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菩提心怎么发,专念怎么念?


   日期:2016/2/25 19: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的这段经文,是全经最重要的一段。今天在此地学习稀有难逢。前面讲极乐世界正报、依报,叁种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也就是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十方世界没有能够相比的。我们明白了,不再怀疑,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愿怎么发,怎样求生,这是全经最关键的经文。佛在此地告诉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发心专念。菩提心怎么发,专念怎么念,经文很简单,就这八个字,加上下面一句,也不过十二个字。

  我们看念老的註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此为全经之纲宗,已详论于明宗章矣」。前面详细说过,时间很久了,我记得两年前。这句话是全经的总纲,也就是净土宗的宗旨,最重要关键的核心。念老举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告诉我们,「《弥陀要解》以信愿持名为《小本》之宗」,小本《阿弥陀经》,蕅益大师在註解《阿弥陀经》的时候告诉我们,这部经是以信、愿、持名为教学的宗旨。宗是什么?宗有叁个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弥陀经》主要的说什么?重要的是说什么?崇高无上的是什么?是信愿持名,信愿就是这个地方讲的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一个意思。「本註则以(《无量寿经》的註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大本小本宗旨相同,没有两样。「信愿即《观经》中之叁心」。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心?「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叁者迴向发愿心」。菩提心,我们自己要问问,我们发了没有?

  下面念老接着说,信愿就是《观经》裡面讲的叁心。在大本裡头文字用得更简单。叁心,第一个至诚心,第二个深心,第叁个迴向发愿心。什么是至诚心?根据《四帖疏》,《四帖疏》是善导大师造的,他给我们解至诚心,「至诚心者,真实心也」。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要用至诚心才能得到。我们学佛学了几十年,得到什么?这是从根本上求。经教裡面告诉我们的,我们没得到。我们读得很熟,我们讲得头头是道,没去落实。我们用的什么心?妄想、杂念、分别、执着,我们用的是这个心。这个心是什么心?六道凡夫心,学习佛菩萨的经教也不能脱离六道轮迴。为什么?我们用的是轮迴心,轮迴心就是生灭心,就是念头,你看前念灭后念生,一个接一个,日夜不间断,晚上作梦他还在造业,我们用的是这个心。用的这个心,求大乘佛法不相应,求小乘佛法也不相应。

  佛教传到中国主要是大乘,小乘经也来了,学习的人很少。《大藏经》裡面的四阿含,小乘经。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中国大藏经裡面的小乘经,跟南传巴利文小乘经对照、相比,大概南传的比我们多五十几部。诸位要晓得,叁千多部经只多五十几部,可以说小乘经全部传到中国来了,漏掉的不多。大乘佛法全传到中国来了,南传佛教没有大乘经,印度也没有了,大乘完全移植到中国来了。歷代有成就的人不少,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一直到上一个世纪末还有。出家的海贤法师,我们没见过面,听说,这个听说不是假的,是真的。还有没有?我相信有,我们不知道。这些真正修行人、成就的人,没有名闻利养的心,他不需要宣扬,默默的做出来给有缘人看到。什么是有缘人?跟佛菩萨用同一个心的是有缘人,这个心就是这裡讲的菩提心。菩提心的体,菩提心的根,就是真诚,这裡讲至诚,真诚到极处叫至诚,也就是真实心,真心,不是妄心。真心是什么样子?明心见性的人就见到,就把它找回来,就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裡面(家庭、事业、社会)处事待人接物用上了。

  真,不是假的;实,不是虚妄的,叫真实。这个解释还是不容易体会。四书裡头解释的我觉得很好,讲「诚意」,诚意是什么意思?不自欺也,不欺骗自己,这就是真实。一般人很容易欺骗自己,欺骗自己成了习惯,他没有感觉,这是什么塬因?从小没有人教。我算是比较幸运的,赶上最后一班车,传统文化最后一班车。时间太短了,不到一年,只有七、八个月,以后就再没有了。那什么年龄?六、七岁的时候,现在有个模煳的印象,再也见不到了。我的弟弟小我六岁,他就完全不知道,连个模煳印象都没有。民国初年的时候,中日战争爆发之后,我们这些人过着流浪的生活,逃难,日本人在后面追,我们在前面跑,机关枪的声音都听到,我们经过那样的日子。那个时候中国传统的气氛有,讲学的人没有了,像私塾这种学校没有了。我在传统私塾念书大概就七、八个月,以后学制改了,政府在农村办短期学校,两年毕业,编的是新的课程,私塾千百年遗留下来的教科书不用了,这些教科书就是所谓《叁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必修课程。因缘生居士把从前私塾裡头教科书会集起来大概有一、二十种,把它印成一套书,有七册,总名称叫《传统文化根之根》,根本的根本。我们现在希望能恢復汉学,教材教什么?就把老东西统统搬出来教。新的要不要编?不要编了,我们怎么编都编不过古人。为什么?古人用至诚心,我们今天用妄心。至诚心裡面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虚伪,往深处讲,它没有起心动念,外面有感,自然有应,这个应不通过思考,思考是妄心,就是说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问,他直接就答覆你。

