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无痛人流的泛滥与性教育的误导


   日期:2016/3/9 20: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痛人流你别不当一回事

  随着人们性观念的开放、婚前性行为的增多,做人工流产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大量人流让医生们疲于奔命,但最受伤害的还是那些反复接受人流的妇女。

  人流的危害,是否被我们忽视了?

  ◆人流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据调查,北京妇产医院每个工作日大约做40例人流,大概每个月会做1000例。

  中国妇女研究所研究员肖扬说,与放置和取出节育器、输卵管结扎、输精管结扎等计划内的避孕措施相比,人流这一非意愿妊娠后的补救措施近20年来一直有着35%左右的比例,而这一比例理想的数值是10%以下。人流多,说明人们没有有效地避孕。

  ◆城市人流的状况有什么特点?

  反复人流的增多了、未婚和低龄化趋势明显、流动人口中的人流增多。

  大月份引产,即怀孕超过3个月,小于20岁者,占21%。

  很多引产的女性属于性无知者,一开始不知道怀孕了,后来就瞒着,最后实在瞒不住,但是人流的时机已经过了,只好做引产。

  人流女性年轻化明显,中学生、大学生不在少数。

  高危妊娠的比例增加,比如合并生殖道炎症的、反复多次流产的妊娠,有剖腹产史的,也比较多。

  ◆很多女性不把人流当回事

  肖扬说,现在青春期普遍提前了,也就是说性成熟期提前了,与此同时,结婚年龄推后了。也就是说,从性成熟到结婚之间的间隔延长了,而这段时间正是人的性和情感的活跃期。虽然这个因素不必然导致性行为和人流的增加,但是如果性知识、避孕知识的普及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没有跟上,就会导致未婚人流增加。

  ◆人工流产对女性的近期和远期危害有哪些?

  陈素文说,在人流术中,可能出现很多并发症,最危及生命的就是心脑综合征,另外还有出血、损伤、宫颈黏连、盆腔炎等。

  反复多次人流的危害最大,首先,发生子宫损伤的几率增大,而人流对子宫内膜的损伤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生育能力。

  很明显的变化是,做完人流后月经量会减少。而月经量的多少是子宫内膜状况的直观反映,量少意味着子宫内膜受损了。

  人流会损伤子宫内膜基层,以后再妊娠很容易发生植入,也就是受精卵着床像扎根一样往下长,再做人流术不容易刮干净,需要二次刮宫。另外,并发的炎症可能导致不孕和宫外孕。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刘×燕说,人流后应该休息2周,毕竟人流使子宫内有了创伤。但很多人做完流产,不休息,第二天就去上班、上学,这样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做过一个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休息2周且认真服药的妇女,无论在术后出血时间、出血量和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率上,都比不休息的女性少。

  ◆性教育是减少人流的根本措施

  很多女孩对于什么情况下会怀孕搞不清楚。她们普遍认为,初潮前和月经期间发生性行为不会怀孕,事实上,这时候有的人已经排卵了。有的女孩认为,性行为之后采取跳跃、小便、洗热水澡、阴道冲洗就不会怀孕了,有的甚至以为初次性行为不会怀孕,这些都是错误的。

  所以,要改变目前人流泛滥的现状,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提倡安全、负责的性行为。现在的性教育问题不是“要不要”,而是该如何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教育。此外,媒体应该负起责任,正面宣传,对商业广告应该加强监管。人流以后的避孕指导也很重要。医生要告诉女性适合她的避孕措施。

  ※ ※ ※

  【附录】中国的“性教育”,非常误导人

  在西医理论和现代所谓“性教育”的误导下,年轻一代已经丧失了对霓虹灯下的诱惑的抵抗力。乍听似乎没什么,但是,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已悄然来临,那就是:

  全民智商下降。

  且拿中国的情况作番考证。调查发现,在过去28年间,5岁至10岁的孩子的智商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到了青少年阶段就停滞不前了。现在的青少年除了上学外,休闲活动就是玩电脑游戏、看电视、上网,而28年前的青少年会阅读或者和朋友交谈。连高中教师都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比一届笨。”大学就更不用说,毕业生的实践水平确实一年比一年低,考英语四级连续四次没过的都大有人在。原因就是:

  精液的大量流失。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一滴精十滴血”,是有科学根据的。一些现代医学家经研究得出,精液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锌及其他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于人的神经系统起着重要作用。耗费精液就等于白白浪费了这些宝贵的生命物质,而且这种耗费不是短时间就能通过食物弥补的。然而,我想在此用中医以及瑜伽经络原理,根据我观察到的实例来证明这一点,并且发发牢骚,批判一下现代所谓的“性教育”。

