密宗的上师,他说,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那年我们见面的时候谈到的,学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很难!往后更难了,只有念佛法门。所以他临终的时候念佛,他念了半年。这个注解注完之后,校正之后,该补充的补充了,圆满之后他就一心念佛。告诉我一天十四万声佛号,追顶念佛,一句接着一句,念了半年他走了,为我们表法,通宗通教、通显通密,最后选择念佛往生净土,给我们看的。

  下面这些话都非常重要。请看下文,底下这一段:

  【解】现就本经,兼采余论,以明三辈往生,实为凡夫,兼及圣人。

  这是黄念老注解这一品经,重点在这里先给我们说出来,圣人比凡人高,当然没有问题。

  【解】经中《必成正觉品》偈曰:“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这里一共八句。

  【解】首四句明大愿之由。

  佛为什么发四十八愿?

  【解】乃欲令一切长夜冥昧之众生,离诸忧悲苦恼,出生善根,成就菩提。

  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四十八愿,他为什么?为这个。为的是诸群生,就是十方诸佛世界,那个里面的六道众生,“长夜无忧恼”,“长夜”就是指的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头苦恼,要让他们离苦得乐,“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这得乐,简单四个字,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阿弥陀佛就为这个来的。

  所以念老在这给我们解释的:

  【解】乃欲令一切长夜冥昧之众生,离诸忧悲苦恼,出生善根,成就菩提。故知所欲普济者,实为长夜忧恼,待生善根之具缚凡夫也。

  极乐世界是为谁?是为这些人,不是为菩萨。这个不能搞错了。“离诸忧悲苦恼,出生善根,成就菩提”,这是说明阿弥陀佛是为这个,离苦恼待生善根的具缚凡夫。这个“缚”就是烦恼。“具”是具足,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具足,在我们这个世界能看到的,六道轮回的众生,是希望这些众生离苦得乐。

  【解】继四句偈,明普济之法。

  他用什么方法?后面四句说出方法,“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后面这四句明普济之法。

  【解】众生闻名,来生我剎。此诸众生,亦即长夜忧恼中之群生。是故善导师曰:三辈九品,总是为“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也。末二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可见忧恼凡夫,一登彼土,悉皆身真金色,妙相如佛,圆满具足。

  这些话句句都是真实话,你要能相信,你要能真干,你是现前世间最有智慧之的人、最有福报的人。没有大智慧、大福报,他怎么能在这个世间一生就成佛?!这不可能。生到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得跟佛同样的智慧、道力、神通,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不是自己修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给你的,慢慢的再等待一段时期,你自己修行就成功,也到达这个地位了,没有到达之前佛加持你,一直等到你自己完全好像你得到了,你的功夫成就,你得到了。

  这底下说得好,末后这两句:

  【解】末二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可见忧恼凡夫,一登彼土,悉皆身真金色,妙相如佛,圆满具足。下更云:“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这是很快,化身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佛法,一天就学完了。无量无边诸佛在讲,他有无量无边身,每一尊佛前面都有他,福慧双修,供佛修福,闻法修慧,所以非常快。这一得法之后,“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跟佛一样去教化众生。

  【解】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这两句非常重要!这个“欲”是世间“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这是“五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都是欲望,这个要远离,你才能“深正念”,是禅定、是念佛三昧。你放下的愈多,你念佛三昧功夫愈深。然后用你的清净智慧修“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你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清净、平等、觉”相应,就是“梵行”。

  这个地方讲的“梵行”,就是经题上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

  【解】是表诸往生者,华开见佛,身心顿净。智慧猛利,大悲无量,自觉觉他,成就菩提。

  只要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不要求往生品位,为什么?那是妄想、那是杂念,老实念去。学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有人向他们请教:你将来往生到极乐世界,什么样品位你就满足了?祖师回答的是,我只要下下品往生,我就满足了。

  我们要有这个心,把定在下下品,这个地方杂念就没有了,不跟人去争了。你们要争品位我不争,可能不争的反高,争的反而爬不上去,为什么?你有杂念,你还有分别,还有执着。统统放下,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到极乐世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念起,为什么?无量寿,你还着什么急?!决定成就,连基本的根,都让阿弥陀佛亲自来帮你扎,这还得了?!比那个插班进去更踏实。从根本学起,莲池、蕅益大师的话,话中有话,要好好去体会。

  这样真的,《金刚经》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做到了,法也舍了,一句,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我决定成就。不与人竞争,老老实实从下下品修起,一年级修起,慢慢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做弥陀的好弟子,这个心踏实,愿踏实,没有不往生的。

  【解】是表诸往生者,华开见佛,身心顿净。智慧猛利,大悲无量,自觉觉他,成就菩提。

  清净心现前了,这个清净我们无法想象,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得的身体不是这肉身。这个肉身是“物质”,“物质”是生灭法,那个地方是“法性身”。我们现在这个身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境界相”是生灭法。极乐世界没有生灭法,“法性身”;居住的,“法性土”。所以身没有生灭,居住的环境也没有生灭。居住的环境我们要不喜欢,怎么办?我想改变一下,随心所欲,你的念头想什么,它环境就改变了,一切都随心所欲,想什么现什么,真的是我们这边一句话,是恭维的话做不到的,叫“心想事成”,在极乐世界是老实话、是真话,确实心想事成,不是假的。

