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在严厉的对境面前一定要如理如法


   日期:2016/3/9 15: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确实也是,因果甚深难测,我们世间人谁都判定不了,谁也不敢说“你不会堕地狱”。

  通过这个颂词,我们一方面知道了这个罪恶的轻重,今后自己会注意,就像有智慧的人知道了偷黄金会在监狱里受多少年的苦,他就不敢偷黄金,我们明白了这个利害关系,行为上就一定会注意。

  另一方面,释迦牟尼佛在《诸法无生经》中也说了:所谓的业障,是指对菩萨的毁谤。平时有些佛教徒常说:“上师,我业障非常深重……”如果你对发了菩提心的人经常毁谤,那确实是业障深重。

  当然,是否发了菩提心,我们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一个人穿得再不好、长得再难看、行为再疯疯癫癫,但也可能已经发了世俗菩提心,这种菩提心在没有遇到违品而舍弃之前,一直都会在他的相续中存在。

  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对他生恶念,即使生了恶念,也尽量在没有过夜之前忏悔、互相说话,如果这个实在做不到,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也可以遣除破密宗誓言和菩萨戒的很多罪业。

  所以,我们早上起来的时候,最好先念二十一遍百字明。

  原来我说5:55分起床,结果发现根本来不及,现在已提前到5:30。我起来后念一些百字明,然后磕头、洗脸、喝一点水、做点别的事情,这样才会有时间。

  我们无始以来造的恶业特别多,尤其是佛友之间生不起信心、无缘无故起恶念的情况非常多,即使别人没对你做什么坏事,但由于业力现前,自己就是看不惯他。

  前段时间我也遇到一个人,他一看到我就特别生气,生气的原因我不知道,我既没有骂过他、也没有说过他,但他确实看到我就有气。如果是这样,自己还是要好好忏悔,尤其是对金刚上师生恶念、生邪见,《时轮金刚本续》中说:“密乘弟子对金刚上师生多少刹那之恶心,必定会堕多少个大劫的无间地狱。”

  《事师五十颂》的讲义也引用过一些教证:若对上师起恶念,有多少个刹那,就会在多少个劫中于恶趣受苦。所以,在一些严厉的对境面前,如果生起了恶念,就会有这种报应,我们平时如果不小心生起恶念,马上要励力地忏悔。

  有些人可能想:“不管怎么忏悔,不起恶念是很困难的,在发了菩提心的人面前,我经常会有这种恶心,而且时间也特别长,我肯定是没救了!”对于这种想法,寂天菩萨在下面讲了:我们对严厉的对境生恶念有严重的果报,但如果对他生信心、生清净的欢喜心,这个功德完全超越了前者的果报。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可能会稍得安慰。

  什么叫“生净信”呢?

  就是觉得他很好、是个好人,或者对他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生起信心:“虽然他有时候很坏,但坏的时间不长,大多数的时间我对他还是有信心、有欢喜心,觉得这个人真的很了不起!”若能这样想,这个功德已经超越了恶心的果报。

  比如说,我对菩萨生一刹那的恶念,本来已经造了在地狱里一大劫不能解脱的因,但过了一会儿,哦,我刚才生气不太好,平时我应该对他印象好一点、生清净心也要多一点,这样的话,我对他如果生了一分钟的恶念,然后又生了一分钟的信心,这个信心的功德完全超越了恶念的过失,而且是千百万倍地超越了。

  如果懂得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我们平时就会特别注意取舍因果。

  在取舍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做这件事情的过失和功德,如果对过失不了解,就会常犯这个毛病;如果对功德不了解,始终得不到这方面的欢喜心、安乐心。

  所以,大家在严厉的对境,尤其是发了菩提心的人面前,自己的行为等各方面一定要如理如法,这是极为重要的!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第14课

  延伸阅读:慧灯之光----浅谈因果关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清净心       信心)(五明学佛网:清净心       信心)  

 傅味琴居士:以清净心为人说法,名为法施 

 净界法师: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 

 净界法师:他力信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 

 净界法师:你要生起三种信心,方能往生 

 净界法师: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净界法师:你必须要对你的上师对你的祖师的传承有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禅悟的直指 《信心铭》浅讲 

 陈星桥居士:以责任感和自信心开拓人生——读《法华经》一得 

 万行法师:定力(清净心)决定去向 

 陈兵教授:自性清净心与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