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高山仰止话高僧


   日期:2010/6/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高山仰止话高僧

            ◎慎言
                                  选自2009年第一期《禅刊》

       在中国佛教史上,涌现出许多高风亮节的高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淡泊名利、甘愿吃苦、悲悯众生。他们高山仰止的嘉德懿行,在佛教史上被传为佳话,成为激励后世佛弟子的一座座精神丰碑。

       禅宗四祖道信禅师就是一位戒行精严、淡泊名利的高僧。道信禅师从僧璨禅师接法之后,在黄梅双峰山开法传禅,化导弟子无数。由于他的威望和影响,四方禅子慕名前来求法,一时间门风大盛。贞观年间,唐太宗仰慕道信禅师的道行,想一瞻禅师的风采,便诏请禅师赴京说法。对于已经到手的名闻利养,道信禅师毫不动心,随即上表谢辞。唐太宗先后三次降诏请师入京弘法,道信禅师都以疾病为由而婉拒。唐太宗第四次下诏说:“如果此次不来,就割取他的首级来见。”使者持圣旨到双峰山向道信宣读,本以为禅师听闻圣旨一定会慑于王威随同赴京,谁知道信禅师引颈就刃,神色坦然。使者感到很奇怪,回禀唐太宗。唐太宗对道信禅师这种淡泊名利、不屈服权贵的节操更加钦佩,就赐给他珍缯,以表钦敬之意,禅师也因此随顺了自己的心愿。

与道信禅师相似的还有禅宗六祖慧能禅师。慧能禅师在跟随弘忍禅师接法之后,隐居在猎人队中十五年。后到广州法性寺,因见到法性寺僧人因为风动、幡动争论不休,他的一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的回答,博得大众的赞叹。从此,他便开始了弘扬禅法的历程。慧能后来到曹溪弘扬南宗顿悟法门,跟随习禅者不下千人。

唐中宗神龙元年降诏说:“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曰:‘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中宗就派遣薛简驰诏迎请慧能入京弘法,慧能大师就上表推辞自己有病,愿终老于林麓。

薛简说:“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祖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见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回,主上必问,愿和尚慈悲,指示心要。”

祖曰:“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暗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况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祖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见,羊鹿等机。大智上根,悉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祖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祖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薛简经过慧能禅师指点之后,豁然大悟。便辞别慧能回到京城,将慧能的意思禀奏皇帝。中宗尊重祖意,并赐给磨衲袈裟、绢五百匹、宝钵一口,以示恩宠。

与道信、慧能禅师辞不赴京弘法不同,宋代的云门宗高僧怀琏禅师身为国师却屡次请求归隐山林,表现出禅师不贪图名闻利养、乐于山水清净生活的高尚情怀。怀琏禅师童年出家,笃志道学,昼夜六时,从不间断。一天怀琏洗脸之后,将水泼在地上,忽然之间有所醒悟。于是慕名远道参学于泐潭怀澄,并得到怀澄禅师之印可。怀琏禅师跟随怀澄禅师学法十多年,深得怀澄禅师禅法的旨趣。

十年之后,怀琏禅师游学于庐山,跟随圆通讷禅师习禅。皇祐中,仁宗有诏,住持净因禅院(皇家寺院)。仁宗皇帝召见怀琏于化成殿,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怀琏的回答深契皇帝意旨,因而赐号为大觉禅师。后宋仁宗遣中使问师:“才去竖拂,人立难当。”怀琏就以偈颂回进说:“有节非干竹,三星偃月宫。一人居日下,弗与众人同。”仁宗皇帝看后龙颜大悦,又召请怀琏于对便殿中,赐给罗扇一把,题写颂文于其上。仁宗还与怀琏以偈颂问对,将这些偈颂写好后,赐予怀琏,共有十七篇。

宋仁宗至和年间怀琏向仁宗请求归老山中,并进颂文说:“六载皇都唱祖机,两曾金殿奉天威。青山隐去欣何得,满箧唯将御颂归。”怀琏此颂文以诚恳的心情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山林隐居的愿望。颂文首两句是说,自己在皇家寺院讲说佛法已经有六年时光了,在此期间曾与仁宗皇帝有两次重要的谈佛论道。后两句说,自己本性爱好清幽的山林生活,我会将皇帝您亲笔所题写的偈颂带回山中研读。言语之间既表达了皇帝对自己关心的感恩之情,也表明了自己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格。

仁宗皇帝见到颂文之后并不允许,仍宣谕云:“山即如如体也,将安归乎?再住京国,且兴佛法。”为了实现自己归隐山林的愿望,怀琏又写了一首偈颂说:“中使宣传出禁围,再令臣住此禅扉。青山未许藏千拙,白发将何补万几?霄露恩辉方湛湛,林泉情味苦依依。尧仁况是如天阔,应任孤云自在飞。”偈颂前四句说,中使传达皇帝的圣旨让怀琏我继续在京城弘法,连那巍巍青山都难以藏巧纳拙,何况我一介白发老翁,在这京城对你的国政又有什么益处呢?后面四句是说,我也知道皇恩有如甘露普润,该是无限感激才好啊!怎奈出家人性好山林幽静,那一份依恋之情,也是苦苦不能相忘。我听说自古以来贤明君主的胸怀都是天地一样的宽阔,何不任由那孤云自由自在地飞翔呢?