  圆满的自爱,是爱一切众生;爱自己不爱众生,那真正是不爱自己

  “智慧猛利。”智慧像谁?像阿弥陀佛。

  “大悲无量。”这个“大悲”就是今天讲爱心,爱一切众生,爱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一切万物,为什么?全是自性现的。

  爱众生,实在是自爱。圆满的自爱,就是爱一切众生;爱自己不爱众生,那真正是不爱自己。为什么?一体。我爱细胞,难道不爱皮肤吗?这最小的单位是细胞,细胞要再分析更小,分成基本粒子、分成夸克、分成微中子,这都是生灭法。所以从最小的爱,爱这身,然后再扩大,整个地球;再整个扩大,整个银河系;再扩大,佛经上讲的大千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一个自性变现的。所以,“一念”能变虚空法界。“一念”,如果具足神通,这“一念”当中就能分无量无边身、就能办无量无边的事。自利的事,福慧双修。有福有慧干什么?帮助苦难众生。

  “自觉觉他。”没有丝毫吝啬。吝啬是大烦恼,会障碍你往生。这个也拥为己有,那个也是拥为自有,不肯给帮助人;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不能够布施,不知道“自他” 是一不是二。对你喜欢的人,你能够施舍;对你讨厌的人,就是对冤家债主,都应该一视同仁,他有缺乏的,我有多余的,要分给他。

  “怨恨”是什么?怨恨是烦恼,他对我怨恨,他对我没有了解、没认识,这是很正常的,等他明白了,他的态度行为就善良了,自然就能改正了。

  世间法、出世间法,就是觉、迷之分,除此以外没有两样。觉了叫“佛菩萨”,迷了叫“凡夫”。

  “成就菩提。”“成就菩提”是成就无上佛果。

  【解】是皆阿弥陀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这是阿弥陀佛。所以到极乐世界得佛威神加持、得佛功德加持,他无量劫修行的功德,我们都能得到真实受用。这个真实受用跟佛讲的一样,他有威神力、本愿力, “满足愿”、“明了、坚固、究竟愿”,每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跟他一样,统统都有。阿弥陀佛有的,你也有、他也有,个个平等,极乐世界是真正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没有丝毫差异,这个世界才圆满。

  【解】故能令长夜忧恼之凡夫,智慧清净,身心如佛。

  我们这些六道轮回的凡夫往生到极乐世界真的是一刹那,一刹那就起这么大的变化。

  【解】由是可见此土大心凡夫,蒙佛加被,上辈往生,得无生忍,又何足异。

  “异” 是没有奇怪,确确实实往生到极乐世界要发大心。心量要大,起心动念要想到别人;再扩大,想到社会、想到国家、想到这个地球,至少要想到地球;地球再扩充无量无边的星球,这个里面所有一切众生。不能说无,为什么?依报和正报是不相分离的,依、正是一体。星球居住地方是依报,里面必定有正报,我们看不到,空间维次不一样。好像在一个电视画面,频道不一样,几十个频道、几百个频道都在屏幕上,你按了,它现出来;不按,它在。它不是不在、不是没有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解】法藏比丘以偈颂愿,首句即是“我建超世志”。此正超世之处。

  超越世间一切大众之愿,心量大了。

  【解】安得守十方之常规,以论极乐之品位耶?

  就不可以“守十方的常规”。佛说法,应机说法,机感不同,说法不一样,活的,不是死的。所以在经教里头修了一段时期之后,会发现见到佛经没有意义,对大众面前生无量义,什么样的根机给你说什么样的法,活的,它不是死的。有意思,有意思是死的,不能说错,不能说是有冲突,它没有意思。对各种不同的根机,各个人得利益,什么利益?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这目的是一个。

  但是说法学法都不一样,活泼,所以不能“守十方”。我们是十方之一,我们这个地方的常规,释迦牟尼佛定的,为哪些人?为初学的人,根利的人;根性差的人佛就降等了,就不用这个了。这个法妙极了!

  极乐世界超越十方,十方世界所不能及,这个大家知道,所以不能用佛对我们一方所说的法。

  对这个经上所讲的产生怀疑,那就错了,有怀疑也放在一边,最好把怀疑都丢掉,我就相信,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一切全明白了吗?!凡是障碍往生的,我们都要把它舍弃,这就对了。

  像我们今天在佛法讲的,在这个世间,西方人讲二十一世纪,这个世纪也是历史上从来没见过的混乱,没见过的。这个世纪需要宗教团结。我们对宗教怎么看法?宗教都是佛菩萨示现。在过去没有交通工具、没有资讯,在那个时代诸佛菩萨应机说法,各个不同族群现各个不同的身,说各种不一样的教。

  今天交通方便、资讯发达,应该所有的宗教合成一家,为什么?一个神,众神一体,宗教一家,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化解这个世间,从个人到国家各族群宗教,所有一切冲突化解,化解冲突,带给这个世间永恒的盛世,和睦、幸福、快乐,真叫人离苦得乐,这宗教教育圆满。不能执着成见!我这里说的跟你不一样,那是在那个环境,不是在今天的环境,在今天的环境就说一样的了,我们要活的学,活用,真正得到宗教教育的利益。

  宗教教育,按中国文字的解释,“宗教”是人类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这些年来,我们在世界上接触宗教,把这个名称讲给大家听,个个都满意,我“宗教”就是这个,个个都讲,所以“宗教可以团结”,不难!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学佛共修系统】,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学佛共修系统】,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土法门法师,年近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