  现在学佛难,念佛不能往生,什么塬因?就是没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号常常丢掉、常常忘掉,妄念时时刻刻现前,生烦恼不生智慧,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道理在此地。起心动念都是把自己利害摆在第一位,于我有没有好处,于我有没有损害,他考虑这个。每个人都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事业怎么会成功?纵然成功,你细心观察,是一时的、是短暂的,禁不起考验,禁不起这个社会风气影响,自己做不了主。古人苦口婆心教我们,家和万事兴!不和,所以不会有成就。不和的地方,我的选择就是离开,不离开,我们的定力有限。没有很深的定力,不能不受影响;定慧不足,只有找深山,找人迹不到之处,一个好的环境帮助我们修行。道场人多,人多是非多,是非多你就不能不受影响,不受影响那是有功夫的人,有定有慧。近代有定有慧,我们就学海贤老和尚,他定慧具足。一生住在一个小庙,茅蓬,也有四、五个人共住在一起,四、五个人不一定是修同一个法门。这些长者都给我们做出榜样,各人修各人的,法门不一样,依据的经典不相同,能够在一块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尊敬,难!互相讚叹,没有批评。修行的时间不短,在一起共修有五、六年,各人个个都有成就。他们一共四个人,都有成就,有修禅的,有修净的,有修教的,有修密的。都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懂得这个道理,恭敬心就生起来;不明这个道理,我这个法门比你殊胜,你不如我,互相在比高下,那就坏了,全功尽弃,你怎么会成就?

  这一次难得,我在香港听说大家要办学,这是我们多少年的期望,就是宗教回归教育。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世为我们示现的是办学,他老人家为我们示现、表演,叁十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菩提树下。开悟之后,他就在鹿野苑教学,把他的至亲,憍陈如这五比丘,跟他都有关係,不是父亲指派的,就是母亲那一边指派的,陪他,也是保护他,加上释迦牟尼佛本身,六个人。所以把这五个人找回来,他自己从持戒、得定、开慧,把他的开慧跟大家做报告,这就开始教学了。开始教的那个时候是小学,讲什么?阿含,时间十二年,这是小学,释迦牟尼佛办小学办了十二年。十二年这些人提升了,小学的根扎下去了,向上提升就办中学,一条龙的学校,中学讲方等,方等讲了八年。再向上提升讲般若,般若是大学,般若是释迦牟尼佛主要讲的一部经典,大乘经,智慧,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从哪裡来的?从真实心流出来的。

  妄心裡头流出来的是烦恼、是习气,而且这个习气有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是这一生,生生世世,根深蒂固,没有智慧习气转不过来。唯有智慧观照,把习气照破,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才能把它放下。习气一般讲五大类,贪、瞋、痴、慢、疑,慢是傲慢,疑是怀疑,这五种习气是从无始劫累积下来的,一世比一世严重,用我们现代话可以说,这个习气一年比一年严重。见思烦恼习气断掉了才证阿罗汉,才超越六道轮迴,你就知道难,实在太难!阿弥陀佛慈悲,想出一个救度这些苦难众生,简单容易成就的法门,这就是净土宗。净土宗是阿弥陀佛建立的,我们根据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向他老人家学习,真容易。真容易,也真不容易!不容易的是什么?不容易是你烦恼在干扰;容易是只要你不受烦恼干扰,你自己能做主,你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那叫真信。

  真信这个「真」字重要,我们的信都不是真信,为什么?我们对这个世界还贪恋,还不肯放下,烦恼习气非常深重,只可以说跟阿弥陀佛结个缘分,来生后世遇到了再接着修。来生后世等多久,那得问自己,自己如果心行不善,欲望这个观念很强,贡高我慢、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这些烦恼习气会把你拉到叁途。一到叁途,不管是畜生是饿鬼,地狱就不必说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不说假话,也不会吓唬我们,佛说老实话),叁途一堕五千劫。我们人身失掉了,下一次再得人身要多久?五千劫以后,麻烦可大了!环境如是,我们度众生度不了,佛菩萨都无可奈何,我们凭什么?最重要的是度自己。

  我们如何真正能够做到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容易,只要你能够放下,万缘放下。从哪裡放下?从起心动念放下,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难!你去试试看。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成佛了,法身菩萨,你就回归自性,不起心不动念回归自性。起心动念是阿赖耶,是妄心,那是六道轮迴,起心动念在六道轮迴。不起心不动念成佛;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是菩萨。我们起心动念,接着就分别执着,就造业,造什么业?轮迴业,善业叁善道,恶业叁恶道,叁善道、叁恶道统统出不了六道轮迴,就这么回事情。你要真正明白,搞清楚了,害怕。才知道弥陀这个法门,信愿持名,这法门的妙、高!这法门能救我,能救一切众生,上度等觉菩萨,下度阿鼻地狱众生。只要你能信,只要你愿生,只要你肯念这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别换题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专念)(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专念)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