仁宗还是没有让怀琏离开京城的意思,又赐给他一件龙脑钵以示恩宠有加。怀琏认为皇帝赐给龙脑钵不符合佛制,便说:“佛法规定:穿坏色衣,食瓦铁钵。由此看来,此钵非法!”当着宫中使者的面,怀琏禅师将龙脑钵焚烧掉了。中使回奏皇帝,仁宗感叹不已。

宋英宗治平年间,怀琏上疏英宗皇帝请求归隐山林,这次他进颂文说:“千簇云山万壑流,闲身归老此峰头。余生愿祝无疆寿,一柱清香满石楼。”偈颂描述了自己对青山为伴、白云为伍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同时也以感恩的心情祝愿英宗皇帝健康长寿,体恤百姓。英宗对怀琏不恋名利的高洁品行赞叹不已,便答应了怀琏归隐的请求。并赐手诏曰:“大觉禅师怀琏受先帝圣眷,累赐宸章。屡贡诚恳,乞归林下。今从所请,俾遂闲心。凡经过小可庵院,任性住持。或十方禅林,不得抑逼坚请。”诏文表达了英宗皇帝对怀琏禅师高深禅法的肯定和无限关怀之情。

仅就近代而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高僧仍不乏其人。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住锡灵岩山时,以自己的威望做一位名山住持,不仅能够摄服信众,也一定能将道场管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印光大师坚持不做方丈,他认为做了方丈,就会有名利的诱惑,如果自己再把握不住,就可能会妨碍道业。当然这只是他老人家谦虚的说法,其实他内心中还是对名利的淡泊。

现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是一位注重行持的高僧。他一生以建寺度生为己任,每建成一座寺院,他并不坐享其成,而是功成身退,另觅破败道场主持修建。虚云和尚于1912年受鸡足山大觉寺道成长老之请主持钵盂庵,改建十方丛林,还自往南洋等地募缘建寺,改钵盂庵为护国祝圣寺。1920年,祝圣寺兴建工程大体告竣,虚云和尚应滇督唐继尧之请,移锡昆明华亭寺,重兴古刹,改名云栖寺。虚老在云栖寺十载辛苦,百废俱兴。1929年应福建省主席杨幼京之请,回鼓山任住持。讲经传戒,整顿寺规,创办戒律学院,恢复禅堂规则,修建颓废殿宇,整理经版文物,除旧布新,艰苦备尝。1934年,虚云和尚应广东李汉魂将军之请,移锡曹溪,主持重兴六祖道场南华寺。1942年于南华寺东建无尽庵,以为比丘尼道场。他还撰《重兴曹溪南华寺记》一文,详叙重兴南华寺的因缘,自谓“十载经营,综理次第,心力交瘁,始具规模”。虚云和尚住持南华寺十年,总计新建殿堂房舍等二百四十三楹,新塑大小佛像六百九十尊。重楼宝阁,备极庄严,使曹溪法乳重洒人寰,六祖禅灯再耀南天。

1943年冬,南华寺修建事毕,因知粤北乳源县云门山大觉寺为云门宗发源地,遂辞别曹溪,开法云门。虚老初抵云门,残屋颓垣,沦于榛莽,惟祖殿尚存,亦随时有坍塌的危险。虚老决心重兴大觉禅寺,复振云门宗风。如是昼夜辛勤,宏规硕划,巨细亲躬,因高就远,审地为基,大兴土木,广造梵宇,历时九年,重建殿堂楼阁共一百八十楹,新塑大小圣像亦八十余尊,宝相庄严,梵刹清净,士庶瞻依,衲子云来。

1954年初,虚云和尚主持修复江西云居道场,以安僧众。各地僧人闻虚老驻锡云居,纷纷前往依止,不到一年,座下集百余人。僧众皆尽心竭力,踊跃从事。1954年夏,即新建法堂一座,楼上藏经,楼下安禅。1956年,老人继续督众兴工,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钟鼓楼。1959年春,云居修建工程基本竣工,10月13日(农历九月十二),虚云和尚因积劳成疾圆寂于云居茅蓬。他为兴建庙宇,安僧度众,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虚云老和尚一生修复寺庙数十座,为大众提供了安心办道的修行场所。令人赞叹的是老和尚往往在寺院建成之后,便功成身退,绝少贪恋。其募缘修建,纯从护持佛法着想,并未尝一顾其私。由此足见虚云和尚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大愿心。

以上这些令人仰止的高僧,他们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诠释着一个修行者不贪名利,甘愿吃苦,化导群迷的节操。他们的高尚品行为后世学佛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的嘉德懿行必将成为激励后代学佛者的精神动力,促使他们为振兴佛教,度化众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高僧       高风亮节)(五明学佛网:高僧       高风亮节)  

 净因法师:一代高僧——正果法师 

 黄夏年教授:湖北高僧本焕长老的参禅与念佛说——《本焕长老 

 方立天教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 

 洪修平教授:明代四大高僧与三教合一 

 其它法师:晚明“四大高僧”禅净关系比较(陈坚) 

 陈坚教授:晚明“四大高僧禅教关系论比较 

 陈士强教授:《唐高僧传》新证 

 仁焕法师:西方有愿娑婆会 净土弘开众生福 ——两位净土 

 道坚法师:巴渝有关之早期高僧 

 道坚法师:重庆市忠州佛教研究之六——忠州破山法系高僧 

 道坚法师:重庆市忠州佛教研究之二——重庆忠州之聚云法系高 

 道坚法师:巴渝有关之早期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