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情缘与戒律


   日期:2010/6/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情缘与戒律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可以与各位同修分享在过情缘与守戒律的心得,这也是我来到药师山学习的第一课。如果不够完善,还请各位师兄和善知识指导。我分二个部分来谈,首先是情缘的部份:我们知道,众生无始以来,因为不明白世间爱情,且以为实有,而有二大业障:

1.喜新厌旧

2.广造情

以下我会藉由故事的探讨来说明——

 

故事一:可以让我们更明了,众生是如何的广造情缘与喜新厌旧,其实也是目前社会上缩影的一部份。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大文豪福楼拜写于1856年的作品,被誉为法国最重要的其中一本文学作品,书中女主角包法利夫人是名年轻、相貌娟好的女子,一生所追求的是浪漫的爱情和物质,她很年轻就嫁了一名成熟稳重兼深爱她的医生丈夫,这个男人有完美的个性,可是不懂浪漫,又没有大量金钱满足她的花费欲。

自小,包法利夫人都爱读浪漫小说,向往女主角与贵族公子的爱情,亦对上流社会的品味生活有所憧憬。后来,她邂逅了一名有大志的法律系学生和一名花花公子型的贵族,她由他们身上得到爱情、激情、物质等等满足,可是,两个男人都无法给她将来,大家只志在玩游戏;最后,浪漫爱情落空又欠债累累,包法利夫人只好自杀。

 

上述的故事道尽了情与欲的苦空无常,在相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很执着,若无一颗觉醒的心,很容易在这个情欲的世界中迷失,还好,我们有幸能来到实修道场,博士、老师常教导我们,要我们学会观空,在我们碰到人生的转弯处时,也较能觉醒,这是观空的好处,好多人都像包法利夫人一样,不停的在相的世界里追逐,一但承受不了,如梦如幻的世界,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故事中的警愓:从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可以厘清几个观念——

◎爱情观:将电视剧、言情小说、电影中浪漫情节,误认为是现实生活中的全部。

◎以爱情为实有:以为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于是心随境转,就尽情地追求,并进而物化自己,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偷情:运用自己外在条件,周旋于情色中,不但伤害自己,也伤害了其他人。

以上是属于情缘的部份,接下来是修行与戒律的部份:

 

故事二:石狮与石阶的对话

一般佛寺的大门,都会矗立二只威风凛凛的石狮与长长的阶梯。有一天,石阶心情不好,石狮就问它怎么了?石阶用嫉妒又称羡的语气说:人们看见你威武庄严的样子,总是对你称赞不已,而我也很努力在扮演我的角色,却未曾受人称赞,实在令人鼻酸。

石狮说:忆想当年,我们都还是一块巨石时,石匠原先想把你雕成石狮,但因过程冗长,且你怕痛,不肯让石匠雕塑,才将你做成石阶,而我选择承受,承担这个痛且勇敢的面对它,所以今日才能成为众人称赞的石狮。

会选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很贴近我们的修行状况与心路历程,在我们的修行道路上,心是苦而难转的,当我们灰心、沮丧、想放弃时,希望我们都能想起石狮的精神,勇敢的接受佛菩萨给我们的考验。

 

佛陀在涅槃时,告诉阿难要以戒为师,老师与博士,在山上也同样的再三告戒我们守戒律的重要性,戒律,不是要用来束縳我们,而是帮助我们身心安详与修行,不管以后我们是要回到净土或是行菩萨道,有了戒律的修持,才能做好渡生的工作,或者也能在净土待得比较久,所以:

渡过生死之河,要以“戒”为竹筏。

进入佛法之海,要以“信”为根本。

戒律,犹如水果的表皮,可以防护果肉之腐化。

信心,犹如机器的马达,是一切行持的原动力。

 

面对情缘戒

当我们有了原动力(信心),在人世间渡生就不会退转,有了防护网(戒),在渡生时也就不会挂碍了,在药师山,每个人都要守戒律,尤其是情缘戒,所以就这个机会再与大家一起温故知新,面对情缘戒的这个部份,我是以药师山的情缘戒为主,在内容上加入个人在修行上所了解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我们药师山的十大情缘戒:

 

一、贪爱表相戒:

◎心的表现:看见喜欢类型的人,心跳会不由自主的加速且害羞,会特意或下意识的表现自己,引起对方的注意与好感。

◎心的守护:守护自己的六根,若无法抗拒心的起伏,则起身避开,避免接近对方。

 

二、攀缘心戒:

◎心的表现:

1. 喜欢参与活动或与人聚餐谈天。

2. 没自己的事,却随意与人搭话。

3. 无法独处,对自己没信心。

◎心的守护:

1.认同自己,看重自己,人非我不非。

2.时时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热闹的气氛,是否有意无意的表现自己,而期待着情缘的出现。

 

三、慈悲心夹杂情缘戒:

◎心的表现:

1.眼神、爱语的误用。

2.慈悲而没有智慧。

3.多情会让人误以为喜欢对方。

◎心的守护:不挟杂私情关怀对方,眼神不迷蒙,语调须庄重诚恳,不过度介入对方的感情。

 

四、妄想心贪爱异性戒:

◎心的表现:自恋,以为自己很美,很帅,只要与别人眼光四目交接或交谈,就自以为对方在暗恋自己,不由自主的将感情投入,进而主动追求对方。

◎心的守护:不妄想他人对你的关怀与帮助都是喜爱你,思多气血衰,欲寡精神爽。

 

五、玩弄感情戒:

◎心的表现:放纵自己享受被爱、被照顾的感觉,却不表明自己心意,让对方继续付出,将感情当游戏。

◎心的守护:洛水三千,只取一瓢,庄严自身,不给别人接近的机会,若查觉到别人喜欢自己时,一定要立即切断且表明自己的心。

 

六、入不净尘境戒:

◎心的表现:

1.好奇心重。

2.告诉自己:看看没关系。

3.人容易被情境所惑,心性散涣,易由YIN欲产生情缘。

 

◎心的守护:不看色情片、不到声色场所或较容易放纵心性的地方,若非去不可,也要专心念佛或持咒,要能摄心,善护一念。

 

七、一见钟情戒:

◎心的表现:“问天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过去生中,彼此有很深的情缘,今生又相遇,自然会相互吸引,想再续前缘。

◎心的守护:

1、打断温柔的言语,坚定的决心,不再沉迷下去。

2、落花非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八、不随便求助他人戒:

◎心的表现:

1、依赖心重,对自己没把握。

2、就算自己可以,也习惯找别人一起做。

◎心的守护:

1、培养自己能独当一面,不慌张求助。

2、找人帮忙,尽量不找异性或同一人帮忙,且要庄严身相面对,最公事公办,否则容易造情缘。

3、别人主动帮忙:若是自己能力所及,则先谢谢对方,再表明自己可以处理。

 

九、不因自己专业才能而放逸戒:

◎心的表现:喜欢表现来突显自己的重要性,这是因为自己专业的骄慢心,所产生独特的气质,使别人容易注意且崇拜他,而产生情缘。

    心的守护:要随时收敛、警愓自己,不可沉迷于别人的赞美声中。

 

十、庄严身相戒:

◎心的表现:

1、言行态度不庄严:讲话挑逗,言论轻浮。

2、喜欢碰触异性肢体,同性之间若因肢体的碰触而产生的情缘则不亚于异性,果报亦同。

3、对别人的挑逗言语不拒绝。

4、穿不符合身份、年纪的衣服或打扮。

6、在大众面前骚手弄姿。

◎心的守护:

1、与人谈话时,避免两眼直视。

2、讲话时须保持距离,姿势要端正,声音要严肃。

 

学道之人,心无慧剑,情缘难斩, 

花开一朝喜,花落一夕愁,不如无下种,不见何处忧。

~共勉之~

 

这段偈,是在年少不知愁的时期所抄下来的,纸已经泛黄了,当然我也忘了当时它带给我的感动与启示是什么了?如今再看,心有戚戚焉,有幸,能来到药师山,心比起以前自在多了,这应是修持戒律的好处吧!在这里与同修分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情缘       戒律)(五明学佛网:情缘       戒律)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戒律是善恶的标准 

 杨曾文教授:戒律和唐代的律宗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温金玉教授: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 

 温金玉教授: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明一法师:禅修好处戒律说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二 严持戒律 不退初心 

 能弘法师:戒律与修持 

 能弘法师:因果与戒律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五章 寺院常住居士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