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魏德东:人类大多数的公共假日都来自宗教


   日期:2016/2/22 21: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类大多数的公共假日都来自宗教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也是我国时间最长的公共假日之一,连休7天,普天同庆。假日,想当然的,就是休息、不用上班的日子,似乎有什么都不用做的意思。然而,真正的假日并非如此。认真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假日的起源、本质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大多数的公共假日都来自宗教,而所谓的假日,很多时候就是人类专门从事精神与灵性生活的时间。

  以刚刚度过的春节为例,表面上是阖家团聚,除旧迎新。而打开春节的内核,我们看到,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大年三十拜祖先,正月初五迎财神,等等,无不具有丰富的宗教内涵。而传统宗教的活动场所,从寺院到道观,以及各式各样的小庙,也无不将春节作为重要的表现节点,供给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广大的民众在家庭团聚之余,也很喜欢到佛寺、道观、庙会去感受、分享节日的欢乐。宗教专业人士,从正规的法师道长,到民间的巫婆神汉,春节期间可以说是最为繁忙辛苦的人群,为操劳了一年的大众排忧解惑、祈福禳灾。

  公共假日是面向社会全体大众的,宗教则具有特别的信仰人群。为什么公共假日中会具有如此丰富的宗教内容呢?

  容易被大家习焉不察的是,大多数的公共假日都是由宗教节日延展出来的。宗教是人类精神与灵性生活的核心载体,每一种宗教都设定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节日予以庆祝,其中最为流行的,是教主的诞辰日。今天,在欧洲、美国等基督徒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圣诞节,也就是耶稣诞辰的日子,既是基督宗教的最大节日,也是全社会最重要的公共假日。在东南亚佛教流行的国家,佛诞节则不仅仅是佛教徒的节日,也是公共假日。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公共假日,都源于某宗教的节日。

  对当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假日,无疑是源于基督教传统的礼拜天。依据基督教的教义,上帝用6天时间创造世界,第7天休息,而信徒们也要在这一天敬拜上帝。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这样一种宗教文化最终成为当代世界最基本的时间架构,人们以7天为单位组织社会生活,基督教的星期制度成为全人类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平台。

  近代以来的很长时间,我国的公共假日制度是排斥宗教与传统文化的,甚至有过春节也要上班,“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的时期。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节日凤凰重生,再次成为我国公共假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也都蕴含着丰富的宗教背景。春节的宗教含义是全方位的,需要祭拜各种神灵;清明节,主题是祭祀祖先,满足人们慎终追远的精神需求;端午节,赛龙舟有图腾崇拜的含义,拜钟馗则是祈求健康平安;中秋节,则是人们祭拜月神的时刻。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沉淀,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终成为今天的公共假日,呈现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公共假日不仅在起源上与宗教密切相关,就其本质而言,也体现了宗教需求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工作日与节假日,表面上的区别是上班与不上班、工作与不工作,而其实质区别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也就是说,工作日主要是人类从事物质生活的日子,节假日则是人类开展精神与灵性生活的时刻。人类的存在与绵延,既需要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也需要精神与灵性生活。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力的提高,人们获取与满足物质需求的时间在逐渐缩短,而用于休憩与精神生活的时间则在明显延长。人们每周不上班的时间由 1天发展到今天的2天、2天半甚至3天,就是最好的例证。而这些不上班的日子,就其本意来说,不仅仅是睡懒觉,而是要用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公共假日       宗教)(五明学佛网:公共假日       宗教)  

 其它:仪式、宗教与佛法(张大卿) 

 陈兵教授: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访宗教文化学者陈兵 

 单培根居士: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不违背于科学 

 其它: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于晓非) 

 惟觉法师:宗教与社会发展之展望 

 王雷泉教授: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 

 王雷泉教授:印顺导师的宗教观与宗教史观 

 王雷泉教授:揭开印度宗教的神秘面纱——读《印度教与佛教史 

 王雷泉教授: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 

 王雷泉教授:“热中有冷”与“热中有乱”——如何看待当前社 

 王雷泉教授:世纪之交宗教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