  精液并不只是蛋白质和水的混合物,它携带着生命的能量,它和经络系统一样,是不可思议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

  中医认为:精是与骨髓、脑髓相通的肾所收藏的人体的奉生之本,造血之源。过度耗精会导致骨髓空洞,脑髓不满,生命提前衰老、夭折。人体靠血气滋养,血气的来源是饮食。没有消耗完的血气会在人体深度睡眠时转化为精,藏于肾中,封藏于骨内,以备不时之需。

  过度耗精会导致各种症状,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亦有差别,但综合来说,常见的无非以下这些:腰膝酸软,关节疼痛,耳鸣,尿频,力量下降,耐力不足,怕冷,头晕,嗜睡,易流鼻血,慢性鼻炎,饥饿等。这也恰恰是肾虚症状。

  对于精神方面的症状则更多了,比如失眠,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强迫症,做事无决心,烦燥易怒等。这所有症状中,最为明显与最为致命的有两项:

  智力的减退和决心的下降。

  我宿舍有一个同学,在大一、大二精力充沛,整天看X片,而且有非法性行为。到了大二下半期,“报应”就出现了,他开始嗜睡,打篮球时五分钟就累得筋疲力尽。到了大三,他已看不懂课本,无力完成学业。现在基本上就是一天24小时睡觉,基本上是废人,这就是过度耗精的后果。

  我还认得一个同学,他志向远大,想考研,当科学家。但也是因为过度耗精,现在学习力不从心。而且做任何事都没有决心,看书总是半途而废。最终他放弃了他的志向。

  此类事例多得数不胜数,只是当事人自己,以及他们周围的人不知道原因罢了,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智力和决心,是健康和事业的根本,一个人要身体健康事业成功,必须有这两样无形资产。很多人在年轻时具备这两样资产,但挥霍掉了,所以他们人生的后半段过得非常痛苦。

  年轻时越纵欲,年老时越痛苦。偶尔看到医院走出的老人,基本上目光呆滞,行动迟缓,看到他们,我还以为真的见到僵尸了。

  事实上,根据印度韦达医学,一滴精相当于六十滴血,精液在梵文中被称为Virya,即生命的精华。印度圣雄甘地长期禁欲,他的决心和智慧变得如此强大,以致于不动一枪就打败了英国侵略者。

  很多伟大的哲学家,睿智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爱默生,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有过重大成就和杰出贡献的人,都是禁欲者。他们不甘平庸,把心意放在更高级的追求上。

  我的一些同学,包括我本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的时候能呆在一个地方,一头埋在书本里或是实验室,从早到晚,甚至忘记吃饭休息。这种决心或多或少得益于我们比较“闭目塞听”,过去接触的色情信息很少的缘故。

  所以,保存精液,不因接触色情而使之外泄,能使人获得坚定的决心,强大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精液的丧失导致的另一个可怕后果是:

  这样的人容易受到色欲的扰动。

  中医有句话“精满不思YIN,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精气充沛的人,内心是充满阳光的,他们有远大的志向,不是很容易受到色欲的扰动。而纵欲耗精的人往往有很强的色欲,这不是身体强壮的标志,相反,是虚弱。这就是“肾水不克心火”。加之他们决心低下,所以自制力低下,导致恶性循环。这类人最好坚定控制自己不要坠落,度过最困难的时期。我读到过一个美国基督徒的故事,她皈依基督后就强持硬守,不去酒吧和夜总会,最后终于摆脱了坏习惯。

  中国的“性教育”,非常误导人,它不教禁欲,反而鼓励纵欲,危害社会。很多人选择避孕而不是克制。真是悲哀。纵欲伤精的人生下的后代也是先天禀赋不足,决心、智力低下。

  美国在走了三十多年的弯路后,开始实行禁欲教育。再者,美国的商界精英们基本上是犹太人,他们当中很多人是不会去纵欲的,他们对美国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应该学这些,而不是拣别人的文化垃圾。

  最后说说一些本来就禁欲的人是什么样的。我最近在网上偶然认识了南印度的一个15岁女孩,禁欲是她的家庭传统。她熟悉经典和韦达文化,懂三种语言(英语,印地语,玛拉提语),会用英语和印地语写诗,能随口引用古印度典籍“博伽梵歌”里的梵文诗节。她的智慧令我吃惊。

  现代人如果做不到禁欲,至少也应该节欲。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生活境界值得我们去向往,去追求,为什么偏偏对“性”那么执著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堕胎       教育)(五明学佛网:堕胎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